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紅鞋婆子可是在杜月娘那裡立下軍令狀的,為了那足以一夜暴富的千兩白銀,紅鞋婆子真是跑細了腿磨破了嘴,巧舌如簧就是為了攛掇母親儘快把婚事給辦了:“不看天不看地,林家大妹子你也得看看我的這點情面吧?什麼時候沒有把洪哥兒送進洞房,我的心裡就踏實不下來。大妹子總不好讓我整天這麼跑吧?算了,我也是一手托兩家,杜家那邊我已經說好了,婚事就定在下月初六,你們家的這邊我也替你做主了,這麼定了,說好了呀,下月初六……”

  在媒婆的反覆勸說之下,母親終於拿定了主意,決定在下月初六舉辦婚事:“那……那好吧,就聽大姑的,初六就初六……”

  紅鞋婆子聞言大喜,一拍大腿就跳起來多高,暗贊一千兩巨額收入終於有了著落,拉著母親的手說道:“這就對了嘛,行了,趕緊準備吧,院落要打理,牆壁要粉刷,天棚要裱糊,屋上的瓦片也該翻一翻了。還有桌椅板凳被褥鋪蓋……”

  紅鞋婆子完成了畢生最肥的一樁說媒大業,歡天喜地的去給杜家報喜邀功。而林家則陷入婚前的忙亂當中。

  翻瓦的瓦匠要請,裱糊天棚的匠人也要找,還要翻新院落粉刷四壁。更要招呼了街坊鄰居的女人們趕過來做嶄新的衣裳被褥,總之,一切都忙亂起來。

  每天都要過來的春桃知道三洪的婚期在即之後,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反而是和母親一起忙忙碌碌,為三洪哥哥的婚事操勞著……

  和林家小院的這點忙亂相比,朝廷里才真是的算是亂了呢。

  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是因為什麼,朝廷就開始雷厲風行的展開吏治整頓的風潮,最先遭殃的就是那些京官,然後推而廣之,整個(南)直隸的官場都開始面臨“肅貪”浪潮的猛烈衝擊。

  千百年來的,做官的有幾個是單純依靠俸祿過日子的?誰沒有點見不得人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千里當官為求財的道理,只要沒有貪墨的太不像話,吃相也不是特別的不堪入目的話,基本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可這一次的“肅貪”風暴來的實在猛烈,很多官員都被席捲進去,一時人心惶惶。

  六部五寺這些朝廷要害部門都被折騰的雞飛狗跳,每天都有品級不低的官員被鎖拿帶走,稍微審問一下就扔進大獄之中“聽候聖裁落”。

  詹士府的少詹士,正經的四品京官,不論實權只看品級的話,相當於正二品的地方官,就因為拉了國庫的虧空,一繩子就綁起來丟進大獄之中。

  還有督察院的右副都御史,三品大員吶,夠資格穿紫袍了,深更半夜就被從家裡拎出來,據說也就是因為貪墨了朝廷的銀子。

  朝廷的“肅貪”如**般在京樞一帶如火如荼的展開,讓所有的京官都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就在外官們暗自慶幸甚至是幸災樂禍的時候,這次清查貪官的風暴迅席捲全國。

  六部十三道,各州府都在清查,這讓大大小小的官老爺們看出了點端倪。

  要是在銀子方面有點問題就抓起來的話,六部五寺的京官,南七北六的地方官,誰的屁股底下也不乾淨。真要抓的話,大明朝的官員估計一個也剩不下,都得扔進大獄裡霉去。

  千百年來,官老爺弄點銀子花花,從來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尤其大明朝的官俸極低,要是不鑽門子打洞的撈點銀子,別說喝花酒的錢,就是書文往來上下應酬的錢都得自己墊出來。大明朝不是沒有清官,但是絕對沒有清廉到自己掏腰包給朝廷墊錢的地步。

  貪墨是官場的常態,朝廷不可能不知道,如此大規模的搞下去,肯定是事出有因。

  徹底洗去舊朝的官吏體系,提拔任命一批靖難功臣,一是為了酬功,再就是為了鞏固新朝的地位。這才是此次風暴的根本目的吧?

  貪墨這個藉口的打擊面太大了,只要是當官的就有嫌疑,誰也別想當沒事人。只看到朝廷要借這次機會要給官場換血的大老爺們,根本就想不到這個舉動背後的矛頭已經指向了各系藩王。畢竟這次風暴是從京城最先掀起來的,然後才“波及”到地方,怎麼也看不出是專門針對哪一些人。

  現在大家都是一副焦頭爛額的樣子,紛紛削尖了腦袋的想方設法對靠山,也顧不上什麼臉皮和體面了,只要能巴結上新朝的權貴,什麼不要臉的手段也使得出來。

  官場上的事情,貪墨點銀錢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最重要的是不能站錯了隊伍,這才是根本!你要是新朝的嫡系人馬,拿了再多的銀子都是小事,要不然,嘿嘿……

  聽說這事情是一個剛剛走馬上任的小御史引起來的,害得大家都不得安寧。一時間,六部十三道的老爺們都在或明或暗的大罵那個叫林三洪的混蛋:你嫌俸祿少可以自己想法子啊,你一個御史不能刮地皮還不能收賄賂麼?幹嘛和皇帝在金殿上一個銅錢一個銅錢的計較?現在可好,誰也別想好過,活該你被罷官!

  第四十六章 為了烏紗

  隨著婚期的臨近,林家的各項準備也緊鑼密鼓的鋪展開來。

  牆壁已經用灰粉刷了一遍,照壁上也請巧手的匠人描繪出喜鵲登枝的喜慶圖案,門窗都用新漆走了一層。翻瓦的師傅和裱棚的小工隔著房頂忙碌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