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諸葛亮說:「劉表活著的時候,曾經把曹操比做殘暴的獅子。與獅子為伍,不是送肉上砧板嗎?如今劉表剛剛去世,荊州集團就淪落入曹操之手,劉表的寓言也就要應驗了。皇族雖然是個小公司,但我們劉總卻很有骨氣,當然是寧死不屈,怎麼會投降呢?」
孫權勃然大怒道:「難道我在你眼裡,竟然是個貪生怕死之輩嗎?」一邊說,一邊站了起來,快步走出會客室,把諸葛亮一個人晾在那裡。
過了一會兒,魯肅進來,責怪諸葛亮說:「我們孫董是個很寬宏大度的人,你怎麼把他氣成這個樣子呢?」
諸葛亮說:「是他自討沒趣,怪不得我。我到這裡來,是為了商討怎樣對付曹操,他卻不問正題,我還生氣呢!」
魯肅說:「先生有何妙計?我這裡就代孫董向您請教。」
諸葛亮說:「曹操雖然表面上勢力很大,在我眼裡不過是一群蛾蟻罷了。只要我一舉手,就能把他們碾成粉末。」
張飛吼斷霸王橋的奧秘
魯肅就到董事長辦公室去見孫權。孫權說:「原來諸葛亮早有良謀,故意用激將法激我。我一時淺見,險些誤了大事。」於是重新來到會客室,向諸葛亮致歉。諸葛亮立即還禮,說剛才言語多有冒犯,也請孫董海涵。
孫權握著諸葛亮的手,提議去喝下午茶。魯肅跟在後面。三人一起來到「千堆雪茶藝館」,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點了一壺新采的雨前,一邊品茶,一邊談兵論劍。
魯肅說:「適才聽先生講,有妙計可破曹操,能不能說出來讓我們孫董聽一聽?」
諸葛亮說:「從表面上看,曹操似乎是在迅速崛起,成為一個巨人企業。可事實上,他不過是虛胖。當年赤壁一戰,孫劉聯軍不是一把火燒了他八十三萬大軍嗎?多麼不可一世,竟然禁不起一把火。看來,今天他仍然沒有吸取教訓,照樣會輸個落花流水。」
孫權「呢」了一聲,說:「此一時,彼一時也。先生切莫用老皇曆看人哪!」諸葛亮說:「企業做得是否成功,關鍵是看它有多強,而不是有多大。曹操公司如今虛有其大,實則體弱多病,哪裡禁得起一擊呢?」
孫權說:「你說曹操公司體弱多病,可有什麼內情?」
諸葛亮說:「曹操公司患了『昏頭自大綜合徵』,這種病有兩大典型症狀,一曰『頭暈目眩耳根硬』,二日『腰酸背痛氣血虛』。」
孫權問:「何謂『頭暈目眩耳根硬』?」
諸葛亮說:「所謂『頭暈目眩耳根硬』是針對曹操公司的經營決策而言。曾幾何時,作為創業者的曹操,行動謹慎,頭腦冷靜,善於把握機遇和規避風險。大家一定還記得『曹操獻刀』的故事,曹操本來是持刀謀殺董卓的,眼看情況不對,急切中把寶刀當做禮物送給了董卓。可是,如今曹操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謹小慎微的青年人了,成功讓他沖昏了頭腦。由於資本積累到了一定的規模,他變得財大氣粗,似乎天底下沒有他做不了的事,容易產生盲目擴張的衝動。由於這種『頭暈』症狀,他早已失去了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以致在戰略選擇上出現『目眩』,想當然地『歌以詠志』;在戰略決策上則沿用過去的經驗,我行我素,耳朵僵硬不聽忠告。急劇膨脹的野心和不切實際的虛妄目標,已經使得公司的經營風險與日俱增,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地震』,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孫權又問:「又何謂『腰酸背痛氣血虛』呢?」
諸葛亮說:「所謂『腰酸背痛氣血虛』是針對曹操公司的工作績效而言。公司草創時期,管理層次較少,內部信息溝通及時順暢,各職能部門的協作意識也比較強。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管理事務千頭萬緒,分支機構一盤散沙,公司內部人際關係複雜,管理人員忙於勾心鬥角。這個時候,許多要害部門的經理人不思進取,表面上唱高調,暗地裡損公肥私。仿佛一個虛胖的病人,每走一步都氣喘吁吁,好像隨時都可能中風或心肌梗死的樣子。」
孫權說:「您說曹操公司患了『昏頭自大綜合徵』,可有實證?」
諸葛亮說:「你們聽說過長坂坡上的兩位英雄嗎?」
魯肅說:「當然聽說過。一位是趙雲,單槍匹馬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救出了劉備的兒子阿斗,羅貫中有詩讚道:『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裡小龍眠。』另一位是張飛,也是單槍匹馬,立在霸王橋上一聲大吼,嚇得曹操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人如潮湧,馬似山崩,棄槍落盔、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羅貫中也有詩讚道:『一聲好似驚雷震,嚇退曹操百萬兵。』劉備公司雖小,卻有這樣傑出的人才,也足以令人感佩呀!」
諸葛亮輕鬆地一笑,說:「趙云為什麼能夠單槍匹馬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呢?除了他的勇敢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的公司員工缺乏團隊協作精神。俗話說『雙拳難敵四臂』,別說百萬大軍,只要百十號人齊心協力,區區一個趙雲又能狠到哪裡去呢?」
孫權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諸葛亮說:「至於張飛那一聲吼叫的結果,簡直令人不可思議。這就說明曹操公司虛有其大,卻仿佛一介病夫,禁不起一點驚嚇。」
