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俱樂部成員定期在一家咖啡館聚會,咖啡館在耶戈爾大廳和夏洛丹大街的交叉路口上,正對著一座劇院,從大學來只需步行5分鐘,因此,大學生、教師、評論家到這裡聚會特別方便,在這裡還可以讀到在其他咖啡館的店主所不準備的報紙和政治書刊。

  那裡的四壁總是糊成紅顏色的“紅廳”是當年咖啡館的中心,它一直又是他們聚會的中心場所,也是自由派知識分子們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激烈辯論的主要講壇。

  “紅廳”自然成了卡爾最活躍的地方,開始,前來聚會的人對卡爾的年輕投以藐視的眼光,認為他是談不出什麼見解的。

  卡爾每次在發言之前都要站起身,在室內踱幾步,沉思地把他的食指按在唇邊,然後,就激昂陳詞:

  “只要還有一滴血在哲學的、征服世界的、絕對自由的心臟中跳動著,哲學就永遠會像伊壁鳩魯那樣向著它的反對者喝道:‘那摒棄庸眾聽信的神靈的人,不是不敬神靈的人;那附和庸眾關於神靈的意見的人,才是不敬神靈的人。’”……

  這時,連“博士俱樂部”的主要領導人、柏林大學的神學講師鮑威爾也向這位年輕的小弟弟報以熱烈的掌聲,立科中學的歷史教員卡爾·科本感嘆地說:“這才是從自己心中說出來的。”

  往往在這使卡爾最激動的夜晚裡,他又會提筆立即給父親和燕妮寫信,告訴他們他在博士俱樂部的事情和目的。“這裡在爭論中公開了很多對立的意見,並且我總是緊緊地盯住現代世界哲學。”

  當時的黑格爾學派已分成了左右派。右派稱老年黑格爾派,他們用基督正統思想來解釋黑格爾哲學。左派稱青年黑格爾派,他們堅持黑格爾的辯證法,從黑格爾哲學中作出無神論和反對專制統治的結論。卡爾贊成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和政治觀點。

  卡爾往往有意這樣發起頻繁而激烈的爭論,使自己的思想能與那些傑出朋友的思想進行比較,漸漸,這位俱樂部中的“小弟弟”有了中心位置。主要領導人布魯諾·鮑威爾也成了卡爾的忘年之交。

  卡爾在“博士俱樂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鍛鍊,成了青年黑格爾派中印象最深的一個,以致在他離開柏林之後人們還在經常談論他。

  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學旁聽哲學課。當時卡爾已離開柏林,恩格斯從青年黑格爾派的朋友的介紹中了解了卡爾,在他與埃德加爾·鮑威爾(布魯諾·鮑威爾的弟弟)合寫的一首長詩中對這位特利爾青年的英勇氣概作了生動的描寫:

  是誰跟在他(布魯諾)的身後,風暴似地疾行?

  是面色黝黑的特利爾之子,一個血氣方剛的怪人。

  他不是在走,而是在跑,他是在風馳電掣地飛奔。

  鷹隼般的眸子大膽無畏地閃爍,

  他滿腔憤怒地舉起雙臂,

  仿佛要把廣闊的天幕扯到地上。

  不知疲倦的力士緊握雙拳,

  宛若凶神附身,不停地亂跑狂奔!

  第9章 23歲的博士(1)

  卡爾又在給父親寫信,告訴父親在“博士俱樂部”發生的一些新情況、自己思想上的新進步……

  然而,這時卻一聲炸雷劈頂——

  “卡爾,你爸爸——,你爸爸去世了。”

  剛強的卡爾撕心裂肺地抽泣,淚水傾注在沒有給父親寫完的那封信上……“爸爸——”

  1838年1月,父親臥床難起。

  2月10日,父親艱難地把幾句話加到母親寫給卡爾的信上面。這時的父親感到自己的死期臨近,他語重心長囑咐兒子,要過有條理的生活,節約開支,因為父親再也沒有以前那樣的收入了。

  此之前的1837年夏日,卡爾把法哲學嘗試失敗中的茫然一時傾注入文學創作之中,在父親10月的生日裡,卡爾把自己創作的《多蘭涅姆》命運悲劇第一幕和諷刺小說《菲里克斯》及一些詩歌作為獻給父親生日的紀念。

  父親寫在母親信上幾句話後的3個月,年僅55歲的父親,悄然離開了遠在柏林的卡爾。

  卡爾回家辦完父親的喪事後,遵父親的遺囑,不要影響學業,很快回到柏林大學。他含著淚花又一次端詳著帶在身邊的父親那張老式銀版照片……心裡有什麼事,再也沒有向父親討教的機會了,物質生活上開始惡化。母親獨自肩負起七個子女的重擔。這時小弟弟愛德華又死於肺病。

  父親一死,卡爾完全放棄了法學,專門從事了哲學研究。母親不能理解,卡爾為什麼這樣傾心於“對生計毫無益處”的哲學研究活動?燕妮卻如此支持他?加上母親對卡爾找上燕妮這個未婚媳婦總有“被貴人家瞧不起之嫌”,母親對卡爾更加淡漠了。

  卡爾先想到通過在波恩大學任教的朋友鮑威爾的幫助獲得一個職業,可以同燕妮結婚,並擺脫不和睦的家庭關係。可由於朋友的激進,鮑威爾越來越在大學裡受到反動政府的攻擊,自己的地位也很不穩固了。

  直到1841年初,卡爾和家庭發生重大爭執的情況下,母親拒絕今後給他物質上的幫助,卡爾才不得不匆匆結束了學業,並把自己的哲學著作作為一篇《博士論文》,於4月4日匆匆寄往耶魯大學。

  《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採用浪漫主義的寫作方法,並且按照黑格爾的邏輯意識,著重考察了精神和世界的關係問題,以獨特的思維和敢於向“天體”挑戰的氣概反映出自己崇尚自由和無神論的思想。

  《博士論文》的第一部分闡述了研究古希臘哲學、尤其是伊壁鳩魯哲學的基本目的,以及論述各個時期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對伊壁鳩魯哲學的看法,進而說明了伊壁鳩魯哲學和德謨克利特哲學的一致性。論文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伊壁鳩魯的原子論學說,指出它與德謨克利特哲學的區別在於:原子的偏斜;原子的質量性;原子作為本原及其可分性;原子世界的時間性和過程性等等。伊壁鳩魯還用原子學說解釋了天體現象,卡爾在附錄中進一步闡述出伊壁鳩魯哲學的無神論性質。

  耶魯大學哲學系主任已赫教授看完這篇論文後,感到十分滿意。他在4月13日就把這篇論文轉給了評審委員會,並附有這樣的評語:

  “謹向諸位推薦特利爾的卡爾·亨利希·馬克思先生這位極有資格的候選人。……該博士論文證明該候選人才智高超,見解透徹,學識淵博,本人認為該候選人實應授予學銜。”

  申請者的優點如此明顯,因此大學就沒有對卡爾再進行考試了,於1841年4月15日就授予卡爾哲學博士學位。

  免除了考試,破格得到了哲學博士學位,卡爾高興得說不出話來。他拿出父親的照片,讓父親“躺”在他的博士學位證書上,默默地告慰父親……

  豐富的知識和長久的思考,使卡爾對世界有了新的更清晰、更準確的認識,他有了博士學位證書,更牢固了他大膽的信念,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卡爾仍像童年時代一樣,把普羅米修斯尊奉為爭取自由的偉大英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