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石原莞爾乘機將自己裝扮成受東條英機迫害的“和平戰士”,以逃避被當作發動侵略戰爭的罪犯而受審。石原莞爾接連發表了《我們的世界觀筆記》、《新日本的出路》等文章,假惺惺地提出什麼“放棄戰爭”,建設“不要戰爭的文明”的主張,企圖投美國人之所好。石原莞爾還專門給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寫了一封建議書,提出所謂“超階級的政治”,胡說什麼“過去的政治是為階級利益的政治”,而“超階級政治”只是“為了理想”。石原莞爾見風使舵、混淆視聽的投機鑽營,終於使他逃脫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
1949年8月15日,石原莞爾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終年60歲。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1)new
阿部規秀與日本其他年輕人一樣憧憬自己能成為“馳騁疆場、孝忠天皇”的真正“武士”,後終成為統領一方的陸軍中將,被譽為“名將之花”
阿部規秀,1886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阿部的時代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空前膨脹的時代。同樣,成為“馳騁疆場、孝忠天皇”的“武士”也是阿部所憧憬的人生。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阿部考入了日本專門培養陸軍軍官的陸軍士官學校。
日俄戰爭的硝煙吸引著這些渴望成為“武士”的年輕人,而日本戰勝昔日不可一世的沙俄,則使這些青年相信,他們是戰無不勝的。雖然沒有機會親曆日俄戰爭的炮火,但阿部就是在這種氛圍之下接受著陸士的嚴格訓練而“成長”的。
1907年5月,剛滿21歲的阿部規秀躊躇滿志地從陸士19期步兵科畢業,開始了他追逐成為真正“武士”的生涯。同年12月26日,阿部規秀被授予陸軍下士軍銜,開始在陸軍中服役。
阿部規秀有一種超乎普通軍人的對“榮譽”和“光榮”的執著,對戰爭的執著,因而在嗜血的戰爭角逐之中,他“脫穎而出”,屢立戰功,頗受大本營的賞識,在日本軍界被譽為“名將之花”。
從1907年開始,阿部規秀在毫無任何背景的陸軍中,憑著“戰功”一步步晉升上來,先後歷任步兵第三十二聯隊副官、第八師團副官、第十八師團參謀。1932年4月11日,轉任仙台陸軍教導學校學生隊隊長,次年8月1日,升至步兵大佐。1935年8月,任第八師團步兵第十六旅團步兵第三十二聯隊聯隊長。1937年8月2日,晉升為陸軍少將,同時調任關東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一旅團旅團長,率部入侵中國東三省。
1938年10月,原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旅團長常寬治被八路軍在河北省廣靈縣境內的張家灣擊斃後,日本軍部派阿部規秀這個“名將之花”來接替常寬治旅團長的職務。1939年10月2日,阿部規秀被晉升為陸軍中將。
阿部規秀手握堪稱軍中精銳之師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正躊躇滿志地指揮軍隊,為了武士的“榮譽”而不斷進攻的時候,怎樣也沒有想到,命運為他準備的結局也正在冥冥之中展開。
%%%叫囂“對中國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的阿部規秀,卻萬萬沒有料到自己這朵“名將之花”竟會凋落在“太行山上”為了保證“後方”的“安定”,日軍加緊對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掃蕩”。1939年夏,日軍的“掃蕩”重點由冀中平原轉向北嶽山區。在連遭八路軍重創後,日軍於1939年秋,調集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和第一一○師團主力共兩萬餘人,對北嶽山區進行規模更大更為殘酷的秋季“大掃蕩”,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使八路軍無立足之地。
阿部規秀奉命率部從北線開始進攻。1939年10月18日,阿部派一個大隊約600餘人的兵力從淶源出動,分三路向走馬驛、北城子、銀坊進犯;21日,命令一個大隊800餘人增兵淶源。
24日,調駐淶源、靈丘部屬分別進犯上寨、下關等地。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部隊利用地形優勢頑強抗擊,日軍的幾次進犯均未得逞,不得不撤回淶源。眼看久攻不下,“求功心切”的阿部十分惱火,決定親自率部征討,傾巢而出,向南掃蕩。
臨出發前,阿部提筆給遠在東京的家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爸爸今天起去南邊戰鬥!回來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三四日。雖然不是什麼大戰鬥,但也是一場相當規模的戰鬥。八點三十分即乘汽車向淶源出發!我們打仗的時候是最悠閒而且是有趣的,支那已經逐漸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阿部沒有想的是,在“最悠閒而且有趣”的戰場上,自己魂歸西天,更沒有想到“支那”並不是“逐漸衰弱下去了”,而是覺醒起來,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的時候到來了。
信發出的同時,阿部規秀滿懷自信地率主力向淶源城進發。
