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國忠和現任的府台大人同姓,又都是軍中出身,而且曾是現任府台的親衛,想來關係不淺,很有可能是同族同宗。而且有要跟著現任府台一起調離揚州,根本就不怕林三洪以後給他穿鞋。 “還未請教張老大人,如何才算是對百姓好呢?”

  “林上憲的事情我也聽過一些,殺死桌台逼死藩台,在湖廣轟轟烈烈的大幹了一場,確刪下實吾要實事的架年紀也大了,看的車情也多,本多嘴在這裡絮叨,可又恐林上憲上任的三把火燒錯了地方,所以就斗膽直言了。”

  越是這種人,林三洪就反感。也不能說是反感,而是極其厭惡。天底下的貪官多如恆河沙數,只要沒有魚肉鄉里沒有壓榨百姓,自己享樂一點也不是不能接受。想大貪官包慕正那樣的就是貪官中的精明者。偷偷摸摸一點一點挖朝廷的牆角。妨礙並不是很大,要不是包慕正的運氣不好趕上政治整頓,永遠也不會查出來。

  你要是花公家的錢,偷偷摸摸的花一點也就算了,還敢大張旗鼓的說出來。難道你當貪官還有理了不成?天底下的貪官要有一十是這個德性,老百姓乾脆造反算了。

  林三洪把後槽牙都咬緊了,臉上卻是不動聲色,第三次拱手行禮:“還請張老大人指教!”

  “指教不敢,見的多了想的也就多了,隨便說說,有什麼對於不對的。上憲大人是人中龍鳳,難得的大才。自然有個分曉。”張國忠嘿嘿一笑,隨手拿過林三洪面前的筷子撥拉著桌上特大號四鳳盤子的香辣豬頭,不緊不慢的說道: “聽說林上憲也是貧寒出身,老百姓養一口豬能賺多少想必大人也知道吧?。

  關於這個問題,林三洪早就問過春桃。

  春桃家裡可是專業殺豬的,很久以前囂,和林三洪說過:老百姓養豬。根本就賺不了錢。因為豬肉的銷量並不大,賣的貴了買的人就會少。賣的賤了屠戶就賺不到錢,所以只能拼命壓低生豬行格,要不然屠戶就得喝西北風。

  “養一口活豬,需要年對年,一年辛苦也賺不了幾個

  “然,看來林上憲果然深知民間疾苦。

  。張國忠放下筷子,起身對林三洪行了個禮:“下官是管內務的,府衙上下的採辦都要經手,無論柴米油鹽無論桌椅板凳,每一樣都裝在心裡,一口豬三百二十個。錢沒有虧了老百姓吧?”

  “沒有,百姓不虧

  春桃曾經不止一次的說過,一口生豬的價錢絕對不能過三百個錢。否則就屠戶就沒有賺頭。

  府衙內外以及各個衙門,都是統一採購統一分配,要不然大明朝給官員的那點俸祿,根本就不管吃的。

  這種形式有點像現代的政府採購。因為中間少了很多環節,所以可以做到統一。

  掌管內務的官員不可能像屠戶那樣走街串巷的收購生豬,只能給出比較給的價格來統一收購。要是和屠戶一樣的價格,老百姓自然會就近把活豬賣掉,誰會辛辛苦苦的走幾十里路賣到衙門裡?

  所以掌管內務的衙門必須把價格提高,否則就收不上來。

  “上憲大人。可知揚州各個衙門一天日要消耗多少生豬?”不等林三洪回答,張國忠就伸出兩個手指晃了晃:“兩百頭,至少也要兩百頭。若是到了年節。還要多的多

  尋常的百姓家中,多是以務農為主,雖然也有許多打短工的,可最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于田地。家裡養一口豬,基本就是女人和娃娃的事情。每日割青草餵谷糠,本錢不算大,至少牛苦的很。可這種辛苦的是值得的,娃娃嘴裡的糖果、女人期盼已久的幾尺花布,都指望著一口大肥豬呢。

  多賣出來的那幾十個銅錢,對於官宦之家來說。都不夠老爺喝一盞茶的,可對於老百姓而言,卻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稍微改善一下的機會。

  就是為了這幾十個銅錢,百姓們不辭辛勞大老遠把活豬送過來而不願意賣給屠戶,

  “上憲大人,揚州一府素來富庶,消耗也大,所以收購的生豬越來越多,帶動生豬價格一路走高。現如今市井之間三百錢都收不到了,下官也準備把採辦生豬的價格再提一提,要是和民間的價格太過接近的話。恐怕就收不到了。”

  如果官府採辦的價格和私人交易的價格差不多,老百姓就不會大老遠的送過來賣給官府,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老百姓也吃肉張國忠很無奈的笑了笑,繼續說道:“只不過是很少吃到罷了,大部分的肉食還是到官宦或者的豪富者口中,價格高一些也不是承受不起

  一頭豬的價格高几十個錢,每斤豬肉都上漲不了一個銅板,能吃的起肉的不是富裕人家就是象在做到這些人一樣的官宦,根本就不在乎這點。甚至無法察覺,但是帶給老百姓的實惠卻是實實在在。

  “還有上憲面前的這些蝦蟹雞鴨,也是同理。”張國忠說道:“大人提倡清廉,這絕對是不會有錯的。或許在坐的諸位大人不在意上限的話語

  這些當官的當然不會因為林三洪一句話就清廉起來,該吃的還是照樣吃,該喝的也一點不會減少。只不過官府的採購數量肯定要降下來。官府採辦的減少必然帶動價格的降低,當官的和有錢的不在乎這點微不足道的小錢,可老百姓卻受損了!這不光是生豬的問題,推而廣之。牽扯麵大的無法想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