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栓子牽住身旁的妻子,道:“我退出,就不抓了,我讀書實在不行,只想跟葉兒好好種莊稼。”
旁的幾人鄙夷的看了二人一眼,栓子年紀不大,卻已經說成了媳婦,自媳婦過門就整日膩歪,讓人想自戳雙目。
“那正好,少一個咱們就四個人抓鬮,機率還大了不少。”
李三牛的小女兒寶芝湊過來,“我也要抓鬮,我也要去念書,憑什麼你們男娃子可以考科舉當大官我就不可以?大哥明明說過,我比你們都有悟性。”
趙氏推著寶芝走,“你抓什麼鬮?別摻和他們,女娃兒都是要嫁人的,不需要念書,看你大姐二姐,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我們花錢給你念書不合算。”
寶芝噘著嘴,不情不願跟著趙氏走,反正就算她沒錢去私塾,她也可以讓去了私塾的哥哥教她,不妨事。
大河告別家鄉,邀約了數個夥伴,一路向北,欣賞沿途大好山水,執筆寫詩作畫,足足走了三個多月,才從湘廊走到晉安。
之前大河與瑾瑜通過書信,知道瑾瑜他們的住址,找路人詢問幾許,沒費什麼事就在北門街找到了李家府邸。
懷揣莫名的情緒,大河拉動大門上的門環,輕輕拍了幾下,覺得心跳加了些。
等了片刻,朱紅色的大門終於被人拉開,一個老者探出頭來,“請問您找誰?”
大河忙道:“在下是李全李太傅的侄子,到晉安趕考,前來投靠五叔。”
“哦!李太傅的侄子,老爺去年就搬到御賜的太傅府去了,郡主賞小人一口飯吃,讓小人代為照看舊宅。”
大河頓了頓,道:“可否告訴我太傅府在何處?”
老者抬手一指,“走這邊近點,太傅府在東門街,很大一座宅子,門上掛有牌匾,很容易就能看到。”
“多謝大爺。”大河道了謝,抖抖肩上行囊,往老者指的方向去了。
太傅府確實很容易找,占地頗廣,青瓦紅牆,門頭掛著御筆親題的“太傅府”三個大字。
玄色大門正開,兩側站了數個護衛,這陣勢讓大河有些緊張。
剛走過去還未開口,就被門前護衛刀鞘攔住。
“你是何人?可有遞過拜帖?”
“我是李太傅的侄子李大河,前來投靠五叔,煩請通報一聲,這是信物。”
大河遞上一個油紙包著的糖人,糖已經化開浸透油紙,與其融為一體,看上去著實讓人嫌棄。
護衛上下打量大河一圈,接過大河遞來的信物,對旁邊的人使了眼色,“你且稍候,這就去通報郡主。”
剩下的幾個護衛看似目不斜視,大河卻知道,若他有任何不妥的舉動,立刻會被制住。
方才去通報那人的眼色,就是暗示剩下的幾人好好看著他。
冬青正在書房對去年的收入進行清算,產業太多,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冬青斷斷續續算了一個多月才接近尾聲。
“郡主,門前來了個書生,口稱是老爺的侄子,名為李大河,還遞了不知是何物的信物。”
冬青從帳本中抬頭,看向護衛手裡的信物,不由得好笑,就要伸手去拿。
護衛立刻縮回手,“不知道這東西會不會有毒,郡主看看就好,若是不對,卑職這就去將其拿下。”
他可是見識過太傅的手段,如果他疏忽而讓郡主遭受危險,只怕好日子就到頭了。
“無事,你去引他到花廳。”冬青執意把糖人拿在手裡,沒想到當年給大河的糖人大河一直沒吃。
大河在廳中候了片刻,就見冬青踏進門來,一襲翠色春衫,雲鬢黛色濃郁,娥眉微聳明眸朱唇,整個人都似有光暈流轉,美不勝收。
“大河,你叔早朝未歸,還需等上幾刻,你舟車勞頓,可先去洗漱歇息。”
大河愣了愣,一瞬手足無措,“小嬸嬸。”
冬青一笑,把早已壞了的糖人還給大河。
大河接在手裡,輕咳一聲,自顧自解釋道:“我沒捨得吃,塞在枕頭下面,放一個夏天就不能吃了,索性一直放著。”
“我懂,你現在想吃什麼?我讓廚房加菜,想吃什麼都行,管夠。”冬青挺喜歡大河的,比較懂事。
大河默默把糖人收起來,笑道:“都行,我不挑,嬸嬸吃什麼我就吃什麼。”
冬青叫人領了大河去休整,讓廚房多加了幾道菜,平日裡她們家都很節儉,突然添個人自然是要豐盛一些,否則顯得不尊重人。
瑾瑜回家聽說大河到了,不覺得意外,剛好趕上吃午飯的時間,一家人就湊在一氣吃個飯。
但是見到大河時瑾瑜還是驚了一下,“你小子吃什麼長的?”
