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黎府門口經常看見鬼鬼祟祟的影子。
黎旭有些生氣,又有一些好笑,傅千樺一走了之倒是慡快,卻留下一個爛攤子給他收拾,畢竟,如果沒有自己撐腰,傅千樺哪能走得那麼順利,難怪他沒有所求之事,原來是在這等著。
多虧了黎耀楠位高權重,伯府的人就算有所懷疑,有所不滿,也不敢對著黎府撒野,要不然,這事兒恐怕還不能善了。
這一課,黎旭教訓深刻,儘管他確實什麼也不知情,仍然被傅千樺擺了一道。
吃一墊長一智,從此以後,黎旭學會了一個道理,不能小看任何人。
很快,科考的日子到了。
黎旭不負眾望,得了魁首。
他是黎耀楠的兒子,身份有多榮耀,他的責任就有多大。除了魁首之外,無論他得到任何名次,都是辱沒了黎家門風。
雖然父親並沒有要求什麼,但是正因為如此,他才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
帝師之子這個名頭,註定了讓他不能有任何差錯。之前的事情,便是一個教訓,他不後悔幫助傅千樺,他只後悔,自己處理得不夠好,想得不夠深,甚至還把自己牽扯進去,其實,這些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他一不該,幫助傅千樺以後,沒有查探成安伯府。
二不該,傅千樺明明舉止怪異,他卻從未想過深究。
三不該,傅千樺是個雙兒,他是一個男子,第一次前來道謝情有可原,第二次,第三次,他不該沒有把人拒之門外,瓜田李下,傳出去總歸名聲不好,否則,黎府的勢力豈有那麼好借,成安伯府又豈會懷疑到他的頭上。
四不該,粗心大意,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居然沒有收集當地消息。
五不該……
黎旭細細數了數,恍然發現,自己做錯的事情竟是如此之多,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人生第一個教訓,居然會是雙兒給的。
對於傅千樺,他其實並沒有很生氣,他只是氣自己,氣自己行事不夠周全。
若是早些了解伯府的情況,他便會明白,傅千樺為何會一走了之。想當初父親和爹,同樣是把黎府坑了一把瀟灑走人,對於那個雙兒的勇氣他很佩服,只希望將來他能一切順利。
第136章 番外6
時間過得飛快,闊別將近五個月,黎旭終於回到京城。
深秋的的時節,京城特別寒冷,黎府已經燒上火龍。
林以軒接到兒子的消息,早在三天前他就開始張羅,把院子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日對著門口翹首以盼。
回城這天,一家人早早便在門口等候。
黎旭高了,瘦了,黑了,看起來也更加沉穩了。
林以軒心疼兒子,一看見黎旭,趕緊拉住他仔細打量,一個勁的噓寒問暖。
黎旭含笑以對,面對爹的關懷,他總是很有耐心。
黎耀楠非常滿意,果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兒子孤身出去一趟,整個人似乎都沉澱下來,顯得更加成熟,行事也更有章法。
“哥----”黎晨歡快地招手,大大的眼睛彎成月牙。
“大哥!我好想你。”黎熙不甘落後,搞怪似的張開雙臂,一個熊抱飛撲過去。
黎旭唇角上揚,嫌棄地瞥他一眼,急忙閃身躲開。
黎熙撲了一個空,目光幽怨地轉過頭控訴自家大哥。
黎旭心情極好,連日的舟車勞頓,所有的疲憊在他見到親人的那一刻,瞬間一掃而空,只剩下滿心歡喜與溫馨。他拍拍弟弟的頭,笑著道:“走了。”
黎熙不滿地摸著腦袋,抱怨道:“大哥,男人的頭不能摸。”
黎旭哭笑不得,嗤笑了一聲,上下打量他一眼,張嘴便道:“毛都沒長齊,還男人,跟誰學的這一套。”
林以軒聽見兒子嘀嘀咕咕,心中不由好笑,旭兒毛是長齊了,就不知什麼時候能給他帶個兒媳婦。
黎熙不高興了,握緊拳頭揮舞,下巴一揚,傲然道:“弟弟我以一敵五,同輩之間無敵手,誰不誇我真男人,咱是硬漢,連伯父還想讓我去軍中呢。”
黎旭沉默了一下,問:“你有什麼打算?”
