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現在的新興行業,他不怎麼了解,也無從下手,要說做傳統的生意,吃穿住行,也基本上找不到什麼空子,原身在國外這幾年基本上就是混過去的,對於國內了解不多。
「我暫時還沒什麼主意,熟悉熟悉再說,實在不行就去做古董鑑定。」
兩輩子不知道經手了多少古董,眼力勁兒也算是培養出來了,去做古董鑑定應該很容易上手。
只是爸給的這一個億,他實在不知道該拿來做什麼生意好,古董,還是字畫?
「不著急,不著急,你慢慢想。」林父沒有催促的意思,他對這個兒子還是比較信任的,國家都能治理的那麼好,沒道理做不好生意。
倒是小兒子那裡,這段時間接觸下來,看起來有幾分不太靠譜,德妃雖然靠譜,但上輩子也並非什麼才女,連識字都是入了宮之後才學的,還真不知道能寫出什麼樣的劇本來。
一家四口,個個心裡邊都憋著一口氣呢,幾輩子了也沒這麼被人看不起過,不蒸饅頭也得爭口氣。
——
林父這邊是最先有成效的,本來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就很快,他又是個捨得砸錢的,幾場營銷下來,關注度可以說是大幅度提高,本身的書法和繪畫水平那也是極高的。
名師教授,又練了一輩子,若是還不行,那他也絕對不會主動提出這一茬來的。
參加比賽那就是更簡單的事兒了,這年頭大大小小的比賽那麼多,挑幾個專業性強的、受人認可的,兩個月下來光是證書就拿了好七八個,認識了不少人,還被吸收進了專業的協會。
不說一字千金,但光靠書畫來養活一家人,那也綽綽有餘了。
林父參加比賽期間,一直都是林正陪著,倒不是他不放心老父親,而是也想跟著去見見世面,書法大賽他只是陪同,繪畫比賽的時候卻是親自下場參與了。
如今他的一幅畫價值能頂得過他爸的十幅,但跟著走了這麼一圈兒,最大的收穫不是他的畫受到了認可,而是認識了很多書畫界的前輩。
這年頭生意都不好做,與其去陌生的領域做嘗試,還不如先從熟悉的地方開始,一億的現金足夠他開一家小型的拍賣行了。
本身對書畫有鑑定能力,又認識了很多的前輩,更重要的是家裡頭就不缺書法家和畫家,不光是他和他爸,林勤那一手字拿出來也是絕對可以的。
所以林父在書法界和畫界名聲鵲起的時候,林正的拍賣行也慢慢辦起來了。
與這父子二人相比,林母和林勤的效率就慢多了,林勤乾脆託了人去別的劇組做副導演,一方面是跟著學習,另一方面也是等他媽創作的劇本磨出來。
這第一部 劇講的就是皇阿瑪後宮裡的那些事兒,主角便是自家額娘,這哪是講後宮裡的愛恨情仇,應該是額娘的自傳。
林勤一直沒有打擾自家額娘的創作,一直等到劇本出來,他才做了第一個看的人。
怎麼說呢,這劇本跟電視上演的那些比起來要真實多了,不過額娘這劇本兒顯然有詳有略。
作為男主角的皇阿瑪,在這裡頭幾乎等同於一個工具人,壓根就沒什麼感情戲,出場只有三個作用,要麼是給後宮裡的娘娘們升位份,要麼就是給後宮裡的娘娘們送恩寵和孩子,要麼就是那娘娘們起衝突的時候充當『法官』,還是莫得感情的法官。
原諒林勤看的後宮劇實在太少了,冷酷無情,沒血沒肉,也沒什麼存在感的男主角,他還是頭一次見。
作為女主角的額娘,自然是存在感最強的,從宮女子到一國太后,這樣的傳奇經歷確實值得寫個劇本出來,不過除了額娘以外,另一個所占篇幅更多的人並非是他和四哥,也不是五姐,而是五哥和九哥的額娘——宜妃。
按照劇情的走向,自家額娘而跟宜妃娘娘是相愛相殺了一輩子,從一開始的互相較勁,到後來皇阿瑪駕崩之後結為姐妹,這中間的感情糾葛可比男女主角豐富多了。
看完一整個劇本,林勤對自己略少的戲份倒也沒什麼不滿,只不過:「媽你跟宜母妃的感情還真好。」
這劇本里讚美宜妃相貌的句子,比讚美自家額娘的還要多,而且性格上也沒什麼黑點,大氣爽朗,討人喜歡。
話說他經歷的那兩輩子,自家額娘跟宜妃一開始感情雖然不怎麼樣,但後來處的都不錯,如果連正史上也是這樣,那還真是姐妹情深了,跟現在的塑料姐妹花不一樣。
林母笑了笑,沒跟小兒子解釋,她跟宜妃可沒什麼深情厚誼,做了一輩子的對頭,互看對方不太順眼,一直到她做了太后,才基本上不用見宜妃了。
那人素來比她活得痛快,只不過痛快的活了半輩子,後來的結局並不怎麼樣。
之所以這麼寫,還不是因為這個世界的歷史如此,她特意去圖書館查了的,很難想像她在晚年居然能跟宜妃親如姐妹,彼此之間頻繁往來,居然還接宜妃去自己的慈寧宮小住過。
所以這劇本也就只有一半真實的,另一半都是她根據資料瞎編上去的,之所以不怎麼寫兩個兒子,也是怕他們看出端倪來。
比起全然不知的林父,在康熙駕崩後又活了許多年的德妃,很清楚的知道,這絕對不是她曾經經歷過的世界,老四和十四性情也並非完全如此。
明明上輩子的時候,她與老四鬧了許多年的彆扭,儘管是親母子倆,但不管是做太后之前,還是做了太后之後,她與老四的關係都算不上多融洽。
「我暫時還沒什麼主意,熟悉熟悉再說,實在不行就去做古董鑑定。」
兩輩子不知道經手了多少古董,眼力勁兒也算是培養出來了,去做古董鑑定應該很容易上手。
只是爸給的這一個億,他實在不知道該拿來做什麼生意好,古董,還是字畫?
