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燕妮已臥床兩天了,一對新人熱戀的第一顆種子正在不安分起來,她不能同他們談話。

  琳蘅這時會立刻代替燕妮去招待客人的,並去說幾句燕妮這時想要解他們煩悶的話來,直至燕妮對琳蘅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時,無論是馬克思或他的朋友在家中苦惱,琳蘅會搬出棋盤來,她自告奮勇地向對方請戰,痛痛快快地“殺”一場。

  詩人在這種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感嘆地愉快離開了。

  “時候到了,快去找助產婆!”琳蘅在客人離開後高興地告訴馬克思。

  1844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的這一天,馬克思家裡又添了一個成員,小燕妮誕生了。

  小生命正降臨到家庭經濟受困的非常時期。

  正在這時,琳蘅站在廚房裡束手無策,錢又都用完了,商人又都不願意對一個陌生的外國人賒貸一點東西。她卻並不沮喪,想到了自己的旅行袋,在她的換洗衣服下面還有幾件從家鄉帶來的自己親手繡制的紀念品:兩種不同的繡花圍裙,他細心地挑了一對送到當鋪換了錢。

  錢又換來了孩子的食品和雪茄菸來。

  對馬克思發表在《前進報》上的文章,德國政府又不安起來,他們同法國政府交涉成功,一天,法國驅除馬克思出境的傳令來到家中。

  馬克思不得不要立即離開巴黎,並對家中的事情作出處理。

  燕妮因特殊情況還需留在巴黎。

  因錢的問題,馬克思不得不十分難受地想到,他們只夠把琳蘅送回她家鄉的路費,並還得暫時拖欠她的工資。

  讓琳蘅分離,這是萬不得已的事,他和燕妮都感到非常難過。

  當燕妮含淚告訴琳蘅他們不得不分離的時候,琳蘅卻並未顯出難過來,她很鎮靜,表面上看來她是很樂意回到她的摩塞爾鄉下去的。

  燕妮要琳蘅到當鋪把她的陪嫁的一些銀的刀叉餐具都典當了,湊足盤纏讓馬克思儘快離開了巴黎。

  琳蘅沒有拿工資的希望,也沒有打算去再找職業,當她知道了馬克思要去的地方時,她秘密地帶著她的行囊,又悄悄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去了。

  第13章 人間自有真情(1)

  《德法年鑑》停刊後,馬克思獲得了時間利用巴黎的學術活動和圖書館研究法國革命、歷史和人類文化遺產。他撲進浩瀚的書海里經常是連續三四個通宵不休息,寫下九冊《巴黎筆記》,其中五冊是經濟方面的。

  這期間,馬克思花主要精力研究了政治經濟學,特別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研究了恩格斯發表在《德法年鑑》上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文,並按恩格斯提供的線索,研讀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研讀了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還讀了薩伊·斯卡貝克、麥克庫洛赫、脫拉西等人的著作,並做了大量的摘錄和筆記。

  《德法年鑑》編輯出版合同撕毀後,馬克思在家庭經濟上第一次受困。德國科倫的朋友在為他們發起了募捐,給他們很快寄來了1000培勒和800法郎以補償普魯士沒收的刊物錢,才讓他們勉強擺脫經濟上的債務。

  1844年8月下旬的一天,恩格斯又從英國返回德國的途中親自趕來巴黎拜訪馬克思。

  站在馬克思面前的一個手裡拿著大禮帽和手杖的黃髮青年人,一對灰色的眼睛間隔得很開,目光是那麼直率、好奇和勇敢,馬克思好像是第一次發現來人的皮膚純淨白皙,個子高而瘦,穿著非常講究。

  這對黑頭髮和黃頭髮的青年人第一次見面後開始了書信聯繫,馬克思在恩格斯寄發的文稿中漸漸對這位“商人的兒子”刮目相看了,也不免對其第一次見面的冷落深懷歉意。

  恩格斯也發現主人眼睛裡射出的是十分動人的愉快的目光,也不見了第一次那種輕蔑、冷漠、教人心裡極為不安的眼神。

  這次見面,馬克思有了一個家,全家人熱情接待了這位遠方來的客人,似乎要補償他第一次見面時對這位年輕人的冷落。

  恩格斯也是普魯士萊茵省人,比馬克思小兩歲,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巴門的一個紡織工廠主家庭。他父親是個篤信宗教、思想保守的資本家。恩格斯中學沒有畢業就迫於父命去不萊梅學習經商。他利用業餘時間刻苦自學,研究歷史、哲學、文學、語言學和外國語。在中學時代就接受了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在不萊梅這個自由市又廣泛接觸了國外的進步思想,1839年他就開始為激進主義文學團體“青年德意志”的機關報《德意志電訊》撰稿,開始同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義作鬥爭。他在《烏培河谷來信》一文中用耳聞目睹的事實揭露封建專制社會的黑暗,批判宗教虔誠主義的偽善,譴責工廠主對工人的殘酷剝削,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

  1841年9月恩格斯去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學旁聽哲學課就結識了青年黑格爾派,積極參加了同唯心主義哲學家謝林的鬥爭,寫了《謝林論黑格爾》、《謝林與啟示》、《謝林——基督哲學家》三篇著作,揭露了謝林妄想使哲學再度變成“神學奴婢”的企圖和為普魯士專制制度辯護的反動立場。當時,他在費爾巴哈的影響下克服了唯心主義,轉向了唯物主義。

  1842年11月恩格斯去英國曼徹斯特,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英國生活了將近兩年,從父親身邊看到並親自接觸了資本主義的各種尖銳的矛盾,詳細調查英國工人的生活和鬥爭,直至參加了英國的工人運動。他還深入研究了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這期間,他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成了共產主義者。正是在這個時期,馬克思在巴黎、恩格斯在曼徹斯特不約而同地作出了科學共產主義的基本結論。恩格斯已經認識到:社會經濟關係在社會生活中起著決定作用;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的根源是私有制;完成這個歷史使命的力量是無產階級。馬克思從發表他在《德法年鑑》的兩篇文章中,已清晰地看到了他的立場、觀點,認為他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戰友。

  這次,恩格斯在巴黎留居10天時間,馬克思同他形影不離。短短的10天,馬克思還把他介紹和認識了在巴黎的工人運動活動家,馬克思還帶他一道參加了巴黎的工人社會主義革命者集會。10日的傾心交談,相互增進了了解。兩人雖然各自走過的道路不同,但對一切重大問題和看法完全一致。他們於是制訂了今後共同行動的計劃。

  10天裡,他們倆開始動手合作第一部著作——《神聖家族·對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駁布魯諾·鮑威爾及其夥伴》。恩格斯在馬克思的家裡就已完成了他分擔寫作的七節,約一個半印張。馬克思在恩格斯離開巴黎後又花了3個月時間,完成了這本共20印張的著作。這部著作標誌著他們共同創立的科學共產主義的開始。

  琳蘅給他們倒茶倒咖啡時,總愛在他們暢談的房間裡停留一會,被他們越來越興致高昂的氣氛所感染。這些日子,她興致勃勃、無憂無慮。又發現這位黃頭髮的客人不像其他絕大部分的流亡者那樣身無一文而到這裡來常常只是為了吃飽肚皮。恩格斯不僅給了她足夠的錢採購■饌,臨別時還留下了禮物和一把法郎給他們作生活補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