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山詞從來不涉及軍國大事,卻也不能從歷史中將其抽取出來風乾。那種北宋初年飽滿豐碩的承平氣象,哪個南宋及其以後的詞人能夠「以假亂真」呢?

  小蘋,小蘋,那是怎樣一名玲瓏剔透的少女啊?

  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或者,「嬌羞愛問曲中名,楊柳杏花時節幾多情」;或者,「香蓮燭下勻丹雪,妝成笑弄金階月」?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所謂「心字羅衣」,有人說是領口像心字的宋代時裝,也有人說是衣服上有像心字一樣的花紋,還有人說是衣服上熏了一種名叫「心字香」的香料。我傾向於後者。范成大《驂鸞錄》載:「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末利半開者著淨器,薄劈沉香,層層相間封,日一易,不待花萎,花過香成。蔣捷詞『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晏小山詞:『記得年時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這一句有視覺之美,亦有嗅覺之香。小山就是如此淡淡地寫來,如同一幅沒有著色的水墨畫,如田同之所云:「白描不得近俗,修飾不可太文,生香真色在離即之間,不特難知,亦難言。」(《西圃詞說》)

  那時,你仰著明亮的額頭,你的笑容有如春花,你的嗓音有如天籟,你的腰肢有如楊柳。

  在所羅門王的《歌之歌》中,有這樣一段對戀人的頌歌,仿佛也是寫給小蘋的:「你像是嶄露在眾草之上的百合。你的身軀,修長的棕櫚,你的乳房,豐碩的葡萄。你的雙眼像微暗處的鴿子,閃爍著光芒。站起來!親愛的,我嫵媚的姑娘。來吧!嚴寒已經逝去,可以縱情歌唱,斑鳩鳥聲聲正在迴響。你坐著時,腿根是充滿著珍奇水果、染料和香料的石榴園。你的雙唇沾滿了蜜,你的舌下蜜糖和乳汁在流淌。」

  那是多少年前的場景呢?

  江湖太大了,光陰又太久了。

  是啊,偶然相遇的故人,並不需要你熱情洋溢的讚美。

  韶華老去的女子,像一把蒙塵已久的琵琶,需要的僅僅是知音的撫摸。

  破冰的聲音自遠方而來。

  花開以後,很快就落了。人相遇之後,很快就分別了。

  花是短命的,最短命的是東瀛的櫻花。記得川端康成在《千鶴》中寫到的女主人公稻香雪子,不正宛如小山筆下的小萍嗎?而那「兩重心字」的羅衣,也有些素淨如水的和服的韻味。文學評論家龔鵬程深諳其中三味:稻香雪子的千鶴之美,無疑是純潔而高貴的。但那只是光、是影、是香氣,是鶴舞於九霄。男主人公菊治要的,卻是具體實存,可以握在掌心、端詳於眼底、感受到它之溫度、測量出它之寬厚,如茶盅水罐的愛情。

  於是,悲劇誕生了。

  那種過於執著的愛情通常容易破碎。

  小山可不是這樣一位木訥拘泥之人。對於胸襟寥廓、從從容容的小山來說,相思當然是可以在琵琶弦上言說的。此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之「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任何人都沒有能力截斷時間之流,那麼不妨抓住此時此刻,在音樂與酒中讓心靈互相慰藉。換言之,普天之下的「有情人」,並不一定非得終成「眷屬」不可。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想法固然是好,畢竟過於牽掛和凝滯了。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失去,亦是生命成熟的標誌。

  彩雲,既是空中之彩雲,亦是暗指心中的愛人。李白《宮中行樂圖》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是的,你不得不承認,當年的明月還在,彩雲卻早已不是昔日的彩雲了。

  在不動聲色之間,小山默默地結束了這曲《臨江仙》。雖然只是一首小令,卻輾轉反側,一波三折,正如傅庚生所說:「此詞字句上下錯落,而前後應,翻騰之狀,矯健可喜,尤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姿。情與景繫於接筍之處,又若輕霜著水,了其無痕,斷是才人墨渾也。」這種筆墨誰也學不來。

  而朴樹的歌聲還在迴響著: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你們就像被風吹走,插在了天涯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

  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幾番魂夢與君同 第二部分

  不眠猶待伊(1)

  菩薩蠻

  相逢欲話相思苦,淺情肯信相思否?還恐漫相思,淺情人不知。

  憶曾攜手處,月滿窗前路,長到月明時,不眠猶待伊。

  你穿越萬里長空

  我為你拭去額上的冰霜;

  狂悖的風暴撕裂了你的翅膀,

  你甦醒了,兀自顫抖。

  蒙塔萊《我為你拭去額上的冰霜》

  《菩薩蠻》的詞牌,原為唐代的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雲》等。據《詞譜》引唐蘇鶚《杜陽雜編》說:「大中(唐宣宗年號)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其實,在大中之前一百年的開元時期成書的《教坊記》中便已有此曲名。《詞譜》中以李白所作之《菩薩蠻》為正體。

  唐、五代,詞還僅僅是「詩餘」,況周頤在《惠風詞話》中說:「詩餘之餘,作贏餘之餘解。唐人朝成一詩,夕付管弦,往往聲希節促,凡和聲皆以實字填之,遂成詞。」到了宋代,詞方蔚為大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