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街面上行人寥寥,濕漉漉的狗顛顛兒跑過,一簇簇不知名的菌子撐開在木頭牆角。
木頭柱子木頭牆,木頭的小鎮。
雨季里,老木頭有種清冷的霉香,圖書館深處的味道。
老師傅身上也有這種味道。
鋪子臨街,老師傅貓著腰,踞坐在門口木墩上,火焰艷紅,灰藍的手掌。
青石板路冰涼,一天到晚水汪汪。馬幫時而緩緩踱過,大鬍子馬鍋頭揣著酒壺,馬鞍上搖搖晃晃,銅鈴兒叮噹叮噹響。
川馬滇馬沒驢大,步子邁得小,鈴聲也碎,碎碎的鈍響從街頭淡到街尾,再沒入田野那頭的遠方。
馬鈴聲遠去,打銀聲漸起。
叮叮叮,叮叮叮……
銅聲鈍,銀聲脆,老師傅的錘子緩,餘音鉦兒的一聲裊裊上天,好似黃雀兒鳴叫著躥入層雲。
我時而停下手中的活計,眯起眼睛,側著耳朵。
多好聽呀,真好聽啊。
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聽著聽著,人就魔怔了。
一根紙菸丟進懷裡,老師傅瞅著我呵呵笑。
我一抹下巴,真丟人,出神兒就出神兒,怎麼還淌口涎了?
紙菸別上耳朵,我拱手道:哈……不好意思啦阿叔,我又偷懶了嘎。
他擺擺手,笑眯眯地問我:洋芋吃得慣?
吃得慣吃得慣……我學徒來的,阿叔吃什麼我自然跟著吃什麼。
又問:饞肉了吧?
哪裡哪裡……我學徒來的,阿叔吃什麼我自然跟著吃什麼。
他點著頭,笑眯眯地說:……學不學徒不要緊,要緊的是早點兒多學個手藝,靠手藝吃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我是莫名其妙留下來當學徒的。
彼時我年少,拎著小畫箱背著大背包滿世界遊蕩。
半背包顏料,半背包煎餅和大蒜。
袖子吸飽了松節油,指縫裡嵌滿黑泥,牛仔褲膝蓋處髒得反光,褲腿上花花綠綠的顏料嘎巴兒,整個人鬍子拉碴馬瘦毛長。
要多砢磣有多砢磣。
大學本科是風景油畫專業,偏愛畫鄉野,習性難改,故而途經小鎮時,駐足幾天畫畫老街老房,順手把老師傅打銀的模樣描摹在了畫面上。
他手中的活計不停,任憑我畫,偶爾抬頭沖我笑笑,我也沖他笑笑。
到了飯點兒,我蹲在路邊啃煎餅就大蒜,他端著碗,探頭看我。
他沖我笑笑,我也沖他笑笑。
我把畫轉過來給他看:畫得怎麼樣?
他說:啊呀!真像,和個相片一樣,這個畫一看就能賣不少錢。
我逗他,揚起手中的山東煎餅,道:真要能賣不少錢,我還用蹲在這兒啃這個?
他端著碗走過來,笑眯眯地瞅瞅我,又瞅瞅煎餅。
能吃飽嗎?紙片片一樣。
我說來來來別客氣,您也嘗嘗。
……
一來二去攀談熟了,我留了下來,被老師傅撿回了銀匠鋪學徒打銀。
老師傅說他年輕時也愛寫寫畫畫,門神也畫過,大字也寫過,《芥子園畫譜》
也臨過好幾卷……窮鄉僻壤的,畢竟不能當飯吃,終歸還是去學了手藝。
他說:你住幾天,住幾天嘎,一來飯菜吃點兒熱的,二來順便學學手藝。你會畫畫,上手一定快,說不定將來多隻碗盛飯。
他心善,以為我落魄,變相接濟我。
我晚熟,孩子氣重,一生不羈放縱愛折騰,借著此番好意,張嘴就應了下來——多好玩兒啊,混成個銀匠噹噹。
我張羅著去買豬頭來拜師,他卻不讓。
他說:免嘍免嘍,你們這幫孩子將來都是要去做大事的人,你住幾天,住下嘎,住下就好。
老師傅說,匠人有匠人的規矩,有些事情兒戲不得。
若當真拜了師,就要扎紮實實學徒三年,若要學得精,三年也未必出師。這是門傳了不知多少代的老手藝,養家餬口有餘,買車買房卻未必,實在不適合年輕人學,也一直沒碰見個真心學藝的年輕人……
他說:你要是願意學徒就學著玩玩,學費不用掏。
我說:那我橫不能擱您這兒白吃飯吧?
