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杜甫有一首詩: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命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意思是說,王楊盧駱的雄文就像是奔流不息的長江水一樣,永遠鮮活的流傳下去。可見杜甫給與王楊盧駱的評價是很高的。能獲得詩聖杜子美的肯定和讚譽,說明了四傑確實有不凡的地方。但他們四個人卻彼此不服氣。
www.HQDOOR.COM←蟲←工←橋書←吧←
第53節:駱賓王,挑戰女皇的鬥士(4)
王楊盧駱,王是指王勃,楊是指楊炯,盧是指盧照鄰,駱是指駱賓王,這四個人都是名噪當時的大詩人,他們一改齊梁綺靡艷麗的詩風,主張恢復魏晉風骨,是詩界改革的領軍人物,然而他們四個卻對"王楊盧駱"的排名順序發生了質疑。
首先提出質疑的是楊炯。《舊唐書·楊炯傳》記載: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采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
楊炯認為自己不如盧照鄰卻排到了盧的前面,而自己要勝過王勃卻排在了王的後面,明確對這個被海內人都認可的排行榜發出質疑。並且他還指使一些依附他的文人,一齊攻訐這個排行榜。
其實楊炯的意思很明了,這個排行榜應該是自己排榜首的,王勃有什麼能力和自己爭?他所說的愧居盧前,只不過是耍手段而已,意在爭取盧對他的支持,言外之意就是,你盧照鄰能坐上第三把金交椅已經不錯了,而王勃坐第一把金交椅實在是不合理和不公平。所以"愧在盧前"不是問題,也無須解決,但"恥居王后"問題就大了,必須予以更正。
盧照鄰不是傻子,他聽到楊炯的這段關於排位的談話後,心裡老不是滋味,這不是拿我盧某人當猴耍嗎?什麼愧居我前,放屁,當真是我排到你楊炯的前面,你不一定怎麼編排我呢。盧照鄰越想越忿忿不平,決定站出來打抱不平,可是他不拿自己說事,而是把駱賓王放到箭靶的位置。可見文人的心胸實在是不敢恭維。
盧照鄰質問楊炯,難道你排在駱賓王的前面就理所應當嗎?我倒是覺得我自己是"喜居王后,恥居駱前",我都不如他們,你楊炯不會沒有一點自知之明吧?
這個反諷是十分有力度的,其實楊炯的實力排在第二已是抬舉他了,他的境界和文采都趕不上其他三位,做人也似乎有所欠缺,這裡不作專門討論。
駱賓王對這個排行榜沒有發表任何看法,或許這個排行榜在他的心中的位置遠不如楊炯那麼重要。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一群無聊的文人胡亂嚼蛆的結果嗎,有什麼好爭論的?這是他一貫的性格,他成也在此,敗也在此。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隱居生活雖好,但沒有錢的日子也著實難熬。
駱賓王為了解決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不得不告別隱居生活,再次出來求仕。這次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道王府里那個倔強正直的小伙子再不見了,現在有的只是一個年逾半百的老頭,為了討生計不惜踐踏自己的原則,做以前打死也不肯做的事。
他四處散發他的自薦信,暗自祈禱自己的命中率高一點。可是他的運氣實在不好,命運的天平不肯向他傾斜。不過,他雖然過著飄零無依的生活,但總算能餬口下去,不至於流落街頭。
他曾經跟隨薛仁貴的大軍遠征吐蕃,但由於薛仁貴後勤工作做得不夠好,而且孤軍深入,導致戰場失利,駱賓王未獲戰功。不過,駱賓王的胸次又得以開闊,朔風獵獵的疆場生涯激發了他的愛國激情,使他的創作境界有又有升華。他在一首詩中高喊:不求生入塞,惟當死報君!他做了一回真正的軍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曹植筆下那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從戰場回來以後,駱賓王萬沒想到自己會蹲監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國家怎麼能這麼對我?入獄之前,駱賓王當上自己有生以來最高的官職--御史台御史,這本是一個快樂的結局,可沒想到卻是一個悲劇的開始。剛上任沒多久,由於駱賓王孤傲正直的性子,搞的人際關係很是糟糕,最後竟被人誣告他收受賄賂,他百口莫辯,身陷囹圄。
在獄中,駱賓王受盡磨難,誣陷他的人竟然買通獄卒,對駱賓王進行嚴刑拷打。駱賓王一陣苦笑,沒想到自己從戰場上死裡逃生,竟然落一個慘死獄中的下場,這個世界天理何在啊,這個世界小人的數量怎麼就那麼多呢?他搞不明白。他受苦受難之際,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54節:駱賓王,挑戰女皇的鬥士(5)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時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他說自己就像是蟬兒,居高飲潔,品行高蹈超邁,可是卻敵不過肅殺的秋風秋露的摧殘,使它欲飛不能,欲響無聲。"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誰能相信我的清白呢?誰能為我表達心聲!駱賓王這次真的怒了,他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吶喊,控訴這個不公平的世界。
