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八
三藏法師更不會知道他所為之奮鬥終生的佛教大法,在一百年之後遭遇了空前的磨難。口中說著看破紅塵,四大皆空,只重精神,不重錢財的佛教徒,卻因為占有了太多的物質而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公元八四五年,會昌五年,因為佛寺櫛比林立,僧尼摩肩接踵,上田美產多歸浮圖,天下其財十分而佛有七八。武宗皇帝下令沒收寺產,毀佛寺佛像,令僧尼還俗,被毀寺廟四千六百所,招攬蘭若四萬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眾,沒收寺院土地數千萬頃,被稱為會昌法難,也叫會昌滅佛。
記憶的碎片
九
歷千難萬險取回佛經,又歷千辛萬苦譯出佛經,當初為了學習大乘教理,進而想要一統佛教的玄奘,以他無比的虔誠和毅力,終於創立了他自以為正統的法相宗,又被稱為唯識宗或慈恩宗。法相宗在對世界萬物進行了無比繁瑣和晦澀的論證之後,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只有在斷除對世界的一切認識一切欲望之後,才能達到解脫進入佛境,眾生各隨各命,有人命中注定不能成佛。玄奘創立的法相宗雖然受到了皇室的倡導推崇,宗義卻只能流行於上層士人之間,時間也不過三四十年,終因脫離教眾不能普及長久,與玄奘想一統佛教教理普度眾生的初衷相去甚遠,幾近背道而馳。
十
公元六九六年,五十三歲的法藏被授具足戒,成為一名正式的出家人,被稱為賢首戒師。法藏創立的華嚴宗又被稱為賢首宗,自稱為佛教的圓教,並將其他一切教派判為偏教,當然也包括三藏法師的法相宗、華嚴宗試圖調和佛教各派教義,一統三教九流,體現出一種中國所特有的大乘精神。後來憲宗皇帝封法藏為大統清涼國師,華嚴宗步入黃金時代,使中國的佛教到達鼎盛,實現了玄奘當初西遊取經的理想。
十一
數百年過去了,凡塵俗世卻始終不肯拋棄和遺忘玄奘這個佛的虔誠教徒在實踐信仰時所體現出來的驚人毅力和頑強精神。歷史已經成為一種傳說,真相也被湮沒。傳說越來越神奇,離歷史的真相卻越來越遠。宋代的說書人留下了一本一萬多字的《大唐三藏取經記》,記述唐僧一行六人往西天取經遭遇到各種妖怪的折磨,離奇的情節卻並不曲折,反正佛法無邊,總能化凶為吉。書中有個舉止斯文偷吃過仙桃的行者,還有個戴著枯骨身長三丈的深沙神。到了元代《西遊記平話》裡面又有了黑豬精朱八戒。明代的小說家寫出了日後被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裡面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有菩提祖師,有牛魔王,白骨精,還有許多形形色色形象生動的神仙妖怪。許多年以後,人們終於不再去爭論和計較,認同《西遊記》的著作者是吳承恩。
十二許多年以後,那座叫長安的土地卻始終不得安寧,在經歷了無數戰亂和苦難之後,成為一個叫西安的古城。
十三
公元一九七四年,在這片歷史太過久遠的土地下,出土了千軍萬馬的戰俑,被稱為世界奇蹟。這些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英勇威武,殺氣騰騰的武士們震驚了全世界,向一切熱愛和平嚮往安寧的人們展示出一千多年前大秦帝國的強悍勇士們橫掃千軍吞併六國的宏偉壯闊。秦俑無語,披堅執銳,在暗無天日的地下默默地佇立了千百年,永不瞑目的眼睛時刻警惕著,期待著,尋找著敵人,渴望著刀光劍影鼓角爭鳴殺聲震天的戰鬥,渴望著勝利的光榮和驕傲。滿懷著拋頭顱灑熱血壯士捐軀戰死沙場的一腔豪情,渴望著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人頭落地,血流成河的廝殺。只要生命不終止,就不停息地戰鬥,直至被利箭穿透胸膛,用滾燙的熱血浸染壯麗的河山,被炮火撕裂身軀,用強健的體魄滋養廣袤的大地,把白骨拋散在荒野,讓風沙和歲月見證出戰士的純粹和堅毅。
十四
秦俑不動,仗劍執槍,冷靜得如同失去血液,失去心跳,失去生命,堅定得如同雕塑,即使倒下,支離破碎,也依然緊握手中的武器,保持戰鬥的姿態,堅守著戰士永不放棄的尊嚴。如同那個曾經被壓在大山下的妖猴一樣紋絲不動,還有那五百年都不曾動搖過的頑強鬥志和渴望自由的堅定信念。走過這些兵馬俑身邊,如果不是和他們一樣的渴望戰爭的壯美,嚮往勝利的光榮,就會感到不寒而慄,膽戰心驚,沉默著,小心翼翼地不敢驚動他們。如果是和他們一樣的勇士,就會禁不住熱血沸騰,豪情沖天,振臂高呼,一聲吶喊,去喚醒這沉睡千年的戰士,執金戈騎鐵馬,生死與共,血雨腥風,快意情仇,踏破萬里河山,雪洗一切屈辱和不平。
往事如煙卻未散盡,歷史變成傳說,傳說成為神話,殘留一些揮不去的記憶和懷念,剩下一些抹不去的執著和信念,一些歷史和神話的碎片,被一個自作聰明的人隨意拼湊,並自以為是找到了歷史的真相。