老師傅上下打量著我,說:阿彌陀佛,難不成你還能吃窮了我?
好吧阿叔,那咱們今天吃什麼?
(二)
我以為會駐足個三五天。
沒想到一住就是整個雨季。
住下後,自然不用啃煎餅了,有菌子吃,有涼粉吃,還有洋芋。
烤洋芋、炒洋芋,洋芋絲、洋芋片。這裡的洋芋是紅心兒的,生吃有股蘋果味兒,柴鍋燒來滋味足,飯添了一碗又一碗,怎麼吃也吃不夠。
飯桌就是櫃檯,櫃檯就是飯桌。
鋪子地方小,吃飯時老師傅坐中間,我和小師姐一人一邊斜倚在櫃檯上夾菜,烏木筷子,粗白瓷的大碗。
老師傅念佛,菜多素少葷,卻出奇地香。我筷子落得像打地鼠,吃得稀里呼嚕。
小師姐不一樣,她眼觀鼻鼻觀心,文文靜靜捧著碗,細嚼慢咽。
是嘍,銀匠鋪還有個秀氣的小師姐。
小師姐個子不高,一身長襟黑羽絨服,袖子長長蓋過手背。
那一年,北上廣的女孩子開始流行把長髮簪在腦袋頂心,小師姐腦袋頂上也簪著個同樣的髻子,據說叫道姑頭。
本是個俏皮的髮型,卻讓她頂出了一身古墓派的憂鬱。
乍一看,哎呀我擦,敢問小道姑剛給哪家施主做完頭七招魂法事……
小師姐性格也像個小道姑,極內向,話極少,一頓飯也不見她說一句話。
她不問我的姓名產地,也不和我寒暄……話說我是多不招人待見?
飯後我裝裝樣子,起身收拾碗碟,她輕輕推開我的手,說:我來就好。
後院的自壓井旁,她蹲著洗碗,動作輕又緩,一點兒聲響也聽不到。
小師姐也是外鄉人,年齡只比我大一點兒而已,進門只比我早幾天。
老師傅笑眯眯地說:和你一樣,也是撿來的。
也是撿的?也是在路邊啃煎餅就大蒜?
阿叔你逗我的吧?我不信,多秀氣的一個姑娘哦,怎麼看也不像個走江湖跑碼頭的。
她姓甚名誰是何方神聖,老師傅也不知道。
老師傅說別看鎮子小,來來往往的外鄉人卻不少,樂意留下跟我學手藝,高興還來不及呢,問那麼多作甚?只要不是通緝犯,願意住多久住著就好。
我笑問:那如果住下的是個通緝犯呢?
老師傅飛快地上下打量我一眼,嘟囔著:阿彌陀佛……
拜託,看什麼看,很傷人的好不好?