黎熙頭搖的浪鼓似的:“不去,累死人了。”
黎晨蹦蹦跳跳跑過來,插言道:“二哥說他喜歡橫著走,軍中規矩太多,他才不干。”
黎旭心頭一松,心情回暖,黎家如今榮耀至極,父親是帝師,他是魁首,來年或許還會拿個狀元,文官之路,他和父親已經占盡上風,弟弟若想從軍,皇家必定不容。
黎熙嘻嘻一笑,爛燦的笑容不含一絲陰霾,他明白大哥的心事,也明白皇家的顧慮,其實,相比起做官,他更喜歡當個二世祖,他很清楚自己的性子,受不了官場的彎彎繞繞,要是一不小心沒忍住,他把上官打了事小,壞了皇上布局事大,父親和大哥不是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嗎。
黎旭沒好氣地瞪他一眼,當他螃蟹呢,橫著走。
黎晨眨眨眼,乖巧地看著二哥,甜甜笑道:“我是實話實說。”
得,小霸王沒脾氣了,小弟又乖巧,又可愛,他心疼都來不及,又哪捨得責怪,剛才肯定是小弟失言,絕對不是他故意為之。
“小壞蛋。”黎熙眼珠子轉了轉,使勁揉了揉小弟頭髮,嘿嘿一笑,飛快地躲了開去。
“啊!”黎晨驚呼:“討厭,你別跑。”
兄弟倆笑笑鬧鬧追逐起來,院子裡充滿歡聲笑語。
黎旭看著兩個弟弟嬉戲逐鬧,心中忍俊不禁,心情似乎也隨著他們的歡笑變得飛揚。只有在這個地方,在親人的面前,他才能肆無忌憚的放鬆自己,離家之後他才明白,自己是多麼想念家裡!
回到正院,屋裡的暖氣撲面而來,黎熙和黎晨停止打鬧,乖乖地坐在大哥身旁,你一言,我一語,問起大哥蘇州的事情。
黎旭報喜不報憂,只說他在蘇州很順利,族人都很照顧,卻不提黎泰安登門造訪,也不提馬玉蓮曾在門口撒潑,當然,傅千樺一事,他也三緘其口更是隻字不提。
林以軒目光溫和地看著兒子,心裡微微有些酸澀,兒子懂事了,長大了,不喜歡依靠父母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抗,蘇州發生的那些事,他和夫君又豈會不知,旭兒特意瞞著他們,讓他又是欣慰,又是難受,仿佛兒子就要張開翅膀飛走了。
事實上,林以軒的預感很正確,黎旭確實快要飛走了,雛鷹長大了,總要學會自己飛翔,不過無論他飛的多高,多遠,有父親和爹的地方,永遠都是他的家。
接下來的幾個月,黎旭抓緊功課,過完年,便是來年春闈。
黎旭不出意料,得了一個狀元郎,虎父無犬子,他是大晉朝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頭名狀元,家世好,學問好,長得好,前程更好。
黎府的門檻再次被各方踏破,黎旭身價暴漲,前來說親的人,一一被林以軒婉拒。有人失落,有人怒,也有人興高采烈打算看戲,京中好人家的女兒,黎家一個也看不上,等黎旭再大幾年,好閨女都被別人挑走,看他能找一個什麼樣的,只怕後悔都來不及。
對於這些,黎旭從來沒有放在心上,且不說他現在無心成親,就算有,他也想找一個情投意合的,京中貴女太嬌慣,說實話,他嫌難伺候。
瓊林宴過後,黎旭被安排在翰林院做事,有黎耀楠在背後撐腰,他在翰林院的日子可謂順風順水,順利得令他心情煩躁,他所有的成績考核,全是憑藉父親的面子旁人關照來的,再這樣下去,他根本得不到任何歷練。
相比起黎旭的煩惱,黎耀楠心中感嘆,想當初,他入翰林院,那可是貓嫌狗不理,處處碰壁,要不然他也不會落得一個鬼見愁的名號,誰說翰林院是清水衙門,誰說翰林院的文人清高,那是沒有遇見對的人,正如貪官愛銀子,文人愛羽毛,越是文人,越喜歡附庸風雅,越喜歡清貴名聲,他們可以看不起勛貴,他們覺得自己很高尚,他們視錢財如糞土,但對當朝大儒,誰說他們不巴結了,能夠得到大儒的指點,能夠得到大儒的讚賞,那可倍有面兒的事情,文人就好這一口。
熬了兩年,黎旭軟磨硬泡,求了皇上好幾次,終於在他的堅持下,得到了下放文書,前去廣東當知州。
林以軒氣得心都疼了,只罵臭小子太狠心,居然要去那麼遠的地方。
然而,再怎麼傷心,再怎麼難受,黎旭臨走的時候,林以軒仍舊依依話別,細心的為他打點行禮,生怕他孤身在外,冷了,餓了,病了,那可怎麼是好。