三藏法師更不會知道他所為之奮鬥終生的佛教大法,在一百年之後遭遇了空前的磨難。口中說著看破紅塵,四大皆空,只重精神,不重錢財的佛教徒,卻因為占有了太多的物質而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公元八四五年,會昌五年,因為佛寺櫛比林立,僧尼摩肩接踵,上田美產多歸浮圖,天下其財十分而佛有七八。武宗皇帝下令沒收寺產,毀佛寺佛像,令僧尼還俗,被毀寺廟四千六百所,招攬蘭若四萬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眾,沒收寺院土地數千萬頃,被稱為會昌法難,也叫會昌滅佛。
記憶的碎片
九
歷千難萬險取回佛經,又歷千辛萬苦譯出佛經,當初為了學習大乘教理,進而想要一統佛教的玄奘,以他無比的虔誠和毅力,終於創立了他自以為正統的法相宗,又被稱為唯識宗或慈恩宗。法相宗在對世界萬物進行了無比繁瑣和晦澀的論證之後,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只有在斷除對世界的一切認識一切欲望之後,才能達到解脫進入佛境,眾生各隨各命,有人命中注定不能成佛。玄奘創立的法相宗雖然受到了皇室的倡導推崇,宗義卻只能流行於上層士人之間,時間也不過三四十年,終因脫離教眾不能普及長久,與玄奘想一統佛教教理普度眾生的初衷相去甚遠,幾近背道而馳。
十
公元六九六年,五十三歲的法藏被授具足戒,成為一名正式的出家人,被稱為賢首戒師。法藏創立的華嚴宗又被稱為賢首宗,自稱為佛教的圓教,並將其他一切教派判為偏教,當然也包括三藏法師的法相宗、華嚴宗試圖調和佛教各派教義,一統三教九流,體現出一種中國所特有的大乘精神。後來憲宗皇帝封法藏為大統清涼國師,華嚴宗步入黃金時代,使中國的佛教到達鼎盛,實現了玄奘當初西遊取經的理想。
十一
數百年過去了,凡塵俗世卻始終不肯拋棄和遺忘玄奘這個佛的虔誠教徒在實踐信仰時所體現出來的驚人毅力和頑強精神。歷史已經成為一種傳說,真相也被湮沒。傳說越來越神奇,離歷史的真相卻越來越遠。宋代的說書人留下了一本一萬多字的《大唐三藏取經記》,記述唐僧一行六人往西天取經遭遇到各種妖怪的折磨,離奇的情節卻並不曲折,反正佛法無邊,總能化凶為吉。書中有個舉止斯文偷吃過仙桃的行者,還有個戴著枯骨身長三丈的深沙神。到了元代《西遊記平話》裡面又有了黑豬精朱八戒。明代的小說家寫出了日後被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裡面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有菩提祖師,有牛魔王,白骨精,還有許多形形色色形象生動的神仙妖怪。許多年以後,人們終於不再去爭論和計較,認同《西遊記》的著作者是吳承恩。
十二許多年以後,那座叫長安的土地卻始終不得安寧,在經歷了無數戰亂和苦難之後,成為一個叫西安的古城。
十三
公元一九七四年,在這片歷史太過久遠的土地下,出土了千軍萬馬的戰俑,被稱為世界奇蹟。這些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英勇威武,殺氣騰騰的武士們震驚了全世界,向一切熱愛和平嚮往安寧的人們展示出一千多年前大秦帝國的強悍勇士們橫掃千軍吞併六國的宏偉壯闊。秦俑無語,披堅執銳,在暗無天日的地下默默地佇立了千百年,永不瞑目的眼睛時刻警惕著,期待著,尋找著敵人,渴望著刀光劍影鼓角爭鳴殺聲震天的戰鬥,渴望著勝利的光榮和驕傲。滿懷著拋頭顱灑熱血壯士捐軀戰死沙場的一腔豪情,渴望著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人頭落地,血流成河的廝殺。只要生命不終止,就不停息地戰鬥,直至被利箭穿透胸膛,用滾燙的熱血浸染壯麗的河山,被炮火撕裂身軀,用強健的體魄滋養廣袤的大地,把白骨拋散在荒野,讓風沙和歲月見證出戰士的純粹和堅毅。
十四
秦俑不動,仗劍執槍,冷靜得如同失去血液,失去心跳,失去生命,堅定得如同雕塑,即使倒下,支離破碎,也依然緊握手中的武器,保持戰鬥的姿態,堅守著戰士永不放棄的尊嚴。如同那個曾經被壓在大山下的妖猴一樣紋絲不動,還有那五百年都不曾動搖過的頑強鬥志和渴望自由的堅定信念。走過這些兵馬俑身邊,如果不是和他們一樣的渴望戰爭的壯美,嚮往勝利的光榮,就會感到不寒而慄,膽戰心驚,沉默著,小心翼翼地不敢驚動他們。如果是和他們一樣的勇士,就會禁不住熱血沸騰,豪情沖天,振臂高呼,一聲吶喊,去喚醒這沉睡千年的戰士,執金戈騎鐵馬,生死與共,血雨腥風,快意情仇,踏破萬里河山,雪洗一切屈辱和不平。
往事如煙卻未散盡,歷史變成傳說,傳說成為神話,殘留一些揮不去的記憶和懷念,剩下一些抹不去的執著和信念,一些歷史和神話的碎片,被一個自作聰明的人隨意拼湊,並自以為是找到了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