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從看到這個男子,總是感覺眼熟,一時卻想不起是誰,等到馬上男子喊出“義母”兒子,腦袋裡嗡的就是一下子,猛然記起一個人來。

  眼前的這個蟒袍男子還真的就是王二。

  只不過現在擺開的陣勢太大,分明就是哪家巡視的王爺路過此地,尤其是王二一身蟒袍,實在很難讓人把他同凍餓街頭的叫花子聯繫起來。

  母親還沒有從震驚中緩過神來,“王二”已經下馬近前,展臂攙扶著母親輕笑道:“義母大人不憶得我這個檐下乞兒了?哈哈……”

  “你……你不就是王二麼?”母親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此乃我大明皇胄,漢王千歲是也。”旁邊作陪的金縣令趕緊開口說道:“還不趕緊參拜漢王千歲?知道禮數不……”

  這一輩子見過最大的官就是縣裡的老爺了,從來也沒有見過什麼市面的母親根本就不曉得漢王究竟是多高的品級,更不知道應該使用什麼禮數。聽到金縣尊的提醒,哆哆嗦嗦的撩衣跪倒,就要參拜……

  曾經化名王二的朱高煦惡狠狠的瞪了金縣令一眼,這個芝麻綠豆一般的微末小吏趕緊低頭,再也不敢多嘴。

  朱高煦俯身攙起母親,笑盈盈的說道:“義母大人這才真的亂了禮數呢,您老人家對我恩同再造,相聚時日雖然短暫,卻是親生一般。您老人家不也說過的麼,都是一家人,哪裡要這麼許多亂七八糟的禮數……”

  聽到動靜走出來的林三洪一看到這大的陣仗,再看看蟒袍玉帶的朱高煦,心中雪亮,行禮道:“當日就看出王兄必非常人,今日方知廬山真容……”

  林三洪早就曉得朱高煦的身份,這麼說不過是場面上客套話而已,小小的馬屁用的恰到好處。

  朱高煦哈哈一笑,一手挽著母親,一手挽著林三洪說道:“當日義母大人和林兄弟都曾提起鶴壽佳釀,卻沒有機會品嘗,今天我特意帶了些過來,咱們一起嘗嘗……”

  早有隨從鋪好桌子布上錦墩坐器等物,朱高煦挽著母親和林三洪落座。

  母親窮苦了一輩子,哪裡見過這樣的場面,環視左右,都是穿著官袍的大老爺,心中愈發惶恐,扭扭捏捏的如芒在背,瞅瞅身邊的父母官金縣尊連個座位也沒有,急忙起身讓座:“金老爺安坐,民婦不敢在老爺面前拿大……”

  http://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二十九章 再聚首

  母親讓座,頓時就讓金縣尊尷尬的象個受委屈的小媳婦一樣,趕緊推讓:“老夫人安坐,老夫人安坐,漢王和老夫人的面前,哪裡有下官的座位?下官是站習慣了的……”

  雖然還不大清楚漢王為什麼會這麼隆重的對待一個開店的民婦,可金縣尊為官幾十載,察言觀色的本事早就修煉的爐火純青。從話里話外就聽出這個開店的婦人救過漢王的性命,更主要的是還漢王的義母,這可就了不得了。

  早在新皇登基之前,還是燕王身份的時候,有恩必報有功必賞是聞名已久的。如今執掌了大明朝,這個傳統更加發揚光大,賞賜起功臣來,手面之大同樣讓人瞠目結舌。

  當年的小小護衛就賞了個成國公,或許還可以說成是有戰功在身。很多身份卑微的百姓,也因為燕王登基而得到巨大的實惠。

  比如在北方曾經幫助過燕軍的那些百姓,哪怕僅僅是在作戰中幫燕軍搬了幾塊石頭,也可以得“錢一百貫,絹一匹,棉花三斤”。奉國靖難之師渡江的時候,第一個為燕軍搖船的一個船夫,也被特命簡拔為“巡檢”,賞賜的金銀財帛不計其數……

  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可笑,卻清清楚楚的傳達了一個信息,只要是效忠於新朝,哪怕是身份卑微,朝廷也不會吝惜賞賜。

  這個開店的民婦,在燕軍還沒有取得優勢的時候就救了一個皇子的性命,隨便賞賜點什麼下來,也比金縣尊這個芝麻官要大的多。

  金縣尊這樣的官場老油條果然沒有料錯,當初的高陽郡王,現在的漢王千歲笑道:“父皇感義母之忠義,特命加六品誥身,比一縣之尊還要高一品兩級。過幾天朝廷的恩旨就會下來,到時候,縣令見了義母大人還要行禮呢。”

  加封的誥命夫人,更多算是一種榮耀,基本沒有什麼實權,可這也足夠讓憨厚的母親手足失措了。

  開間小店招待食客,忽然之間就成了六品誥命夫人,母親真的有點懵了。

  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母親傻了一樣的坐著,漢王朱高煦笑呵呵的對林三洪說道:“當初林賢弟不顧萬貫賞金,護衛孤王周全,肯定會有厚賞。孤王於父皇提起當日之事,父皇對賢弟的眼光頗為讚許,曾言及賢弟是我大明少數眼光深遠的大才,必然也是要重用的。只是該賞個什麼樣的官職還沒有定論,我今天過來一是為了謝義母大人和賢弟的救命之情,再就是為了告訴賢弟一聲,後天父皇要在春和殿召見,可能會徵詢一些事情,賢弟心中當有準備。”

  林三洪很恭敬的應了一聲,也就不再說話。

  朱高煦的興致頗高,拉著母親不住說些家長里短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