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一次,兵工廠警衛中隊長張亞群因公務到小西湖找特務隊劉隊長,出辦公室時,無意中把報紙帶了出來,他便把報紙折好揣進荷包,到了張學良將軍住處。他辦完公事,和劉隊長一起到張將軍臥室,陪張將軍說話。張將軍一眼看見張亞群荷包口露出的報角,臉上呈現興奮之色,一會兒,外面有人叫劉隊長,劉剛一出門,張將軍迅速起立,走到張亞群身邊,很快將張的荷包里的報紙抽出,退回沙發上讀起來。等到門外有了腳步聲,張將軍忙把報紙折好,壓在座下。劉隊長進來了,張將軍說:“今天菜不好,沒有吃飽。”劉隊長又退出去準備飯菜,張將軍抓著報紙站起來,將一隻大皮箱打開,把報紙丟進去,轉過身來,見張亞群臉色不正常,便擺了擺手說:“不要怕。”

  還有一次,張亞群和劉隊長去陪張學良將軍說話。劉隊長有事出去,張將軍馬上將話題一轉,問:“這裡離城多遠?”張亞群答:“四里左右。”張將軍又問:“外面有軍隊沒有?”張亞群回答:“軍隊不多,但四周有崗哨,其它地方機密得很。”張將軍聽了,準備再問,外面響起了腳步聲,他便擺擺手,不讓張亞群再往下說。劉隊長進來了,張將軍理理普通的短棉衣,拍拍補過的棉褲,在地板上踱起步來。⑩

  當年曾任銅梓縣縣長的趙季恆,與在囚禁中的張學良將軍有過一段短暫的交往,他們過去並不相識,張學良對這類地方上的官員也是向不往來的,然而趙季恆卻是個例外,據他回憶,他們之間的接觸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親切、真摯、誠懇,使他終生難忘。筆者讀後,亦頗感動,因而特予援引,以饗讀者:

  六月二十四日(一九四六年),監視張將軍的特務劉團長來縣府找我解決部隊軍需,為了結識張將軍我對他十分熱情,請他一起共進午餐。幾杯茅台酒一下肚,劉團長便向我傾吐了心中的積鬱,對我說:“張少帥對下面的人和藹得很,經常同老衛士擺家常。愛釣魚,釣來的經常分給我們吃。上峰怕他把我們感化了,經常更換部隊,轉移地方,我已經是第三任團長了。這個團不全是我的兵,中統安插了許多人在裡面,有時連我也在他們監視之列。他們常打我的小報告,使上面經常給我敲警鐘,要我不要忘記少帥是一個階下囚,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及時向上面報告。媽的,有什麼可報告的,少帥每天的生活有規律得很,騎馬、打球、看書寫字,甚至連打麻將的時間都是他自己鐵定了的。每天寫一份他的作息時間表,交差了事。”

  我見劉團長很直爽,就說:“老兄,你能否幫幫忙,讓我去會一會張將軍?”

  “我沒問題,但得問問少帥,他是一個怪人,對下面士兵很好,對上頭來的達官貴人卻不屑一顧。省主席楊森專程來看他,少帥始終不見,讓他吃了一個閉門羹;考試院院長戴傳賢來,少帥卻高興得很,還一起打了一場網球。他見不見你我心中可沒底,我盡力而行。”

  飯後,我備了兩份禮,一份給劉團長,一份請他給張將軍。每份禮里有:兩瓶茅台,一斤茶葉,和幾樣土特產。

  兩周後,劉團長親自開了一輛吉普車,接我去見張將軍。……

  一進兵工廠,我見四周山巒上電網密布,崗哨林立,梆梆聲此起彼伏,讓人感到陰森恐怖。張將軍住在一座接連五間的平房裡,左傍是當地人稱的“小西湖”,右靠一個大廣場;門前兩個花台,屋後是幾株楊槐。

  我們的汽車一直開到門前。剛下車,身材苗條、端莊俊逸、身著栗色暗花綢旗袍的趙四小姐便從房裡迎了出來,落落大方地把我讓進客廳說:“漢卿正在練字,趙縣長稍候。”然後,端了一杯茶放在茶几上便進裡屋去了。

  一會兒,張將軍從裡面走了出來,因氣候炎熱,他穿一身白色的短衣短褲,腳上的拖鞋也是雪白的,顯得英姿勃勃,神彩奕奕。一陣寒暄客套之後他說:“承得你對我這個階下囚的關心。你托劉團長帶來的禮物我收到了,釜底之魚能使象你這樣過去不認識的人能想到我,我就十分感激了。”

  “將軍為驅強虜,置身家性命於度外,實行‘兵諫’

  萬人敬仰,區區小意略表寸心何足掛齒?”

  他苦笑了一下,拉著我的手走進了書房。書房裡一塵不染,一排書櫃靠著牆壁,裡面的各類書籍陳放得整整齊齊,臨窗的書案上放著墨跡未乾的條幅,案角擺著一部《明史》。

  落座後,我問張將軍在這裡是否習慣了,還需要什麼?他指著窗外說:“已經習慣了,什麼也不需要,只是一聽到梆梆聲就心煩,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滋味。不過,我這裡很‘安全’,也有一般人難得的清閒,我有時讀《明史》,看報章雜誌,有時練習毛筆字。這得感謝蔣先生……”

  我怕隔牆有耳,小聲地談了談官場中的一些弊端,他深有感慨地說:“自古封建王朝亡於宦官內戚者多矣,正如你所說的裙帶關係一樣,長此以往將國之不國。”我見他毫無顧忌地大聲抨擊時政,怕於他於我均不利,忙起身到書案前品賞他的書法……我讚不絕口,從中選了幾張求他送我。

  “這怎行,寫得不好,過兩天我重新寫,寫好派人送到你府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