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時間已經很晚了,光C主動送她回去。
這一晚,還有兩件事情發生。給我們送菜的小姐竟是一位馬來西亞人。她剛剛從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畢業。她的錢快花光了,還有一些地方沒有去,她致電家裡要求寄錢;父親不依,要她速速回去。於是,她邊打工,邊與父親耗起來了。她叫陳向慧。
光C送走林雪, 在返回的路上迎面遇見一個日本朋友。兩年前,他們曾一起從雲南的西雙版納玩到麗江的瀘沽湖,拉薩巧遇,讓他們感到了人生的某些神秘莫測的東西,為此他們大喊大叫,相互擁抱,興奮不已。
雪頓節很快就到了,林雪卻失約,神秘地消失了。一個多月後,我們回到廣州,光C按她留的BB機號碼打她的傳呼, 一位小姐回電,她也叫林雪,她沒去過西藏,也不認識光C。
又過了一些日子, 在惠州,光C遇見一幫剛從拉薩回來的攝影發燒友,他無意中聊到了林雪,沒想到他們也見過她。那是在那曲,她與那家工藝品店的老闆在一起,她稱他是自己的老公,稱自己是湖南人。他們還給了她三筒膠捲。
最後一次, 光C和我仍不死心,又一次傳呼,總台小姐告訴我們這個號碼已經取消了。 光C拿著他拍的照片陷入了迷糊:這個真真切切的人就這樣不明不白消失了, 她究竟是誰?一切是真還是假?她為什麼要騙人?難道這是一個夢,光C寫了一封信:“小林:明知道這個地址是假的,這封信和這批照片你不一定能夠看到,但我還是要寄。我寧願相信過去的一切都是真的,也不願相信你在騙我們。讓我有一個永遠的等待,希望有一天能夠等到你的出現。”
哲蚌寺的大佛高高掛在山坡上
日子就這樣悄悄而過,雪頓節在不知不覺間來臨了。
這一天,我們與廣州來的一批大學生早早起床了。天還是黑乎乎的,街上卻已經十分熱鬧了,車燈大開,拖拉機、中巴、的士都在來回奔跑,喇叭聲此起彼伏,我們很容易就在門口攔住了一輛中巴車。
路上,人們紛紛往同一個方向趕。全城除了夜色仍不合時宜地滯留在城市的上空外,幾乎一切都提前甦醒了,都在行動著。腳步聲、呼叫聲,發動機聲,交織成一片。若你不是事先知道這是去看曬大佛,你準會張皇地起床,張皇地跑到街上,問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往外跑。這絕不會僅僅是我的想像,這樣的情形說不定真的發生過。並不是所有到達拉薩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是雪頓節,知道的就知道了,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並不需要相互轉告。不知道的就不知道,不知道他才會發問。
夜色里,我很快就失去了方向感,分不清東南西北,不知車子往哪個方向開。只知道了一件事情:車子開到了郊外。
車在郊外的馬路上走了一段路,我看到了一大片車停在一個低陷下去的地坪上。司機把車也開到那裡,一踩剎車,就嚷:“到了,到了,在這裡下車。”
我遲疑了一小會,就隨著一股散發著羊膻味的人流往前走。這群人既不笑也不大聲喧譁,只知道低著頭往前趕路,路邊有賣桑葉、哈達的。有人買了就在路邊點起了桑煙,撒起了糌粑,伏身就拜。繚繞的桑煙嗆得讓人窒息。
腳下的路漸漸陡了,走起來有點氣喘吁吁。抬頭一望,右邊山後出現了一線白光,那是東方無疑了。太陽被人們提前鬧醒了。