瑾瑜知道自己身高至少一米八,大河居然比他高出一截,他們李家果然都是大高個。
大河露出一口白牙,“吃飯長的,我終於趕上叔了。”
偏頭看了看端正坐在冬青旁邊的兩個小不點,應該就是他嬸兒的孩子。
大一些的男娃三四歲光景,五官與他嬸兒有六分相似,小的約摸才一歲左右,長得比較像他叔。
大河心中嘆息,當真是光陰似箭。
瑾瑜不住的搖頭,王氏感慨道:“我們離開清水溝的時候,大河才那麼點大,如今都比咱家瑾瑜還壯了。”
“先吃飯,吃完再說。”
大河在太傅府住下,考前諸多討教,瑾瑜也不吝指點。
許多之前無法理解的事,在瑾瑜的講解下,大河茅塞頓開,明明瑾瑜跟那些先生說的是一回事,但就是比較容易懂。
如此一來大河心服口服,能一路直上年僅三十官居正一品的人,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
大河跟著瑾瑜參觀了天工局,各種稀奇古怪的理念。
天工局做成的第一件東西稱之為“鉛筆”,是在瑾瑜的指導下,尋了名為石墨的石頭,磨碎加陶土凝固,又以木頭包夾。
用鉛筆寫字,別的好處沒看見,筆畫纖細,十分省紙是真的,而且比之毛筆也相對容易入門。
大河再一次五體投地,殿試考中同進士,請願加入瑾瑜的天工局參與研製各種新鮮的玩意。
但是被瑾瑜駁回了,大河出身貧寒,讀的是聖賢書,適合去做個父母官為民請命。
天工局需要的是能工巧匠,需要各方面有想法愛鑽研愛動手的怪才,大河不適合。
大河也知道其中原因,聽從瑾瑜的指派,去到幽州擔任縣令,把爹娘和爺爺奶奶接了過去。
清水溝的土地全全留給李二牛與李三牛,吃飯的人減少,土地照樣多,這般慢慢堆積,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第132章 番外二
“玉白,可有看見你妹妹?”
玉白停住手中的筆,抬眼道:“沒看見。”
今年玉白十二歲,雖然面容偏向冬青,身型倒是隨了瑾瑜,修長挺拔,小小年紀透著天人之資。
玉白在晉安是出了名的金童,談吐不俗生得俊俏,父親是當朝首輔和皇帝恩師,不少人盼著他長大。
旁的幾人鄙夷的看了二人一眼,栓子年紀不大,卻已經說成了媳婦,自媳婦過門就整日膩歪,讓人想自戳雙目。
“那正好,少一個咱們就四個人抓鬮,機率還大了不少。”
李三牛的小女兒寶芝湊過來,“我也要抓鬮,我也要去念書,憑什麼你們男娃子可以考科舉當大官我就不可以?大哥明明說過,我比你們都有悟性。”
趙氏推著寶芝走,“你抓什麼鬮?別摻和他們,女娃兒都是要嫁人的,不需要念書,看你大姐二姐,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我們花錢給你念書不合算。”
寶芝噘著嘴,不情不願跟著趙氏走,反正就算她沒錢去私塾,她也可以讓去了私塾的哥哥教她,不妨事。
大河告別家鄉,邀約了數個夥伴,一路向北,欣賞沿途大好山水,執筆寫詩作畫,足足走了三個多月,才從湘廊走到晉安。
之前大河與瑾瑜通過書信,知道瑾瑜他們的住址,找路人詢問幾許,沒費什麼事就在北門街找到了李家府邸。
懷揣莫名的情緒,大河拉動大門上的門環,輕輕拍了幾下,覺得心跳加了些。
等了片刻,朱紅色的大門終於被人拉開,一個老者探出頭來,“請問您找誰?”
大河忙道:“在下是李全李太傅的侄子,到晉安趕考,前來投靠五叔。”
“哦!李太傅的侄子,老爺去年就搬到御賜的太傅府去了,郡主賞小人一口飯吃,讓小人代為照看舊宅。”
大河頓了頓,道:“可否告訴我太傅府在何處?”
老者抬手一指,“走這邊近點,太傅府在東門街,很大一座宅子,門上掛有牌匾,很容易就能看到。”
“多謝大爺。”大河道了謝,抖抖肩上行囊,往老者指的方向去了。
太傅府確實很容易找,占地頗廣,青瓦紅牆,門頭掛著御筆親題的“太傅府”三個大字。
玄色大門正開,兩側站了數個護衛,這陣勢讓大河有些緊張。
剛走過去還未開口,就被門前護衛刀鞘攔住。
“你是何人?可有遞過拜帖?”
