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戰鬥是殘酷的;但美軍的攻勢銳不可當。在格瑞那達的古巴人大都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甚至有一支御林軍式的“卡斯楚部隊”,這支部隊中許多人曾經在安哥拉和衣索比亞用鮮血書寫光榮的履歷,可是,他們發現,今天要重演當年的勝利實在太困難了。他們面對的再也不是窩窩囊囊的裝備極差的敵人和尚未開化的氏族部落人,而是擁有世界最先進技術和武器的美國人。他們一直被教育不要害怕那些傢伙,但僅僅不害怕就能克敵制勝麼?
▲蘇菲婭,當然還有其它在格瑞那達的指揮官;一直用電台與哈瓦那保持著密切聯繫。卡斯楚幾乎每一分鐘都向有關方面下達指示,無非是兩點:一、堅決地勇敢地抵抗美國人的入侵;二、不派增援部隊。
●卡斯楚有一句名言:“勇敢,勇敢,更勇敢。”這種精神是劃時代的。每時每刻,他都忠於這種精神。只是,他應當看到。現在已經不是他七條步槍打天下的時候了。那個年代,七條步槍加上勇敢精神,他可以走向世界。今天,讓他將七條步槍乘以一百倍,一千倍,看他能解決問題否?在他的“勇敢”的命令下,古巴士兵血流成河。他們的死的確也是勇敢的、薩林斯角的古巴守軍全部戰死。珍珠機場上最後一個指點被攻克時,美國兵發現了六具古巴人的屍休,他們至死都緊緊地集體地樓著古巴國旗。
蘇菲婭終於認識到繼續抵抗是徒勞的。尤其是當她看到同胞們的死變得愈來愈沒有價值的時候。她直接向卡斯楚拍發了急電:“請即派飛機來,以便我部撤出重圍。”
▲卡斯楚的回電簡短而有力:“所請不准,必須堅守陣地。”
●堅守陣地?說的輕巧,你怎麼不來試一試?為了勝利,可以堅守。如果沒有勝利,又為什麼而堅守呢?為堅守而堅守麼?她憤怒了,第二份電報越過海洋向祖國飛去。電文是:“請准予放下武器,中止抵抗。”
▲卡斯楚的復電是:“所請不准,為保衛革命的光榮,堅決抵抗到底!”
●蘇菲啞忽然意識到卡斯楚所希望的是什麼。絕望的抵抗只能帶來死亡,而他們只有去擁抱死亡,才能給他帶來安慰。卡斯楚的革命,目的竟在這裡麼?她終於認清了那個殿堂,但,是在它已經成為廢墟時才認清的。她感到冷。心上的火已完全熄滅,因此才這樣。激情消失後,凡夫是感到睏倦;軟弱者是悔恨;勇者是死。她是勇者。她想死。她不戰鬥了,等待著美軍來取走她的生命,但她卻作了俘虜。
▲其餘的古巴人仍在戰鬥。卡斯楚的指示源源不斷地通過電波傳達給他們。只要他們覺得卡斯楚同他們在一起,他們就有了無窮的勇氣。一個指令還在被執行著,他們就開始等待,不,盼望另一個指令,象海上的夜空忠誠地等待旭日重升一樣。
●卡斯楚是同他們在一起,至少他的精神和他的命令同他們在一起,可是他們吃了敗仗。他的對手與他的做法完全相反,卻取得了勝利。里根總統在做出入侵格瑞那達的決定後,去睡覺了,走進臥室前,鄭重地對助手叮囑道:“今晚軍隊就會在格瑞那達登陸,但不管順利與否,都沒必要叫醒我。即便是明天、後天,或是其它關鍵的幾天,也沒必要讓我每分鐘都看戰報。”白宮發言人曾向世界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信不信由你,里根總統每天得到的有關格瑞那達的情況與普通大眾一樣多。”也許不要懷疑這條消息的真實性,據說,里根甚至根本不聽他的工作班子為他作關于格島局勢的報告。軍隊得手後,一位高級人士曾建議他給入侵部隊司令麥克唐納打個電話表示祝賀,遭到他斷然拒絕。他說:“直到他們把事情幹完,我不會打擾他們。”當然,他不懂戰爭,但他不裝懂,這不可悲,可悲的是不懂裝懂。政治家就是政治家,軍隊就是軍隊,一涇一渭,分明得不能再分明了嘛?
