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張雅南,字靜軒,吉林省九台縣六台鄉六台村六台屯(清屬永吉縣其塔木堡六台甲)人,生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農曆十一月初四。生得白白淨淨,虎頭虎腦,濃濃的眉毛,單眼皮,單鳳眼,俗稱龍眼,厚厚的嘴唇,長得相當的連人,惹人喜愛。他自幼聰穎好學,強聞博記,成績顯著,品格端莊,知書達理,為人溫文爾雅,與族人、鄉親相處得極為融洽,為鄉里和家人所鍾愛。光緒十二年(1886年)四月,院試入泮,取中文生。光緒二十八(1902年),取中庠生。光緒三十年(1904年),取中廩生,不久,取中恩貢生,並受到慈禧和光緒帝的詔見。
宣統二年(1910年),張雅南當選為吉林府議會議員。民國六年當選吉林府第二屆議會副議長。同年冬,當選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並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開展革命活動。他為了追求民主革命,曾三下廣州拜會孫中山,與其共商“護法運動”諸事宜。
張雅南在上海與中山先生等聯名通電討袁,反對帝制,1917年7月17日張雅南和追隨中山先生的國會議員乘應瑞、應琛兩艦從上海到達廣州,舉起護法旗幟,受到國人的稱讚。討袁獲勝後,得到民國政府頒發的四等嘉禾章四等文虎章各一枚。
後又任徐世昌總統顧問,當選為中華民國全國眾議員和國務院咨議員。民國八年(1919年),以國務院咨議員資格兼任國務院經濟調查局委員,並赴綏遠特別區考察農業。民國十一年(1922年),因考察農業有功,存記於國務院,不久即獲二等嘉禾章。翌年,獲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同獲二等文虎章。他出任眾議院議員時,曾首當其衝地拒絕曹錕以五千銀元賄選總統的醜事。
目賭軍閥們置民生於不顧,不斷上演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荒唐鬧劇,張雅南自感壯志難酬,1923年末,在他57歲時帶著遺憾回到東北老家不再問政治。張作霖聽說六哥回到東北後,立刻去六台探望雅南,他素來敬仰雅南的名望,每次進京必到這位東北老鄉那裡坐坐,談論時局,求教治國良策。這次更是極力想讓他成為自己政治體系的要員,欲委任他為依蘭道尹,雅南厭惡軍閥統治,婉言謝絕,後來此職由莫德惠擔任。
九一八東北淪陷後,張雅南讓在省城工作的莘夫趕緊將家眷帶到關內,不能當亡國奴。偽滿時期,日本浪人來其家推銷傀儡皇帝溥儀御影,他氣憤罵溥儀是“沐猴而冠”。
1939年張雅南於故里病逝前夕,曾留下遺囑“吾去世後,要穿白衣,戴白帽,帽上寫‘抱恨終天’四字入棺。”又囑咐道,在國土尚未收復前,棺木暫厝;待外寇被驅除後,再行安葬。
老六爺的棺木一直厝在房宅東山牆外。至今六台人對此仍記憶猶新。
《吉林張氏宗譜》記載張雅南一生為家族辦了五件大事;一是於1913年主持在家鄉大河北岸建成了張氏宗祠;二是於1921年編寫了第一部完整的《吉林張氏宗譜》;三是制定了詳細的張氏家規;四是為後人立了20個字,即“鳳立同興殿、鴻連玉寶朝、萬全嘉慶延、久喜國恩州”。五是建立了最早的族人義務教育,族人適齡兒童免費到宗祠的東西廂房開辦的私塾讀書。張氏私塾為張家培養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著名地質學家張莘夫,新中國首位女外交大使張聯都是在這裡開始的啟蒙教育。
老管事張鳳台,一生勇武剛毅,後來投身到民族抗日的滾滾洪流之中,東北解放後的第二年在家中病逝。
張鳳閣,追隨張鳳台抗日。抗戰勝利後他又捐資共產黨主辦的半拉山慈善會,成為半拉山慈善會的重要一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可惜,就是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人物,卻沒能逃脫噩運??十年文革中,張鳳閣不堪忍受紅衛兵的百般折磨侮辱自縊於家中。
李子洋在黑龍江時有一千多手下,抗戰爆發後有七百多人追隨其抗日,並成為黑吉兩地非常重要的一支抗日武裝。後來在偽滿政權和日本關東軍的大舉圍攻下,李子洋兵敗被俘,在長春被日寇殺害。他的後人至今仍在。
王寶國其實不是在那場戰鬥中犧牲的,他後來也參加了抗日隊伍,率領自己手下的二百來兄弟轉戰於張家灣(德惠)、邊台一帶,後來兵敗,他逃到北荒(北大荒)。不幸的是由於叛徒出賣,他被偽滿政權逮捕,同李子洋一樣被殺害於長春。王寶國的兒子尚在人間。
馮占山將軍,抗日名將,九一八事變後他率眾抗日,並收編各路綠林好漢,最多時手下達到一萬多將士,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做出過傑出貢獻。抗戰勝利後,他棄武從商,後病逝於長春,享年64歲。
對於快馬楊帆這位充滿了傳奇色彩人物的英年早逝,我一直深感遺憾。如果他能活到抗日戰爭的爆發,那將會留下多少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故事。可是,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的殘忍。頭陣子,我們再次走訪了北六台新發園遺址一帶。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關雲德老師講,快馬楊帆的刀被人發現了。我想那就應該是快馬楊帆決定娶葉琳娜時,送給獵戶郝老三的那一把吧。馬與人去了,刀子卻流傳下來,這也算是對遺憾的一種彌補吧!
