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賈璉去太上皇所在的康壽宮將新帝勸了回去,說:“這件事兒,對我們而言是個教訓。我一直以為,既然你當了皇帝,那這天下自然該你做主了,只是沒有想到,太上皇退下之後,總要適應一段日子。”
對於賈璉這幾句委婉的埋怨太上皇的話,新帝神色悲戚,拉著賈璉的衣襟不放,“師傅,你們都走了,我怎麼辦?”
“唉,”賈璉也無奈,他也不想走,他還有很多事兒沒做呢,他的爵位還沒升上去呢,但不走沒辦法,只能安慰他道,“我並不會離京,這點你放心。”
現今正是新帝最艱難的時刻,若是此時離京,把他一個人扔在這裡,前期的所作所為全都白費了。
新帝這才稍微放了心,隨後問,“咱們以後怎麼辦?”
賈璉知道太上皇再生氣,也絕對不會廢了皇帝,倒是還挺輕鬆,笑道:“這件事兒,嫻貴太妃最有經驗,問問她就好了。”
無非是韜光養晦,蟄伏几年,不再蹦躂了而已。
新帝才十六七歲,熬也能把太上皇熬死。
商議妥當,賈璉進入了長達四五年的無職無位無權時期,范慎進入了人生低谷,新帝進入了蟄伏,只有林如海如願辭了官,重新回四海書院生孩子去。
當然,在這四五年中,賈璉也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
在為新帝分析局勢、出謀劃策、猜測太上皇意圖、和另外幾位皇子鬥爭的間隙,賈璉還進行了一項造福全人類的大事業,根據前世那可憐的高中生物知識,進行糧食育種。
這個是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他想要升職,想要個王爵,想要和幾位皇子的爵位相同,在沒有軍功、不能開疆拓土的情況下,解決百姓們的吃飯問題就是重中之重。
雜交水稻技術太過高深,一來他不懂,二來現今的技術還達不到那種水平,只能採取簡單的育種技術,改良種子,改善耕作方法,提高畝產。
經過守孝三年和後面幾年的努力,當太上皇日漸老去,新帝逐漸掌控了朝政,賈璉一系重新占據朝堂重要職位之時,育種技術也慢慢成熟,只待個合適的時機報告給新皇帝。
眾人重新進入朝堂後,賈璉依然掌管戶部,新帝不顧眾人反對,破格提拔他為戶部侍郎,范慎升任刑部尚書,史鼎史鼐回來掌管京營,林如海回京掌管吏部,成為吏部尚書。
太上皇也真的老了,現今的他,每一日大半時間都在打盹睡覺,對朝堂上的事兒,已經力不從心。他知道,此時的他不想放手也得放手了。
於是,在太上皇的默許下,章寧帝大刀闊斧地收拾了不一心的大臣,把這幾年來投靠的人都安排到關鍵職位,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終於不再做傀儡皇帝。
當章寧帝牢牢掌握住局勢之後,賈璉一系的人,占據高位的,比如賈璉自己,范慎、林如海、史鼎史鼐,全都辭了官。
賈璉覺得,從新帝的手腕看,他顯然已經知道該怎樣作一個皇帝,並不需要旁人再去指手畫腳。這個時候,他們這一批對皇帝有大恩、皇帝為了名聲對他們打不得罵不得的人,最好及早抽身。
再幹下去,遲早和新帝發生衝突。
以前,在太上皇和幾位皇子的壓力下,感情是慢慢疊加,如今已經到了頂峰;在往後,感情就會慢慢消磨,直至跌倒谷底。
盛極必衰這句話,無論何處都是適用的。
范慎和林如海也持同樣的觀點。
於是,大家先後辭職。
范慎是和賈璉比劍時被賈璉傷了腿,需要休養;林如海想要繼續回四海書院和賈敏生孩子,他的人生奧義現今只剩下了這麼點兒;賈璉是被章寧帝催生催的受不了。
“師傅,我覺得,你還是再干三年吧。”皇帝已經長成二十多歲的青年,再也不是那個驚慌失措的拉著賈璉求主意的少年。
賈璉拒絕的乾脆,“官印我給你放在這兒了,我還就明確告訴你,這一次,我連京城都不呆了,你生兒子、生女兒,和我都沒關係,不要再拉上我了。”
隨著皇帝年歲漸長,也就打消了娶賈璉女兒的念頭。但是,他的兒子出生之後,他的心思又活絡起來,即使自己娶不了賈璉的女兒,娶來當兒媳婦兒也好啊!
至於輩分問題,無視就好了!
