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幾年來,格瑞那達是里根心上的一顆瘤子,不割掉它,他是不會睡安穩覺的,但他找不到手術刀。當今世界,戰爭藉口往往比戰爭本身還重要,特別是對美國這樣的國家而言。畢曉普被殺,格瑞那達一片風雨飄搖,里根笑了,手裡出現了一柄鋒利的手術刀。
▲里根的藉口是“保護僑民”,可那裡的美國人不但沒有受到威脅,反而被古巴軍隊保護起來了呀。
●卡斯楚的做法多麼象一個孩子啊。你從這個舉動中難道看不出他內心的虛弱、不安和恐懼嗎?我搧了你一日光,卻趕緊討好般地撫摸你的臉頰,是不是為了更重更漂亮地再搧一下呢?
里根卻不是孩子。確切地說,美國不是孩子。山姆大叔決定動手了。你別小看那個愛吃糖豆、愛看連環畫的總統。在這樣嚴峻的時刻里他仿佛一下子成熟了。他親自作出了入侵的決定, 迅速得近乎草率。 他工作起來歷來是迅速的,每次召開“工作班子會議”,舒爾茨、溫伯格、布希等決定美國命運的人都是自始至終呆在他的辦公桌前。有人攻擊他童心未抿,想省出時間去玩,可真的能省出時間去玩又有什麼不好?你能嗎?可是這一次入侵行動實在至關重要,是不是決定得倉促了一些呢?軍方高級領導人表示憂慮:“我們甚至沒有格瑞那達地圖”。里根說:“那是個旅遊勝地,有張導遊圖就行了。”後來,美軍果然是靠導遊圖攻占格瑞那達的。另一位高級助手說:“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世界上最弱小的國家動用武力,可能會招致嚴苛的政治反應。”里根用堅定的口氣說:“我知道後果如何。我個人願意承擔任何後果!”更有人警告他:“那是一個小島。卻是一個大叢林。”後面的話不說自明了:美國人對於叢林是有著痛苦記憶的,而對手又是打遍天下的古巴人,萬一久攻不下,“第二個越南”的苦果誰來吞食?有幾個總統就是在越南問題上栽了跟頭的。里根說:“里根就是里根!”潛台詞也不用說了:我不是甘迺迪,不是詹森,更不是種花生的卡特。十月二十四日深夜,開往黎巴嫩的特譴艦隊突然鋒芒一轉,直指格瑞那達。
▲十月二十三日,也是深夜,卡斯楚床頭的電話急促地響起來。不祥的鈴聲帶來了不祥的消息。一個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東加勒比國家的領導人向他透露:美國即將進攻石榴島。
●有感於古巴的威脅日益逼人,有幾個加勒比國家曾主動要求美國出兵。向古巴通風報信的正是這幾個國家中的一個。當這樣一個小國的領導人是多麼難而又可悲啊。他恨卡斯楚,卻又不能不巴結他;邀請別人來打他,卻事先叫他作好準備。這是一個強者的世界,生活在夾縫中的弱者,戰戰兢兢,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害怕失去什麼,也不敢得到什麼。
▲卡斯楚大吃一驚,象是看見太陽從西邊冒出來。美國佬不是紙的嗎?怎麼玩起真格的來了?後來有人說,整整一夜,他的臉上沒有一點血色。拿起筆簽署一個文件時,手竟哆嗦得寫不下去。這當然不是害怕,而是激動,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話。第二天凌晨,他親自給里根發了一封緊急電報。電報中,他憤怒地譴責格瑞那達的軍事政變,指出畢曉普的被殺是殘忍的,不能接受的。他希望與華盛頓保持不斷的接觸,並以最大的努力避免誤解和衝突。
●我想冷笑,竟真的忍不住笑了出來。“英雄”也有氣短的時候,我還以為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呢。做出這種事他該是多麼痛苦,我甚至都要同情他了。他親自致電那個被他糟踏得一塌糊塗的人,已是一恥,又指著鼻子罵自己,恥辱就更大了,可他全都吞了下去,是含著淚水吞的吧?他好苦啊。在這封電報中,我只看到了兩個字:卑躬。
▲美國人的復電來了,同意卡斯楚的建議。
●在擬復電的同時,特遣艦隊象狂飄一般地席捲了東加勒比。猛虎大搖大擺蹣跚而來,它的鋼爪已經在咚咚地敲門了,在這種時刻你丟給它一塊骨頭,它根本不屑一顧了。它需要的是房中的東西。
▲其實,當美國的復電飛到哈瓦那的時候,美國突擊隊員的皮靴已經踏上石榴島九十分鐘了。卡斯楚氣得大罵美國佬:“楊基(婭nkee)騙我!”