【影言詬窳幟紗鐧氖慮槿扛賞曛螅鋦盤』惚āT謖庵質笨蹋雜誥攣侍庖廊皇搶淠摹K釹晗傅匱實氖敲攔勘納送鑾榭觥;惚ń崾螅凰盜蘇庋瘓浠埃骸八郎巳聳萇伲夂芎茫詞故且桓觶彩潛業拇邸!閉餼臀疵饈切市手恕@鋦姘說納筒桓米鞽鋈肭直鴯木霾摺R蛭送鱸緹桶謁木霾咧小V劣詬窳幟紗鐧奈薰及儺帳郎碩嗌伲攔芡呈遣淮蠊匭牡摹?
▲代價是悲慘的,卻比里根認為的要大。軍事上,美國得到了那樣多;道義上,又失去了那樣多。軍事上的得到將來還會失去,而道義上的失去將永遠不會再來。
●卡斯楚也付出了代價:他不得不接受落在美軍手中的古巴人,活著的和死去的。這是一場世界知曉的戰爭,再對古巴人民說只有生者,沒有死者,恐怕連幼兒園的孩子也要搖頭了。對他而言,這是一次失敗,可他巧妙地利用了這次失敗,又獲得了小小的成功。烈士棺木運回古巴的那些日子是悲壯的,激昂的,《為祖國而死等於活著》的歌聲在每一個角落震響。民族主義情緒達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他要求古巴人民在這些天放棄休息,“志願”工作,不領加班費,用他們的無償勞動來向在格瑞那達死傷的同胞致敬。於是,全國的工人和農民都這樣做了。人民未必出於自願,但獻身是他們的天職。他們占有精神,國家占有財富,卡斯楚占有他們和國家。只是有一個人他已經無法占有了。
▲蘇菲婭,當然還有其它在格瑞那達的指揮官;一直用電台與哈瓦那保持著密切聯繫。卡斯楚幾乎每一分鐘都向有關方面下達指示,無非是兩點:一、堅決地勇敢地抵抗美國人的入侵;二、不派增援部隊。
●卡斯楚有一句名言:“勇敢,勇敢,更勇敢。”這種精神是劃時代的。每時每刻,他都忠於這種精神。只是,他應當看到。現在已經不是他七條步槍打天下的時候了。那個年代,七條步槍加上勇敢精神,他可以走向世界。今天,讓他將七條步槍乘以一百倍,一千倍,看他能解決問題否?在他的“勇敢”的命令下,古巴士兵血流成河。他們的死的確也是勇敢的、薩林斯角的古巴守軍全部戰死。珍珠機場上最後一個指點被攻克時,美國兵發現了六具古巴人的屍休,他們至死都緊緊地集體地樓著古巴國旗。
蘇菲婭終於認識到繼續抵抗是徒勞的。尤其是當她看到同胞們的死變得愈來愈沒有價值的時候。她直接向卡斯楚拍發了急電:“請即派飛機來,以便我部撤出重圍。”
▲卡斯楚的回電簡短而有力:“所請不准,必須堅守陣地。”
●堅守陣地?說的輕巧,你怎麼不來試一試?為了勝利,可以堅守。如果沒有勝利,又為什麼而堅守呢?為堅守而堅守麼?她憤怒了,第二份電報越過海洋向祖國飛去。電文是:“請准予放下武器,中止抵抗。”
▲卡斯楚的復電是:“所請不准,為保衛革命的光榮,堅決抵抗到底!”