慢慢地,身後河谷里的夜色像一層籠著的霧一樣,浮起了朦朧的金屬一般的光亮。西邊山頂一團神秘的光放射出五彩繽紛的色彩,人們駐足驚嘆。那團光自北而南,由擰檬黃、橙、曙紅,逐漸變出豐富艷麗的顏色。沒多久,它就像一朵花一樣在那座山坡上凋謝。
哲蚌寺一座座隨山勢而建的寺廟群,在前面的一條大峽谷里呈現出朦朧的輪廓。翻深溝,爬石坡,穿密林,天已經放亮,空中露出了乳白和淡藍相交織的一團晨光。
隨著人流裹進大門,買了門票再左行,迎面一座山坡上,巨大的色彩斑斕的釋加牟尼佛像早已展開在那裡了。
人們紛紛湧上前去。只見哈達紛飛,前邊的人用手去撫摸佛像,用頭去拱佛座,丟下錢幣,雙掌合攏,眼睛微閉,喃喃自語。擠不到前面的,就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五體投地,磕起長頭。人群中央雜的中外遊客,他們也受到這虔誠的禮佛氣氛感染,紛紛合掌祈禱。人們有著同樣肅然的表情,面部都閃耀著神性的容光。無人高聲喧譁,眾人只是默默地凝望。
這生動新奇猶如中世紀一樣的巨大的宗教活動場景,如同西歐古典主義時期宗教題材油畫的再現,我聯想到了倫勃朗、丟勒和魯本斯。我以他們的視角和構圖攝下了這一難忘的場面。
法號聲聲,經幡獵獵。唱經的喇嘛,身披紅色袈裟,跌坐成一片,誦經聲如海如濤,響徹山谷。四處飄起的桑煙把中世紀的古老寺廟浮得如蜃樓幻景。
山下,人們誦著經,潮水一樣繼續向這邊漫過來。這是一個民族的大聚會。漫山遍野的人群,有的就地生火煮茶,有的一張塑料布往地上一攤,全家人圍坐於一起,把從城裡帶來的食物倒出來,津津有味地吃著。更多的人往佛像前聚攏過來。
我從人縫裡擠到大佛前,這個佛像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大,站在下面,只能看到佛像的局部。抬頭,山頂上曬佛的喇嘛小得不見鼻子眼睛。佛像就是他們從藏佛樓抬出來的,前面是開路的法號,後面是抬佛像的長龍。待爬到固定在山坡上的巨大鐵架上時,喇嘛們一齊吶喊,巨佛的長卷迅疾沿著鐵架從上滾下來,白花花的一片。接著,幾根繩子從上面放下來拴住那層覆蓋在佛像上的白布,徐徐向上拉。於是,佛像慢慢呈現,先是蓮花座,然後到胸、脖、臉,最後,五彩斑斕的一片佛光呈現於天地之間,頗像後現代的大地藝術。
這一切完成得如此之早,我們摸黑起床都無緣得見。
在繞著佛像轉圈的過程中,我一直被遺憾的情緒左右著。而那些比我還後到的藏民好像對看看沒看到亮佛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他們看重的只是大佛,是向佛之心,我注意的是外在的形式。我意識到了,一個內地人與藏民一起過雪頓節,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雖同處一個熱鬧的場所,可心境和感受卻是南轅北轍。
這不是一般的節日,有的節日不管你來自何方,是何民族,都可以同歡共慶。而作為佛的節日,我們永遠是一個局外人,像一粒砂子夾在流水中,雖然一起向前流動,卻不能與水相融為一體,區別在於:他們看到了佛,我看到佛像。
拉薩 說再見的時候到了
返回的路上,天空漸漸明朗起來。人群仍絡繹不絕趕了過來。與夜色中同行的藏民不同,陽光下,他們穿著的五彩繽紛的服裝全都耀目起來,男女老少,喜氣盈盈。
來的人實在太多,往回走的車都擠滿了人,我們只得步行,那些坐上車的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得意洋洋。
拉薩的郊外與荒野幾乎沒有區別,在高原那輪太陽的照耀下,草地和樹木都呈現出了蔥翠的顏色。地平線上淺白色的山峰閃現著金屬的光芒。一切都顯得明亮、激動和熱烈。
