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部《小山詞》,是作者與歌者共同完成的,是在雙方情感的交流、藝術的溝通、心靈的碰撞中完成的。直到小山晚年編定《小山詞》以前,其作詞的目的都是直接地指向歌唱;在將它們編成集子、印行於世之後,作品的閱讀的功能方才凸現出來。

  孔夫子早就說過,聽到那美妙悅耳、餘音繞樑的音樂,三個月都可以不必吃肉。是的,在知己深情的吟唱中,每一個音調都充滿濃濃的香味。

  開篇一句,便讓人唇齒留香。小山是怎樣形容這歌聲的呢?這樣的歌聲飛上雲霄,在天上將會化作梅花。吳可在《藏梅詩話》中說:「秦少游詩:『十年逋欠僧房睡,準擬如今處處還。』晏叔原詞:『唱得紅梅字字香。』『處處還』、『字字香』,下得巧。」小山此句不僅是「下得巧」,他對歌者的讚美更是其由衷之言——她的歌聲里確實有紅梅的香味!

  小山一生中最知心的朋友,不是那些「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的士大夫們,而是這些清純可愛、如清風明月的歌女們。

  小山寧願與這些地位卑微的歌女們相交、相知並相愛,也不願與那些裝腔作勢的文人雅士們周旋。當我讀到章詒和之《伶人往事》時,不禁感慨於伶人之古道熱腸、良善心性。他們有自己做人的原則。

  時代的動盪如烙餅的翻轉,人情亦越發險惡。此時此刻,倚靠得住的往往不是滿腹聖賢詩書、滿嘴仁義道德的知識分子,反倒是人情煉達卻並不世故的藝人們。章詒和寫到,京劇名演員、琴師楊寶忠在文革期間被打成「牛鬼蛇神」,身患重病,回北京的家中就醫。在此期間,他常去梅(蘭芳)家和姜(妙香)家串門。楊寶忠管梅夫人(福芝芳)叫舅媽,管姜妙香夫人(馮金芙)也叫舅媽。姜夫人給他包餃子吃,梅夫人則請廚師給他做紅菜湯、沙拉。他每周三天去梅宅吃飯,三天去姜家就餐。所以楊寶忠自己說:「我肚子裡的油水,就靠倆舅媽了。」

  在那「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時代,在那夫妻反目、父母與子女斷絕關係的冷酷與邪惡之中,誰也不敢與楊寶忠這樣的「賤民」往來。這兩位弱不禁風的夫人,偏偏視情義無價。

  江湖很無情,江湖亦多情。

  院子裡是否有一株如火的紅梅並不重要,反正廳堂里有那位名叫紅梅的女孩的紅顏。

  梅若少女,少女若梅。

  在那歌聲響起之前,聽者的心便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歌」的場景被小山寫得如此搖曳多姿,如:「綠柱頻移弦易斷,細看秦箏,正似人情短」,「一曲啼烏心緒亂,紅顏暗與流年換」,「雲隨綠水歌聲轉,雪繞紅綃舞袖垂」,「小瓊閒抱琵琶,雪香微透輕紗」,「哀弦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等等。這些句子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極寫歌聲的神韻與聽者的痴迷。

  惟有邊緣人能溫暖邊緣人,惟有藝術家能欣賞藝術家。

  小山說,莫問逢春能幾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沒有音樂的人生,還能剩下些什麼呢?高山流水,是俞伯牙與鍾子期;笑傲江湖,是華山派的劉正風與魔教的曲洋。他們逐漸黯淡的生命,卻被音樂所點燃而大放異彩。

  在小山詞中,與歌有關的詞彙數不勝數,如:「清歌」、「艷歌」、「離歌」、「笙歌」、「弦歌」、「歌罷」、「歌盡」、「歌塵」、「歌台」、「歌鐘」、「歌舞」、「歌扇」、「歌笙」、「歌席」、「歌聲」、「歌管」、「歌譜」、「歌名」、「歌未了」、「歌聲轉」、「歌聲緩」、「歌漸咽」、「聞歌」、「清歌女」等等。在小山詞中,所涉及的樂器也是多種多樣:「蕭有彩蕭」、「玉蕭」、「鳳蕭」、「碧蕭」、「太平蕭」;弦有「麼弦」、「長弦」、「朱弦」、「彩弦」、「危弦」、「琵琶弦」、「十三弦」;笛有「長笛」、「橫笛」、「太平笛」、「臨風笛」;箏有「秦箏」、「鈿箏」、「寶箏」;還有諸如「綠綺琴」、「絲管」、「玉笙」等。可見,小山本人便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

  櫻唇未啟,淚水已經奪眶而出;一曲終了,沉浸其中的聽者不知不覺間敲壞了金釵。

  今昔是何年呢?是前世還是今生?

  她的痛苦亦是我的痛苦啊,正是有這樣一種深切的憐憫,對方一歌唱,小山便會落淚,那歌聲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隱痛。

  柳枝,指《楊柳枝》曲。古橫吹曲有《折楊柳》。後世翻此曲者,亦多寫離別行旅之情。柳枝,也暗指歌女名,見李商隱《柳枝》詩序。桃葉,據《古今樂尋》載,晉代王獻之的愛妾名桃葉,獻之臨江相別時作歌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後收入樂府,名《桃葉歌》。柳枝、桃葉,語意雙關。亦人名,亦歌名。

  還是紅梅人最美,歌聲也最動人。柳枝、桃葉都比不上。她的歌聲簡直到了「遏雲」之境,也就是說聲調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云為之而停止。《列子·湯問》載,歌者秦青相送薛譚,「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結句「曲終敲損燕釵梁」,暗用《世說新語》「豪爽」條所載之典故:王仲處詠歌時以鐵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一方面說明小山對紅梅所唱歌曲的激賞,兩人的感情也獲得了共鳴;另一方面又以釵梁斷暗示即將到來的訣別,通過聽者入迷的典型動作來表達淒絕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