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他這些年不是忙著化怨憤為動力,便是忙著與那人糾纏,從來也不得空、更沒得心思去瞧一瞧如今的大荒,加上原本也就沒什麼確切的目的地,這時便也不著急,有著□□白馬行路,竟也不在意最終要走去哪裡。
這時正是春風融雪時分,在山上時尚還有些寒風凜冽之感,這時到了山腳下,竟多了幾分暖意來。
張凱楓昔年屢遭挫折磨難,如今身子雖大好了,體溫卻始終熱不起來。然而蜀地素來濕氣重,午後陽光落在密林深處,蒸得又悶又熱,饒是張大魔君體寒,也難免覺著萬般的不適。左右這時也無外人在,他便掀開了遮面的帽簾,露出了簾下俊秀昳麗的面容來。
沒了紗簾阻擋,眼前風景更是明晰。張大魔君見多了幽都的窮山惡水和魔族放蕩不羈的建築風格,也厭極了弈劍聽雨閣的亭台琅嬛小橋流水,這時哪怕眼前只是毫無人煙的荒蕪小道,也覺別有一番風味。行過水邊時,見那垂柳抽芽吐綠,一片嫩生生的翠意,更覺心中歡喜。
他年歲本就不大,人生中更有大半時日耗費在領兵習武或報仇雪恨之上,這會兒一人獨處放鬆下來,不免有些孩子氣,竟是用手勾來了幾根柳枝,在手指間把玩翻轉。
□□馬匹慢慢走著,他手中停停動動,偶爾又去摘些柳枝添補,倒也慢慢地被他鼓搗出了個有趣物事來。
劍閣弟子素來喜愛與人逗樂,手下新奇活計自然懂得不少,如這糙編的玩意兒便是人人都會些的。
張凱楓昔年記憶太過久遠,初初上手時難免生澀,待得習慣了,手下便快了起來,竟是當真被他半是回憶半是揣測地編出了個柳笠來。
他這會兒興味正濃,擺弄著手中柳笠,只覺怎麼看怎麼歡喜,便是連面上都帶出了三分笑意,映得那張絕麗面容更是燦若明霞、耀如辰星。
然而,正當他欲將頭上簾帽換下之時,忽地便又想起手中這物事是何人所教,當下里那笑顏便是轉冷。在看那柳笠時,便是橫看豎看都不順眼,正欲將之毀去,上手要撕時卻又停下了。畢竟是自己一手做成,下手時倒是有些捨不得,張大魔君陰著俊顏考慮良久,最後冷哼一聲將那柳笠徑直往馬兒頭上一扣,便再不去管它。
白馬渾不知背上的祖宗這千迴百轉的心思,只覺頭上耳朵上都被那柳葉扎得不甚舒適,便一個勁地甩頭。垂下的柳絛掛在白馬嘴邊,它舌頭一卷便勾住了嫩葉嚼吃起來,不一會兒便把整個柳笠都嚼得亂七八糟,嫩葉吃了個七七八八。得了吃食的馬兒歡快地嘶鳴一聲,小步慢跑起來。
張凱楓眼瞧那不成樣子的柳笠被白馬吐在泥地上,馬蹄得得踏過,更是分毫也瞧不出本來模樣了。分明不想在意,卻總覺著那情狀礙眼刺心,忍了又忍,周身氣勢愈發冰冷陰暗,卻到底只是重重哼了一聲,再不去想這些前塵往事。
鹽泉村接鄰九黎天合關和巴蜀入口,是入蜀的必經之路、交通要塞。那村子本也不大,雖是繞了遠路,然而到底殊途同歸,怎樣也都還是要轉回正道上的。
耽擱了小半日,這會兒日頭偏西,雖是出了鹽泉,到達望川鎮卻還有段路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眼瞧是趕不上飯點了,若是在耽擱些時候,怕是連宿頭都要錯過。
原先在天合關時,張凱楓倒是未雨綢繆地要了好些乾糧,然而臨走時卻是氣過了頭,竟渾忘了要拿走,此時兩手空空,竟無物果腹。
他功力高深,倒也並不如何需求吃食,只是一個人趕路本就窮極無聊,若不再尋些其他事做做,更是沒了趣味。
不過此行也不是全然沒收穫的,至少將那陰魂不散的孽障擺脫,已是絕好的事情了。那人這時估摸著早已到瞭望川,甚至已然出瞭望川鎮也未可知,到時他再尋條岔路往別處去,大荒幅員遼闊,再想遇見便是千難萬難了。
為了躲開陸大掌門,張大魔君更是蓄意放慢了腳步,只恨不得與他相隔越遠越好。只消到了瀟隱村,道路便是四通八達,隨他去向何方了。
孰料,他正琢磨著要往哪個方向去時,前方路口忽地轉出一個人來。
同樣身騎白馬頭戴笠帽,若不是那人一身藍衫,身量又有明顯不同,這般遙遙相對,便好似是在照鏡子一般了。
張凱楓好好的心情立時又被破壞殆盡,透過薄薄一層紗簾,他一雙眸子好似要冒出火來,“……又是你!”