到達淶源,稍待修整之後,阿部規秀馬上召開作戰會議,進行具體的戰鬥部署:由第四大隊從插箭嶺出發襲擊走馬驛,第一大隊從白石口出發襲擊銀坊。11月2日夜開始行動。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個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決定以一部兵力鉗制、堵擊由插箭嶺出動之敵,然後集中第一軍分區第一和第三團以及第二十五團兩個營,游擊隊第三支隊,第三軍分區第二團,共六千人,伏擊向銀坊進攻之敵。
1949年8月15日,石原莞爾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終年60歲。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1)new
阿部規秀與日本其他年輕人一樣憧憬自己能成為“馳騁疆場、孝忠天皇”的真正“武士”,後終成為統領一方的陸軍中將,被譽為“名將之花”
阿部規秀,1886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阿部的時代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空前膨脹的時代。同樣,成為“馳騁疆場、孝忠天皇”的“武士”也是阿部所憧憬的人生。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阿部考入了日本專門培養陸軍軍官的陸軍士官學校。
日俄戰爭的硝煙吸引著這些渴望成為“武士”的年輕人,而日本戰勝昔日不可一世的沙俄,則使這些青年相信,他們是戰無不勝的。雖然沒有機會親曆日俄戰爭的炮火,但阿部就是在這種氛圍之下接受著陸士的嚴格訓練而“成長”的。
1907年5月,剛滿21歲的阿部規秀躊躇滿志地從陸士19期步兵科畢業,開始了他追逐成為真正“武士”的生涯。同年12月26日,阿部規秀被授予陸軍下士軍銜,開始在陸軍中服役。
阿部規秀有一種超乎普通軍人的對“榮譽”和“光榮”的執著,對戰爭的執著,因而在嗜血的戰爭角逐之中,他“脫穎而出”,屢立戰功,頗受大本營的賞識,在日本軍界被譽為“名將之花”。
從1907年開始,阿部規秀在毫無任何背景的陸軍中,憑著“戰功”一步步晉升上來,先後歷任步兵第三十二聯隊副官、第八師團副官、第十八師團參謀。1932年4月11日,轉任仙台陸軍教導學校學生隊隊長,次年8月1日,升至步兵大佐。1935年8月,任第八師團步兵第十六旅團步兵第三十二聯隊聯隊長。1937年8月2日,晉升為陸軍少將,同時調任關東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一旅團旅團長,率部入侵中國東三省。
1938年10月,原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旅團長常寬治被八路軍在河北省廣靈縣境內的張家灣擊斃後,日本軍部派阿部規秀這個“名將之花”來接替常寬治旅團長的職務。1939年10月2日,阿部規秀被晉升為陸軍中將。
阿部規秀手握堪稱軍中精銳之師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正躊躇滿志地指揮軍隊,為了武士的“榮譽”而不斷進攻的時候,怎樣也沒有想到,命運為他準備的結局也正在冥冥之中展開。
%%%叫囂“對中國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的阿部規秀,卻萬萬沒有料到自己這朵“名將之花”竟會凋落在“太行山上”為了保證“後方”的“安定”,日軍加緊對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掃蕩”。1939年夏,日軍的“掃蕩”重點由冀中平原轉向北嶽山區。在連遭八路軍重創後,日軍於1939年秋,調集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和第一一○師團主力共兩萬餘人,對北嶽山區進行規模更大更為殘酷的秋季“大掃蕩”,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使八路軍無立足之地。
阿部規秀奉命率部從北線開始進攻。1939年10月18日,阿部派一個大隊約600餘人的兵力從淶源出動,分三路向走馬驛、北城子、銀坊進犯;21日,命令一個大隊800餘人增兵淶源。
24日,調駐淶源、靈丘部屬分別進犯上寨、下關等地。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部隊利用地形優勢頑強抗擊,日軍的幾次進犯均未得逞,不得不撤回淶源。眼看久攻不下,“求功心切”的阿部十分惱火,決定親自率部征討,傾巢而出,向南掃蕩。
臨出發前,阿部提筆給遠在東京的家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爸爸今天起去南邊戰鬥!回來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三四日。雖然不是什麼大戰鬥,但也是一場相當規模的戰鬥。八點三十分即乘汽車向淶源出發!我們打仗的時候是最悠閒而且是有趣的,支那已經逐漸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阿部沒有想的是,在“最悠閒而且有趣”的戰場上,自己魂歸西天,更沒有想到“支那”並不是“逐漸衰弱下去了”,而是覺醒起來,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的時候到來了。
信發出的同時,阿部規秀滿懷自信地率主力向淶源城進發。
到達淶源,稍待修整之後,阿部規秀馬上召開作戰會議,進行具體的戰鬥部署:由第四大隊從插箭嶺出發襲擊走馬驛,第一大隊從白石口出發襲擊銀坊。11月2日夜開始行動。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個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決定以一部兵力鉗制、堵擊由插箭嶺出動之敵,然後集中第一軍分區第一和第三團以及第二十五團兩個營,游擊隊第三支隊,第三軍分區第二團,共六千人,伏擊向銀坊進攻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