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子煥是何等精明油滑之人,立刻就領會了林三洪的意思,笑著解釋道:“不瞞林老弟說,這位黃大人和我私交甚密,眼下有點難處找到我,我左思右想實在沒有辦法,想來林老弟或能解黃大人的難處,所以就把他拉了過來……”

  “難處?什麼難處?”林三洪已經隱隱約約的明白了點什麼。

  黃萬里急忙退後半步,再次拱手說道:“不敢有瞞林上官,卑職是建文元年……不,是洪武三十一年的貢生,洪武三十二年捐的官,前年才補的實缺……”

  林三洪已經明白了,這個黃萬里黃縣令也是來求救的!

  第五十四章 誰不想賺錢?

  大明太祖朱元璋使用洪武年號,一共是三十一年,洪武之後就是建文。自從朱棣稱帝之後,有心抹去建文皇帝留下的種種,所以下旨取消建文年號,建文在位的這幾年一律沿襲太祖的洪武年號。所以在朱元璋死了幾年之後,洪武年號又“被”延續了四年,這樣的話,從傳承上來看,朱元璋的洪武之後緊接著就是朱棣的永樂了,不允許再出現建文紀年。

  黃萬里這種官吏,先不管有沒有貪墨的把柄被人家抓住,光憑他建文舊臣的身份,就是應該受到打擊的正主。黃萬里自知這是一個危機,也明白其中的兇險,不顧一切的托門子走關係,希望能夠保住頭上烏紗。如今這種大環境下,建文舊臣人人自危,就算老黃頭上有什麼靠山肯定也就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哪裡還顧得上他?實在辦法的時候,黃萬里想到了同為知縣的金子煥,過來求計問策。金子煥是官場的老泥鰍了,自然曉得林三洪能夠擺平這件事情,可官場和民間不一樣,很多話都不好明說,何況又沒有經過林三洪本人的同意,所以只是很隱晦的說今天會有一個手眼通天的“貴人”經過,有可能會幫得上忙。得到這個消息的黃萬里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就留下來和金子煥一起等待林三洪這個貴人。

  金子煥又擎起一杯酒遞給林三洪,似是玩笑又似是正經的說道:“黃大人與下官私交甚密,問到我門前,我就想到林老弟。我也知道林老弟貴人事多,不敢替老弟應承下來。所以就要黃大人借著這桌酒的機會,問問老弟能不能幫這個忙。若是幫得上就幫,實在幫不上就算,畢竟這是朝廷的事情,誰也不好說什麼……”

  旁邊的黃萬里急忙插進話縫,沒口子的說好話:“林大人菩薩心腸,助下官過了這道坎,下官必不敢忘,以後水裡火里,林老大人一句話的事情。”

  明明比黃萬里年輕好幾十歲,也被稱為“老大人”,可見黃萬里是真的走投無路求告無門了。

  金子煥在旁邊小聲提醒道:“黃大人老家就在本縣,同為鄉梓,以後有什麼大事小情,自然為唯林老弟的馬是瞻。”

  這擺明就是在暗示林三洪,黃萬里背後的靠山早就倒了,只要幫他這一次,以後就是自己人,就是林三洪的鄉黨成員。

  看林三洪猶豫,黃萬里急的都要哭出來,就差跪倒磕頭的哀求了:“卑職曉得林老大人事忙,可卑職的身家前程全都在這上邊,萬望老大人再跑一趟京中,為下官說幾句好話……”

  對於這種地方上的芝麻小官,朱高煦已經有言在先,林三洪完全可以自己看情況辦理。要是能用得上的話,根本就不必再跑京城,一句話的事情就可以搞定,這也是朱高煦有意讓林三洪培植一點自己的力量,以免他太過於勢單力孤,辦事的時候也不方便。

  林三洪雖然沒有做幾天官,也曉得官場上那些明里暗裡的規矩,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而是沉吟了半晌,好似是在思量什麼。

  旁邊的黃萬里可是緊張到了極點,捏著酒杯的手都在微微顫抖,屏住呼吸等著林三洪開口。

  估摸著拿捏的差不多了,林三洪這才慢悠悠的說道:“此次朝廷整頓吏治,意在肅清墨吏。黃大人官聲如何?”

  “不敢,不敢,卑職不敢妄稱大人。”

  金子煥也幫著說話:“黃大人家裡有產業,不會做出刮地皮的事情,這幾年來,著實做了幾件遺惠於民的大好事,不敢說是萬民擁戴,起碼官聲還是不錯的。”

  讓當官的自己說自己的名聲,肯定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貪官,林三洪也介意這些,用指關節以很慢的節奏敲打著桌面,看著自己的酒杯,說道:“既然黃大人是為民辦事的能吏,朝廷自然會看到,應該不會有什麼事情生。黃大人好好做官,多做幾件為國為民的實事,我保證你平安無事,或許還可以再升一升也說不準呢。”

  這種模稜兩可的話讓黃萬里拿不準了,也不知道林三洪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拒絕了還是答應了?

  金子煥也有點吃不透了。

  托是林三洪想要幫忙,自然需要到京城的朱高煦那裡再跑一趟,可林三洪還在這裡坐著呢就已經說出保證無事的話語,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稍一思量,金子煥就心中雪亮,頓時明白過來。

  一定是京城主導肅貪風暴的漢王朱高煦給林三洪放權了,而且下放的權限相當大,至少可以讓林三洪自行定奪黃萬里這個級別的大小事務,要不然林三洪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