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為俺爹俺娘拍電影
我十七歲離家上大學,後來就很少回家,我媽每每感慨:兒子是給別人養的。我姐還趁機落井下石:他還說準備過兩年要移民呢,到時候更見不著了,怎麼樣,還是閨女好吧。說來慚愧,我是一個待人接物都很淡漠的人,和我父母的交流也只不過隔三差五的一個電話,我爸一直覺得長途話費很貴,所以講電話也是有事說事,無事退朝。他們甚至不確切知道我是做什麼工作的,一次有個老家的親戚給我打電話,問我可不可以安排他去中央台實習。因為我爸告訴人家我在中央台上班。其實,我只是幫一個欄目做過幾次策劃而已,我還想去實習呢,人家都不要我。為了彌補我對家人的愧疚,這次回家結婚,我一心想為俺爹俺娘做幾件實事。
我的老家是一個小縣城,物質消費水平非常低,我們在家呆了十天,一共花了不到五十塊錢,兩個人吃一頓早點五塊錢都花不出去,沒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滿街都是三輪,給一塊錢就能載你到城裡任何一個地方。生活節奏也比北京慢好幾拍,家裡沒有電腦,有線電視只有十個頻道,文娛生活除了打麻將幾乎為零,一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
每天清晨六點鐘開始就有小商小販在樓下吆喝,賣早點的、換煤氣的、收破爛的,此起彼伏非常熱鬧,我媽說其中有一個換煤氣的是我小學同學,但是機緣巧合一直沒有碰上。晚上十點鐘,爸媽已經開始招呼我們去睡覺,後來到了南昌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十一點鐘才回家,期間,我爸給我打了六個電話,差點跟我翻臉。在這種環境裡生活,你會感覺一天的時間長出好多,幾天下來,我們居然學會了早睡早起,一天吃三頓飯,飯後上街溜彎兒,晚上乘涼看星星。我老婆對星星的印象特別深,因為她一直在大城市生活,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清澈的夜空和滿天繁星。
我父母住著三室兩廳雙衛的大House,一個客廳就和我在北京的房子差不多大,但是價格只有我房價的零頭,老兩口對物質生活的需求非常低,房子是新的,家具卻是舊的,很多物件比我的年紀還大,洗衣機還是八十年代的那台,基本不用,因為嫌洗不乾淨,音響VCD全是我姐淘汰下來的。我琢磨著給他們添置個空調或冰箱什麼的,都被他們用各種理由拒絕了,比如吹空調容易得關節炎、冰箱裡存的東西不如新鮮的好吃、本地的電壓負荷有限等等。
後來我發現對俺爹媽比較有誘惑力的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我隨身帶了一個DV,本來是拍婚禮用的,我回家之前把我們北京的家拍了一下,在電視上放給他們看的時候,他們感覺特別新奇和興奮,比空調和冰箱的效果強多了。於是我決定給俺爹俺娘拍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內容包括:老兩口的幸福日常生活、老爸練拳、老媽收份子錢和貼喜字、老爸的文學作品,最後一天我們在翻東西的時候找出了他們所有的證件,有學生證、文革時候的身份證、結婚證、糧油供應證、體檢證、各時期的工作證、獎狀、證書……一個一個擺開來每人擺了一大床,他們按照證件年代的順序講述了他們的大半生。那一刻,我忽然覺得這其實是一部大片,兩個小人物的悲愴人生都濃縮在了這幾十本小證件里。
回北京以後,我用電腦進行了剪輯,並配上了音樂,主題用的是《末代皇帝》的原聲音樂,那種濃厚的悲情被音樂放大、渲染,仿佛跨越了半個世紀的宿命。一開始我還擔心我爸媽沒法接受這麼嚴肅的東西,結果沒想到他們非常喜歡,說音樂配得尤其好,問我是怎麼弄的。我說那當然,因為你們的兒子是個音樂人,而且不在中央台上班。