●蘇菲啞忽然意識到卡斯楚所希望的是什麼。絕望的抵抗只能帶來死亡,而他們只有去擁抱死亡,才能給他帶來安慰。卡斯楚的革命,目的竟在這裡麼?她終於認清了那個殿堂,但,是在它已經成為廢墟時才認清的。她感到冷。心上的火已完全熄滅,因此才這樣。激情消失後,凡夫是感到睏倦;軟弱者是悔恨;勇者是死。她是勇者。她想死。她不戰鬥了,等待著美軍來取走她的生命,但她卻作了俘虜。
▲其餘的古巴人仍在戰鬥。卡斯楚的指示源源不斷地通過電波傳達給他們。只要他們覺得卡斯楚同他們在一起,他們就有了無窮的勇氣。一個指令還在被執行著,他們就開始等待,不,盼望另一個指令,象海上的夜空忠誠地等待旭日重升一樣。
●卡斯楚是同他們在一起,至少他的精神和他的命令同他們在一起,可是他們吃了敗仗。他的對手與他的做法完全相反,卻取得了勝利。里根總統在做出入侵格瑞那達的決定後,去睡覺了,走進臥室前,鄭重地對助手叮囑道:“今晚軍隊就會在格瑞那達登陸,但不管順利與否,都沒必要叫醒我。即便是明天、後天,或是其它關鍵的幾天,也沒必要讓我每分鐘都看戰報。”白宮發言人曾向世界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信不信由你,里根總統每天得到的有關格瑞那達的情況與普通大眾一樣多。”也許不要懷疑這條消息的真實性,據說,里根甚至根本不聽他的工作班子為他作關于格島局勢的報告。軍隊得手後,一位高級人士曾建議他給入侵部隊司令麥克唐納打個電話表示祝賀,遭到他斷然拒絕。他說:“直到他們把事情幹完,我不會打擾他們。”當然,他不懂戰爭,但他不裝懂,這不可悲,可悲的是不懂裝懂。政治家就是政治家,軍隊就是軍隊,一涇一渭,分明得不能再分明了嘛?
【影言詬窳幟紗鐧氖慮槿扛賞曛螅鋦盤』惚āT謖庵質笨蹋雜誥攣侍庖廊皇搶淠摹K釹晗傅匱實氖敲攔勘納送鑾榭觥;惚ń崾螅凰盜蘇庋瘓浠埃骸八郎巳聳萇伲夂芎茫詞故且桓觶彩潛業拇邸!閉餼臀疵饈切市手恕@鋦姘說納筒桓米鞽鋈肭直鴯木霾摺R蛭送鱸緹桶謁木霾咧小V劣詬窳幟紗鐧奈薰及儺帳郎碩嗌伲攔芡呈遣淮蠊匭牡摹?
▲代價是悲慘的,卻比里根認為的要大。軍事上,美國得到了那樣多;道義上,又失去了那樣多。軍事上的得到將來還會失去,而道義上的失去將永遠不會再來。
●卡斯楚也付出了代價:他不得不接受落在美軍手中的古巴人,活著的和死去的。這是一場世界知曉的戰爭,再對古巴人民說只有生者,沒有死者,恐怕連幼兒園的孩子也要搖頭了。對他而言,這是一次失敗,可他巧妙地利用了這次失敗,又獲得了小小的成功。烈士棺木運回古巴的那些日子是悲壯的,激昂的,《為祖國而死等於活著》的歌聲在每一個角落震響。民族主義情緒達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他要求古巴人民在這些天放棄休息,“志願”工作,不領加班費,用他們的無償勞動來向在格瑞那達死傷的同胞致敬。於是,全國的工人和農民都這樣做了。人民未必出於自願,但獻身是他們的天職。他們占有精神,國家占有財富,卡斯楚占有他們和國家。只是有一個人他已經無法占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