這一晚,還有兩件事情發生。給我們送菜的小姐竟是一位馬來西亞人。她剛剛從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畢業。她的錢快花光了,還有一些地方沒有去,她致電家裡要求寄錢;父親不依,要她速速回去。於是,她邊打工,邊與父親耗起來了。她叫陳向慧。
光C送走林雪, 在返回的路上迎面遇見一個日本朋友。兩年前,他們曾一起從雲南的西雙版納玩到麗江的瀘沽湖,拉薩巧遇,讓他們感到了人生的某些神秘莫測的東西,為此他們大喊大叫,相互擁抱,興奮不已。
雪頓節很快就到了,林雪卻失約,神秘地消失了。一個多月後,我們回到廣州,光C按她留的BB機號碼打她的傳呼, 一位小姐回電,她也叫林雪,她沒去過西藏,也不認識光C。
又過了一些日子, 在惠州,光C遇見一幫剛從拉薩回來的攝影發燒友,他無意中聊到了林雪,沒想到他們也見過她。那是在那曲,她與那家工藝品店的老闆在一起,她稱他是自己的老公,稱自己是湖南人。他們還給了她三筒膠捲。
最後一次, 光C和我仍不死心,又一次傳呼,總台小姐告訴我們這個號碼已經取消了。 光C拿著他拍的照片陷入了迷糊:這個真真切切的人就這樣不明不白消失了, 她究竟是誰?一切是真還是假?她為什麼要騙人?難道這是一個夢,光C寫了一封信:“小林:明知道這個地址是假的,這封信和這批照片你不一定能夠看到,但我還是要寄。我寧願相信過去的一切都是真的,也不願相信你在騙我們。讓我有一個永遠的等待,希望有一天能夠等到你的出現。”
哲蚌寺的大佛高高掛在山坡上
日子就這樣悄悄而過,雪頓節在不知不覺間來臨了。
這一天,我們與廣州來的一批大學生早早起床了。天還是黑乎乎的,街上卻已經十分熱鬧了,車燈大開,拖拉機、中巴、的士都在來回奔跑,喇叭聲此起彼伏,我們很容易就在門口攔住了一輛中巴車。
路上,人們紛紛往同一個方向趕。全城除了夜色仍不合時宜地滯留在城市的上空外,幾乎一切都提前甦醒了,都在行動著。腳步聲、呼叫聲,發動機聲,交織成一片。若你不是事先知道這是去看曬大佛,你準會張皇地起床,張皇地跑到街上,問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往外跑。這絕不會僅僅是我的想像,這樣的情形說不定真的發生過。並不是所有到達拉薩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是雪頓節,知道的就知道了,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並不需要相互轉告。不知道的就不知道,不知道他才會發問。
夜色里,我很快就失去了方向感,分不清東南西北,不知車子往哪個方向開。只知道了一件事情:車子開到了郊外。
車在郊外的馬路上走了一段路,我看到了一大片車停在一個低陷下去的地坪上。司機把車也開到那裡,一踩剎車,就嚷:“到了,到了,在這裡下車。”
我遲疑了一小會,就隨著一股散發著羊膻味的人流往前走。這群人既不笑也不大聲喧譁,只知道低著頭往前趕路,路邊有賣桑葉、哈達的。有人買了就在路邊點起了桑煙,撒起了糌粑,伏身就拜。繚繞的桑煙嗆得讓人窒息。
腳下的路漸漸陡了,走起來有點氣喘吁吁。抬頭一望,右邊山後出現了一線白光,那是東方無疑了。太陽被人們提前鬧醒了。
慢慢地,身後河谷里的夜色像一層籠著的霧一樣,浮起了朦朧的金屬一般的光亮。西邊山頂一團神秘的光放射出五彩繽紛的色彩,人們駐足驚嘆。那團光自北而南,由擰檬黃、橙、曙紅,逐漸變出豐富艷麗的顏色。沒多久,它就像一朵花一樣在那座山坡上凋謝。