即便隔得老遠,陸南亭也能聽見他咯吱咯吱的磨牙聲,向來定是氣得狠了。他卻也不走近,只將懷中包袱擲過去,輕笑著問道:“怎地這會兒才來,倒是教我好等。”
“誰要你等了!?”張凱楓正是氣頭上,想也不想便嗆回去了。見那包袱擲來,忙一個側身躲開,只用劍柄勾下了,並不肯拿手去碰,“這是何物!?”
陸南亭見他一副提防小心的模樣,失笑,答道:“是你自己的物事,何必這般嫌棄。”
張凱楓出行時素來行禮簡單,對這包袱毫無印象,一時也不知是哪裡來的物事,怎就莫名成了他的。然而他與陸南亭抬槓嗆聲習慣了,聞言想也不想便譏諷道:“即是我的物事,我有讓你拿了嗎?不問而取是為竊也,堂堂陸大閣主竟是個雞鳴狗盜之徒!”
陸南亭平白背上這麼個不恥之名,竟也不氣不惱,反倒莫名失笑。實則是他早已被師弟從頭到尾皮裡陽秋的譏諷過無數回了,便是連挨罵背鍋都已然習慣,哪天不被這壞脾氣的小師弟損上幾句,他才要忐忑不安起來,就怕這人又要算計什麼大主意了。
這會兒強行忍住了笑意,也不爭辯什麼,只示意師弟去看那包袱,“你自己瞧一眼便知道是何物了。”
張凱楓恨恨瞪了他一眼,只是隔了這許多距離,便是說話小了點都有可能聽不見,莫說是隔了兩人帽簾後的白眼了。
帶著一頭霧水、滿心狐疑,張大魔君將那包袱放到眼前,一臉嫌棄地用劍柄挑開一角往裡面瞧,卻是瞧見了滿滿一包的麵餅滷味。想來這該是他遺忘於天合野店中未曾帶走的乾糧了。
陸南亭見他氣勢緩和了些許,便試著打馬上前幾步,微笑著道:“那店家說你忘了物事,我便主動請纓給你送來了,可等了你好些時候。眼見天都擦黑了,還等不見你來,我還道你走小路辛苦,正要去尋你呢。”
張凱楓聞言,笠帽下的眸子便森然轉寒,周身氣勢一凌,“……你跟蹤我!?”
