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第三節 以第一、第二兩案的折衷方式控制日本(第三案)
在這美蘇對抗因為伊朗人質問題和阿富汗事件進一步激化之秋,估計蘇聯將依然沿襲過去的緩和政策,繼續避免同美國打全面戰爭。在這種形勢下,蘇聯當前不可能冒美蘇全面戰爭的風險,斷然以武力入侵日本。它將以軍事力量為後盾,向國防態勢不完備的日本施加壓力,同時採取下列措施,進一步積極推行間接侵略方式,以待時機成熟。
1. 通過加強駐我北方領土蘇軍部隊的實力,向日本國民大眾尤其是北海道居民施加心理影響,並觀察反應。
2. 通過加強同越南的聯繫,在越南擴建蘇聯的海空軍基地,派遣海空軍部隊,構成扼日本南方貿易運輸航線的態勢,威脅日本,同時以備萬一。蘇聯的軍用飛機、潛艇正頻繁出入越南。
3. 在支持北韓擴軍備戰的同時,助長韓國內部混亂,促使朝鮮半島形勢惡化,以牽制、動搖日本。近二三年來,北韓軍隊實力明顯增長,現代化速度加快。
4. 對提供石油給日本的中東各國施加壓力,搞亂日本的經濟。
5. 一邊要求日本協助開發西伯利亞,一邊糾纏於漁業問題,使用軟硬兼施政策,拉攏日本。可以有把握地預言,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蘇聯對日本的態度將會更加強硬。
6. 通過出動潛艇等海軍艦艇和空軍飛機,在日本近海及周圍炫耀蘇軍實力,使日本國民大眾反戰情緒更加高漲。
7. 支持日本國內的反政府勢力,勾結日本國內的親蘇勢力,擾亂日本的政治、經濟。通過日本輿論界離間日美關係,支持反政府運動。
蘇聯在採取這些措施的同時,還將密切注視日本的對策和本國形勢的發展,分析世界動向,伺機積極行使武力,不給美國以可乘之機。例如,日本國內因嚴重自然災害(地震等)陷於混亂時,蘇聯可能以援助的名義迅速派兵進入日本國內,或者促使日本內亂四起,策劃成立革命政府,使這個政府象阿富汗的卡爾邁勒政權那樣,要求蘇聯援助,出兵日本。
可以想像得到,不論處於何種情況,蘇聯都將在美國履行《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義務之前,使用空降師等部隊,占領首都、機場、港灣。同時也可以設想,蘇聯將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挪威的突然襲擊經驗,利用商船等把軍隊運送到日本的重要港灣,強行登陸。
總之,蘇聯現在採用的手段似乎已從第二案進到了第三案。企圖趕在中蘇戰爭爆發前控制日本。種種跡象正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固然有必要關心中蘇戰爭是否會爆發,但我們更有必要廣泛地注視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日本的腳下。
在這美蘇對抗因為伊朗人質問題和阿富汗事件進一步激化之秋,估計蘇聯將依然沿襲過去的緩和政策,繼續避免同美國打全面戰爭。在這種形勢下,蘇聯當前不可能冒美蘇全面戰爭的風險,斷然以武力入侵日本。它將以軍事力量為後盾,向國防態勢不完備的日本施加壓力,同時採取下列措施,進一步積極推行間接侵略方式,以待時機成熟。
1. 通過加強駐我北方領土蘇軍部隊的實力,向日本國民大眾尤其是北海道居民施加心理影響,並觀察反應。
2. 通過加強同越南的聯繫,在越南擴建蘇聯的海空軍基地,派遣海空軍部隊,構成扼日本南方貿易運輸航線的態勢,威脅日本,同時以備萬一。蘇聯的軍用飛機、潛艇正頻繁出入越南。
3. 在支持北韓擴軍備戰的同時,助長韓國內部混亂,促使朝鮮半島形勢惡化,以牽制、動搖日本。近二三年來,北韓軍隊實力明顯增長,現代化速度加快。
4. 對提供石油給日本的中東各國施加壓力,搞亂日本的經濟。
5. 一邊要求日本協助開發西伯利亞,一邊糾纏於漁業問題,使用軟硬兼施政策,拉攏日本。可以有把握地預言,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蘇聯對日本的態度將會更加強硬。
6. 通過出動潛艇等海軍艦艇和空軍飛機,在日本近海及周圍炫耀蘇軍實力,使日本國民大眾反戰情緒更加高漲。
7. 支持日本國內的反政府勢力,勾結日本國內的親蘇勢力,擾亂日本的政治、經濟。通過日本輿論界離間日美關係,支持反政府運動。
蘇聯在採取這些措施的同時,還將密切注視日本的對策和本國形勢的發展,分析世界動向,伺機積極行使武力,不給美國以可乘之機。例如,日本國內因嚴重自然災害(地震等)陷於混亂時,蘇聯可能以援助的名義迅速派兵進入日本國內,或者促使日本內亂四起,策劃成立革命政府,使這個政府象阿富汗的卡爾邁勒政權那樣,要求蘇聯援助,出兵日本。
可以想像得到,不論處於何種情況,蘇聯都將在美國履行《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義務之前,使用空降師等部隊,占領首都、機場、港灣。同時也可以設想,蘇聯將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挪威的突然襲擊經驗,利用商船等把軍隊運送到日本的重要港灣,強行登陸。
總之,蘇聯現在採用的手段似乎已從第二案進到了第三案。企圖趕在中蘇戰爭爆發前控制日本。種種跡象正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固然有必要關心中蘇戰爭是否會爆發,但我們更有必要廣泛地注視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日本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