最近幾次和我爸媽通電話,他們都一再隆重地對我進行了表揚,並把這件事稱為我給家裡辦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在沒有好電視看的日子,他們就會拿出來看一遍,感覺一家人又在一起了。
忍不住原諒自己new
小時候,家裡不富裕,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很多零花錢,後來落下一個病,經常做夢撿鋼蹦兒,場景不同,但內容基本類似,隨便在草稞里、石頭縫裡扒拉一下就會發現各種面值的鋼蹦兒,我使勁地撿啊撿,把口袋撐得滿滿的,手裡還抓了一大把,那種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因為旁邊還有別的小朋友,要是速度慢一點就被他們撿走了。這個夢一直纏繞著我,只是後來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直到前兩年我已經老大不小了還發生了一次,我在撿硬幣的時候,突然想,就沖這個撿法,哪輩子能撿出我房子的首付啊。從此以後,這個夢再也沒有出現過。
前兩天跟一個年輕人吃飯,他特別牛比地說,如果我到三十歲還沒個小二百萬,我就沒臉活了。當時嚇了我一身冷汗,我為自己依然苟且地活著而羞愧不已。遙想我十歲的時候規劃自己的二十歲,可能是一個租書攤的老闆,或者戴兩個金戒指的萬元戶;二十歲的時候我規劃自己的三十歲,名揚四海,腰纏萬貫,身邊美女如雲,正在為兩年以後退休做準備。
現在我已經三十歲,這三十年裡,過得不好不壞,吃過一點苦,受過一些委屈,但都不值得拿來做憤世嫉俗的素材;有始無終、無始有終、無始無終的愛情也有過幾次,身邊有過美女,但和我沒關係;偉大的理想大多數破滅了,沒有破滅的目前還沒有實現;基本名揚四海,經常有朋友給我打電話,問某個熱播電視劇的主題歌是不是我寫的,名字是那個名字,只是人不是我;曾經腰纏萬貫債務,剛剛還清;一直擔心兩年以後會下崗,前一陣還差點轉行去干手藝活。
我十七歲離家上大學,後來就很少回家,我媽每每感慨:兒子是給別人養的。我姐還趁機落井下石:他還說準備過兩年要移民呢,到時候更見不著了,怎麼樣,還是閨女好吧。說來慚愧,我是一個待人接物都很淡漠的人,和我父母的交流也只不過隔三差五的一個電話,我爸一直覺得長途話費很貴,所以講電話也是有事說事,無事退朝。他們甚至不確切知道我是做什麼工作的,一次有個老家的親戚給我打電話,問我可不可以安排他去中央台實習。因為我爸告訴人家我在中央台上班。其實,我只是幫一個欄目做過幾次策劃而已,我還想去實習呢,人家都不要我。為了彌補我對家人的愧疚,這次回家結婚,我一心想為俺爹俺娘做幾件實事。
我的老家是一個小縣城,物質消費水平非常低,我們在家呆了十天,一共花了不到五十塊錢,兩個人吃一頓早點五塊錢都花不出去,沒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滿街都是三輪,給一塊錢就能載你到城裡任何一個地方。生活節奏也比北京慢好幾拍,家裡沒有電腦,有線電視只有十個頻道,文娛生活除了打麻將幾乎為零,一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
每天清晨六點鐘開始就有小商小販在樓下吆喝,賣早點的、換煤氣的、收破爛的,此起彼伏非常熱鬧,我媽說其中有一個換煤氣的是我小學同學,但是機緣巧合一直沒有碰上。晚上十點鐘,爸媽已經開始招呼我們去睡覺,後來到了南昌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十一點鐘才回家,期間,我爸給我打了六個電話,差點跟我翻臉。在這種環境裡生活,你會感覺一天的時間長出好多,幾天下來,我們居然學會了早睡早起,一天吃三頓飯,飯後上街溜彎兒,晚上乘涼看星星。我老婆對星星的印象特別深,因為她一直在大城市生活,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清澈的夜空和滿天繁星。