●沒有人騙他,他自己騙自己。他拾起一塊磚頭去砸別人,卻失手砸了自己的頭。
▲武裝部隊首腦、他的弟弟勞爾·卡斯楚來請示他:是否需要派人增援格瑞那達?他嘆了一口氣,說:“不,沒有必要。美國人太強大了。”
●哦,這位大人物方寸已亂,要不他就是另有圖謀。二十多年來,從他嘴裡吐出來的全是“強大的古巴”,怎麼今天把這個鼓舞人心的形容詞送給了仇敵?
▲勞爾問他:“我們能做些什麼?”他說:“我們除了把古巴變成美國征服不了的堡壘以外,沒有別的選擇。”勞爾又問:“那些在石榴島上的人呢?”他用雙手撕扯著頭髮說:“那是一個又小又狹窄的島,實際上不可能有退路。”
●他不是孟豪森,撕扯著自己的頭髮就能夠把自己從沼澤里拔出來。曾經賦予他力量的雄心現在賦予他的是折磨了。以前,美國只存在於他的想像中,可今天他突然發現美國已從想像中走出來,活生生地出現在他面前。他一直俯視那個人,現在卻被那人所俯視。他惶惑了,是不是也退縮了呢?二十年前,一個說句話就能令世界爆炸的人在他的土地上退縮過,那一幕莫非就要顛倒重演?他對弟弟說的那些話,一定象刀子一樣割他的心吧?那份淒涼,那份無奈,一點不漏地讓我體會到了,還體會到了一種不馴服。他怎能馴服?5
▲里根的藉口是“保護僑民”,可那裡的美國人不但沒有受到威脅,反而被古巴軍隊保護起來了呀。
●卡斯楚的做法多麼象一個孩子啊。你從這個舉動中難道看不出他內心的虛弱、不安和恐懼嗎?我搧了你一日光,卻趕緊討好般地撫摸你的臉頰,是不是為了更重更漂亮地再搧一下呢?
里根卻不是孩子。確切地說,美國不是孩子。山姆大叔決定動手了。你別小看那個愛吃糖豆、愛看連環畫的總統。在這樣嚴峻的時刻里他仿佛一下子成熟了。他親自作出了入侵的決定, 迅速得近乎草率。 他工作起來歷來是迅速的,每次召開“工作班子會議”,舒爾茨、溫伯格、布希等決定美國命運的人都是自始至終呆在他的辦公桌前。有人攻擊他童心未抿,想省出時間去玩,可真的能省出時間去玩又有什麼不好?你能嗎?可是這一次入侵行動實在至關重要,是不是決定得倉促了一些呢?軍方高級領導人表示憂慮:“我們甚至沒有格瑞那達地圖”。里根說:“那是個旅遊勝地,有張導遊圖就行了。”後來,美軍果然是靠導遊圖攻占格瑞那達的。另一位高級助手說:“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世界上最弱小的國家動用武力,可能會招致嚴苛的政治反應。”里根用堅定的口氣說:“我知道後果如何。我個人願意承擔任何後果!”更有人警告他:“那是一個小島。卻是一個大叢林。”後面的話不說自明了:美國人對於叢林是有著痛苦記憶的,而對手又是打遍天下的古巴人,萬一久攻不下,“第二個越南”的苦果誰來吞食?有幾個總統就是在越南問題上栽了跟頭的。里根說:“里根就是里根!”潛台詞也不用說了:我不是甘迺迪,不是詹森,更不是種花生的卡特。十月二十四日深夜,開往黎巴嫩的特譴艦隊突然鋒芒一轉,直指格瑞那達。
▲十月二十三日,也是深夜,卡斯楚床頭的電話急促地響起來。不祥的鈴聲帶來了不祥的消息。一個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東加勒比國家的領導人向他透露:美國即將進攻石榴島。
