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張三丰全集》和章騰龍《貞豐擬乘》、陶煦《周莊鎮志》等都說沈萬三是煉丹致富。沈萬三本是個漁民,待人心慈好施,過著貧苦的日子。有次,沈萬三遇著老道張三丰,於是沈和他老婆對張三丰說:“我們想煉丹,想學會點鐵成金的點化之術!”張三丰看著他倆,笑而不語。於是,沈萬三置辦了煉丹的藥物材料,選了一個日子煉起丹來。可一次兩次都沒煉成,家產已經弄光。到了這時,沈萬三仍未甘心,夫妻倆苦思冥想,終無辦法。無可如何之際,他們夫妻二人咬咬牙,要把他們的小女兒賣掉來籌集煉丹的資金。對他們夫婦的商議,張三丰全然知曉,然而他只當什麼都不知道。在小女兒被人帶走的嚎哭聲中,沈萬三抹了抹眼淚,看著手中這些賣女兒得來的錢,依然做再行煉丹的準備工作了。這時,經受住再三考驗的張三丰終認為可以教他們煉丹的點鐵成金之術了。他叫他們準備好朱里之汞,把他們夫婦招到面前示範他們如何煉丹。沈萬三從張三丰那兒學會了點金之術,並以之起家立業,安了爐大煉起丹來。不到一年,就成了富甲天下的大富豪了。
徘徊在歷史與文化之間(7)
除了上述的傳說,尚有沈萬三父從廢宅得寶的傳說,沈萬三的父親游姑蘇,在一所廢宅子裡得到數甏黃金白銀,於是沈家就暴發了起來。另一個傳說說的是沈萬三發財是得到吳江汾湖的大富戶陸德源饋贈。陸氏本為元季吳江首富,悉以田產送沈萬三,而陸氏夫婦出家雲遊而去。
這些傳說,或勸人行善,或勸人奉道,或勸人安貧守命,無一不是透逸著荒誕,然而這眾多的荒誕恰恰使得沈萬三的財產愈加來歷不明,從而形成了傳奇文化的無窮魅力。如果歷史記載眾口一詞,什麼都清清楚楚,那倒恰恰失去了這種魅力。
作為一個值得探討的文化現象,不可小覷這類民間傳奇式的人物的影響。杭州的西湖,人文景觀可謂多矣,然而,來此者誰不是津津樂道地說起許仙和白素貞在湖畔的邂逅相識,說起他們在斷橋的反目與纏綿?岳廟得力於《說岳全傳》的影響,於是秦檜還跪在岳飛的墓前。靈隱、淨寺更是釋放出濟公活佛的傳奇魅力,而鎮江金山寺里的種種故事,則哪一個的影響都比不上水漫金山的傳說。
同出一理的這個沈萬三,這個有著十三房妻妾的傢伙,家財巨萬。光他如何發財致富的種種傳說,如前述的放金生金、放銀生銀的聚寶盆,這就足以使世俗百姓激動不已了。這種情況,頗像購買福利彩票的人們,對那些獲大獎的幸運者們始終懷著一份興趣一樣,在紛紛傳說他們中獎發財的經過時,每一個講述者並不想掩飾自己也成為幸運者的希冀。然而,這個姓沈的傢伙,其發財的傳說竟有這麼多!
財產聚斂起來的傳說本已是使人羨而生出妒意,可沈萬三的傳說故事偏偏又像猜透著人們的欣賞心理似的,接著又連結起他的財產雲散水流去的後續篇章。
傳說中的沈萬三,後來拍皇上馬屁一下子拍到朱元璋的馬腳上,於是被朱元璋飛起一腳踢到雲南去了。這種大起大落的命運浮沉和財寶聚散,又使世俗充滿著同情的情感。從好奇、羨富到妒意,再到同情,終構成了熱門而又歷久不衰的永恆話題。這位倒了霉的財神爺,在各種民間版本中,無一例外都是平民出身。這種被神化了的平民,在平民大眾間的效果是充滿著親和力,易讓人親近。同時,沈萬三的發財故事,也煽起了人們對發財的祈望。今日在周莊頂禮膜拜著的人中,不僅僅只是好奇、同情,有些本就是懷著一種發財的心愿,幻想著從這個財神爺身上沾些財氣而中個五百萬的彩票大獎呢!
東方式的求神拜佛,其著眼點就是意念上的索取,祈求神佛保佑我如何如何,在沈萬三身上,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種被金錢異化了的東方式的宗教,祈願和結果在可能與不可能之間不斷輪迴著,而這些又恰恰進一步擴大了傳奇故事的影響,給周莊這個小鎮帶來了更多的金錢。
(九)
周莊,並非夢裡的水鄉,如今正圓著多少人水鄉的夢!