「不著急,不著急,你慢慢想。」林父沒有催促的意思,他對這個兒子還是比較信任的,國家都能治理的那麼好,沒道理做不好生意。
倒是小兒子那裡,這段時間接觸下來,看起來有幾分不太靠譜,德妃雖然靠譜,但上輩子也並非什麼才女,連識字都是入了宮之後才學的,還真不知道能寫出什麼樣的劇本來。
一家四口,個個心裡邊都憋著一口氣呢,幾輩子了也沒這麼被人看不起過,不蒸饅頭也得爭口氣。
——
林父這邊是最先有成效的,本來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就很快,他又是個捨得砸錢的,幾場營銷下來,關注度可以說是大幅度提高,本身的書法和繪畫水平那也是極高的。
名師教授,又練了一輩子,若是還不行,那他也絕對不會主動提出這一茬來的。
參加比賽那就是更簡單的事兒了,這年頭大大小小的比賽那麼多,挑幾個專業性強的、受人認可的,兩個月下來光是證書就拿了好七八個,認識了不少人,還被吸收進了專業的協會。
不說一字千金,但光靠書畫來養活一家人,那也綽綽有餘了。
林父參加比賽期間,一直都是林正陪著,倒不是他不放心老父親,而是也想跟著去見見世面,書法大賽他只是陪同,繪畫比賽的時候卻是親自下場參與了。
如今他的一幅畫價值能頂得過他爸的十幅,但跟著走了這麼一圈兒,最大的收穫不是他的畫受到了認可,而是認識了很多書畫界的前輩。
這年頭生意都不好做,與其去陌生的領域做嘗試,還不如先從熟悉的地方開始,一億的現金足夠他開一家小型的拍賣行了。
本身對書畫有鑑定能力,又認識了很多的前輩,更重要的是家裡頭就不缺書法家和畫家,不光是他和他爸,林勤那一手字拿出來也是絕對可以的。
所以林父在書法界和畫界名聲鵲起的時候,林正的拍賣行也慢慢辦起來了。
與這父子二人相比,林母和林勤的效率就慢多了,林勤乾脆託了人去別的劇組做副導演,一方面是跟著學習,另一方面也是等他媽創作的劇本磨出來。
這第一部 劇講的就是皇阿瑪後宮裡的那些事兒,主角便是自家額娘,這哪是講後宮裡的愛恨情仇,應該是額娘的自傳。
林勤一直沒有打擾自家額娘的創作,一直等到劇本出來,他才做了第一個看的人。
怎麼說呢,這劇本跟電視上演的那些比起來要真實多了,不過額娘這劇本兒顯然有詳有略。
作為男主角的皇阿瑪,在這裡頭幾乎等同於一個工具人,壓根就沒什麼感情戲,出場只有三個作用,要麼是給後宮裡的娘娘們升位份,要麼就是給後宮裡的娘娘們送恩寵和孩子,要麼就是那娘娘們起衝突的時候充當『法官』,還是莫得感情的法官。
原諒林勤看的後宮劇實在太少了,冷酷無情,沒血沒肉,也沒什麼存在感的男主角,他還是頭一次見。
作為女主角的額娘,自然是存在感最強的,從宮女子到一國太后,這樣的傳奇經歷確實值得寫個劇本出來,不過除了額娘以外,另一個所占篇幅更多的人並非是他和四哥,也不是五姐,而是五哥和九哥的額娘——宜妃。
按照劇情的走向,自家額娘而跟宜妃娘娘是相愛相殺了一輩子,從一開始的互相較勁,到後來皇阿瑪駕崩之後結為姐妹,這中間的感情糾葛可比男女主角豐富多了。
看完一整個劇本,林勤對自己略少的戲份倒也沒什麼不滿,只不過:「媽你跟宜母妃的感情還真好。」
這劇本里讚美宜妃相貌的句子,比讚美自家額娘的還要多,而且性格上也沒什麼黑點,大氣爽朗,討人喜歡。
話說他經歷的那兩輩子,自家額娘跟宜妃一開始感情雖然不怎麼樣,但後來處的都不錯,如果連正史上也是這樣,那還真是姐妹情深了,跟現在的塑料姐妹花不一樣。
林母笑了笑,沒跟小兒子解釋,她跟宜妃可沒什麼深情厚誼,做了一輩子的對頭,互看對方不太順眼,一直到她做了太后,才基本上不用見宜妃了。
那人素來比她活得痛快,只不過痛快的活了半輩子,後來的結局並不怎麼樣。
之所以這麼寫,還不是因為這個世界的歷史如此,她特意去圖書館查了的,很難想像她在晚年居然能跟宜妃親如姐妹,彼此之間頻繁往來,居然還接宜妃去自己的慈寧宮小住過。
所以這劇本也就只有一半真實的,另一半都是她根據資料瞎編上去的,之所以不怎麼寫兩個兒子,也是怕他們看出端倪來。
比起全然不知的林父,在康熙駕崩後又活了許多年的德妃,很清楚的知道,這絕對不是她曾經經歷過的世界,老四和十四性情也並非完全如此。
明明上輩子的時候,她與老四鬧了許多年的彆扭,儘管是親母子倆,但不管是做太后之前,還是做了太后之後,她與老四的關係都算不上多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