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站在王陽明的立場上,南贛巡撫還不錯,雖然苦點累點擔風險,但總比在南京鴻臚寺卿任上混吃等死要好得多,既能滿足他建功立業的欲望,也可向世人證明一下自己的學術主張。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敵不過一條,僅此一條,便足以構成陽明拒絕的理由——今日之賊即昨日之同胞,磨刀霍霍向同胞,有悖我心之理。
不過,王瓊看準了目標是不會輕易撒手的,一場心戰就此爆發。
一個月後,聖諭下達,催促王陽明赴任,陽明繼續上疏請辭。
半個月後,兵部又下批文,語氣頗重:地方有事,王守仁不許辭避遲誤,欽此。
陽明再打太極。
徐愛有點看不下去了,勸陽明接旨。
王陽明猶豫了。
為了節省軍餉,以往朝廷用於鎮壓南贛之亂的軍隊都是由廣西、貴州等地少數民族的土司中選拔的狼兵。狼兵兇狠頑劣沒人性,吃苦耐勞性價高,用起來很順手,所以朝廷喜歡用,經常用。
於是當地民眾出離憤怒了,越來越多的人被逼上梁山。
農民軍落草為寇成了山賊,很快適應了山裡的地理環境,並集體發揚游擊戰術,狼兵雖猛,不跟你正面交鋒便是。因此,狼兵一到,山賊就潛伏不出,狼兵一走,又出來活動,氣得狼兵七竅生煙,一腔怒火都發泄到當地良民身上,沒剿著匪,便打家劫舍,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由此可見,專制政府的死穴就在於其治下民眾的情緒沒有一個宣洩口。對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歡執政黨沒關係,下次投票選在野黨就行了。而專制政府的執政黨承擔了民眾所有的不滿,發展到最後連某人家門口的路沒修好他也要罵上政府兩句,如何能夠避免社會的動盪不安?
明廷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老百姓的觀念很樸素:作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好了。狼兵的所作所為就是趁火打劫,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民眾紛紛投入山賊的懷
129
抱,成為山賊的密探。這些人化裝成巡撫衙門門口的算命先生,賣水果的阿姨,更猖獗地直接打入政府內部,或為書吏,或為保安,全面監視官府的一舉一動,及時匯報給山賊。
南贛的形勢早已失控,陽明的內心糾結矛盾。
有猶豫就是有問題。問題在哪?
心與理終判為二,知與行不能合一。
心即是理沒有錯,但它需要“行”來檢驗。
要蒼生還是要大義?這是一個問題。
OK,你可以說我要蒼生,堅決不與人民為敵,不去南贛。
然而你不去,那裡就是狼兵的天下。狼兵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一路燒殺搶掠便是,你一個撂挑子的行為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更多無辜百姓陷入水深火熱。
怎麼辦?
那些彷徨踟躕的歲月里,陪伴陽明的是徐愛和黃綰。
徐愛說,孔子也曾誅殺少正卯。
黃綰說,孟子云國人皆曰可殺則殺之。
難道王陽明不知道這些?
他當然知道,甚至知道的比翰林院那幫皓首窮經的學究們還多!
然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笑話!“心即理”早已悟透,不敢說老少咸聞,至少也是天下聳動,弟子影從,“未知”二字,從何談起?!
從黃綰談起。
黃同學從認識王陽明第一天起就對陽明心學進行著持續不斷的質疑,極端時甚至毫不客氣地將之比作佛老,指責其教人避世。
黃綰不明白的是,王陽明欲矯程朱之枉,不得不過正,不得不用堅定不移的語氣告訴世人:判斷人生價值的標準不在外部世界,不在官職高低、權勢大小,而在你的內心。心安自足、充實強大才是安身之本、成功之基。
然而,正是由於黃綰長年累月的找碴挑刺,才成就了一個完滿的心學理論。
130
這個理論,直接顛覆了流行了數百年的程朱理學,使之再無藏身之處。
131
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那點事兒
五百年前的湖南,那個喜愛蓮花的周敦頤鼓搗出一本書——《太極圖說》。
這本書根據《周易》的世界觀,甩出一個詞語——太極。此太極不是現在小區里老大爺打的那個太極,而是由無極衍生出來的一個東西。
無極也不是那場由饅頭引發的血案,而是指代宇宙生成之前那種混沌無邊的狀態的一個名詞。
周敦頤說,太極就是2.0版的無極,好比一款2D建模的電腦遊戲要向3D轉型了,開發系列中的一代過渡產品,有一些體驗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緊接著開天闢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
這是周敦頤對宇宙生成的基本認識,在他之前還有個人叫張載,此人提出一個觀點叫“民胞物與”。這個觀點很墨子,就是讓你不分貴賤美醜,管她是林志玲還是鳳姐都要一視同仁,就像愛自己的手足一樣去愛她們。且慢嘲笑張載迂腐,人家是有一套自洽理論的,先拋出一個詞兒“氣”唬住你,然後解釋說,氣這個玩意兒是世界的本源,萬物都源於氣。人為萬物中的一員,人的本性和萬物的本性是相同的,所以要“視天下無一物非我”。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敵不過一條,僅此一條,便足以構成陽明拒絕的理由——今日之賊即昨日之同胞,磨刀霍霍向同胞,有悖我心之理。
