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山館地下山洞裡,房宇顯得很是開心,還在一盒接一盒地用A留下的小工具開罐頭,每開完一個,就在身旁擺好。房宇身旁整整齊齊地碼放了一圈已經打開的罐頭,地上只有最後一個還沒有打開。房宇拿起來,用小工具將罐頭開開後,細心地在身邊擺好。這時,房宇身邊恰好圍了一圈全部打開的罐頭。

  房宇顯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愛不釋手地玩弄著手裡的工具。玩了一會兒,他撿起地上的導火索,拿起火柴,似乎很不經意地劃著名火柴,點燃了導火索,拿著甩了幾下,放到一旁。房宇拿起一盒罐頭,開始吃了起來。地上的導火索“嘶嘶”地冒著煙,燃燒著。

  此時的白山館裡已經是一片混亂。

  王玲雨失魂落魄地回到白山館,推門走進辦公室。她並沒有開燈,慢慢地走到椅子上坐下,桌子上那一對小瓷豬依舊靜靜地躺在那裡。王玲雨將那對小瓷豬拿起,靜靜地看著。良久,王玲雨喃喃道:“張海峰,你一直在騙我,一直在利用我!”

  王玲雨將那對小瓷豬放下,趴倒在桌上,無聲地慟哭了起來。突然,王玲雨站起身來,淚眼婆娑道:“張海峰!我恨你!”王玲雨說罷,瘋了一般將桌上所有東西全部劃落在地,發出一陣“乒桌球乓”的響聲,桌上所有東西全部落在地上摔碎了。

  突然,王玲雨愣住了,只見從那隻被摔碎的小瓷豬里掉出來一封信。王玲雨呆立良久,蹲下身,將那封信拾起,慢慢地展開:親愛的玲雨,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應該已經是很多年以後了。

  還記得我們相戀的時候,你對我講過的一句話嗎?

  “愛,是不需要說對不起的!”

  然而這一次,是我第一次,也將是我這一生最後一次對你說對不起,因為,我要離開你了!

  我要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先生臨終前最後的遺命,也將是我的信仰。

  先生臨終前告訴我,要建立一個全新的中國,為了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的幸福,我們必須要犧牲自己的幸福。

  這是一條不歸之路,九死一生。所以,我希望你幸福,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生。

  小雨,我想你應該明白我為什麼要離開你了。

  今生今世,我們可能再也不能在一起了。我不敢奢求你的諒解,但我希望你能好好珍惜自己,好好對待自己。能夠忘掉我,開始你全新的生活。

  張海峰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深夜

  第7章

  王玲雨捧著張海峰這封十年前寫給她的信箋,完全呆住了!

  白山館地下山腹中,導火索終於即將燃到盡頭,房宇狼吞虎咽地吃著最後一盒罐頭。他將空罐頭盒在身邊放好,他的周圍已經碼放著一圈已經都吃完的空罐頭盒。房宇拍了拍肚皮,心滿意足地打了個飽嗝:“媽,我吃飽了,好吃,哈哈……”

  這時,導火索燃盡,房宇哈哈大笑。

  突然,劇烈的爆炸聲響起,大地震動,看守們驚慌失措,四下奔逃。醫護樓辦公室內,房間內所有的窗戶都被震碎,家具倒了一地。

  王玲雨似乎根本沒有察覺,依舊捧著那封信,愣愣地站在那裡。劇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房間內一片狼藉,馬上就要倒塌。就在最危急的關頭,突然,房門被人踹開。王玲雨抬起頭來,淚眼朦朧,衝進房間的人竟然是張海峰。

  王玲雨愣住了:“是你?”

  張海峰奔到王玲雨面前,兩人久久凝視。

  張海峰:“小雨!”

  張海峰一把將王玲雨緊緊抱住,兩人就這麼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四周不斷地響起劇烈的爆炸聲,地動山搖!火光沖天!

  白山館山腳下的河對岸,馮進軍等人蹚著水,互相攙扶著正往岸上走去。聽到巨響,眾人回過頭,看到火光沖天的白山館都呆住了!同一時間,青盲灰正站在山腳公路旁的山坡上,慢慢放下望遠鏡,別有深意地笑了……

  (完)

  後記

  這幾年來,一直有讀者問我,《天眼》第三卷什麼時候開始動筆。對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回答,在這裡一併作答吧。

  一半的原因,是因為《青盲》。

  《青盲》這個故事的原創作者是張海帆,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在新浪第四屆的原創文學大獎賽上結識,都是北方漢子,性格也相投,就成了好哥們兒。之後2007年動筆寫《天眼》第二卷小說的時候,張海帆幫我出了不少好主意。

  2007年底,張海帆構思了《青盲》這個故事,四個月後,完成了《青盲》最早版本的小說,名字叫《青盲之越獄》。

  2008年4月,我將這本小說推薦給慈文影視。慈文影視購買了這部小說的影視改編權,並委託我做編劇,來改編這部小說。

  我當時非常猶豫。按照計劃,我正準備動筆寫《天眼》第三卷,但猶豫再三,最後我還是答應了。

  當時很多朋友對此非常不理解,他們說你也會編故事,為什麼不寫自己的故事,非要去改編別人的故事呢?

  我當時面臨的選擇是:《天眼》的第三卷小說;《天眼》第二卷的劇本;或者改編《青盲》這部小說。

  最終,我選擇了《青盲》。

  原因很簡單,張海帆的《青盲之越獄》是個好故事。這個故事,具備改編成一個經典故事的雛形和基礎。我有把握把它改編成一個遠遠超過《天眼》的好看的故事。

  於是,我選擇了《青盲》,暫時放棄了自己的兩部作品。

  從2005年辭去公職,選擇寫作的那一刻,我的理想就是,寫出更多更好看的故事來,所以,我不管這個故事的原創作者是不是我,只要我最終能夠給讀者呈現更多好看的故事。

  2008年5月,我動筆開始改編《青盲之越獄》這本小說。

  將故事重新打碎、賦予人物性格、重編故事大綱,用了整整四個半月的時間。

  2008年9月底,開始具體寫作。第一遍初稿完成,用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

  初稿完成的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正是我母親去世17年的紀念日,那一天,感慨萬千。

  針對《青盲》的初稿,我和我的助手佟睦、影視公司老總馬中駿、導演楊文軍一共進行了兩個月的討論。

  我們討論的主要議題是故事的情感戲,最終是導演楊文軍提出的整個情感戲的故事核,被大家一致認可。

  所以應該說,《青盲》這部作品最終的原創作者,應該是張海帆和楊文軍兩人。張海帆創造了故事雛形,楊文軍創造了感情戲雛形,作為改編者,我確立了其中每一個人物的個性、情感糾結和衝突,以及重新構架整個故事,並新編了最後文稿中出現的絕大部分故事橋段。

  2010年3月初開始動筆修改。

  三個月後,2010年6月底,《青盲》開機。

  開機以後,導演楊文軍、演員于和偉(張海峰的扮演者)、石文中(孫德亮的扮演者)等,也幫助我構建了大量的人物細節。

  最後呈現的文稿中,很多故事和人物的細節,都是他們幫我構建的,比如:張海峰十年前潛故事的第一場戲;比如:張海峰入獄後的第一場打戲;比如:張海峰最後對決中打死周八的戲;比如:孫德亮的最後性格定位,以及最後殺掉李聖金替王萬誠報仇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