哲蚌寺一座座隨山勢而建的寺廟群,在前面的一條大峽谷里呈現出朦朧的輪廓。翻深溝,爬石坡,穿密林,天已經放亮,空中露出了乳白和淡藍相交織的一團晨光。
隨著人流裹進大門,買了門票再左行,迎面一座山坡上,巨大的色彩斑斕的釋加牟尼佛像早已展開在那裡了。
人們紛紛湧上前去。只見哈達紛飛,前邊的人用手去撫摸佛像,用頭去拱佛座,丟下錢幣,雙掌合攏,眼睛微閉,喃喃自語。擠不到前面的,就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五體投地,磕起長頭。人群中央雜的中外遊客,他們也受到這虔誠的禮佛氣氛感染,紛紛合掌祈禱。人們有著同樣肅然的表情,面部都閃耀著神性的容光。無人高聲喧譁,眾人只是默默地凝望。
這生動新奇猶如中世紀一樣的巨大的宗教活動場景,如同西歐古典主義時期宗教題材油畫的再現,我聯想到了倫勃朗、丟勒和魯本斯。我以他們的視角和構圖攝下了這一難忘的場面。
法號聲聲,經幡獵獵。唱經的喇嘛,身披紅色袈裟,跌坐成一片,誦經聲如海如濤,響徹山谷。四處飄起的桑煙把中世紀的古老寺廟浮得如蜃樓幻景。
山下,人們誦著經,潮水一樣繼續向這邊漫過來。這是一個民族的大聚會。漫山遍野的人群,有的就地生火煮茶,有的一張塑料布往地上一攤,全家人圍坐於一起,把從城裡帶來的食物倒出來,津津有味地吃著。更多的人往佛像前聚攏過來。
我從人縫裡擠到大佛前,這個佛像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大,站在下面,只能看到佛像的局部。抬頭,山頂上曬佛的喇嘛小得不見鼻子眼睛。佛像就是他們從藏佛樓抬出來的,前面是開路的法號,後面是抬佛像的長龍。待爬到固定在山坡上的巨大鐵架上時,喇嘛們一齊吶喊,巨佛的長卷迅疾沿著鐵架從上滾下來,白花花的一片。接著,幾根繩子從上面放下來拴住那層覆蓋在佛像上的白布,徐徐向上拉。於是,佛像慢慢呈現,先是蓮花座,然後到胸、脖、臉,最後,五彩斑斕的一片佛光呈現於天地之間,頗像後現代的大地藝術。
這一切完成得如此之早,我們摸黑起床都無緣得見。
在繞著佛像轉圈的過程中,我一直被遺憾的情緒左右著。而那些比我還後到的藏民好像對看看沒看到亮佛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他們看重的只是大佛,是向佛之心,我注意的是外在的形式。我意識到了,一個內地人與藏民一起過雪頓節,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雖同處一個熱鬧的場所,可心境和感受卻是南轅北轍。
這不是一般的節日,有的節日不管你來自何方,是何民族,都可以同歡共慶。而作為佛的節日,我們永遠是一個局外人,像一粒砂子夾在流水中,雖然一起向前流動,卻不能與水相融為一體,區別在於:他們看到了佛,我看到佛像。
拉薩 說再見的時候到了
返回的路上,天空漸漸明朗起來。人群仍絡繹不絕趕了過來。與夜色中同行的藏民不同,陽光下,他們穿著的五彩繽紛的服裝全都耀目起來,男女老少,喜氣盈盈。
來的人實在太多,往回走的車都擠滿了人,我們只得步行,那些坐上車的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得意洋洋。
拉薩的郊外與荒野幾乎沒有區別,在高原那輪太陽的照耀下,草地和樹木都呈現出了蔥翠的顏色。地平線上淺白色的山峰閃現著金屬的光芒。一切都顯得明亮、激動和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