賈璉表示,“你夢裡娶吧!”乾脆地掛印辭職不幹了。
反正育種技術交上去後,王爵已經到手,而且是世襲罔替,永遠不會降等的那種,再加上和皇帝的親密關係,他和他兒子都無憂了。
以後只要這個王朝不倒,他的後代也不會有什麼壓力。
忠順王爺和那幾位皇子雖然叫王爺,但全都是郡王,而賈璉自己,因功勞大,是親王,比他們高一級,那幾位見了他還得反過來行禮。
賈璉想想就覺得舒心。
辭職之後,皇帝挽留了幾回,大家都表示無意官場,也就不再逼迫,按照功勞大小,給每人個非常高的虛銜,以表示看重。
賈璉自己是太子太傅,范慎是武英閣大學士,林如海是東華閣大學士,全都是正一品,也算是皇帝不忘舊情的意思。
幾人辭官後,商議了一下,決定幾家和在一起,出京到處走走看看。
賈母正好想到金陵看看老宅,於是眾人奉著賈母一起前往,順帶去姑蘇嫁迎春。
至於探春,在賈璉的主張下,在問過她自己的意思之後,賈政將她嫁給了一個品行很好的舉子,那舉子中進士後,帶著探春去了外地當知縣去了。探春也算是求仁得仁。
賈寶玉和郡主已經完婚,住在賈璉隔壁,倒是常來往。兩人整日玩玩樂樂,一會兒摘個花兒,一會兒倒騰個胭脂,倒也夫妻和美。
王夫人心愿已足,又因郡主身份尊貴,倒是沒敢對她使過臉色,昭王和王妃對女兒的這門婚事也很滿意。
元春如願嫁給了景田侯的孫子裘義,裘義沙場拼搏,也掙了份家業回來。元春也很滿意。
惜春,因不願在那府里過日子,賈璉就叫賈母做主,將惜春過繼給邢夫人,算是賈璉的妹妹,以後的婚事都是賈璉和王熙鳳這邊做主,不叫賈珍和尤氏插手,兩人省了一份兒嫁妝,倒是無話說。
惜春在賈母這邊,賈府一直處於上升趨勢,日子過得很舒心,倒是沒有再養成那種孤介的性格,後來嫁給了范慎堂弟家的嫡子。
林黛玉的婚事倒是很奇異,這些女孩子中,數她嫁的最高。北靜王水溶的兒子不知怎麼看中了她,寧願一生不納妾也要娶她,當時的林如海是吏部尚書,官高位顯,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林黛玉自己不反對,於是這門婚事就這麼定下了。
賈璉自己的孩子賈葦,在去往金陵的途中,和范慎的小女兒看對了眼,於是也就順理成章的,賈璉和范慎成了親家。
至於賈璉從寶玉那裡偷過來的那塊兒玉,在去往金陵的途中,忽然不見了。賈璉怎麼找都沒有找到。還是警幻託了一次夢給他,感謝他開啟靈石靈智、幫助太虛幻境抵抗黑河水沖刷之恩,賈璉才知道那塊兒石頭被警幻拿去用了。
對於賈璉這幾句委婉的埋怨太上皇的話,新帝神色悲戚,拉著賈璉的衣襟不放,“師傅,你們都走了,我怎麼辦?”
“唉,”賈璉也無奈,他也不想走,他還有很多事兒沒做呢,他的爵位還沒升上去呢,但不走沒辦法,只能安慰他道,“我並不會離京,這點你放心。”
現今正是新帝最艱難的時刻,若是此時離京,把他一個人扔在這裡,前期的所作所為全都白費了。
新帝這才稍微放了心,隨後問,“咱們以後怎麼辦?”
賈璉知道太上皇再生氣,也絕對不會廢了皇帝,倒是還挺輕鬆,笑道:“這件事兒,嫻貴太妃最有經驗,問問她就好了。”
無非是韜光養晦,蟄伏几年,不再蹦躂了而已。
新帝才十六七歲,熬也能把太上皇熬死。
商議妥當,賈璉進入了長達四五年的無職無位無權時期,范慎進入了人生低谷,新帝進入了蟄伏,只有林如海如願辭了官,重新回四海書院生孩子去。
當然,在這四五年中,賈璉也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
在為新帝分析局勢、出謀劃策、猜測太上皇意圖、和另外幾位皇子鬥爭的間隙,賈璉還進行了一項造福全人類的大事業,根據前世那可憐的高中生物知識,進行糧食育種。
這個是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他想要升職,想要個王爵,想要和幾位皇子的爵位相同,在沒有軍功、不能開疆拓土的情況下,解決百姓們的吃飯問題就是重中之重。
雜交水稻技術太過高深,一來他不懂,二來現今的技術還達不到那種水平,只能採取簡單的育種技術,改良種子,改善耕作方法,提高畝產。
經過守孝三年和後面幾年的努力,當太上皇日漸老去,新帝逐漸掌控了朝政,賈璉一系重新占據朝堂重要職位之時,育種技術也慢慢成熟,只待個合適的時機報告給新皇帝。
眾人重新進入朝堂後,賈璉依然掌管戶部,新帝不顧眾人反對,破格提拔他為戶部侍郎,范慎升任刑部尚書,史鼎史鼐回來掌管京營,林如海回京掌管吏部,成為吏部尚書。