七十年代初,我在吳江同里插隊時,曾乘一隻農家小船從同里經屯村去崑山周莊。如今,我每次來周莊都竭力想回憶起當時的印象,但最終只剩下一絲恍然。舊時的小橋流水,很窄的古街以及河兩旁的青瓦白牆,很古、很舊的老房子等,都幻化成一幀幀不知從何處看見過的發黃的老照片了。其時,我去過的諸多江南古鎮,都是這麼個樣子:臨街的店堂、早下晚上的門板、破舊的老房子等搖搖欲墜地架著一個弄堂般的老街。模樣兒差不多的舊時江南小鎮,在頭腦中串來串去的,因此,如今倒也很難把握住三十年前的周莊有些什麼景致和特色了。
1996年,我為寫《巨商沈萬三》而再度來到周莊並在那裡盤桓一些日子時,感覺卻已大不一樣了。是時,隨著江南鄉鎮經濟的高速發展,整體還保持著古鎮風貌的江南古鎮已是不多。七十年代曾見過的那些古鎮,愣是叫水泥建築和瓷磚貼片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了。於是,幸運地保存下舊時風貌的周莊竟堂而皇之地給自己戴起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桂冠。
夜晚時分,我一人躑躅在周莊那窄窄的小街上時,恍然間像是走入了時光隧道中的古代,於是心中一下子自以為抓住了什麼感覺。
徘徊在歷史與文化之間(7)
除了上述的傳說,尚有沈萬三父從廢宅得寶的傳說,沈萬三的父親游姑蘇,在一所廢宅子裡得到數甏黃金白銀,於是沈家就暴發了起來。另一個傳說說的是沈萬三發財是得到吳江汾湖的大富戶陸德源饋贈。陸氏本為元季吳江首富,悉以田產送沈萬三,而陸氏夫婦出家雲遊而去。
這些傳說,或勸人行善,或勸人奉道,或勸人安貧守命,無一不是透逸著荒誕,然而這眾多的荒誕恰恰使得沈萬三的財產愈加來歷不明,從而形成了傳奇文化的無窮魅力。如果歷史記載眾口一詞,什麼都清清楚楚,那倒恰恰失去了這種魅力。
作為一個值得探討的文化現象,不可小覷這類民間傳奇式的人物的影響。杭州的西湖,人文景觀可謂多矣,然而,來此者誰不是津津樂道地說起許仙和白素貞在湖畔的邂逅相識,說起他們在斷橋的反目與纏綿?岳廟得力於《說岳全傳》的影響,於是秦檜還跪在岳飛的墓前。靈隱、淨寺更是釋放出濟公活佛的傳奇魅力,而鎮江金山寺里的種種故事,則哪一個的影響都比不上水漫金山的傳說。
同出一理的這個沈萬三,這個有著十三房妻妾的傢伙,家財巨萬。光他如何發財致富的種種傳說,如前述的放金生金、放銀生銀的聚寶盆,這就足以使世俗百姓激動不已了。這種情況,頗像購買福利彩票的人們,對那些獲大獎的幸運者們始終懷著一份興趣一樣,在紛紛傳說他們中獎發財的經過時,每一個講述者並不想掩飾自己也成為幸運者的希冀。然而,這個姓沈的傢伙,其發財的傳說竟有這麼多!
財產聚斂起來的傳說本已是使人羨而生出妒意,可沈萬三的傳說故事偏偏又像猜透著人們的欣賞心理似的,接著又連結起他的財產雲散水流去的後續篇章。
傳說中的沈萬三,後來拍皇上馬屁一下子拍到朱元璋的馬腳上,於是被朱元璋飛起一腳踢到雲南去了。這種大起大落的命運浮沉和財寶聚散,又使世俗充滿著同情的情感。從好奇、羨富到妒意,再到同情,終構成了熱門而又歷久不衰的永恆話題。這位倒了霉的財神爺,在各種民間版本中,無一例外都是平民出身。這種被神化了的平民,在平民大眾間的效果是充滿著親和力,易讓人親近。同時,沈萬三的發財故事,也煽起了人們對發財的祈望。今日在周莊頂禮膜拜著的人中,不僅僅只是好奇、同情,有些本就是懷著一種發財的心愿,幻想著從這個財神爺身上沾些財氣而中個五百萬的彩票大獎呢!
東方式的求神拜佛,其著眼點就是意念上的索取,祈求神佛保佑我如何如何,在沈萬三身上,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一種被金錢異化了的東方式的宗教,祈願和結果在可能與不可能之間不斷輪迴著,而這些又恰恰進一步擴大了傳奇故事的影響,給周莊這個小鎮帶來了更多的金錢。
(九)
周莊,並非夢裡的水鄉,如今正圓著多少人水鄉的夢!
七十年代初,我在吳江同里插隊時,曾乘一隻農家小船從同里經屯村去崑山周莊。如今,我每次來周莊都竭力想回憶起當時的印象,但最終只剩下一絲恍然。舊時的小橋流水,很窄的古街以及河兩旁的青瓦白牆,很古、很舊的老房子等,都幻化成一幀幀不知從何處看見過的發黃的老照片了。其時,我去過的諸多江南古鎮,都是這麼個樣子:臨街的店堂、早下晚上的門板、破舊的老房子等搖搖欲墜地架著一個弄堂般的老街。模樣兒差不多的舊時江南小鎮,在頭腦中串來串去的,因此,如今倒也很難把握住三十年前的周莊有些什麼景致和特色了。
1996年,我為寫《巨商沈萬三》而再度來到周莊並在那裡盤桓一些日子時,感覺卻已大不一樣了。是時,隨著江南鄉鎮經濟的高速發展,整體還保持著古鎮風貌的江南古鎮已是不多。七十年代曾見過的那些古鎮,愣是叫水泥建築和瓷磚貼片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了。於是,幸運地保存下舊時風貌的周莊竟堂而皇之地給自己戴起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桂冠。
夜晚時分,我一人躑躅在周莊那窄窄的小街上時,恍然間像是走入了時光隧道中的古代,於是心中一下子自以為抓住了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