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我去上訪
耕雲想像著馬啟明的父親可能在機關大樓里進進出出的徒勞,將遭遇不負責任的冷漠和推諉,有時也會得到一點同情,甚至還會得到一點兒施捨,但有一樣很難得到,那就是他最希望獲得的公正和正義。他會去翻撿垃圾,他會在橋洞和屋檐下過夜,他會被遣送……想到這裡,耕雲感到他的心像被鐵鉗夾著一般,疼痛,滴血,他一個人跑到酒館裡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又到江邊痛痛快快哭了一場,才又振作起來。
耕雲從馬啟明父親這兒得到啟示,除按程序申訴外,他起草了一封上訪信,列印多份,到處投寄。每一封寄出的信都意味著一個希望,儘管是渺茫的希望,但也是希望。
他到水台子監獄去探監。作為委託律師很有必要見見委託人,再者,還有申訴狀需要馬啟明簽字。
水台子監獄在新田縣前灣鄉境內,從臨江市到新田的班車很多,從新田到前灣上下午各一趟班車,從前灣到水台子監獄沒有班車,但可以租機動三輪,不貴,5塊就能拉到。耕雲早飯後就去趕車,輾轉到水台子監獄已經下午3點半了。
馬啟明聽說父親踏上了上訪之路,眼睛濕潤了。他們沉默著,舌頭像是被大石頭壓著一般不能動彈。馬啟明忍住沒讓眼淚落下來,他不想讓人看到他的眼淚。
耕雲和馬啟明坐在一張桌子的對面,有一名獄警打橫坐著,與他們保持3米的距離。耕雲拿出申訴狀,揚起來向獄警解釋這是什麼東西,然後推給馬啟明,讓他簽名。
尾聲(3)
馬啟明看看申訴狀,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但他遲遲不簽字,他問了一個和他父親一樣的問題——
“有用嗎?”
耕雲本想說希望很渺茫,但話到嘴邊卻成了——
“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馬啟明說:“現在我就是靠希望活著。”
耕雲想像不出如果沒有希望馬啟明如何忍受惡劣的環境、鐵板一樣的孤獨、逼仄的空間和泛濫成災的時間。
馬啟明又說:“沒有希望我早就瘋掉了。”
耕雲看著馬啟明的眼睛,那雙曾經充滿憤怒和怨恨的眼睛現在看上去很沉靜,沉靜中透出熾熱的期待。馬啟明在申訴書上籤上了他的名字。
耕雲理解馬啟明的眼神,這個男子漢正在承受的痛苦是無法想像的,妻子的橫死、人所共知的綠帽子、自己的被冤枉、父親的上訪,等等這些都壓在他的心上,他哪怕一分一秒也擺脫不了,夜晚難以入眠時咀嚼的必然也是這些,只有依靠睡眠那偉大的赦免功效,心靈才能獲得短暫的自由……
沉靜,這是包含了多少痛苦的沉靜啊!
耕雲會見了馬啟明之後,又和監獄長聊了一會兒。監獄長很同情馬啟明,支持他申訴,並答應儘量照顧馬啟明。
從水台子監獄出來時,已是黃昏,一陣陣秋風吹來,竟然很有些涼意,他把灰色風衣裹了裹。他正在發愁怎麼到鎮上時,一輛三輪車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突突”地開了過來,停在他身邊。他一看,還是來時他乘坐的那輛。
“上來吧,別的沒車了。”三輪車主說,“就我知道這兒還有一單生意。”
耕雲爬了上去。車主說:“回去和來時的價錢不一樣。”
“怎麼個不一樣法兒?”
“來時5塊,回去15塊。”
“太宰人了吧?”