從監獄出來的時候,駱賓王的頭髮已經花白了。度日如年的煎熬和無休止的精神折磨使他老的速度加快了。這時候,我們可以喊他"老駱"了。老駱出獄後,繼續直面慘澹的人生,似乎他的悲慘之路沒有止境。
www.HQDOOR.COM←蟲←工←橋書←吧←
第53節:駱賓王,挑戰女皇的鬥士(4)
王楊盧駱,王是指王勃,楊是指楊炯,盧是指盧照鄰,駱是指駱賓王,這四個人都是名噪當時的大詩人,他們一改齊梁綺靡艷麗的詩風,主張恢復魏晉風骨,是詩界改革的領軍人物,然而他們四個卻對"王楊盧駱"的排名順序發生了質疑。
首先提出質疑的是楊炯。《舊唐書·楊炯傳》記載: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采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
楊炯認為自己不如盧照鄰卻排到了盧的前面,而自己要勝過王勃卻排在了王的後面,明確對這個被海內人都認可的排行榜發出質疑。並且他還指使一些依附他的文人,一齊攻訐這個排行榜。
其實楊炯的意思很明了,這個排行榜應該是自己排榜首的,王勃有什麼能力和自己爭?他所說的愧居盧前,只不過是耍手段而已,意在爭取盧對他的支持,言外之意就是,你盧照鄰能坐上第三把金交椅已經不錯了,而王勃坐第一把金交椅實在是不合理和不公平。所以"愧在盧前"不是問題,也無須解決,但"恥居王后"問題就大了,必須予以更正。
盧照鄰不是傻子,他聽到楊炯的這段關於排位的談話後,心裡老不是滋味,這不是拿我盧某人當猴耍嗎?什麼愧居我前,放屁,當真是我排到你楊炯的前面,你不一定怎麼編排我呢。盧照鄰越想越忿忿不平,決定站出來打抱不平,可是他不拿自己說事,而是把駱賓王放到箭靶的位置。可見文人的心胸實在是不敢恭維。
盧照鄰質問楊炯,難道你排在駱賓王的前面就理所應當嗎?我倒是覺得我自己是"喜居王后,恥居駱前",我都不如他們,你楊炯不會沒有一點自知之明吧?
這個反諷是十分有力度的,其實楊炯的實力排在第二已是抬舉他了,他的境界和文采都趕不上其他三位,做人也似乎有所欠缺,這裡不作專門討論。
駱賓王對這個排行榜沒有發表任何看法,或許這個排行榜在他的心中的位置遠不如楊炯那麼重要。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一群無聊的文人胡亂嚼蛆的結果嗎,有什麼好爭論的?這是他一貫的性格,他成也在此,敗也在此。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隱居生活雖好,但沒有錢的日子也著實難熬。
駱賓王為了解決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不得不告別隱居生活,再次出來求仕。這次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道王府里那個倔強正直的小伙子再不見了,現在有的只是一個年逾半百的老頭,為了討生計不惜踐踏自己的原則,做以前打死也不肯做的事。
他四處散發他的自薦信,暗自祈禱自己的命中率高一點。可是他的運氣實在不好,命運的天平不肯向他傾斜。不過,他雖然過著飄零無依的生活,但總算能餬口下去,不至於流落街頭。
他曾經跟隨薛仁貴的大軍遠征吐蕃,但由於薛仁貴後勤工作做得不夠好,而且孤軍深入,導致戰場失利,駱賓王未獲戰功。不過,駱賓王的胸次又得以開闊,朔風獵獵的疆場生涯激發了他的愛國激情,使他的創作境界有又有升華。他在一首詩中高喊:不求生入塞,惟當死報君!他做了一回真正的軍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曹植筆下那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從戰場回來以後,駱賓王萬沒想到自己會蹲監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國家怎麼能這麼對我?入獄之前,駱賓王當上自己有生以來最高的官職--御史台御史,這本是一個快樂的結局,可沒想到卻是一個悲劇的開始。剛上任沒多久,由於駱賓王孤傲正直的性子,搞的人際關係很是糟糕,最後竟被人誣告他收受賄賂,他百口莫辯,身陷囹圄。
在獄中,駱賓王受盡磨難,誣陷他的人竟然買通獄卒,對駱賓王進行嚴刑拷打。駱賓王一陣苦笑,沒想到自己從戰場上死裡逃生,竟然落一個慘死獄中的下場,這個世界天理何在啊,這個世界小人的數量怎麼就那麼多呢?他搞不明白。他受苦受難之際,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54節:駱賓王,挑戰女皇的鬥士(5)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時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他說自己就像是蟬兒,居高飲潔,品行高蹈超邁,可是卻敵不過肅殺的秋風秋露的摧殘,使它欲飛不能,欲響無聲。"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誰能相信我的清白呢?誰能為我表達心聲!駱賓王這次真的怒了,他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吶喊,控訴這個不公平的世界。
從監獄出來的時候,駱賓王的頭髮已經花白了。度日如年的煎熬和無休止的精神折磨使他老的速度加快了。這時候,我們可以喊他"老駱"了。老駱出獄後,繼續直面慘澹的人生,似乎他的悲慘之路沒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