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有以梅襯人的,人梅俱美的,如:「手挪梅蕊尋香徑,正是佳期期未定」,「梅花未足憑芳香信,弦語豈堪傳素恨」,「嬌蟬鬢畔,插一枝、淡蕊疏梅」,「歸時定有梅堪折,欲把離愁、細捻花枝說」等等。一樹梅花之下必有一名爛漫的美少女,梅花成為少女情懷的道具,因此這些句子屬於王國維所說的「有我之境」。

  相比之下,由梅及人、梅人爭艷的《虞美人》,應當是小山詠梅詞中的首席之作。

  沒有哪個國家的文人像中國文人這樣傾心於梅花。

  宋代詠梅的冠冕之作,歷來公認的便是林逋之《瑞鷓鴣》和姜夔之《暗香》及《疏影》。張炎《詞源》云:「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誠哉是言也!」

  林逋詠梅詩《山園小梅》,宋人唱作《瑞鷓鴣》,《瑞鷓鴣》近於詞牌《鷓鴣天》,可見宋初詩詞分野尚非涇渭分明。全詩為: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成為千古絕唱。該聯以水月兩種動態之物,襯托靜態的梅花之美,讓梅花在人眼中如同天外飛仙般不可褻玩焉。

  姜夔的兩首詠梅詞,詞牌為姜氏自己製作,其意境是從林詩中脫化而來。

  張叔夏云:「《暗香》、《疏影》兩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綜偶評》云:「二詞如絳雲在霄,舒捲自如;又如琪樹玲瓏,金芝布護。」

  兩首詞分別如下: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盡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林和靖以「梅妻鶴子」自許,心太冷了。與之相比,小山與白石則是多情之人,在他們身邊不能沒有相愛的女子。在他們筆下,在千樹萬樹的梅花叢中,總是隱藏著一名貼心的人兒。

  小山的《虞美人》背後,有一位眉目彎彎的小鴻;姜夔的《暗香》和《疏影》背後,則有一位明眸皓齒的小紅。

  南宋詩人范成大,擔任過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和資政殿學士,也曾冒死出使金國,可謂詩詞功名兩不誤。

  范成大退休後賜居蘇州石湖別墅。《齊東野語》記載:文穆范公成大晚歲卜築於吳郡盤門外十里,隨地高下而為亭榭,所植皆名花,而梅尤多。《語林》則記載說,范成大喜歡吃梅花,有人曾經送給他一斛奩的梅花,他須臾之間便將其吃完。

  看來,范成大官雖然當得很大,在骨子裡仍然是一個痴人。若不是愛梅愛到了痴迷的地步,又怎麼會大口食之,以次與梅融為一體呢?

  范成大家中蓄有一名歌妓,名叫小紅。小紅有非同尋常的色藝,深為范氏所寵愛。

  范成大也是一名愛才的前輩,那麼多飄零江湖的才子詞人,都曾在其石湖別墅的屋檐下安心棲息過。

  范成大曾讚揚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其實他本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物以類聚,當姜夔落拓江湖、無依無靠之際,范成大將其招致家中。

  姜夔成為石湖別墅中的貴客,在那段衣食無憂的日子裡,他才得以從容度曲作詞。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姜夔與小紅經常在一起切磋音樂,漸漸惺惺相惜乃至眉目傳情。一個是客人,一個是侍女,雖然范成大是一位熱情寬厚的主人,兩人畢竟不敢造次。只好將這一點心有靈犀掩埋在心底。

  范成大看在眼裡,樂在心頭,他們確實是天生一對啊。於是,他決意自己割愛,以成就這一天造地設的美好姻緣。

  有一日,他們外出踏雪尋梅歸來,范成大邀請姜夔作新詞。姜夔不假思索,揮筆寫下了《暗香》、《疏影》兩支曲子。由小紅演繹出來,這兩首曲子的音節更是清婉動人,有如天籟一般。在疏影與暗香之中,三人舉杯邀明月,微微醉去。

  不久,姜夔要返回老家吳興了。在送別的那一天,姜夔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因為離開范家之後,他便再也不能與小紅一起朝夕相處了。

  范成大突然宣布,讓小紅跟隨姜夔一起回家。這一決定讓姜夔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幸福就近在咫尺。其實,范成大早已徵求了小紅的想法,惟獨瞞著姜夔一人而已,他就是要給姜夔一個驚喜。

  在岸邊,范成大與他們揮手告別,並囑咐兩人一定要夫唱婦和、永不分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