“我哪裡敢,你可莫要冤枉我。”陸南亭倒是不懼他的氣勢,只是依舊小心解釋,唯恐他想岔,“我在鹽泉打聽過,卻無人知曉你去過。似你這般風姿俊雅的人物,若是當真打哪兒經過,怎會有人不記得的?故此我便猜你定然是繞了路的,便提前在這裡等著了。”一邊解釋,他還不忘一邊夸一夸小師弟的丰姿儀態。
邊說著,他越走越近,只余幾步遠了,衡量了片刻,便未曾繼續靠近,只是語氣愈發低沉溫柔,竟有些討好意味,“幸好你還是來了,否則再晚上片刻,錯過了飯點,可與你身子不好。”
這時正是春風融雪時分,在山上時尚還有些寒風凜冽之感,這時到了山腳下,竟多了幾分暖意來。
張凱楓昔年屢遭挫折磨難,如今身子雖大好了,體溫卻始終熱不起來。然而蜀地素來濕氣重,午後陽光落在密林深處,蒸得又悶又熱,饒是張大魔君體寒,也難免覺著萬般的不適。左右這時也無外人在,他便掀開了遮面的帽簾,露出了簾下俊秀昳麗的面容來。
沒了紗簾阻擋,眼前風景更是明晰。張大魔君見多了幽都的窮山惡水和魔族放蕩不羈的建築風格,也厭極了弈劍聽雨閣的亭台琅嬛小橋流水,這時哪怕眼前只是毫無人煙的荒蕪小道,也覺別有一番風味。行過水邊時,見那垂柳抽芽吐綠,一片嫩生生的翠意,更覺心中歡喜。
他年歲本就不大,人生中更有大半時日耗費在領兵習武或報仇雪恨之上,這會兒一人獨處放鬆下來,不免有些孩子氣,竟是用手勾來了幾根柳枝,在手指間把玩翻轉。
□□馬匹慢慢走著,他手中停停動動,偶爾又去摘些柳枝添補,倒也慢慢地被他鼓搗出了個有趣物事來。
劍閣弟子素來喜愛與人逗樂,手下新奇活計自然懂得不少,如這糙編的玩意兒便是人人都會些的。
張凱楓昔年記憶太過久遠,初初上手時難免生澀,待得習慣了,手下便快了起來,竟是當真被他半是回憶半是揣測地編出了個柳笠來。
他這會兒興味正濃,擺弄著手中柳笠,只覺怎麼看怎麼歡喜,便是連面上都帶出了三分笑意,映得那張絕麗面容更是燦若明霞、耀如辰星。
然而,正當他欲將頭上簾帽換下之時,忽地便又想起手中這物事是何人所教,當下里那笑顏便是轉冷。在看那柳笠時,便是橫看豎看都不順眼,正欲將之毀去,上手要撕時卻又停下了。畢竟是自己一手做成,下手時倒是有些捨不得,張大魔君陰著俊顏考慮良久,最後冷哼一聲將那柳笠徑直往馬兒頭上一扣,便再不去管它。
白馬渾不知背上的祖宗這千迴百轉的心思,只覺頭上耳朵上都被那柳葉扎得不甚舒適,便一個勁地甩頭。垂下的柳絛掛在白馬嘴邊,它舌頭一卷便勾住了嫩葉嚼吃起來,不一會兒便把整個柳笠都嚼得亂七八糟,嫩葉吃了個七七八八。得了吃食的馬兒歡快地嘶鳴一聲,小步慢跑起來。
張凱楓眼瞧那不成樣子的柳笠被白馬吐在泥地上,馬蹄得得踏過,更是分毫也瞧不出本來模樣了。分明不想在意,卻總覺著那情狀礙眼刺心,忍了又忍,周身氣勢愈發冰冷陰暗,卻到底只是重重哼了一聲,再不去想這些前塵往事。
鹽泉村接鄰九黎天合關和巴蜀入口,是入蜀的必經之路、交通要塞。那村子本也不大,雖是繞了遠路,然而到底殊途同歸,怎樣也都還是要轉回正道上的。
耽擱了小半日,這會兒日頭偏西,雖是出了鹽泉,到達望川鎮卻還有段路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眼瞧是趕不上飯點了,若是在耽擱些時候,怕是連宿頭都要錯過。
原先在天合關時,張凱楓倒是未雨綢繆地要了好些乾糧,然而臨走時卻是氣過了頭,竟渾忘了要拿走,此時兩手空空,竟無物果腹。
他功力高深,倒也並不如何需求吃食,只是一個人趕路本就窮極無聊,若不再尋些其他事做做,更是沒了趣味。
不過此行也不是全然沒收穫的,至少將那陰魂不散的孽障擺脫,已是絕好的事情了。那人這時估摸著早已到瞭望川,甚至已然出瞭望川鎮也未可知,到時他再尋條岔路往別處去,大荒幅員遼闊,再想遇見便是千難萬難了。
為了躲開陸大掌門,張大魔君更是蓄意放慢了腳步,只恨不得與他相隔越遠越好。只消到了瀟隱村,道路便是四通八達,隨他去向何方了。
孰料,他正琢磨著要往哪個方向去時,前方路口忽地轉出一個人來。
同樣身騎白馬頭戴笠帽,若不是那人一身藍衫,身量又有明顯不同,這般遙遙相對,便好似是在照鏡子一般了。
張凱楓好好的心情立時又被破壞殆盡,透過薄薄一層紗簾,他一雙眸子好似要冒出火來,“……又是你!”
