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譯文】公伯寮向季孫投訴子路。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給孔子,並且說:“季孫氏已經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夠把公伯寮殺了,把他陳屍於市。”孔子說:“道能夠得到推行,是天命決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麼樣呢?”

  【解析】公伯寮是誰?從前多認為是孔子的學生,但是從各方面記載來看,他不應該是孔子的學生。從公伯寮的名字看,他應該是魯國國君的族人或者季孫的族人,後者的可能性大。這個時期,自然是子路擔任季孫家管家的時期,公伯寮大致對子路的某項舉措不滿意,於是前去投訴。但是從子服景伯的話來看,公伯寮只是季孫家的疏族。這個時候,孔子的職位是大司寇。

  從時間來看,孔子這時候是不講天命。所以,這段話的記載有問題。大致,儘管這件事情早已經發生,這段話的記載卻應該是出於孔子晚年的回憶,才會有天命的說法。

  子服景伯是魯國公族,活動能力很強並且非常尊重孔子,以他的實力,要殺公伯寮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孔子並不想把事情鬧大,畢竟公伯寮是季孫的族人,疏不間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謝絕了子服景伯的好意。

  【現實解說】能力不足的時候,要學會自我安慰。

  20.11(15.5)★★★★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能夠無所作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只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罷了。”

  【解析】孔子已經在講無為而治了。

  折騰半天,發現不如不折騰。所以週遊世界之後,孔子覺得還是老子說得對,越想越覺得老子說得對。

  【現實解說】無為而治,治得好就是和諧社會,治不好就是無政府狀態。

  20.12(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譯文】孔子說:“人能夠使道發揚光大,不是道使人發揚光大。”

  【解析】人信奉神,而不是神討好人。人應該儘自己的力量去弘揚道,而不是道來服務於個人。孔子的意思,人要擺正位置。儒和道不同,學儒是追求回報,是要當公務員;可是學道不同,學習道就是要弘揚道,而不能追求回報。或者說,如果說學儒是追求物質回報,學道就是追求精神層面的自我安慰了。

  【現實解說】燒香拜佛,不是因為人們熱愛菩薩,而是因為有求於菩薩。可是,憑什麼菩薩要幫你?所以,燒香拜佛,許願的時候不要說我想什麼我要什麼,要說祝菩薩身體健康,菩薩一高興,說不定就保佑你了。

  20.13(15.32)★★★★★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謀求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餓肚子;學習,可以得到俸祿。君子只擔心道不能行,不擔心貧窮。”

  【解析】前面說謀道不謀食,似乎很高尚。不過後面的味道就不對了,意思是說學好了,就不用擔心沒飯吃。而最後,又說憂道不憂貧,回到高尚的路子上來了。但是歸根結底,孔子想告訴大家的還是:好好學習吧,學習好了,就能當公務員。至於道,不過是一種藉口,否則,孔子就應該說:道很好啊,就算餓死也要堅持道。至於後世所說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顯然不是孔子的意思。

  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境界比老子差距很大。實際上,孔子儘管說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心裡還在想著“道弘人”。目標遠大,可是腳離不開現實。所以,孔子去不了九夷,同樣也做不到述而不作。

  【現實解說】現在還有什麼事情能夠悶頭幹下去,然後就一定能夠榮華富貴?買彩票?好像也不行。

  20.14(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道不同,不在一塊謀劃。”

  【解析】什麼是道?是什麼道?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喜歡用這個詞,這個詞代表了一切。道不同,就是說咱們談不到一塊,咱們境界有差距。所以,咱們就別討論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個成語出自這裡。說這話的人,通常以為自己比對方高明。

  【現實解說】如果“相為謀”的都是些很差勁的人,就說明自己的“道”出了問題,就該去找“道”比較高明的人去謀一謀了。

  20.15(20.3)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能;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解析】又在講命了,不知天命,連君子也算不上了。孔子五十歲才知天命,就是說之前都算不上君子。這個時候,孔子把自己否定得差不多了。從前,禮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現在,禮只是安身立命的東西了,檔次降得太多了。

  【現實解說】看到這裡,趕緊買本《易經》回來吧。

  【將分享完結好看的恐怖靈異小說以及懸疑推理小說等,】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