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中是一張碩大的雕花床,雕花床四周的帷幕早已經去掉,床上擺著一方小小的坑桌,桌上堆滿了各色書文和狼毫朱丹。桌下的位置是一個托盤,托盤中是一大盞子茶水和幾樣精緻的點心。

  看這個,架勢,這裡應該就是朱林辦公的內書房了。

  “罪臣林三洪給皇上見禮,請聖安,

  半躺半坐在床上的朱林微微擺手,示意趴在地上磕頭的林三洪可以站著回話。

  林三洪站起身子的時候,朱橡看著他的瘸腿,微微一笑:“林三洪,你腿上傷的重不重?” “蒙皇上垂詢,罪臣之傷並無大礙”

  “哈哈”朱林爽朗的大笑著:“聯早就知道了,你腿上是傷到了骨頭,以後就算是痊癒了,估計也會落下殘疾。聯亦有腿疾,自然知腿腳的重要。來人,賜座!”

  朱林不是那種“寡人無疾”的皇帝,他本身就是個瘸子,見到林三洪也成了瘸子,或許是生出同病相憐的心思,很大方的讓貼身宮人搬來了座椅。

  在皇帝面前四平八穩大馬金刀的坐下,林三洪還沒有這麼狂妄。皇帝賜座更多的是一種禮遇。而不是真的讓做臣子的坐下:“罪臣不敢,站立一時無妨”

  除非是皇家至親,或者元老勛臣,否則沒有這樣的資格。

  就算是朱高熾和朱高煦這樣的皇子,也很少有機會坐在皇帝身邊說話。

  朱橡看林三洪不敢坐,也沒有虛情假意的強要他坐下:“也好,那你就站立著吧。去湖廣這一趟,漢王是功,這份功勞裡頭應有你的一份。”

  “罪臣不敢居功,實是漢王去的及時,以春風化雨的手段解開了罪臣闖下大彌天大禍”

  “你是煦兒的門人,是他漢王手下的招牌。你這麼說聯心裡明白的很,你也是聰明人,當知道聯不賞賜於你反而將你投入監牢的苦 ”

  “罪臣闖下大禍,險些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焉言求賞?萬歲沒有重重責罰罪臣也知天恩厚重”

  朱橡當然明白這是官面上的套話,聽的多了也就不在意了,卻不急於提起《大明國》書文的事情,反而是如長輩一般和藹的說道:“你與煦兒也算是患難的交情,聯知道你胸中有物,是個想真心實意做事情的。聯也不是那種遺賢之主,只是你還年輕,若是賞的太重了反而易聲驕縱輕慢之心。只要你用心做事,聯可以許你個封妻蔭子的好前程!”

  第120章 豪霸雄主

  ” …一

  朱橡笑著擺擺手,看著林三洪,眼光卻有意無意的撇向大王爺朱高熾:“肝腦塗地在所不惜是不是?這樣的話聯每天都要聽到幾次。你也不必再說。有心報效不在嘴上。真正用心肯踏踏實實做事情的。聯會另眼看待。這個《大明國》書文。聯已經看了。非真正用心且要胸懷天下眼光深遠之人不能作出。煦兒肯用心做事。可他這個人素來急躁不善布局,聯知如此宏大之格局必然是受了高人指點,想不到這個幕後之人竟然是你林三洪,難得呀難得”

  皇上直接點明朱高煦的缺陷而誇獎林三洪,尤其是當著林三洪的面這麼說,似乎有點不妥。

  林三洪趕緊作出惶恐狀:“罪臣不敢。漢王胸懷者大,非罪臣之小心器可量,”

  “你們都錯了,聯不是在說你。也不是在說煦心,”朱林面色極是凝重的站起身子,一旁坐著的朱家兄弟二人趕緊跟著站起,就聽朱捷說道:“此《大明國》書所構建之宏偉大明確實讓聯心神嚮往。足令天下英雄輩前仆後繼奮勇向前。亦可使我大明成萬世不拔之基業。然此等思想聯已經是第二次見到了”

  第二次?莫非已經有人搶了先機?

  要說智慧和胸襟,就算是真的擁有領先幾百年的優勢,也未必勝得過當世許多人才。但是在眼光方面。林三洪擁有天然的優勢。未來幾百年的興衰瞭然於胸,深知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優勢與缺陷。大明初期是個很關鍵的時刻,歷史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明朝的選擇是怎麼樣的林三洪比任何一個人都要清楚。在這個時候就應該不顧一切的展壯大。趁著明朝國立在走上坡路的時候徹底解決所有外在的威脅和潛威脅。以版圖擴張的形式先制人。在其他民族和外來文明還沒有覺醒的時候就將其撫殺在搖籃之中,為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掃清一切障礙。為達到這個目標。即使是窮盡國力也要不擇手段的對外擴張。但是,明朝選擇的是另外一條固步自封的道路,失去了一個絕好的崛起機余,

  林三洪實在想不出還有誰能夠擁有如此眼光,居然能夠隔著幾百年的時光洞穿歷史。朱株身邊有這樣的人才?

  “承認蒙元為我中華之一朝,進而繼承蒙元之疆域,為我大明樹立一個百年的目標,這種想法聯已經三十多年未曾聽聞了。”朱林站立著。眼神之中滿滿都是嚮往。仿佛回憶起幾十年前的那一刻:“洪武三年,聯就藩北平之前。太祖皇帝於聯促膝而談。我太祖皇帝曾言。蒙元實為中國之一部分,雖非我族,卻對中原和各蒙古汗國擁有宗主地位。我大明與蒙元爭的是正統,因蒙元與大明俱為中央之國的兩個部分。此為內戰而非是國戰

  “只不過當時我大明尚無一舉蕩平蒙元之力,為了積聚人心不得不暫時放棄此目標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和朱元璋促膝長談時候的情景,神色之間的憧憬難以言表:“只可惜當時聯尚年幼,無法理解太祖皇帝天大地大的胸懷。時過境遷。今日再見《大明國》書文,猛然憶起太祖高皇之囑,方才幡然醒悟。明白了太祖所言的傳承二字究竟是何等的良苦用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