太上皇也真的老了,現今的他,每一日大半時間都在打盹睡覺,對朝堂上的事兒,已經力不從心。他知道,此時的他不想放手也得放手了。
於是,在太上皇的默許下,章寧帝大刀闊斧地收拾了不一心的大臣,把這幾年來投靠的人都安排到關鍵職位,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終於不再做傀儡皇帝。
當章寧帝牢牢掌握住局勢之後,賈璉一系的人,占據高位的,比如賈璉自己,范慎、林如海、史鼎史鼐,全都辭了官。
賈璉覺得,從新帝的手腕看,他顯然已經知道該怎樣作一個皇帝,並不需要旁人再去指手畫腳。這個時候,他們這一批對皇帝有大恩、皇帝為了名聲對他們打不得罵不得的人,最好及早抽身。
再幹下去,遲早和新帝發生衝突。
以前,在太上皇和幾位皇子的壓力下,感情是慢慢疊加,如今已經到了頂峰;在往後,感情就會慢慢消磨,直至跌倒谷底。
盛極必衰這句話,無論何處都是適用的。
范慎和林如海也持同樣的觀點。
於是,大家先後辭職。
范慎是和賈璉比劍時被賈璉傷了腿,需要休養;林如海想要繼續回四海書院和賈敏生孩子,他的人生奧義現今只剩下了這麼點兒;賈璉是被章寧帝催生催的受不了。
“師傅,我覺得,你還是再干三年吧。”皇帝已經長成二十多歲的青年,再也不是那個驚慌失措的拉著賈璉求主意的少年。
賈璉拒絕的乾脆,“官印我給你放在這兒了,我還就明確告訴你,這一次,我連京城都不呆了,你生兒子、生女兒,和我都沒關係,不要再拉上我了。”
隨著皇帝年歲漸長,也就打消了娶賈璉女兒的念頭。但是,他的兒子出生之後,他的心思又活絡起來,即使自己娶不了賈璉的女兒,娶來當兒媳婦兒也好啊!
至於輩分問題,無視就好了!
賈璉表示,“你夢裡娶吧!”乾脆地掛印辭職不幹了。
反正育種技術交上去後,王爵已經到手,而且是世襲罔替,永遠不會降等的那種,再加上和皇帝的親密關係,他和他兒子都無憂了。
以後只要這個王朝不倒,他的後代也不會有什麼壓力。
忠順王爺和那幾位皇子雖然叫王爺,但全都是郡王,而賈璉自己,因功勞大,是親王,比他們高一級,那幾位見了他還得反過來行禮。
賈璉想想就覺得舒心。
辭職之後,皇帝挽留了幾回,大家都表示無意官場,也就不再逼迫,按照功勞大小,給每人個非常高的虛銜,以表示看重。
賈璉自己是太子太傅,范慎是武英閣大學士,林如海是東華閣大學士,全都是正一品,也算是皇帝不忘舊情的意思。
幾人辭官後,商議了一下,決定幾家和在一起,出京到處走走看看。
賈母正好想到金陵看看老宅,於是眾人奉著賈母一起前往,順帶去姑蘇嫁迎春。
至於探春,在賈璉的主張下,在問過她自己的意思之後,賈政將她嫁給了一個品行很好的舉子,那舉子中進士後,帶著探春去了外地當知縣去了。探春也算是求仁得仁。
賈寶玉和郡主已經完婚,住在賈璉隔壁,倒是常來往。兩人整日玩玩樂樂,一會兒摘個花兒,一會兒倒騰個胭脂,倒也夫妻和美。
王夫人心愿已足,又因郡主身份尊貴,倒是沒敢對她使過臉色,昭王和王妃對女兒的這門婚事也很滿意。
元春如願嫁給了景田侯的孫子裘義,裘義沙場拼搏,也掙了份家業回來。元春也很滿意。
惜春,因不願在那府里過日子,賈璉就叫賈母做主,將惜春過繼給邢夫人,算是賈璉的妹妹,以後的婚事都是賈璉和王熙鳳這邊做主,不叫賈珍和尤氏插手,兩人省了一份兒嫁妝,倒是無話說。
惜春在賈母這邊,賈府一直處於上升趨勢,日子過得很舒心,倒是沒有再養成那種孤介的性格,後來嫁給了范慎堂弟家的嫡子。
林黛玉的婚事倒是很奇異,這些女孩子中,數她嫁的最高。北靜王水溶的兒子不知怎麼看中了她,寧願一生不納妾也要娶她,當時的林如海是吏部尚書,官高位顯,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林黛玉自己不反對,於是這門婚事就這麼定下了。
賈璉自己的孩子賈葦,在去往金陵的途中,和范慎的小女兒看對了眼,於是也就順理成章的,賈璉和范慎成了親家。
至於賈璉從寶玉那裡偷過來的那塊兒玉,在去往金陵的途中,忽然不見了。賈璉怎麼找都沒有找到。還是警幻託了一次夢給他,感謝他開啟靈石靈智、幫助太虛幻境抵抗黑河水沖刷之恩,賈璉才知道那塊兒石頭被警幻拿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