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尤其是在“勤勉公忠”四字之後,董樸實又加了一句“政令之布確實,賞罰之施分明”的話語……

  林三洪自然知道這是董樸實自己加上去,微微一笑不住點頭:“不錯,不錯,陽新董縣你的這筆小楷寫的果然工整!比我可強多了。”

  “天差大人謬讚了,卑職書寫之功只不過是小才小情,大人為皇上分憂為黎民解難,這才真真正正的才情,卑職等拍馬難及!”

  在很多人心目中,貪官就是一無是處的笨蛋,除了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之外什麼也不會做。其實這個觀點未免太偏頗了!

  大凡貪官,多是有才情的,也曾經歷過十年寒窗,也曾經歷過考場拼殺。為人處事即便做不到滴水不漏,大多也是圓滑世故老練無比。寫寫文章之類的事情自然是可以做到信手拈來揮灑自如,當然他們不會把滿腹經綸和一手好字用到正經的地方……

  林三洪是奏報上用了印璽,小心的摺疊整齊放進函匣子,順手把早就藏在袖筒的那塊同心環佩放到匣中。點上了蠟燭之後上了漆封,在漆封處用了小印,然後把御史專用的封章密奏匣子交給董樸實:“董縣,你派人送到京城漢王府……”

  “漢王府?不是要送到宮裡?”

  這種密奏的東西,肯定是應該給皇帝看的,怎麼要送到漢王府?欽差大人是不是搞錯了?

  “哈哈哈……”林三洪大聲的笑著,故意壓低了嗓子做出很神秘的樣子小聲對董樸實說道:“我一個小小的御史,要不是漢王幫忙,怎麼能撈到考績欽差的肥美差事?我們這些做京官的哪個還沒有個……你明白了吧?”

  “明白,卑職明白了。”

  董樸實是真的明白了。

  自從朝廷頒下考績湖廣的命令之後,欽差還在路上的時候,湖廣的大小官員早就派人打聽清楚了。欽差大人林三洪本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御史言官,忽然之間就被委了欽差的職務,要不是有後台有靠山,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林三洪是漢王的親信,這種事情在京里幾乎就是盡人皆知,不用費神秘力氣就能打探的清清楚楚。

  朝中有人才好做官,這是千古不亘的真理。尤其是做京官的,哪一個不是拉幫結派的找後台?林三洪的後台就是漢王朱高煦,湖廣的官員早就知道了這一點,甚至猜測出這趟考績的差事也是因為漢王幫忙才撈到手的。

  漢王其實就是林三洪的後台,有什麼事情自然是要先經過漢王朱高煦,這種事情在京里很常見也完全可以理解。皇上是要效忠的,可在效忠皇上之前先效忠一下的自己的主子和自己的體系,這本身就當官的“職業操守”嘛。

  要是什麼事情都繞過漢王直接對皇上負責,那才是真正的奇怪了呢。

  “卑職這就去,天差大人還有什麼吩咐?”因為林三洪給了個上好的評語,又在密奏了點名表揚了自己,董樸實對這個欽差大人真的是無比感激,感覺欽差根本就沒有拿自己當外人,態度也大為轉變。以前對欽差恭敬有加那是因為官場上的原因,現在則是真心的恭敬了。

  “對了,你順便給府里個通文,讓各地的官員把考績所需的文告、帳目等物都送到我這裡來,你再給我準備幾個有打理錢糧經驗的師爺,我先好好的查一查武昌府吏治的廉貪,再查整個湖廣的。”

  看來欽差大人是真的下定決心要考察地方官員的政績了。

  考績這種事情尋常的很,每三年就有一次,看起來嚴格無比都是在遵循朝廷的規章制度,其實這些都是表面上的功夫,完全就是在走過場而已。官場上的事情,一看後台,二看錢財,至於是不是真的有什麼政績,是否貪墨等等根本就一點也不重要。就算是真的貪墨了,隨便找幾個錢糧師爺就能把帳目做的四平八穩,欽差要是查帳的話,查一輩子也查不出什麼紕漏來。

  歷任的考績欽差根本就不管什麼吏治之類的本分工作,只認一樣東西:銀子。

  只要錢財送上去了,哄了欽差的開心,優異的評語也不是很難拿到。

  要是沒有銀子送的話,你就包拯再世狄公重生也沒有用。

  聽到欽差要查各地官員的帳目,董樸實就知道林三洪是準備對各地官員索要賄賂了。欽差大人也是人,千里迢迢來到湖廣,為什麼來的?還不是為了好處?

  天底下當地方官的都是一個樣子,不搜刮民間不貪墨錢財的官員就好像白色的烏鴉一樣少之又少。至於上面派下來的欽差大爺們,則是變著法兒的搜刮地方官,反正最後還是要著落在老百姓身上,大家該升官的升官該財的財,落個一團和氣也就是了。

  現在董太尊最關心的是趕緊把手上的密章到京城,一定要用六百里的加急快報晝夜不停飛馬傳遞。這才是關係到切身利益的大事,至於欽差大人要考績的事情,就讓他考去吧,最後還是要用銀子來解決根本問題,官場上的這一套董樸實早就懂的不能再懂了。

  “卑職這就通告各地州縣府衙,讓他們把近年來的錢糧帳目、往來文告送到天差大人這裡……”

  林三洪做出勉勵的樣子,說著假大空的套話:“好,你辦理,希望你能不負浩蕩皇恩,不負完全百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