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為大明的太子,對於朱高煦來說,就是優先程度最高的目標,聽林三洪忽然說起這個,立刻就來了興趣:“我還是不大明白,賢弟你再點我一下,這事情和立太子有什麼關係?”

  “在宮裡的時候,我曾等候良久才見到萬歲。”林三洪道:“如此深夜急召,卻要我在外面等著,只能說明一件事情……”

  “萬歲同時召見的不只你一個,在見你之前,肯定還見了別的什麼人。”

  “然!”林三洪點頭道:“這是肯定的。如此深夜急召,萬歲能見什麼人呢?我不可能斗得過楚王,萬歲很清楚這一點,卻依然委了欽差給我,就說明……”

  “就說明辦這個時候的絕對不是你一個,萬歲肯定還做了其他布置……”朱高煦也漸漸理清了事情的脈絡:“深更半夜,這麼著急的召見,萬歲又能見誰呢?”

  “萬歲見的是誰,想必漢王心中已經有數,我就不方便說了。”

  “嗯,我明白了,萬歲肯定是見了大王爺。”

  林三洪道:“見大王爺的可能不大,否則萬歲也會召朱兄你進宮見駕的。我面聖的時候,皇后也在場的,朱兄和大王爺是一母同胞,萬歲這麼做分明就是把同樣的機會給了你們兄弟二人。萬歲就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考驗大王爺和朱兄的能力……”

  削藩一事,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和朝局的穩定,朱棣不可能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林三洪這樣個小角色去辦理,肯定還安排了後續的招數。朱棣不會不知道林三洪是漢王的心腹,也清楚林三洪會和漢王商量著甚至是聯手做這個事情。既然削藩的事情已經把皇子牽扯進來,肯定不會單獨牽扯朱高煦一個人,所有的這些分析再加上當時徐皇后也在場,林三洪基本可以斷定一個事實:大王爺朱高煦手下的精兵強將肯定也在朱棣那裡領到了類似的任務。

  朱棣想削藩,也想借著這個機會考驗兩個兒子的能力和手腕,無論是哪個皇子辦成了這個件大事,即便不會因此成為大明儲君,也會加分不少,對以後爭奪太子之位有莫大好處。

  委派個欽差就能搞定實力藩王,朱棣還沒有天真到這種地步,欽差的背後就是皇子。

  漢王朱高煦實力薄弱,是因為在建文朝的時候被扣留做了人質,失去了展的最好時機。朱棣這麼做也是為了在對等的情況下仔細考驗兩個皇子的能力。

  朱高煦手下能夠拿得出手的只有林三洪,只能讓他做漢王的急先鋒。至於大王爺朱高熾,手下人才濟濟,他的代言人是誰就不好說了。

  “莫非是姚廣孝?”朱高煦最先想到就是大王爺席師傅,黑衣病虎姚廣孝。這個老和尚資歷足夠,人脈也廣,作為另外一個欽差的話,絕對是最好的人選。不過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姚廣孝的目標太大,也太明顯,在背後運籌帷幄還行,不適合在這事情上出頭。大王爺手下的人手不少,會派出哪一個呢?”

  “不管大王爺派的是誰,咱們都要先把這事情做好。”

  朱高煦重重的點頭:“照賢弟的分析,好像真是這麼個道理,這事情上母后也是幫了忙……算了,不說這個。先把眼前的事情辦好才有資格說其他。這可是你我兄弟最重的一場硬仗,賢弟準備怎麼做?我一定鼎立相助。”

  “楚王的實力到底如何?朱兄給我詳細說說。”

  朱元璋的兒子眾多,真正能成大氣候的並沒有幾個。那麼多藩王大部分都是一身的匪氣,做事荒唐不計後果。在封地之內亂七八糟的事情也做過不老少。要麼就是魚肉百姓羞辱官吏,要麼是沉溺酒色無視法度,沒有幾個成氣候的,這也是當初的建文皇帝敢於直接削藩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並不表示所有的藩王都瞎折騰的窩囊廢,除了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和目光準確的遼王朱植等幾人之外,楚王朱楨絕對算是一號人物。此人尊孔重儒,不僅財力雄厚,手下也頗有幾個傑出的人才,苦心經營三十餘載,也不是那麼好動的。

  “看來還真不好說,我雖是欽差,可到了湖廣之地,肯定鬥不過楚王,朱兄不要對我抱太大希望。”很有自知之明的林三洪說道:“咱們比不得大王爺,朱兄要趁早動手,儘快請一道旨意下來,到湖廣來幫我,或許還有成事的機會,我一個人絕對做不來這件事情。”

  “嗯,我會儘快請旨的。”

  “我看皇后那裡似乎……對朱兄頗為青睞,可以多跑跑皇后的路子。”林三洪笑了笑說道:“畢竟是母子,皇后似乎不大願意看到朱兄和大王爺之間相差的太過懸殊,天下的母親都是一個心思……”

  “這個我明白,你還有什麼要準備的沒有?”

  “我還需要個幫手。”

  “這個好說,你看上哪個只管開口,我想法子給你調過來,在這事情上父皇一定會大開方便之門。”

  “調動就不必了,朱兄還記的那個大貪官麼?包慕正此人或許可以派上用場,我想要他和我一起走一遭湖廣。”

  “好!”

  第七十五章 妻不如妾

  城南瓜子巷,一處不大的院落,紅牆粉壁翠柳黃花,儼然就是小戶人家,誰能想到這裡住的竟然會是前任的大貪官包慕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