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齊爾准將現年五十歲,曾在越南服役,一九八一年六月被調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南歐地面部隊司令部任職,是這個司令部里職位最高的美國將軍。他掌握著北約大量核心機密、如今他被綁架,對義大利政府乃至整個西歐盟國的震動,比起莫羅事件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義大利政府迅速成立了一個“緊急行動中心”,負責營救多齊爾的行動。一支龐大的警察隊伍動員起來,開始了對“紅色旅”的大規模搜捕。

  近幾年來,“紅色旅”處境不妙。它內部分裂成兩大派,一派叫“頑強派”,主張用恐怖手段殺害一切“敵人”;一派叫“宣傳派”,則認為包括殺人在內的一切恐怖手段,一定要在真正能打擊國家制度的情況下才可實施。否則就會損害“紅色旅”的總目標和威望。這兩派有時甚至反目成仇,使整個組織的力量受到極大削弱。更重要的是,“紅色旅”在義大利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經丑得不能再丑。人們都認清了:他們所標榜的“無產階級革命’和“追求真正的馬列主義”,不過是為自己殺人越貨的行徑塗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而已。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象他們這樣的革命,一萬年也不能成功。”“紅色旅”過去是有一些支持者的,可這些支持者近幾年都逐漸棄它而去。從它內部分化出來的一些人甚至為警方提供線索,使它的機構不斷受到破壞,成員接連被捕。有人說:“它就象一頭受傷的野獸,在林中踽踽獨行。”

  因為這許多原委,面對警方大規模的出擊,“紅色旅”招架無力,陷入混亂。在綁架莫羅時可不是這樣。當時他們是那樣自信和胸有城府,甚至這樣叫囂:“來抓我吧,如果你能夠的話。”這一回卻接連遭到打擊。今非昔比?

  ≡詼嗥攵話蠹艿牡詼歟煬脫廈芊饉宋弈梢慌煉嗤叩厙新房詼忌櫨新氛希磺諧盜揪杈薌觳椋⒍隕鮮齙厙箍靨菏剿閹鰲!敖艏斃卸行摹備塹鬧噶釷牽好孔孔印⒚考湮葑傭疾荒芊毆>腳卸希悍饉ぷ髯齙萌鞝搜杆伲昂焐謾鄙形藁嵐訊嗥攵頻獎鶇θァ?

  為了分化瓦解“紅色旅”,警方還以一百七十萬美金,徵求有關多齊爾的情報。

  線索源源而來。義大利人對“紅色旅”的厭惡,由此可見一斑。

  “紅色旅”的成員不斷落網。一月四日,兩名“紅色旅”分子在羅馬市郊的一個檢查站被捕,供認:“紅色旅”準備另搞一起恐怖活動,把警方的注意力吸引過去。根據他們提供的線索,警方又逮捕了“紅色旅”的重要頭目、“理論家”森扎尼。他是個大學教授,曾參預當年對莫羅的“審判”。他向警方供出了許多有關多齊爾的重要情況。

  一月二十日,警方的搜捕工作緊縮到帕多瓦地區。網口在慢慢收縮。

  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帕多瓦警署的113報警話機響了。值班警察抓起話筒。

  “帕多瓦警署,請先報姓名和住址。”

  “我不願意透露姓名。”

  匿名電話!警察撳了錄音機開關。

  對方說:““現在我把‘紅色旅’關押多齊爾將軍的確切地址告訴你們……”

  警察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對方匆匆說出一個地址,就把電話掛上了。

  他是誰?是從“紅色旅”里分化出來的人,還是普通義大利老百姓?不得而知。

  他迅速把電話記錄上報。

  為了慎重起見,警方又進行了三天周密偵察,弄清楚匿名電話所提供的情況完全真實。

  終於找到了?

  【驕齠⒓床扇∮刃卸F鴣踝急岡諞辜湎鰨ε亂拱抵形笊碩嗥攵揮腥頌嵋櫸饗卸脖瘓椒窬觥D歉鍪焙蟣齙妹紗蠼稚蝦芮寰玻饜卸贍芑岜弧昂焐謾筆孿確⒕酢<婦致郟鈧站齠ㄔ諡形綞鄭蛭鞘貝蠼稚先巳何躒粒彩強植婪腫臃辣缸釧尚傅氖焙頡?

  一著高棋?

  』醭道鐧鈉戰粽諾眉蛑幣恕?

  指揮官模樣的人看表。

  “還有一分鐘,做好最後準備!”他低聲道。

  沒有一絲響動。還要準備什麼呢?從莫羅被殺害的時候起他們就開始準備了。平日他們苦苦地訓練,不正是為了這一刻?

  十一點半。

  “時間到:“

  早就停在超級市場旁邊建築工地上的一輛鏟泥車開始啟動,發出巨大的轟響。操縱它的是警察,這樣做是為了用噪音來掩蓋突擊隊行動時的聲音。

  指揮官狠狠一揮手:“下!”

  十名突擊隊員閃電般地躍起,跳下貨車,直撲超級市場。

  從早晨起就開始向這一帶滲透的便衣警察也在同一時刻開始動作:把街上的行人趕離可能發生交火的地點;命令一切車輛停駛,在各個路口派上崗哨,以防“紅色旅”分子逃跑。

  突擊隊員衝進超級市場時,人們大嘩。雖是白天,可在你面前突然出現這許多戴著面具的荷槍實彈的人,怎能不被嚇得魂飛魄散?一名婦女當場昏厥過去。有人立即向警署打電話,報告說這裡發生了匪徒搶劫事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