“我是李太傅的侄子李大河,前來投靠五叔,煩請通報一聲,這是信物。”
大河遞上一個油紙包著的糖人,糖已經化開浸透油紙,與其融為一體,看上去著實讓人嫌棄。
護衛上下打量大河一圈,接過大河遞來的信物,對旁邊的人使了眼色,“你且稍候,這就去通報郡主。”
剩下的幾個護衛看似目不斜視,大河卻知道,若他有任何不妥的舉動,立刻會被制住。
方才去通報那人的眼色,就是暗示剩下的幾人好好看著他。
冬青正在書房對去年的收入進行清算,產業太多,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冬青斷斷續續算了一個多月才接近尾聲。
“郡主,門前來了個書生,口稱是老爺的侄子,名為李大河,還遞了不知是何物的信物。”
冬青從帳本中抬頭,看向護衛手裡的信物,不由得好笑,就要伸手去拿。
護衛立刻縮回手,“不知道這東西會不會有毒,郡主看看就好,若是不對,卑職這就去將其拿下。”
他可是見識過太傅的手段,如果他疏忽而讓郡主遭受危險,只怕好日子就到頭了。
“無事,你去引他到花廳。”冬青執意把糖人拿在手裡,沒想到當年給大河的糖人大河一直沒吃。
大河在廳中候了片刻,就見冬青踏進門來,一襲翠色春衫,雲鬢黛色濃郁,娥眉微聳明眸朱唇,整個人都似有光暈流轉,美不勝收。
“大河,你叔早朝未歸,還需等上幾刻,你舟車勞頓,可先去洗漱歇息。”
大河愣了愣,一瞬手足無措,“小嬸嬸。”
冬青一笑,把早已壞了的糖人還給大河。
大河接在手裡,輕咳一聲,自顧自解釋道:“我沒捨得吃,塞在枕頭下面,放一個夏天就不能吃了,索性一直放著。”
“我懂,你現在想吃什麼?我讓廚房加菜,想吃什麼都行,管夠。”冬青挺喜歡大河的,比較懂事。
大河默默把糖人收起來,笑道:“都行,我不挑,嬸嬸吃什麼我就吃什麼。”
冬青叫人領了大河去休整,讓廚房多加了幾道菜,平日裡她們家都很節儉,突然添個人自然是要豐盛一些,否則顯得不尊重人。
瑾瑜回家聽說大河到了,不覺得意外,剛好趕上吃午飯的時間,一家人就湊在一氣吃個飯。
但是見到大河時瑾瑜還是驚了一下,“你小子吃什麼長的?”
瑾瑜知道自己身高至少一米八,大河居然比他高出一截,他們李家果然都是大高個。
大河露出一口白牙,“吃飯長的,我終於趕上叔了。”
偏頭看了看端正坐在冬青旁邊的兩個小不點,應該就是他嬸兒的孩子。
大一些的男娃三四歲光景,五官與他嬸兒有六分相似,小的約摸才一歲左右,長得比較像他叔。
大河心中嘆息,當真是光陰似箭。
瑾瑜不住的搖頭,王氏感慨道:“我們離開清水溝的時候,大河才那麼點大,如今都比咱家瑾瑜還壯了。”
“先吃飯,吃完再說。”
大河在太傅府住下,考前諸多討教,瑾瑜也不吝指點。
許多之前無法理解的事,在瑾瑜的講解下,大河茅塞頓開,明明瑾瑜跟那些先生說的是一回事,但就是比較容易懂。
如此一來大河心服口服,能一路直上年僅三十官居正一品的人,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
大河跟著瑾瑜參觀了天工局,各種稀奇古怪的理念。
天工局做成的第一件東西稱之為“鉛筆”,是在瑾瑜的指導下,尋了名為石墨的石頭,磨碎加陶土凝固,又以木頭包夾。
用鉛筆寫字,別的好處沒看見,筆畫纖細,十分省紙是真的,而且比之毛筆也相對容易入門。
大河再一次五體投地,殿試考中同進士,請願加入瑾瑜的天工局參與研製各種新鮮的玩意。
但是被瑾瑜駁回了,大河出身貧寒,讀的是聖賢書,適合去做個父母官為民請命。
天工局需要的是能工巧匠,需要各方面有想法愛鑽研愛動手的怪才,大河不適合。
大河也知道其中原因,聽從瑾瑜的指派,去到幽州擔任縣令,把爹娘和爺爺奶奶接了過去。
清水溝的土地全全留給李二牛與李三牛,吃飯的人減少,土地照樣多,這般慢慢堆積,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第132章 番外二
“玉白,可有看見你妹妹?”
玉白停住手中的筆,抬眼道:“沒看見。”
今年玉白十二歲,雖然面容偏向冬青,身型倒是隨了瑾瑜,修長挺拔,小小年紀透著天人之資。
玉白在晉安是出了名的金童,談吐不俗生得俊俏,父親是當朝首輔和皇帝恩師,不少人盼著他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