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華共和國

  自由,平等,博愛

  馬克思不僅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而且十分同情被殖民者征服的印度的悲慘境遇。他嚴厲譴責英國對印度的野蠻殖民政策。他指出:“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它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征服者的歷史,這些征服者就在這個一無抵抗、二無變化的社會的消極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帝國。”英國的“貴族只是想降服它,財閥只是想掠奪它,工業巨頭只是想用低廉商品壓倒它”,結果印度這個自然物產非常豐富的國家,卻淪為世界上最貧困的殖民地。殖民者在這裡公開貪污、勒索、侵吞私人股息,甚至在寺廟設置慘殺和賣淫掠取香客錢財,卻無恥地稱這是維護“財產、秩序、家庭和宗教”!馬克思憤怒地指出:“當我們把自己的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因為它在故鄉還裝出一副很有體面的樣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對於這樣一個長期受盡奴役和欺凌的國家,馬克思寄以希望,他說:“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滿懷信心地期待,在多少是遙遠的未來,這個巨大而誘人的國家將復興起來。”而復興的道路或者是英國本國的工業無產階級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或者是印度人民掀起民族解放運動來擺脫英國殖民主義的枷鎖。

  1857—1859年期間,印度人民舉行了民族解放的起義。馬克思從印度人民的起義中看到了東方殖民地人民新的覺醒,給予了熱情的關懷和支持。他寫了許多文章分析起義的原因和性質,駁斥英國資產階級報刊散布的種種謊言。他還看到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對於宗主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的意義。他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印度使英國不斷消耗人力和財力,現在是我們最好的同盟軍。”

  馬克思在論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的文章中始終貫串了這樣一個光輝思想: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的鬥爭必然會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體系,加深它的矛盾,加劇它的危機,削弱它的力量,從而有利於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鬥爭。因此,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同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是相互支持和相互影響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必須支持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鬥爭,這些思想奠定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解放鬥爭的理論基礎。

  第25章 《資本論》問世(1)

  1861、1862年裡,馬克思利用外出的機會繞道從異國回到過特利爾,看望了越來越蒼老的媽媽。

  馬克思想找份工作無望,眼看經濟上的困難又無法在公園附近的格拉弗頓坊寬敞的住宅呆下去了。這時,又突然從特利爾傳來噩耗:“1863年11月30日,母親逝世。”

  馬克思立即從倫敦趕赴特利爾奔喪。為自己親愛的又固執一輩子的母親流下了悲痛辛酸的淚水。

  “媽媽,你醒醒吧!”馬克思還有許多話要對媽媽說啊!

  為了尋求真理,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喚醒無產階級砸碎自己手中的枷鎖,推翻統治階級,勞動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為此,自己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中流亡,與無產階級所有的敵人作鬥爭,帶領一家大小憑著精神支柱的維繫,心甘情願一次次在貧困的死亡線上煎熬……

  你反對孩兒的婚事,為守自己百姓家的本分;你反對孩兒讀書,由能賺錢的法律專業轉為哲學專業……這些,孩兒都使你老人家大失所望,孩兒沒有聽媽媽的話,以至媽媽白髮蒼蒼之年還為孩兒的貧困流亡而抱一塊心病。

  媽媽,你真不理解你自己孩兒的心。孩提時,孩子的粗魯為什麼都能容忍,撞翻了你心愛的陪嫁花壇你不重罵一句;在外打鬥劃得血淋淋的手足,你還流著淚水替孩兒縛理;嚴冬的夜半,你幾次顫抖著身子爬起來遮嚴孩兒的被物,以免感冒……這些,你都能忍受著。

  孩兒大了,自己有了主張,有了獨到的見解,沒有聽你的話,你固執得眼汪汪看著孩兒身無一文流亡異國他鄉。連這個時候你也不願意將一文錢給一個“不聽你的話”的孩兒,讓孩兒像個孤兒樣向外人藉助維持生計,你死心眼認為:孩兒整日為著什麼“主義”、“理想”,不行正路,有老有小的大男人不但不去一心賺錢養家,卻讓自己和一家去作無辜的折騰和犧牲……

  孩兒的心連自己的媽媽也難理解,難怪別人能理解自己?一二十年來,好在有朋友的理解和接濟,好在有覺醒的勞動者們支持,否則孩兒還有為媽媽奔喪的一天?……

  一個全新的偉大的事業,不理解是暫時的,也是自然的。孩兒卻理解媽媽那天下父母所共有的“望子成龍”的心。可眼下孩兒執著追求的事業還沒有成功,媽媽善良的勞動百姓的那份“體面”還沒有最終討回來……然而畢竟事業在發展,革命運動有了新的喜色,《資本論》第一卷的寫作也將進入衝刺階段……從中,你和還多數尚不理解兒子的心的人會從中找到圓滿的答案……

  “媽媽,你醒醒吧!”

  你聽孩子對你說,莫看你兒一時甚至今生今世的困難,兒的行動可影響一代代的創造財富而深受剝削的勞動人民,他們從此會在困境中崛起,做國家的主人,建設一個文明民主的嶄新的世界!

  馬克思這位已45歲的頭髮花白了的“孩兒”在媽媽的靈柩前靜靜地、久久地默哀,任放縱的淚水蕩滌自己負疚的心靈……

  由於革命大風大浪的闖蕩,一二十年的流亡,作為長子沒能在媽媽身邊盡一點孝心,連媽媽十月的懷胎,孩提時的抱養也沒有得到回報。兒也不曾這麼想到過……可每天還要為一家大小的生計找親朋接濟……想到這一點,馬克思內心刀剮一般疼痛……為了事業,基本放棄了生我養我的媽媽,兄弟姊妹16年才見上一面……最後連一句要媽媽理解、原諒、使媽媽得到慰藉的話也沒能說上一句,媽媽就悄悄地走了,永遠地走了……

  日月輪轉,可人就怎麼也不能輪轉,根本就沒有了一個下次能在媽媽身邊彌補自己過失的機會……

  這位頭髮花白的孩兒,淚水從已花白了的鬍鬚中源源注入媽媽靈柩的跟前……

  他不顧自己身體久病後剛剛恢復,不顧胸前生有大癰的疼痛,不聽姐姐他們的勸阻,長時間地在媽媽面前讓淚水說出自己許多年來要說出的話啊!……

  送媽媽入墓後,馬克思走訪了幾家附近的親戚,立即返回了倫敦。

  儘管自己正在第二次經濟危機中,他沒有專為媽媽的遺產在家裡說上半句話,他全忘記了媽媽也有負疚孩子的地方,只想到自己長期流亡異國他鄉欠老人家的太多、太多……

  馬克思來倫敦不久,家裡人按媽媽的遺囑將馬克思應多得的那份母親的遺產用錢寄來了倫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