孫權說:「原來曹操如此外強中乾,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孫權勃然大怒道:「難道我在你眼裡,竟然是個貪生怕死之輩嗎?」一邊說,一邊站了起來,快步走出會客室,把諸葛亮一個人晾在那裡。
過了一會兒,魯肅進來,責怪諸葛亮說:「我們孫董是個很寬宏大度的人,你怎麼把他氣成這個樣子呢?」
諸葛亮說:「是他自討沒趣,怪不得我。我到這裡來,是為了商討怎樣對付曹操,他卻不問正題,我還生氣呢!」
魯肅說:「先生有何妙計?我這裡就代孫董向您請教。」
諸葛亮說:「曹操雖然表面上勢力很大,在我眼裡不過是一群蛾蟻罷了。只要我一舉手,就能把他們碾成粉末。」
張飛吼斷霸王橋的奧秘
魯肅就到董事長辦公室去見孫權。孫權說:「原來諸葛亮早有良謀,故意用激將法激我。我一時淺見,險些誤了大事。」於是重新來到會客室,向諸葛亮致歉。諸葛亮立即還禮,說剛才言語多有冒犯,也請孫董海涵。
孫權握著諸葛亮的手,提議去喝下午茶。魯肅跟在後面。三人一起來到「千堆雪茶藝館」,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點了一壺新采的雨前,一邊品茶,一邊談兵論劍。
魯肅說:「適才聽先生講,有妙計可破曹操,能不能說出來讓我們孫董聽一聽?」
諸葛亮說:「從表面上看,曹操似乎是在迅速崛起,成為一個巨人企業。可事實上,他不過是虛胖。當年赤壁一戰,孫劉聯軍不是一把火燒了他八十三萬大軍嗎?多麼不可一世,竟然禁不起一把火。看來,今天他仍然沒有吸取教訓,照樣會輸個落花流水。」
孫權「呢」了一聲,說:「此一時,彼一時也。先生切莫用老皇曆看人哪!」諸葛亮說:「企業做得是否成功,關鍵是看它有多強,而不是有多大。曹操公司如今虛有其大,實則體弱多病,哪裡禁得起一擊呢?」
孫權說:「你說曹操公司體弱多病,可有什麼內情?」
諸葛亮說:「曹操公司患了『昏頭自大綜合徵』,這種病有兩大典型症狀,一曰『頭暈目眩耳根硬』,二日『腰酸背痛氣血虛』。」
孫權問:「何謂『頭暈目眩耳根硬』?」
諸葛亮說:「所謂『頭暈目眩耳根硬』是針對曹操公司的經營決策而言。曾幾何時,作為創業者的曹操,行動謹慎,頭腦冷靜,善於把握機遇和規避風險。大家一定還記得『曹操獻刀』的故事,曹操本來是持刀謀殺董卓的,眼看情況不對,急切中把寶刀當做禮物送給了董卓。可是,如今曹操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謹小慎微的青年人了,成功讓他沖昏了頭腦。由於資本積累到了一定的規模,他變得財大氣粗,似乎天底下沒有他做不了的事,容易產生盲目擴張的衝動。由於這種『頭暈』症狀,他早已失去了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以致在戰略選擇上出現『目眩』,想當然地『歌以詠志』;在戰略決策上則沿用過去的經驗,我行我素,耳朵僵硬不聽忠告。急劇膨脹的野心和不切實際的虛妄目標,已經使得公司的經營風險與日俱增,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地震』,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孫權又問:「又何謂『腰酸背痛氣血虛』呢?」
諸葛亮說:「所謂『腰酸背痛氣血虛』是針對曹操公司的工作績效而言。公司草創時期,管理層次較少,內部信息溝通及時順暢,各職能部門的協作意識也比較強。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管理事務千頭萬緒,分支機構一盤散沙,公司內部人際關係複雜,管理人員忙於勾心鬥角。這個時候,許多要害部門的經理人不思進取,表面上唱高調,暗地裡損公肥私。仿佛一個虛胖的病人,每走一步都氣喘吁吁,好像隨時都可能中風或心肌梗死的樣子。」
孫權說:「您說曹操公司患了『昏頭自大綜合徵』,可有實證?」
諸葛亮說:「你們聽說過長坂坡上的兩位英雄嗎?」
魯肅說:「當然聽說過。一位是趙雲,單槍匹馬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救出了劉備的兒子阿斗,羅貫中有詩讚道:『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裡小龍眠。』另一位是張飛,也是單槍匹馬,立在霸王橋上一聲大吼,嚇得曹操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人如潮湧,馬似山崩,棄槍落盔、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羅貫中也有詩讚道:『一聲好似驚雷震,嚇退曹操百萬兵。』劉備公司雖小,卻有這樣傑出的人才,也足以令人感佩呀!」
諸葛亮輕鬆地一笑,說:「趙云為什麼能夠單槍匹馬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呢?除了他的勇敢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的公司員工缺乏團隊協作精神。俗話說『雙拳難敵四臂』,別說百萬大軍,只要百十號人齊心協力,區區一個趙雲又能狠到哪裡去呢?」
孫權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諸葛亮說:「至於張飛那一聲吼叫的結果,簡直令人不可思議。這就說明曹操公司虛有其大,卻仿佛一介病夫,禁不起一點驚嚇。」
孫權說:「原來曹操如此外強中乾,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