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元770年詩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亂。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學家韓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變。

  公元846年詩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義。

  公元880年黃巢進長安,建立大齊政權。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後梁。唐朝亡,五代時期開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機稱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滅後唐,建立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滅後晉。

  公元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劉知遠稱帝, 建立後漢。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後漢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戰,周世宗大敗北漢。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趙匡胤稱帝,建立北宋,後周亡。五代結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遼失敗,楊業戰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順起義。

  公元1004年寇準保宋真宗親征,宋遼澶淵之盟。

  公元1038年党項族元昊稱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實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變法開始。

  公元1084年司馬光完成《資治通鑑》。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臘起義。

  公元1125年金滅遼。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東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開始。

  公元1130年鐘相起義。韓世忠在黃天盪阻擊金軍。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戰,岳飛大破金軍。

  公元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次年,岳飛被殺害。

  公元1161年采石之戰,虞允文大敗金軍。

  公元1162年辛棄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韓侂胄北伐失敗。鐵木真統一蒙古,稱成吉思汗。

  公元1210年詩人陸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稱帝,定國號為元。

  公元1276年元軍攻占臨安。

  公元1279年元軍攻占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義。

  公元1351年紅巾軍起義。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明軍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進應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于謙率軍民保衛北京。

  公元1457年奪門之變;于謙被殺害。

  公元1510年劉六、劉七起義。

  公元1565年戚繼光、俞大猷基本肅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張居正輔改開始。

  公元1593年李時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賢領導蘇州織工反稅監鬥爭。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公元1619年薩爾滸之戰。

  公元1625年楊漣、左光斗被閹黨殺害。

  公元1626年蘇州市民暴動,顏佩韋等五人就義。寧遠之戰,努爾哈赤受重傷死。

  公元1628年陝北農民起義。

  公元1633年徐光啟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稱闖王。後金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陽,張獻忠破襄陽。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順政權,入北京,明朝亡;吳三桂降清,清兵入關。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揚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國在桂林擊敗清軍。

  公元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

  公元1682年顧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薩之戰。

  公元1689年中俄訂《尼布楚條約》。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爾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庫全書》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蓮教大起義。

  後記

  《上下五千年》自1979年初版問世以後,在社會上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這是我始料所不及的。這部書原來是為少年兒童寫的,後來知道在讀者中,不僅有大量青年學生、職工,還有相當一部分老人。1984年六月在香港舉辦的“上海書展”上,我親自接觸到許多香港青年競買這部書、熱情要求籤名的情景。我還知道有一些老人,買了《上下五千年》寄給他們僑居國外的子女,為的是讓下一代多了解一些祖國、民族的歷史,身居異國,不忘根本。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智慧著稱於世。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民族的優秀代表——許多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不少民族英雄、起義領袖,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重溫五千年歷史,的確使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我想,我們的讀者正是抱著這樣的深厚感情,喜愛這部書的。當然,學習歷史,不僅僅是懷戀過去,重要的是創造未來,發揚我們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激勵我們振興中華、建設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強國的志氣。

  把歷史知識故事化,首先是歷史,其次才是故事。寧肯使故事性弱一點,也不虛構情節,敷演成文。這是編寫這部書遵循的一條原則。當然,在忠於史實和照顧歷史系統性的前提下,採用什麼史料,從什麼角度去反映歷史人物的活動;取什麼,舍什麼,哪些詳,哪些略,作者有很大的選擇餘地。

  例如寫明代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沒有寫這場鬥爭前期的所謂“爭國本”、“三案”一類官闈瑣事和官僚集團之間的無謂紛爭,而直接採用了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和張溥《五人墓碑記》的材料。這未必能反映這一歷史事件的全貌或本質,但我認為這兩則故事是很感人的。如果說作者在選擇材料上有什麼傾向的話,那就是著重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一種為正義事業的獻身精神,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

  歷史是不可能重複的,但歷史又是一面鏡子,這似乎是古往今來都承認的道理。在這部書所收集的故事中,讀者不難找到一些有借鑑作用的東西;在一些優秀的歷史人物身上,我們也可以我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義。但正如我在《前言》中說過,我們不能憑一則故事對歷史人物作全面的反映。對一些優秀歷史人物,主要寫他們積極的一面(對這一面,只根據史料敘述,不作虛美描寫,也不把人物拔高),但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消極的一面。任何杰出的歷史人物,都有他們的缺點或錯誤。例如古代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和堅持改革的政治家,他們的愛國的正義活動,幾乎都羼雜著封建的忠君思想。我們不能超越歷史條件苛求古人,也不能離開歷史條件盲目崇拜古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