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烏江邊上,一位鬚髮盡白的老人正停船岸邊,看到項王一行,連忙上前施禮,項王認得,他乃是烏江亭長。

  亭長急匆匆對項王說:“江東雖小,卻也有土地千里,民眾幾十萬,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火速渡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到來,無法渡江!”

  項王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要渡什麼江啊!況且當年我帶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他們而今沒有一人歸還,縱使江東父老憐愛我,仍然以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啊!即使他們不說什麼,難道我就在心中無愧麼?”

  他不等亭長說話,拉了一下自己的寶馬,又對亭長說:“我知道你是江東的長者。這匹馬,我已騎了五年了,所向披靡,沒有能擋住它的,常常是日行千里。我不忍心他與我同亡,就把它送給你吧。”

  亭長接過馬韁繩,已是淚流滿面。

  這時,漢兵又快追到眼前了。項王一邊催促亭長趕快離開,一邊令士卒們下馬步行,持手中劍與漢兵接戰。只見他一柄寶劍在手,左右翻飛,在敵群中縱橫廝殺,不大一會兒,已有一百多漢兵死在他的手下,他自己身上也十幾處受傷,鮮血浸透了衣衫。忽然,在一回頭間,他看到湧來的漢兵群中有一個熟悉的面孔,大聲道:“餵!你不是我的老熟人嗎?”

  那人乃是漢王的司馬呂司童。呂司童一下認出了他,立即指著項王對旁邊的郎中王翳說:“他就是項王!”

  項王笑道:“我聽說漢王以千金買我的人頭,還有萬戶封邑,我就給你留一點好處吧!”

  說畢,以劍自刺胸中而死。

  王翳連忙上前一步,一刀割下了項王的頭顱。眾人見狀,蜂擁而上,爭搶項王的屍體。只見將士們你爭我奪,互相推搡,以至刀劍相向,殺得你死我活,須臾,就有百十人在爭搶中喪了性命。搶到最後,楊喜、呂司童、呂勝、楊武四位將領各得項王的一部分肢體。為防止意外,五人把屍體合併相湊,確信都是項王的,才喜滋滋地向漢王報告去了。

  聞項王已死,漢王大喜過望。當即下令,把楚國的土地分給五人。封呂司童為中水侯,王翳為杜衍侯,楊喜為赤泉侯,楊武為吳防侯,呂勝為涅陽侯。

  就在眾漢將土爭奪項王屍首的那當兒,他的二十六個騎將乘機衝出了包圍圈逃走了。

  乘著勝利之風,漢王揮師向楚地各城邑。由於項王已死,楚地紛紛向漢王投降。幾乎沒費什麼力氣,楚地已被漢王占領了。然而,捷報頻傳之中卻有魯城堅守,不願向漢軍投降。漢王聞訊,不禁大怒道:“魯城人真的那麼強硬麼?待本王殺他個屍橫遍地,看他們還不降嗎?”

  隨即,親自率兵來到魯城下。氣憤在胸,他立即就要攻城。突然,從城牆上飄來一陣舒緩優雅的樂曲聲。仰頭望去,只見城上並無守兵,也不見槍戟劍戈,只有一排排的書生和樂師,正悠閒地誦文彈琴,仿佛城下無人一般。

  漢王見狀,心頭一震,自言自語道:“人都稱魯是禮儀之地,儒雅成風,今到此一見,果然如此。面對此種誦讀之聲與琴瑟之音,若是刀劍相加,豈不是大壞名聲麼?古人云,待君子須以君子之禮,待小人以小人之道。這魯國當初是項王的封地,百姓自然對項王另有一份深情。今日堅守不降,正是為過去的主子守節哩。像這等忠於主上的百姓,實在難得,我若是以武力相加,不是打擊那些忠於主子的臣民麼?這對我以後統治天下太不利了。”

  於是,他一轉念,下令左右切勿魯莽行事,他決定採取安撫之策招降魯人,要將士們切勿驚嚇民眾。

  可是,如何才能讓魯人順從呢?徘徊城下,漢王怎麼也想不出辦法。張良獻計說:“大王,魯人不降,主要是對項王還存希望。都說項王已死,但他們並不完全相信。若是大王把項王的頭顱高掛起來,讓全城人都看到,就會絕了他們的念頭。”

  漢王依計,找了一根長長的竹竿,把項王的首級挑在上頭,高舉起來,環繞城池一周。此計果然有效,當城上人看到項王那血肉模糊的頭顱時,無不大放悲聲。一時間,滿城都是哭聲。那悲悽的樣子,連城下的漢兵也為之動容。

  其後,漢王傳諭全城,凡降者免死,同時厚葬項王。

  城內三老及守兵協商許久,終於打開城門,迎接漢軍進城,以示降漢。

  漢王進城之後,也信守諾言。當著全城百姓的面,他宣布要以魯王之禮收葬項王屍首。

  第二天,蒼天有意,下起了零星細雨。在谷城的西角,漢王令人挖了一個大坑。淒涼的喇叭嗩吶聲中,裝殮著項王屍首的棺材徐徐抬到坑前。百姓已哭成一片,聲震天地。漢王冒著細雨,面呈悲色,站在坑前,聽文吏誦讀祭文。只聽文吏用悲悽的聲音誦道:“追思懷王在日,我與你結拜為兄弟,雖無血肉之親,卻也同戰秦人,共過生死。且大王拘太公不殺,虜呂后不犯,供養軍中,整整三年,此番盛情,動人心扉。如大王地下有知,也能領悟我一番祭奠之意。……”

  寒風嗚咽,蒼天低沉。霏霏細雨,忽然變成豆大的雨滴潑灑下來。漢王一時悲從中來,也淚灑衣襟。

  項氏宗族都在驚恐之中,卻接到漢王的詔令,凡項氏全族一律免罪,眾人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項伯早在項王大敗之時就已逃往張良營中,漢王聞訊,連忙召見,封為射陽侯,賜姓劉氏,族人項表、項佗,也都封侯賜姓,算是了結了往日的一份恩情。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