小師姐是個奇怪的女人。
是有多怕冷,冬天尚遠,她卻早早裹上了羽絨服,也不怕捂得慌。
又好像很怕累,她去街尾買菜,短短一截路就能走出一臉倦容來,好像背著的不是竹簍,而是口水缸。
我就夠愛走神的了,她段位明顯比我高,有時吃著吃著飯眼神就失了焦,有時擦著擦著桌子,抹布就固定在了一個地方不停轉圈。
木頭柱子木頭牆,木頭的小鎮。
雨季里,老木頭有種清冷的霉香,圖書館深處的味道。
老師傅身上也有這種味道。
鋪子臨街,老師傅貓著腰,踞坐在門口木墩上,火焰艷紅,灰藍的手掌。
青石板路冰涼,一天到晚水汪汪。馬幫時而緩緩踱過,大鬍子馬鍋頭揣著酒壺,馬鞍上搖搖晃晃,銅鈴兒叮噹叮噹響。
川馬滇馬沒驢大,步子邁得小,鈴聲也碎,碎碎的鈍響從街頭淡到街尾,再沒入田野那頭的遠方。
馬鈴聲遠去,打銀聲漸起。
叮叮叮,叮叮叮……
銅聲鈍,銀聲脆,老師傅的錘子緩,餘音鉦兒的一聲裊裊上天,好似黃雀兒鳴叫著躥入層雲。
我時而停下手中的活計,眯起眼睛,側著耳朵。
多好聽呀,真好聽啊。
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聽著聽著,人就魔怔了。
一根紙菸丟進懷裡,老師傅瞅著我呵呵笑。
我一抹下巴,真丟人,出神兒就出神兒,怎麼還淌口涎了?
紙菸別上耳朵,我拱手道:哈……不好意思啦阿叔,我又偷懶了嘎。
他擺擺手,笑眯眯地問我:洋芋吃得慣?
吃得慣吃得慣……我學徒來的,阿叔吃什麼我自然跟著吃什麼。
又問:饞肉了吧?
哪裡哪裡……我學徒來的,阿叔吃什麼我自然跟著吃什麼。
他點著頭,笑眯眯地說:……學不學徒不要緊,要緊的是早點兒多學個手藝,靠手藝吃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我是莫名其妙留下來當學徒的。
彼時我年少,拎著小畫箱背著大背包滿世界遊蕩。
半背包顏料,半背包煎餅和大蒜。
袖子吸飽了松節油,指縫裡嵌滿黑泥,牛仔褲膝蓋處髒得反光,褲腿上花花綠綠的顏料嘎巴兒,整個人鬍子拉碴馬瘦毛長。
要多砢磣有多砢磣。
大學本科是風景油畫專業,偏愛畫鄉野,習性難改,故而途經小鎮時,駐足幾天畫畫老街老房,順手把老師傅打銀的模樣描摹在了畫面上。
他手中的活計不停,任憑我畫,偶爾抬頭沖我笑笑,我也沖他笑笑。
到了飯點兒,我蹲在路邊啃煎餅就大蒜,他端著碗,探頭看我。
他沖我笑笑,我也沖他笑笑。
我把畫轉過來給他看:畫得怎麼樣?
他說:啊呀!真像,和個相片一樣,這個畫一看就能賣不少錢。
我逗他,揚起手中的山東煎餅,道:真要能賣不少錢,我還用蹲在這兒啃這個?
他端著碗走過來,笑眯眯地瞅瞅我,又瞅瞅煎餅。
能吃飽嗎?紙片片一樣。
我說來來來別客氣,您也嘗嘗。
……
一來二去攀談熟了,我留了下來,被老師傅撿回了銀匠鋪學徒打銀。
老師傅說他年輕時也愛寫寫畫畫,門神也畫過,大字也寫過,《芥子園畫譜》
也臨過好幾卷……窮鄉僻壤的,畢竟不能當飯吃,終歸還是去學了手藝。
他說:你住幾天,住幾天嘎,一來飯菜吃點兒熱的,二來順便學學手藝。你會畫畫,上手一定快,說不定將來多隻碗盛飯。
他心善,以為我落魄,變相接濟我。
我晚熟,孩子氣重,一生不羈放縱愛折騰,借著此番好意,張嘴就應了下來——多好玩兒啊,混成個銀匠噹噹。
我張羅著去買豬頭來拜師,他卻不讓。
他說:免嘍免嘍,你們這幫孩子將來都是要去做大事的人,你住幾天,住下嘎,住下就好。
老師傅說,匠人有匠人的規矩,有些事情兒戲不得。
若當真拜了師,就要扎紮實實學徒三年,若要學得精,三年也未必出師。這是門傳了不知多少代的老手藝,養家餬口有餘,買車買房卻未必,實在不適合年輕人學,也一直沒碰見個真心學藝的年輕人……
他說:你要是願意學徒就學著玩玩,學費不用掏。
我說:那我橫不能擱您這兒白吃飯吧?