黎耀楠對於兒子的選擇,卻是沒有任何意見,旭兒能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下放地方官員,是一種很好的歷練,不僅可以開闊眼界,還可以多了解一些民生疾苦,對他將來的仕途很有用處,黎耀楠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生活在象牙塔中。
黎旭有些生氣,又有一些好笑,傅千樺一走了之倒是慡快,卻留下一個爛攤子給他收拾,畢竟,如果沒有自己撐腰,傅千樺哪能走得那麼順利,難怪他沒有所求之事,原來是在這等著。
多虧了黎耀楠位高權重,伯府的人就算有所懷疑,有所不滿,也不敢對著黎府撒野,要不然,這事兒恐怕還不能善了。
這一課,黎旭教訓深刻,儘管他確實什麼也不知情,仍然被傅千樺擺了一道。
吃一墊長一智,從此以後,黎旭學會了一個道理,不能小看任何人。
很快,科考的日子到了。
黎旭不負眾望,得了魁首。
他是黎耀楠的兒子,身份有多榮耀,他的責任就有多大。除了魁首之外,無論他得到任何名次,都是辱沒了黎家門風。
雖然父親並沒有要求什麼,但是正因為如此,他才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
帝師之子這個名頭,註定了讓他不能有任何差錯。之前的事情,便是一個教訓,他不後悔幫助傅千樺,他只後悔,自己處理得不夠好,想得不夠深,甚至還把自己牽扯進去,其實,這些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他一不該,幫助傅千樺以後,沒有查探成安伯府。
二不該,傅千樺明明舉止怪異,他卻從未想過深究。
三不該,傅千樺是個雙兒,他是一個男子,第一次前來道謝情有可原,第二次,第三次,他不該沒有把人拒之門外,瓜田李下,傳出去總歸名聲不好,否則,黎府的勢力豈有那麼好借,成安伯府又豈會懷疑到他的頭上。
四不該,粗心大意,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居然沒有收集當地消息。
五不該……
黎旭細細數了數,恍然發現,自己做錯的事情竟是如此之多,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人生第一個教訓,居然會是雙兒給的。
對於傅千樺,他其實並沒有很生氣,他只是氣自己,氣自己行事不夠周全。
若是早些了解伯府的情況,他便會明白,傅千樺為何會一走了之。想當初父親和爹,同樣是把黎府坑了一把瀟灑走人,對於那個雙兒的勇氣他很佩服,只希望將來他能一切順利。
第136章 番外6
時間過得飛快,闊別將近五個月,黎旭終於回到京城。
深秋的的時節,京城特別寒冷,黎府已經燒上火龍。
林以軒接到兒子的消息,早在三天前他就開始張羅,把院子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日對著門口翹首以盼。
回城這天,一家人早早便在門口等候。
黎旭高了,瘦了,黑了,看起來也更加沉穩了。
林以軒心疼兒子,一看見黎旭,趕緊拉住他仔細打量,一個勁的噓寒問暖。
黎旭含笑以對,面對爹的關懷,他總是很有耐心。
黎耀楠非常滿意,果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兒子孤身出去一趟,整個人似乎都沉澱下來,顯得更加成熟,行事也更有章法。
“哥----”黎晨歡快地招手,大大的眼睛彎成月牙。
“大哥!我好想你。”黎熙不甘落後,搞怪似的張開雙臂,一個熊抱飛撲過去。
黎旭唇角上揚,嫌棄地瞥他一眼,急忙閃身躲開。
黎熙撲了一個空,目光幽怨地轉過頭控訴自家大哥。
黎旭心情極好,連日的舟車勞頓,所有的疲憊在他見到親人的那一刻,瞬間一掃而空,只剩下滿心歡喜與溫馨。他拍拍弟弟的頭,笑著道:“走了。”
黎熙不滿地摸著腦袋,抱怨道:“大哥,男人的頭不能摸。”
黎旭哭笑不得,嗤笑了一聲,上下打量他一眼,張嘴便道:“毛都沒長齊,還男人,跟誰學的這一套。”
林以軒聽見兒子嘀嘀咕咕,心中不由好笑,旭兒毛是長齊了,就不知什麼時候能給他帶個兒媳婦。
黎熙不高興了,握緊拳頭揮舞,下巴一揚,傲然道:“弟弟我以一敵五,同輩之間無敵手,誰不誇我真男人,咱是硬漢,連伯父還想讓我去軍中呢。”
黎旭沉默了一下,問:“你有什麼打算?”