“市場經濟嘛,我要不拉你你還不得走回去。”
耕雲別無選擇。
回到鎮上,街燈已經亮了,往縣城去肯定沒車了,耕雲不得不在小鎮上住一夜。
小鎮上只有一家旅館,在鎮外敬老院裡。所謂旅館,其實也就是敬老院的一部分,老人沒有住滿,有幾間空房,收拾一下,就開了旅館,服務員都由老人充當。條件雖然簡陋,倒是乾淨。這個敬老院據說是市民政局撥款建的,因為市民政局長的老家就在這個鄉。院子裡種了花草樹木,長勢葳蕤,晚上看去陰森森的。一個瘦得淨是骨頭的老人告訴他廁所在哪裡,並給了他一個手電筒。
院子裡靜得很,好像沒住人一樣。他問旅館裡有幾個客人,老人說今天就他一個。他又問這兒有多少老人,老人說28個。看來老人們都很安靜。他上廁所回來時,猛然看到樹陰里有一個老人,像個幽靈,嚇得他毛髮直豎。回到房間,正好那瘦得淨是骨頭的老人給他拎了一瓶開水進來。他問哪裡可以吃飯,老人說鎮上。
耕雲來到鎮上,有3家飯店還在營業,他選了一家相對乾淨一點兒的;吃過飯後,他問鎮上還有沒有別的旅館,店主說只有敬老院一家旅館。這樣說來,那個三輪車主沒有騙他。
回敬老院要穿過一片樹林,路上沒有燈,樹林裡很黑,幸虧他打著手電,否則他真怕自己會迷路。
回到敬老院,鐵門已經鎖上了,他進不去。他記得出來的時候老人告訴過他9點鐘要鎖門的。他叫了好半天,也沒人出來給他開門。他想老人耳背,可能聽不見,於是就想翻院牆進去。他正在逡巡,門卻開了,開門的還是那個瘦得淨是骨頭的老人。
他說對不起,忘了時間。老人說他在惦記著他呢。
敬老院外邊就是田野,夜裡許多秋蟲在田野里和院子裡合唱。他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時夏夜在打麥場上睡覺,聽到的就是這樣的合唱……那個又瘦又小的男孩,在苦難的大地上撒歡、幻想、做夢,不過,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將來會做一個律師,那時他還不知道何為律師,甚至連這個名詞也沒聽說過……30年前的他沒法設想現在的他,現在的他也必定無法設想30年後的他,真是世事蒼茫,浮生如夢啊……
耕雲想像著馬啟明的父親可能在機關大樓里進進出出的徒勞,將遭遇不負責任的冷漠和推諉,有時也會得到一點同情,甚至還會得到一點兒施捨,但有一樣很難得到,那就是他最希望獲得的公正和正義。他會去翻撿垃圾,他會在橋洞和屋檐下過夜,他會被遣送……想到這裡,耕雲感到他的心像被鐵鉗夾著一般,疼痛,滴血,他一個人跑到酒館裡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又到江邊痛痛快快哭了一場,才又振作起來。
耕雲從馬啟明父親這兒得到啟示,除按程序申訴外,他起草了一封上訪信,列印多份,到處投寄。每一封寄出的信都意味著一個希望,儘管是渺茫的希望,但也是希望。
他到水台子監獄去探監。作為委託律師很有必要見見委託人,再者,還有申訴狀需要馬啟明簽字。
水台子監獄在新田縣前灣鄉境內,從臨江市到新田的班車很多,從新田到前灣上下午各一趟班車,從前灣到水台子監獄沒有班車,但可以租機動三輪,不貴,5塊就能拉到。耕雲早飯後就去趕車,輾轉到水台子監獄已經下午3點半了。
馬啟明聽說父親踏上了上訪之路,眼睛濕潤了。他們沉默著,舌頭像是被大石頭壓著一般不能動彈。馬啟明忍住沒讓眼淚落下來,他不想讓人看到他的眼淚。
耕雲和馬啟明坐在一張桌子的對面,有一名獄警打橫坐著,與他們保持3米的距離。耕雲拿出申訴狀,揚起來向獄警解釋這是什麼東西,然後推給馬啟明,讓他簽名。
尾聲(3)
馬啟明看看申訴狀,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但他遲遲不簽字,他問了一個和他父親一樣的問題——
“有用嗎?”