老師傅上下打量著我,說:阿彌陀佛,難不成你還能吃窮了我?
好吧阿叔,那咱們今天吃什麼?
(二)
我以為會駐足個三五天。
沒想到一住就是整個雨季。
住下後,自然不用啃煎餅了,有菌子吃,有涼粉吃,還有洋芋。
烤洋芋、炒洋芋,洋芋絲、洋芋片。這裡的洋芋是紅心兒的,生吃有股蘋果味兒,柴鍋燒來滋味足,飯添了一碗又一碗,怎麼吃也吃不夠。
飯桌就是櫃檯,櫃檯就是飯桌。
鋪子地方小,吃飯時老師傅坐中間,我和小師姐一人一邊斜倚在櫃檯上夾菜,烏木筷子,粗白瓷的大碗。
老師傅念佛,菜多素少葷,卻出奇地香。我筷子落得像打地鼠,吃得稀里呼嚕。
小師姐不一樣,她眼觀鼻鼻觀心,文文靜靜捧著碗,細嚼慢咽。
是嘍,銀匠鋪還有個秀氣的小師姐。
小師姐個子不高,一身長襟黑羽絨服,袖子長長蓋過手背。
那一年,北上廣的女孩子開始流行把長髮簪在腦袋頂心,小師姐腦袋頂上也簪著個同樣的髻子,據說叫道姑頭。
本是個俏皮的髮型,卻讓她頂出了一身古墓派的憂鬱。
乍一看,哎呀我擦,敢問小道姑剛給哪家施主做完頭七招魂法事……
小師姐性格也像個小道姑,極內向,話極少,一頓飯也不見她說一句話。
她不問我的姓名產地,也不和我寒暄……話說我是多不招人待見?
飯後我裝裝樣子,起身收拾碗碟,她輕輕推開我的手,說:我來就好。
後院的自壓井旁,她蹲著洗碗,動作輕又緩,一點兒聲響也聽不到。
小師姐也是外鄉人,年齡只比我大一點兒而已,進門只比我早幾天。
老師傅笑眯眯地說:和你一樣,也是撿來的。
也是撿的?也是在路邊啃煎餅就大蒜?
阿叔你逗我的吧?我不信,多秀氣的一個姑娘哦,怎麼看也不像個走江湖跑碼頭的。
她姓甚名誰是何方神聖,老師傅也不知道。
老師傅說別看鎮子小,來來往往的外鄉人卻不少,樂意留下跟我學手藝,高興還來不及呢,問那麼多作甚?只要不是通緝犯,願意住多久住著就好。
我笑問:那如果住下的是個通緝犯呢?
老師傅飛快地上下打量我一眼,嘟囔著:阿彌陀佛……
拜託,看什麼看,很傷人的好不好?
小師姐是個奇怪的女人。
是有多怕冷,冬天尚遠,她卻早早裹上了羽絨服,也不怕捂得慌。
又好像很怕累,她去街尾買菜,短短一截路就能走出一臉倦容來,好像背著的不是竹簍,而是口水缸。
我就夠愛走神的了,她段位明顯比我高,有時吃著吃著飯眼神就失了焦,有時擦著擦著桌子,抹布就固定在了一個地方不停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