黎熙頭搖的浪鼓似的:“不去,累死人了。”
黎晨蹦蹦跳跳跑過來,插言道:“二哥說他喜歡橫著走,軍中規矩太多,他才不干。”
黎旭心頭一松,心情回暖,黎家如今榮耀至極,父親是帝師,他是魁首,來年或許還會拿個狀元,文官之路,他和父親已經占盡上風,弟弟若想從軍,皇家必定不容。
黎熙嘻嘻一笑,爛燦的笑容不含一絲陰霾,他明白大哥的心事,也明白皇家的顧慮,其實,相比起做官,他更喜歡當個二世祖,他很清楚自己的性子,受不了官場的彎彎繞繞,要是一不小心沒忍住,他把上官打了事小,壞了皇上布局事大,父親和大哥不是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嗎。
黎旭沒好氣地瞪他一眼,當他螃蟹呢,橫著走。
黎晨眨眨眼,乖巧地看著二哥,甜甜笑道:“我是實話實說。”
得,小霸王沒脾氣了,小弟又乖巧,又可愛,他心疼都來不及,又哪捨得責怪,剛才肯定是小弟失言,絕對不是他故意為之。
“小壞蛋。”黎熙眼珠子轉了轉,使勁揉了揉小弟頭髮,嘿嘿一笑,飛快地躲了開去。
“啊!”黎晨驚呼:“討厭,你別跑。”
兄弟倆笑笑鬧鬧追逐起來,院子裡充滿歡聲笑語。
黎旭看著兩個弟弟嬉戲逐鬧,心中忍俊不禁,心情似乎也隨著他們的歡笑變得飛揚。只有在這個地方,在親人的面前,他才能肆無忌憚的放鬆自己,離家之後他才明白,自己是多麼想念家裡!
回到正院,屋裡的暖氣撲面而來,黎熙和黎晨停止打鬧,乖乖地坐在大哥身旁,你一言,我一語,問起大哥蘇州的事情。
黎旭報喜不報憂,只說他在蘇州很順利,族人都很照顧,卻不提黎泰安登門造訪,也不提馬玉蓮曾在門口撒潑,當然,傅千樺一事,他也三緘其口更是隻字不提。
林以軒目光溫和地看著兒子,心裡微微有些酸澀,兒子懂事了,長大了,不喜歡依靠父母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抗,蘇州發生的那些事,他和夫君又豈會不知,旭兒特意瞞著他們,讓他又是欣慰,又是難受,仿佛兒子就要張開翅膀飛走了。
事實上,林以軒的預感很正確,黎旭確實快要飛走了,雛鷹長大了,總要學會自己飛翔,不過無論他飛的多高,多遠,有父親和爹的地方,永遠都是他的家。
接下來的幾個月,黎旭抓緊功課,過完年,便是來年春闈。
黎旭不出意料,得了一個狀元郎,虎父無犬子,他是大晉朝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頭名狀元,家世好,學問好,長得好,前程更好。
黎府的門檻再次被各方踏破,黎旭身價暴漲,前來說親的人,一一被林以軒婉拒。有人失落,有人怒,也有人興高采烈打算看戲,京中好人家的女兒,黎家一個也看不上,等黎旭再大幾年,好閨女都被別人挑走,看他能找一個什麼樣的,只怕後悔都來不及。
對於這些,黎旭從來沒有放在心上,且不說他現在無心成親,就算有,他也想找一個情投意合的,京中貴女太嬌慣,說實話,他嫌難伺候。
瓊林宴過後,黎旭被安排在翰林院做事,有黎耀楠在背後撐腰,他在翰林院的日子可謂順風順水,順利得令他心情煩躁,他所有的成績考核,全是憑藉父親的面子旁人關照來的,再這樣下去,他根本得不到任何歷練。
相比起黎旭的煩惱,黎耀楠心中感嘆,想當初,他入翰林院,那可是貓嫌狗不理,處處碰壁,要不然他也不會落得一個鬼見愁的名號,誰說翰林院是清水衙門,誰說翰林院的文人清高,那是沒有遇見對的人,正如貪官愛銀子,文人愛羽毛,越是文人,越喜歡附庸風雅,越喜歡清貴名聲,他們可以看不起勛貴,他們覺得自己很高尚,他們視錢財如糞土,但對當朝大儒,誰說他們不巴結了,能夠得到大儒的指點,能夠得到大儒的讚賞,那可倍有面兒的事情,文人就好這一口。
熬了兩年,黎旭軟磨硬泡,求了皇上好幾次,終於在他的堅持下,得到了下放文書,前去廣東當知州。
林以軒氣得心都疼了,只罵臭小子太狠心,居然要去那麼遠的地方。
然而,再怎麼傷心,再怎麼難受,黎旭臨走的時候,林以軒仍舊依依話別,細心的為他打點行禮,生怕他孤身在外,冷了,餓了,病了,那可怎麼是好。
黎耀楠對於兒子的選擇,卻是沒有任何意見,旭兒能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下放地方官員,是一種很好的歷練,不僅可以開闊眼界,還可以多了解一些民生疾苦,對他將來的仕途很有用處,黎耀楠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生活在象牙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