不過,王瓊看準了目標是不會輕易撒手的,一場心戰就此爆發。
一個月後,聖諭下達,催促王陽明赴任,陽明繼續上疏請辭。
半個月後,兵部又下批文,語氣頗重:地方有事,王守仁不許辭避遲誤,欽此。
陽明再打太極。
徐愛有點看不下去了,勸陽明接旨。
王陽明猶豫了。
為了節省軍餉,以往朝廷用於鎮壓南贛之亂的軍隊都是由廣西、貴州等地少數民族的土司中選拔的狼兵。狼兵兇狠頑劣沒人性,吃苦耐勞性價高,用起來很順手,所以朝廷喜歡用,經常用。
於是當地民眾出離憤怒了,越來越多的人被逼上梁山。
農民軍落草為寇成了山賊,很快適應了山裡的地理環境,並集體發揚游擊戰術,狼兵雖猛,不跟你正面交鋒便是。因此,狼兵一到,山賊就潛伏不出,狼兵一走,又出來活動,氣得狼兵七竅生煙,一腔怒火都發泄到當地良民身上,沒剿著匪,便打家劫舍,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由此可見,專制政府的死穴就在於其治下民眾的情緒沒有一個宣洩口。對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歡執政黨沒關係,下次投票選在野黨就行了。而專制政府的執政黨承擔了民眾所有的不滿,發展到最後連某人家門口的路沒修好他也要罵上政府兩句,如何能夠避免社會的動盪不安?
明廷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老百姓的觀念很樸素:作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好了。狼兵的所作所為就是趁火打劫,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民眾紛紛投入山賊的懷
129
抱,成為山賊的密探。這些人化裝成巡撫衙門門口的算命先生,賣水果的阿姨,更猖獗地直接打入政府內部,或為書吏,或為保安,全面監視官府的一舉一動,及時匯報給山賊。
南贛的形勢早已失控,陽明的內心糾結矛盾。
有猶豫就是有問題。問題在哪?
心與理終判為二,知與行不能合一。
心即是理沒有錯,但它需要“行”來檢驗。
要蒼生還是要大義?這是一個問題。
OK,你可以說我要蒼生,堅決不與人民為敵,不去南贛。
然而你不去,那裡就是狼兵的天下。狼兵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一路燒殺搶掠便是,你一個撂挑子的行為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更多無辜百姓陷入水深火熱。
怎麼辦?
那些彷徨踟躕的歲月里,陪伴陽明的是徐愛和黃綰。
徐愛說,孔子也曾誅殺少正卯。
黃綰說,孟子云國人皆曰可殺則殺之。
難道王陽明不知道這些?
他當然知道,甚至知道的比翰林院那幫皓首窮經的學究們還多!
然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笑話!“心即理”早已悟透,不敢說老少咸聞,至少也是天下聳動,弟子影從,“未知”二字,從何談起?!
從黃綰談起。
黃同學從認識王陽明第一天起就對陽明心學進行著持續不斷的質疑,極端時甚至毫不客氣地將之比作佛老,指責其教人避世。
黃綰不明白的是,王陽明欲矯程朱之枉,不得不過正,不得不用堅定不移的語氣告訴世人:判斷人生價值的標準不在外部世界,不在官職高低、權勢大小,而在你的內心。心安自足、充實強大才是安身之本、成功之基。
然而,正是由於黃綰長年累月的找碴挑刺,才成就了一個完滿的心學理論。
130
這個理論,直接顛覆了流行了數百年的程朱理學,使之再無藏身之處。
131
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那點事兒
五百年前的湖南,那個喜愛蓮花的周敦頤鼓搗出一本書——《太極圖說》。
這本書根據《周易》的世界觀,甩出一個詞語——太極。此太極不是現在小區里老大爺打的那個太極,而是由無極衍生出來的一個東西。
無極也不是那場由饅頭引發的血案,而是指代宇宙生成之前那種混沌無邊的狀態的一個名詞。
周敦頤說,太極就是2.0版的無極,好比一款2D建模的電腦遊戲要向3D轉型了,開發系列中的一代過渡產品,有一些體驗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緊接著開天闢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
這是周敦頤對宇宙生成的基本認識,在他之前還有個人叫張載,此人提出一個觀點叫“民胞物與”。這個觀點很墨子,就是讓你不分貴賤美醜,管她是林志玲還是鳳姐都要一視同仁,就像愛自己的手足一樣去愛她們。且慢嘲笑張載迂腐,人家是有一套自洽理論的,先拋出一個詞兒“氣”唬住你,然後解釋說,氣這個玩意兒是世界的本源,萬物都源於氣。人為萬物中的一員,人的本性和萬物的本性是相同的,所以要“視天下無一物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