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到朱林笑著罵林三洪。朱高煦就明白朱林其實已經允了林三洪的一年之期。至於一個小小的揚州府就支撐起大明王朝的所有軍事行動,也就當做是林三洪的大言也就罷了。

  一個府,就是把褲子都賣了也不可能支撐起整個大明帝國的軍費,這樣的笑話連朱高煦都不可能當真:“兒臣深知林三洪的為人,此人行事看似荒誕,其實一舉一動頗有深意

  自從認識林三洪以來,不管是當初救助朱高煦,還是後來給削藩找藉口,哪一個看起來不是在瞎胡鬧?可最後的收益卻大的驚人,總是不經意間就把小事和國家重舉聯絡起來,收到想也想不到奇效。

  “兒臣仔細想過了,林三洪是不是想創造一個揚州模式,待這種模式成熟以後再由朝廷推而廣之

  朱橡一句話就否定了朱高煦天真的想法:“謬,大謬!不論林三洪在揚州弄出來多少銀錢,這種做法絕對不值得推而廣之

  “勤儉連廉潔,奢侈通腐化!”朱林肅然道:“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

  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以儉治國則國興,以儉治家則家殷,以儉治身則身無憂。”

  “林三洪很新任的揚州官吏確實還沒有奢侈腐化,他們若是一窩子都在銀子面前腐爛了,不算什麼大事情。聯一紙詔書就能讓他們身異處。”朱林從來就不懼官員的貪腐。在殺貪官這個方面也從來不會手軟。可問題是奢靡不儉的不是大明官員,而是地方百姓:“煦兒你還不知道揚州的變化,聯卻看的清清楚楚。”

  “自今年以來,揚州民間的儉約之風漸去,取而代之以奢靡之氣,民間不事積蓄,注重及時行樂,此風不可長啊!”

  朱橡在揚州到底安插了多少眼線。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些耳目除了打地方官的小報告之外。還在嚴密注視著民間。

  自林三洪上任的這一年多以來,揚州百姓多了很多賺錢的門路,財富聚集相應日漸明顯。以前的揚州百姓和普天下的老百姓一樣,都是辛辛苦苦的勞作小心翼翼的積蓄。

  積蓄本是中華民族的千年美德,但是現在的揚州已經開始起了變化。有錢的豪富之間注重享樂,為了聲色犬馬之事不惜一擲千金而面不改色。若說有錢人的奢靡生活不具備普遍意義的話,平常百姓的生活絕對可以說明問題了。

  以前的老百姓辛苦一年,連肉也捨不得吃幾回。或許是因為先的銀子好賺了,人們積蓄儲備的心思也就淡了許多。民間的那些販夫走卒之流白日裡賺到幾個銀錢,要麼就去花街柳川次作樂,要麼就到酒肆茶樓把日的牛勞所得化為美酒淒甘幾肚皮。反正就是一天賺的銀子一天花。反正銀子也好賺,不必擔心每天餓肚子,,

  連小門小戶的老百姓都這樣了,何談其他?

  朱橡苦口婆心的對朱高煦說道:“以奢治國則國亡,以奢治家則家敗。林三洪不可能不知道儉約之道,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用的這是以奢治國的手段,聯看的出來

  “以奢治國雖能在短時間內促進流通。可以在瞬間積蓄大量財力,可永遠也不會成為根本。也只有在揚州這樣的繁盛之地才值得一試,其他各地萬萬不行。奢為一時一地之計,儉為萬世不搖的根本,我兒切切不可只看一時一地之得,而忽視了全盤的大局!”

  這已經不是說林三洪而是說治國大計了。

  要帝能對兒子說出這樣的話來,其用心已很明顯 朱高煦有耳能成為執掌大明的人物。

  朱高煦自然明白這一點,趕緊“聆聽聖”。

  “林三洪以奢治揚州,不過是個特例,沒有任何可以推而廣之的價值。全天下之人若都如揚州一般。還有什麼積蓄可言?還有什麼國力可言?出不了三年,天下風氣崩壞世道必然大亂,商紂隋場就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兒臣謹記!”

  “林三洪頗有才華,也算是個能吏。”在肯定了林三洪這個人之後,朱林也不無擔憂的說道:。不過林三洪太過於注重用奇,治理一地用在一時,或許可收奇效。可若是放在大局當中,終究缺了堂堂正正的氣魄,在揚州弄出這麼大的動靜。看起來確是有些本事

  朱橡笑著推了推書案上的奏摺:“可又有哪個知曉聯是站在他身後支持的呢?自林三洪上任以來,不論閣部還是都察院那邊,彈劾他的奏章什麼時候少過?”

  林三洪在揚州搞的的確是太出格了。打黑你就好好打你的黑,建設地方用點花招也不算什麼。偏偏和一些煙花風月之事夾纏不清,朝廷裡邊說他壞話的人絕對少不了。

  “荒淫嬉鬧不務正業”這些言辭都算是輕的,連“玩忽職守”的罪名都替林三洪準備好了。光是都察院和清吏司過來的奏陳摺子都能裝滿一大筐了,要不是朱橡在前邊頂著,把這些東西統統“留中。”林三洪早就被吐沫星子淹死了,哪裡還能安安穩穩的在揚州任上做事情?

  “林三洪有當年劉誠意之才智。卻無劉誠意的胸襟氣魄,終究是太小家子氣了朱林正色道:“手下有這樣的人才是好事,終究不能太過依賴。聯希望看到的是你們這些後輩的真才實學,而不是倚仗別人做出的成績

  “兒臣明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