耕雲本想說希望很渺茫,但話到嘴邊卻成了——
“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馬啟明說:“現在我就是靠希望活著。”
耕雲想像不出如果沒有希望馬啟明如何忍受惡劣的環境、鐵板一樣的孤獨、逼仄的空間和泛濫成災的時間。
馬啟明又說:“沒有希望我早就瘋掉了。”
耕雲看著馬啟明的眼睛,那雙曾經充滿憤怒和怨恨的眼睛現在看上去很沉靜,沉靜中透出熾熱的期待。馬啟明在申訴書上籤上了他的名字。
耕雲理解馬啟明的眼神,這個男子漢正在承受的痛苦是無法想像的,妻子的橫死、人所共知的綠帽子、自己的被冤枉、父親的上訪,等等這些都壓在他的心上,他哪怕一分一秒也擺脫不了,夜晚難以入眠時咀嚼的必然也是這些,只有依靠睡眠那偉大的赦免功效,心靈才能獲得短暫的自由……
沉靜,這是包含了多少痛苦的沉靜啊!
耕雲會見了馬啟明之後,又和監獄長聊了一會兒。監獄長很同情馬啟明,支持他申訴,並答應儘量照顧馬啟明。
從水台子監獄出來時,已是黃昏,一陣陣秋風吹來,竟然很有些涼意,他把灰色風衣裹了裹。他正在發愁怎麼到鎮上時,一輛三輪車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突突”地開了過來,停在他身邊。他一看,還是來時他乘坐的那輛。
“上來吧,別的沒車了。”三輪車主說,“就我知道這兒還有一單生意。”
耕雲爬了上去。車主說:“回去和來時的價錢不一樣。”
“怎麼個不一樣法兒?”
“來時5塊,回去15塊。”
“太宰人了吧?”
“市場經濟嘛,我要不拉你你還不得走回去。”
耕雲別無選擇。
回到鎮上,街燈已經亮了,往縣城去肯定沒車了,耕雲不得不在小鎮上住一夜。
小鎮上只有一家旅館,在鎮外敬老院裡。所謂旅館,其實也就是敬老院的一部分,老人沒有住滿,有幾間空房,收拾一下,就開了旅館,服務員都由老人充當。條件雖然簡陋,倒是乾淨。這個敬老院據說是市民政局撥款建的,因為市民政局長的老家就在這個鄉。院子裡種了花草樹木,長勢葳蕤,晚上看去陰森森的。一個瘦得淨是骨頭的老人告訴他廁所在哪裡,並給了他一個手電筒。
院子裡靜得很,好像沒住人一樣。他問旅館裡有幾個客人,老人說今天就他一個。他又問這兒有多少老人,老人說28個。看來老人們都很安靜。他上廁所回來時,猛然看到樹陰里有一個老人,像個幽靈,嚇得他毛髮直豎。回到房間,正好那瘦得淨是骨頭的老人給他拎了一瓶開水進來。他問哪裡可以吃飯,老人說鎮上。
耕雲來到鎮上,有3家飯店還在營業,他選了一家相對乾淨一點兒的;吃過飯後,他問鎮上還有沒有別的旅館,店主說只有敬老院一家旅館。這樣說來,那個三輪車主沒有騙他。
回敬老院要穿過一片樹林,路上沒有燈,樹林裡很黑,幸虧他打著手電,否則他真怕自己會迷路。
回到敬老院,鐵門已經鎖上了,他進不去。他記得出來的時候老人告訴過他9點鐘要鎖門的。他叫了好半天,也沒人出來給他開門。他想老人耳背,可能聽不見,於是就想翻院牆進去。他正在逡巡,門卻開了,開門的還是那個瘦得淨是骨頭的老人。
他說對不起,忘了時間。老人說他在惦記著他呢。
敬老院外邊就是田野,夜裡許多秋蟲在田野里和院子裡合唱。他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時夏夜在打麥場上睡覺,聽到的就是這樣的合唱……那個又瘦又小的男孩,在苦難的大地上撒歡、幻想、做夢,不過,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將來會做一個律師,那時他還不知道何為律師,甚至連這個名詞也沒聽說過……30年前的他沒法設想現在的他,現在的他也必定無法設想30年後的他,真是世事蒼茫,浮生如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