我父母住著三室兩廳雙衛的大House,一個客廳就和我在北京的房子差不多大,但是價格只有我房價的零頭,老兩口對物質生活的需求非常低,房子是新的,家具卻是舊的,很多物件比我的年紀還大,洗衣機還是八十年代的那台,基本不用,因為嫌洗不乾淨,音響VCD全是我姐淘汰下來的。我琢磨著給他們添置個空調或冰箱什麼的,都被他們用各種理由拒絕了,比如吹空調容易得關節炎、冰箱裡存的東西不如新鮮的好吃、本地的電壓負荷有限等等。
後來我發現對俺爹媽比較有誘惑力的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我隨身帶了一個DV,本來是拍婚禮用的,我回家之前把我們北京的家拍了一下,在電視上放給他們看的時候,他們感覺特別新奇和興奮,比空調和冰箱的效果強多了。於是我決定給俺爹俺娘拍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內容包括:老兩口的幸福日常生活、老爸練拳、老媽收份子錢和貼喜字、老爸的文學作品,最後一天我們在翻東西的時候找出了他們所有的證件,有學生證、文革時候的身份證、結婚證、糧油供應證、體檢證、各時期的工作證、獎狀、證書……一個一個擺開來每人擺了一大床,他們按照證件年代的順序講述了他們的大半生。那一刻,我忽然覺得這其實是一部大片,兩個小人物的悲愴人生都濃縮在了這幾十本小證件里。
回北京以後,我用電腦進行了剪輯,並配上了音樂,主題用的是《末代皇帝》的原聲音樂,那種濃厚的悲情被音樂放大、渲染,仿佛跨越了半個世紀的宿命。一開始我還擔心我爸媽沒法接受這麼嚴肅的東西,結果沒想到他們非常喜歡,說音樂配得尤其好,問我是怎麼弄的。我說那當然,因為你們的兒子是個音樂人,而且不在中央台上班。
最近幾次和我爸媽通電話,他們都一再隆重地對我進行了表揚,並把這件事稱為我給家裡辦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在沒有好電視看的日子,他們就會拿出來看一遍,感覺一家人又在一起了。
忍不住原諒自己new
小時候,家裡不富裕,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很多零花錢,後來落下一個病,經常做夢撿鋼蹦兒,場景不同,但內容基本類似,隨便在草稞里、石頭縫裡扒拉一下就會發現各種面值的鋼蹦兒,我使勁地撿啊撿,把口袋撐得滿滿的,手裡還抓了一大把,那種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因為旁邊還有別的小朋友,要是速度慢一點就被他們撿走了。這個夢一直纏繞著我,只是後來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直到前兩年我已經老大不小了還發生了一次,我在撿硬幣的時候,突然想,就沖這個撿法,哪輩子能撿出我房子的首付啊。從此以後,這個夢再也沒有出現過。
前兩天跟一個年輕人吃飯,他特別牛比地說,如果我到三十歲還沒個小二百萬,我就沒臉活了。當時嚇了我一身冷汗,我為自己依然苟且地活著而羞愧不已。遙想我十歲的時候規劃自己的二十歲,可能是一個租書攤的老闆,或者戴兩個金戒指的萬元戶;二十歲的時候我規劃自己的三十歲,名揚四海,腰纏萬貫,身邊美女如雲,正在為兩年以後退休做準備。
現在我已經三十歲,這三十年裡,過得不好不壞,吃過一點苦,受過一些委屈,但都不值得拿來做憤世嫉俗的素材;有始無終、無始有終、無始無終的愛情也有過幾次,身邊有過美女,但和我沒關係;偉大的理想大多數破滅了,沒有破滅的目前還沒有實現;基本名揚四海,經常有朋友給我打電話,問某個熱播電視劇的主題歌是不是我寫的,名字是那個名字,只是人不是我;曾經腰纏萬貫債務,剛剛還清;一直擔心兩年以後會下崗,前一陣還差點轉行去干手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