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官員貪污腐化歷朝歷代都不曾少了,當年的太祖洪武皇帝用盡了種種手段,連扒皮的恐怖政策都堂而皇之的用上了,可是效果……

  在大明朝的體制之下,反貪是不可能有真正效果的。這一點林三洪知道,朱棣也知道。

  林三洪借著薪俸低的理由指桑罵槐,把所有官員都裹進“貪官”這個範疇之內,當然不可能是為幾兩少的可憐的俸祿,這一點朱棣看的明明白白。

  朱棣讓林三洪明說,林三洪還真不好開這個口。

  “皇帝老大人你裝什麼糊塗哇?我知道你想清洗,所以才把現成的理由送給你。按照我說的貪墨這個理由,全天下當官的誰的屁股底下沒有一個是乾淨的,你還不是想弄掉誰就弄掉誰?我知道你這個皇帝當的不踏實,時時刻刻都想著削藩,理由我給你送過來了,借著這個理由剪除實力藩王的羽翼,不正是你想做的事情麼?裝什麼傻呀,這種事情你我心知肚明,你說起來都不方便,我哪有那麼大的膽子敢說這種話?”

  這些腹誹絕對不敢明說出來,可朱棣有問的挺急,林三洪不得不回答,正琢磨著怎麼說才合適的時候,旁邊的老和尚姚廣孝開口了。

  第四十三章 摘桃子

  “新朝初定,民心思安,若是有不肖官員趁萬歲寬仁為政的機會上下其手,不僅遺禍於民,也對萬歲的聲名有礙。”老和尚雙手合什道:“林三洪說的也不無道理,治貪治腐勢在必行。”

  “高哇,真的是高。”林三洪聽了老和尚姚廣孝的話,心裡的那股子佩服勁就甭提了:“身為僧人,居然能夠左右朱棣的決策,在很多時候還能起到決定作用。怪不得能夠把和尚這個光輝偉大的職業做到這個地步,光衝著這幾句話,沒有幾十年的政治經驗,就說不出來。不僅達到了辦事的目的,還說的滴水不漏,順便不動聲色的捧了朱棣一把,這份功力,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修煉的出來的。

  自朱棣上台以來,砍瓜切菜一般剁了多少人的腦袋,恐怕沒人能算的清楚。單純的從殺戮這個方面來說,朱棣和夏桀商紂也差不多了。但是姚廣孝這個老和尚居然用“寬仁”來形容朱棣,這讓林三洪自愧不如。要是沒有幾十年的功力,臉皮絕對沒有這般的厚度,而且說完之後臉不紅心不跳,完全就是一副自然而然言出於心的樣子。

  這老和尚才是他娘的拍馬屁的祖宗哇。

  反貪官是歷朝歷代都高喊的口號,從來也沒有見過什麼效果,大明朝也不會例外。無論是朱棣還是林三洪,都不會天真的去整頓吏治肅清貪墨,而是要借著這個由頭做點別的事情——比如剪掉一些實力藩王的羽翼,順便徹底剷除舊朝餘孽。

  事情是這麼個事情,可話不能這麼說,還得說的冠冕堂皇。

  朱棣說道:“治理墨吏是你提出來的,想必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說出來於朕聽聽。”

  朱棣既然揣著明白裝糊塗,林三洪自然不會挑破,而是順著朱棣的話頭說道:“小人沒有見過什麼世面,不敢妄談論國事。不過大明朝這麼大,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北方久在萬歲治理之下,肯定是吏治清明,整頓吏治的重點應該是在江南,只要找個熟悉江南官場的人,宣以道理,明以教化,懲以律法,當收奇效。”

  拍馬屁說好話這種功夫並不是只有姚廣孝會用,林三洪學的也不慢。

  北方的貪官少,江南的貪官多,這純粹就是胡說八道,連林三洪自己也不相信。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北方的官吏多是朱棣的老底子,根本就動不得,也不能動。朱棣擺明了是要對江南下手,林三洪才這麼說的。小小的馬屁其實都不算什麼,重點是這個“熟悉江南”之人。

  明著是整頓吏治其實就是為削藩做鋪墊,事關永樂朝的基礎,肯定需要一個絕對信得過的人來辦理。那些新近才依附的官員肯定沒有資格主導這件事情,有資格的燕王嫡系人馬又是初來乍到,不熟悉江南的官場形勢。而朱高煦在江南呆了好幾年,肯定比別人更加摸底,也更加適合主導這件事情。

  說是整頓吏治,其實就是打擊一批人,而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稍微做點小動作,就能拉攏起一批勢力,這對急於培植親信勢力的朱高煦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所以林三洪才有意無意的暗示朱棣,朱高煦很合適做這個工作。

  “熟悉江南官場者,非漢王莫屬。”讓林三洪沒有想的是,開口推薦朱高煦的竟然是老和尚姚廣孝:“按照祖制,京樞附近必由皇室掌控。漢王為萬歲嫡血,又久在江南,對京城附近官吏廉腐自是熟知在胸,辦理起來也是得心應手事半而功倍。”

  按照明朝不成文的規定,都這樣的地方是絕對不允許任何藩王插手的,必須要由太子或者太孫掌握。現在永樂朝還沒有立太子,把這件關係到京師官吏升降的大事交給朱高煦去辦理,也算是合情合理。

  藉助大事給自己謀取晉身的資本,同時為朱高煦這個“靠山”爭取一些壯大自身的機會,這就是林三洪的本意,只是沒有想到會通過朱高熾的師傅姚廣孝之口來完成而已。

  “嘿嘿,老和尚也有走眼的時候,把這個差事交給朱高煦辦理,你是學生朱高熾的優勢就沒有那麼明顯了!我還以為你是怎麼了不起的人物呢,黑衣病虎的眼光也不過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