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在比賽的頭天晚上,黃藥師談起了條件:「我可以告訴你們誰會勝利,但我需要100萬兩銀子,你們願意給的話,我就拿著,不願意給,就算了。」

  兩個人二話不說,一個人給了他50萬兩的銀票,黃藥師告訴了他們比賽結果。

  三個人喝了一夜的酒,但那兩個人早晨起來,發現黃藥師已經不見了——黃藥師就這樣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至於汴梁城擂台賽的結果,他自己也不知道。

  黃藥師用100萬兩銀子把桃花島建設得富麗堂皇,開始過起了簡單而清淨的生活——我就曾經有一個朋友,最大的願望就是賺一大筆錢然後過簡單清淨的生活,比如去西藏買一塊地自己開荒什麼的,但他一直沒成功,因為簡單清淨的生活很容易過,但先賺一大筆錢實在太困難了——在從汴梁到桃花島的路上,黃藥師到大戶馮家拐走了他們的女兒馮衡。

  黃藥師和馮衡夫妻兩個在桃花島的日子快活無比,這激發了黃藥師的鬥志,他決定研究天下的所有學問,在任何領域都成為大師。他最初研究的是數學。眾所周知,桃花島機關密布,消息遍地,外人很難進入到內部,這都得益於黃藥師的數學成績。

  馮衡全力地支持黃藥師鑽研學問,毅然承擔起了全部家務。在這種支持下,黃藥師的學問突飛猛進:在觀察雲彩運行規律的時候,有所領悟,建立了混沌學;打斷弟子四人七條腿後,建立了現代解剖學;凝望星空的時候,他是哲學家;俯首甘為的時候,他是兒童心理學家……他早就給自己擬好了墓志銘,上邊只有兩個大大的字:牛逼。

  做學問之餘,他就和馮衡乘船到各處去旅行,最遠走到密克羅尼西亞,順便發明了指南針。他便決定寫一本書,書名是《海國圖志》,記載自己到過的各處。為了寫書,他特意發明了印刷術。書的第一頁,當然是寫他的桃花島。但桃花島究竟有多大呢?他決定親自去丈量一下。

  在丈量桃花島海岸線的時候,他又發現,用一丈長的尺子量,海岸線有三萬零六十九丈;而用一尺長的尺子量海岸線則有三百四十萬零九百九十八尺,折合三十四萬零九十九丈,居然差出十倍;當然,如果你用一寸長的尺子去量,結果可能又多出十倍。黃藥師想,尺子可以無限地縮小,那我豈不是永遠無法知道桃花島的周長了?這讓他感到很沮喪,只好放棄了《海國圖志》的寫作……他忽然明白了,所有事情都像桃花島的周長一樣,永遠是筆糊塗帳。

  晚年的黃藥師很寂寞,女兒大了出了門,嫁人嫁了個勤快人,他只好自己一個人在桃花島上讀一讀《莊子》,等死,其他的事情,他再也不聞不問了。

  帝王的尊嚴

  漁樵耕讀是四種職業,後來在大理國成了四個人的代號。做了官之後,這四個人依然保持著他們的愛好,種地的種地,砍柴的砍柴,打漁的打漁,讀書的讀書。他們保持本色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大理國民風淳樸,不怎麼需要如此多的將軍丞相,即使沒有君王,他們也能把日子過得不錯;另一方面,這四個人覺得自己從事的職業都是正當的、積極向上的——在他們的同僚中頗有一些邪人,比如華赫艮是盜墓出身,還有一些人走上仕途之前是拉皮條的、做小偷的,當了官之後就不宜保持先前的愛好了。大理國的臣民對他們的國家領導人拿著兩千石的薪水卻幹著普通人的活計也有怨言,但政權的存在就是為了對付這些怨言的,所以,可以想見的是,慢慢地,人們就聽不見那些牢騷了,因為發牢騷的人很快就不見了。

  漁樵耕讀並不太在乎老百姓說什麼,只要段智興滿意就行。畢竟,封他們官的是段智興,而不是老百姓。

  段智興就是他們的領袖,他們的老師,他們的親大爺,比爹還親。

  段智興是大理國的帝王,他對自己治理國家的能力感到滿意。每次走在大街上,他都能看到人民的滿臉堆笑,人們對他說出的任何話都不會反駁,並且會不折不扣地執行,這讓他覺得很有尊嚴。

  這種局面直到王重陽到來後才開始改變。

  段智興對很多事情都有辦法,惟獨拿王重陽沒辦法,因為他打不過王重陽,並且私人間的角力不能動用軍隊,這讓他很頭疼,所以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王重陽奪走了《九陰真經》卻無能為力。

  王重陽是為了一筆交易來找段智興的,當時大理國已經有了貨幣,但以物易物也能為人接受,他想的是用自己的先天功換段智興的一陽指,同時也要為自己的師弟周伯通換一房媳婦,後世的人們把這種辦法叫「搭售」。雖然先天功和一陽指價值基本相當,但先天功是王重陽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一陽指卻是段智興繼承先輩的。一般來說,人們不會太在乎白白得來的東西,無論是女人還是物品,無論是街上揀來的還是祖宗傳下來的,所以王重陽認為這筆買賣一定談得成。

  段智興果然答應了王重陽的條件,因為他並不喜歡女色,而後宮中的女人又實在太多了,已經多得讓他開始頭疼,正愁沒法打發。送給周伯通個把女人他並不在乎,何況,得到先天功並不會丟失了一陽指,他不會不答應這樣的條件。

  就這樣,王重陽得到了一陽指,段智興得到了先天功,周伯通得到了劉瑛。

  但無論是王重陽還是段智興,都低估了周伯通的挑剔心理,劉瑛並不是處女,周伯通以為師哥還是像從前那樣給他一個習練陰陽採補的機會而已,所以並沒太認真,他更想得到的是一陽指——師哥得到武功,他卻只得到一夜風流,太不公平了。所以周伯通一怒之下,溜之乎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