●有感於古巴的威脅日益逼人,有幾個加勒比國家曾主動要求美國出兵。向古巴通風報信的正是這幾個國家中的一個。當這樣一個小國的領導人是多麼難而又可悲啊。他恨卡斯楚,卻又不能不巴結他;邀請別人來打他,卻事先叫他作好準備。這是一個強者的世界,生活在夾縫中的弱者,戰戰兢兢,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害怕失去什麼,也不敢得到什麼。
▲卡斯楚大吃一驚,象是看見太陽從西邊冒出來。美國佬不是紙的嗎?怎麼玩起真格的來了?後來有人說,整整一夜,他的臉上沒有一點血色。拿起筆簽署一個文件時,手竟哆嗦得寫不下去。這當然不是害怕,而是激動,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話。第二天凌晨,他親自給里根發了一封緊急電報。電報中,他憤怒地譴責格瑞那達的軍事政變,指出畢曉普的被殺是殘忍的,不能接受的。他希望與華盛頓保持不斷的接觸,並以最大的努力避免誤解和衝突。
●我想冷笑,竟真的忍不住笑了出來。“英雄”也有氣短的時候,我還以為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呢。做出這種事他該是多麼痛苦,我甚至都要同情他了。他親自致電那個被他糟踏得一塌糊塗的人,已是一恥,又指著鼻子罵自己,恥辱就更大了,可他全都吞了下去,是含著淚水吞的吧?他好苦啊。在這封電報中,我只看到了兩個字:卑躬。
▲美國人的復電來了,同意卡斯楚的建議。
●在擬復電的同時,特遣艦隊象狂飄一般地席捲了東加勒比。猛虎大搖大擺蹣跚而來,它的鋼爪已經在咚咚地敲門了,在這種時刻你丟給它一塊骨頭,它根本不屑一顧了。它需要的是房中的東西。
▲其實,當美國的復電飛到哈瓦那的時候,美國突擊隊員的皮靴已經踏上石榴島九十分鐘了。卡斯楚氣得大罵美國佬:“楊基(婭nkee)騙我!”
●沒有人騙他,他自己騙自己。他拾起一塊磚頭去砸別人,卻失手砸了自己的頭。
▲武裝部隊首腦、他的弟弟勞爾·卡斯楚來請示他:是否需要派人增援格瑞那達?他嘆了一口氣,說:“不,沒有必要。美國人太強大了。”
●哦,這位大人物方寸已亂,要不他就是另有圖謀。二十多年來,從他嘴裡吐出來的全是“強大的古巴”,怎麼今天把這個鼓舞人心的形容詞送給了仇敵?
▲勞爾問他:“我們能做些什麼?”他說:“我們除了把古巴變成美國征服不了的堡壘以外,沒有別的選擇。”勞爾又問:“那些在石榴島上的人呢?”他用雙手撕扯著頭髮說:“那是一個又小又狹窄的島,實際上不可能有退路。”
●他不是孟豪森,撕扯著自己的頭髮就能夠把自己從沼澤里拔出來。曾經賦予他力量的雄心現在賦予他的是折磨了。以前,美國只存在於他的想像中,可今天他突然發現美國已從想像中走出來,活生生地出現在他面前。他一直俯視那個人,現在卻被那人所俯視。他惶惑了,是不是也退縮了呢?二十年前,一個說句話就能令世界爆炸的人在他的土地上退縮過,那一幕莫非就要顛倒重演?他對弟弟說的那些話,一定象刀子一樣割他的心吧?那份淒涼,那份無奈,一點不漏地讓我體會到了,還體會到了一種不馴服。他怎能馴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