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橡當然知道林三洪是漢王的人,大王爺在這個時候摘桃子的話,林三洪要是不搗亂那才真是見鬼了呢。

  以面前的湖廣形勢來看,只要林三洪一搗亂,誰也別想把這事情辦成了。偏偏大王爺卻擺出一副“為朝廷盡力為君父分憂”的大義嘴臉,讓也不讓就想把這趟差事攬到懷中。

  有林三洪在武昌府城定住了楚王,會讓漢王的競爭對手把勝利果實拿走?難道大王爺看不到這一點?還是姚廣孝看不到這一點?

  這分明是大王爺把自己那個小團體利益凌駕於朝廷利益至上,寧可冒著把事情辦砸的風險也要給大王爺黨撈取好處和資本。若真的辦砸了,這個黑鍋絕對要林三洪來背。

  作為手掌大局的朱林,自然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生。

  尤其是在刮斥漢王的時候,大王爺朱高熾擺出一副“賢王。的風度和莫大的胸襟,為朱高煦說好話。愈讓朱橡看清楚了這個兒子的真實面目。

  自靖難之後,大王爺朱高熾處處展現自己的“賢王”風範,處處寬仁處處施恩,在讀書人當中確實留下了好名聲,再加上他在留守北平時候展的那點家底,儼然已經有了太子的架勢。

  朱高熾處處擺出一副禮賢下士溫良恭儉的賢王姿態。在士林中博得一片喝彩。但是朱妹心中雪亮,讀書人捧出來的那點名聲都是虛的,關鍵是要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

  , 萬

  若說寬仁溫和,朱高熾還比得過建文麼?現如今的大明朝不需要這種仁君,而是需要銳意進取的雄霸之主。需耍腳踏實地大刀闊斧的實幹家”,

  林三洪確確實實在是實幹,漢王也有幾分想要做判情的樣子,可朱高煦終究是缺少歷練,行事過於操切,太過於急躁,

  朱林似乎微微的嘆息了一聲,旋即道:

  ”傳司禮監。擬旨

  當日午時不到,漢王朱高煦就已經拿到了聖旨。

  這個聖旨的規格極高,玉軸、七色的規制在大明朝極為罕見,只有在祭祀天地祖宗或者是新皇登基的時候才能夠動用,明顯不是針對楚王的聖旨,因為任何一個藩王都沒有這樣的資格。

  朱高煦略略看了兩眼,愈感覺到父親的心機之深謀慮之遠。

  湖廣之事十萬火急,朱高煦片刻也不敢耽擱,立刻安排,當天傍晚啟程

  這幾天來,武昌府城被指揮都司的大軍死死堵住門口,卻不敢攻打進來,城中百姓還不大清楚到底生了什麼”

  每日的清晨和傍晚都可以在城頭上看到欽差大人瘸腿瘸腳的身影,林三洪帶著幾十個山民撐著欽差儀仗,耀武揚威的樣子實在好笑。

  尤其是城中百姓,都把欽差當成了戲文里的丑角,等著看他的笑話。

  一個小小欽差,帶著幾十個山民,每日在城頭上 “炫耀武力”真不知這個欽差是傻還是瘋。難道他看到不到城外鋪天蓋地的軍隊?惹惱了城外的指揮都司,隨時都可以攻打進束”,

  奇怪的是,擁有重兵的指揮都司雖然就在外面和欽差臉對臉的對峙著,偏偏就是不見什麼動靜,真是奇怪的很呢!

  雖是面對大軍,只有幾十個山民作為“武裝力量”的林三洪卻是絲毫不懼,越是這樣僵持不下就越能說明對方不敢攻打,林三洪的膽子也就愈的大了。

  “讓你們的指揮使來見我!”

  “給你們的指揮使傳話,就說本欽差要他近前答話”

  。真的是要反了,連欽差大人的面也不來見一見,你們的指揮使好人…二卜,待本欽使稟明了朝僂,問他個不敬?罪…” ……

  城外的軍隊根本就懶得理會林三洪這種無事生非的舉動,都司指揮使是堂堂的正二品,按照律條。只對楚王本人負責,根本就不屬於行政體系之內。就算林三洪是欽差,也沒有任何的統屬關係,自然不會來拜見什麼欽差。

  林三洪當然知道自己不可能見到都司指揮使這樣的軍方要員,因為明初特殊的藩王制度,就算是兵部或者內閣成員到了,周指揮使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何況他一個小小考績欽差?

  見不到軍方最高頭目也不要緊,反正林三洪也沒有指望見他,只不過是做做聲勢也就罷了。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林三洪該做的都已經做了,能做的也已經做完,剩下的所有事情都要看中樞和地方的博弈,這種博弈不是他這個級別的官員可以插的上手的。

  “朝廷的反應怎麼這麼慢?這麼些日子都過去了,老子憑著三兩百人支撐偌大的武昌府城,還要和指揮都司的軍隊唱對台,可耗不了太多的時間。萬一夜長夢多出了什麼變故,我可很難應對了…”

  表面上看,林三洪確實是威風八面,內里有多少難處,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萬

  這些日子以來,連個囫圇覺都沒有睡過。既要戰戰兢兢的維持著這個隨時都可能出現變故的府城,還要做出一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架勢,這份辛苦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堅持下來的。

  其實林三洪心裡也清楚別看欽差大人定住了武昌府城,看起來風風光光。其實危險的很。現如今的僵持就是為了等待雙方最終博弈的結果,如果朱橡一時心切或者是太急於求成的話,就會斷送雙方互相妥協的可能。到時候楚王就真的只有堅定的走上造反這條道路,楚王一反,第一個倒霉的就是欽差大人林三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