至於當時和李子洋結盟的三十五家綹子大櫃,有的抗日殺身成仁,有的甘作日寇走狗,有的先抗日後投降,有的先投降後走上抗日道路,有的抗日結束後被國民黨收編走上人民的對立面,有的退出江湖,終老田間……
宣統二年(1910年),張雅南當選為吉林府議會議員。民國六年當選吉林府第二屆議會副議長。同年冬,當選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並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開展革命活動。他為了追求民主革命,曾三下廣州拜會孫中山,與其共商“護法運動”諸事宜。
張雅南在上海與中山先生等聯名通電討袁,反對帝制,1917年7月17日張雅南和追隨中山先生的國會議員乘應瑞、應琛兩艦從上海到達廣州,舉起護法旗幟,受到國人的稱讚。討袁獲勝後,得到民國政府頒發的四等嘉禾章四等文虎章各一枚。
後又任徐世昌總統顧問,當選為中華民國全國眾議員和國務院咨議員。民國八年(1919年),以國務院咨議員資格兼任國務院經濟調查局委員,並赴綏遠特別區考察農業。民國十一年(1922年),因考察農業有功,存記於國務院,不久即獲二等嘉禾章。翌年,獲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同獲二等文虎章。他出任眾議院議員時,曾首當其衝地拒絕曹錕以五千銀元賄選總統的醜事。
目賭軍閥們置民生於不顧,不斷上演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荒唐鬧劇,張雅南自感壯志難酬,1923年末,在他57歲時帶著遺憾回到東北老家不再問政治。張作霖聽說六哥回到東北後,立刻去六台探望雅南,他素來敬仰雅南的名望,每次進京必到這位東北老鄉那裡坐坐,談論時局,求教治國良策。這次更是極力想讓他成為自己政治體系的要員,欲委任他為依蘭道尹,雅南厭惡軍閥統治,婉言謝絕,後來此職由莫德惠擔任。
九一八東北淪陷後,張雅南讓在省城工作的莘夫趕緊將家眷帶到關內,不能當亡國奴。偽滿時期,日本浪人來其家推銷傀儡皇帝溥儀御影,他氣憤罵溥儀是“沐猴而冠”。
1939年張雅南於故里病逝前夕,曾留下遺囑“吾去世後,要穿白衣,戴白帽,帽上寫‘抱恨終天’四字入棺。”又囑咐道,在國土尚未收復前,棺木暫厝;待外寇被驅除後,再行安葬。
老六爺的棺木一直厝在房宅東山牆外。至今六台人對此仍記憶猶新。
《吉林張氏宗譜》記載張雅南一生為家族辦了五件大事;一是於1913年主持在家鄉大河北岸建成了張氏宗祠;二是於1921年編寫了第一部完整的《吉林張氏宗譜》;三是制定了詳細的張氏家規;四是為後人立了20個字,即“鳳立同興殿、鴻連玉寶朝、萬全嘉慶延、久喜國恩州”。五是建立了最早的族人義務教育,族人適齡兒童免費到宗祠的東西廂房開辦的私塾讀書。張氏私塾為張家培養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著名地質學家張莘夫,新中國首位女外交大使張聯都是在這裡開始的啟蒙教育。
老管事張鳳台,一生勇武剛毅,後來投身到民族抗日的滾滾洪流之中,東北解放後的第二年在家中病逝。
張鳳閣,追隨張鳳台抗日。抗戰勝利後他又捐資共產黨主辦的半拉山慈善會,成為半拉山慈善會的重要一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可惜,就是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人物,卻沒能逃脫噩運??十年文革中,張鳳閣不堪忍受紅衛兵的百般折磨侮辱自縊於家中。
李子洋在黑龍江時有一千多手下,抗戰爆發後有七百多人追隨其抗日,並成為黑吉兩地非常重要的一支抗日武裝。後來在偽滿政權和日本關東軍的大舉圍攻下,李子洋兵敗被俘,在長春被日寇殺害。他的後人至今仍在。
王寶國其實不是在那場戰鬥中犧牲的,他後來也參加了抗日隊伍,率領自己手下的二百來兄弟轉戰於張家灣(德惠)、邊台一帶,後來兵敗,他逃到北荒(北大荒)。不幸的是由於叛徒出賣,他被偽滿政權逮捕,同李子洋一樣被殺害於長春。王寶國的兒子尚在人間。
馮占山將軍,抗日名將,九一八事變後他率眾抗日,並收編各路綠林好漢,最多時手下達到一萬多將士,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做出過傑出貢獻。抗戰勝利後,他棄武從商,後病逝於長春,享年64歲。
對於快馬楊帆這位充滿了傳奇色彩人物的英年早逝,我一直深感遺憾。如果他能活到抗日戰爭的爆發,那將會留下多少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故事。可是,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的殘忍。頭陣子,我們再次走訪了北六台新發園遺址一帶。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關雲德老師講,快馬楊帆的刀被人發現了。我想那就應該是快馬楊帆決定娶葉琳娜時,送給獵戶郝老三的那一把吧。馬與人去了,刀子卻流傳下來,這也算是對遺憾的一種彌補吧!
至於當時和李子洋結盟的三十五家綹子大櫃,有的抗日殺身成仁,有的甘作日寇走狗,有的先抗日後投降,有的先投降後走上抗日道路,有的抗日結束後被國民黨收編走上人民的對立面,有的退出江湖,終老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