即便隔得老遠,陸南亭也能聽見他咯吱咯吱的磨牙聲,向來定是氣得狠了。他卻也不走近,只將懷中包袱擲過去,輕笑著問道:“怎地這會兒才來,倒是教我好等。”
“誰要你等了!?”張凱楓正是氣頭上,想也不想便嗆回去了。見那包袱擲來,忙一個側身躲開,只用劍柄勾下了,並不肯拿手去碰,“這是何物!?”
陸南亭見他一副提防小心的模樣,失笑,答道:“是你自己的物事,何必這般嫌棄。”
張凱楓出行時素來行禮簡單,對這包袱毫無印象,一時也不知是哪裡來的物事,怎就莫名成了他的。然而他與陸南亭抬槓嗆聲習慣了,聞言想也不想便譏諷道:“即是我的物事,我有讓你拿了嗎?不問而取是為竊也,堂堂陸大閣主竟是個雞鳴狗盜之徒!”
陸南亭平白背上這麼個不恥之名,竟也不氣不惱,反倒莫名失笑。實則是他早已被師弟從頭到尾皮裡陽秋的譏諷過無數回了,便是連挨罵背鍋都已然習慣,哪天不被這壞脾氣的小師弟損上幾句,他才要忐忑不安起來,就怕這人又要算計什麼大主意了。
這會兒強行忍住了笑意,也不爭辯什麼,只示意師弟去看那包袱,“你自己瞧一眼便知道是何物了。”
張凱楓恨恨瞪了他一眼,只是隔了這許多距離,便是說話小了點都有可能聽不見,莫說是隔了兩人帽簾後的白眼了。
帶著一頭霧水、滿心狐疑,張大魔君將那包袱放到眼前,一臉嫌棄地用劍柄挑開一角往裡面瞧,卻是瞧見了滿滿一包的麵餅滷味。想來這該是他遺忘於天合野店中未曾帶走的乾糧了。
陸南亭見他氣勢緩和了些許,便試著打馬上前幾步,微笑著道:“那店家說你忘了物事,我便主動請纓給你送來了,可等了你好些時候。眼見天都擦黑了,還等不見你來,我還道你走小路辛苦,正要去尋你呢。”
張凱楓聞言,笠帽下的眸子便森然轉寒,周身氣勢一凌,“……你跟蹤我!?”
“我哪裡敢,你可莫要冤枉我。”陸南亭倒是不懼他的氣勢,只是依舊小心解釋,唯恐他想岔,“我在鹽泉打聽過,卻無人知曉你去過。似你這般風姿俊雅的人物,若是當真打哪兒經過,怎會有人不記得的?故此我便猜你定然是繞了路的,便提前在這裡等著了。”一邊解釋,他還不忘一邊夸一夸小師弟的丰姿儀態。
邊說著,他越走越近,只余幾步遠了,衡量了片刻,便未曾繼續靠近,只是語氣愈發低沉溫柔,竟有些討好意味,“幸好你還是來了,否則再晚上片刻,錯過了飯點,可與你身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