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最後,在大人的調解下,大家才又平復下來,握手言和,但心底卻似裂瓷般,那道口再怎麼也補不滿。我們的童年,就在這樣的難堪與猶疑中,慢悠悠地過去了。
七十年代過年的記憶--貼對聯、逛廟會、看電影
在七十年代,過年就像一場穀雨衝擊著四季的亂麻,鍋碗瓢盆在油膩的廚房裡作著瘋狂的演習,孩子穿了新衣倚在門欄邊一派天真地等著春天。不過,最熱鬧的事兒還要屬貼春聯兒,家家戶戶都會貼上諸如“東風浩蕩革命形勢無限好,紅旗招展生產戰線氣象新”、“喜氣洋洋過春節,身強力壯迎長征”、“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躍,公報春風拂大地大地生輝”之類的春聯迎接新春。對聯上的賀詞也從初時的豪言壯語變得富有人情味了,人們拿著漿糊鼓搗著,真正識字的人不多,圖的就是那份喜慶勁兒。那會兒人窮,對聯大多都是自己找人寫的。通常都有些學識淵博的老大爺,會免費為四鄰揮毫一幅。他們鄭重其事地戴上起了霧的老花鏡兒,滿手青筋暴起,指尖兒卻拿捏得又穩又准。筆尖一路蜿蜒下去,濃墨打濕了紅紙,捲起些細碎的毛邊兒,好似大姑娘臉上的胭脂。看的人和寫的人都憋了一口氣,嘴角上還吊著些唾沫星兒,一個字兒一個字兒地跟著念出來,調子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婉轉中平添了幾分情致。貼對聯可是絲毫馬虎不得,歪了斜了不雅觀,再說了,那1毛錢一張的紅紙兒要是撕扯下來,會疼得人心裡兒打抖。完事後,再點上封“五連頭”的花炮,往門外一扔,幾口人咧了嘴看著它結實地響起,劈劈啪啪,那高興勁就甭提了。
那會兒過年還時興“逛廟會”,到了大年初二,親戚都走過了一遍,一家人就張羅著到街上湊熱鬧去。這“廟會”可是幾千年來人們沿襲下來的習俗,各地兒都有。就拿老北京來說吧,歷史悠久些的有地壇廟會、龍潭廟會、廠甸廟會、白雲觀廟會。各處節目都不同,如廠甸有祥子拉車、老牛上架、花市一條龍;白雲觀有騎驢逛廟會、正月初九會神仙、痛打金錢眼、山門內摸石猴……孩子們嘴饞,特迷那些零嘴攤兒,什麼切糕、糖葫蘆、豆汁、爆肚、涼皮,一路吃了個飽,要不過了這時段兒,又得盼上整整一年。要換到現在,他們更是能大飽口福:蘭州拉麵、新疆烤羊肉串、上海的小籠包子、天津十八街大麻花、西安涼粉、重慶麻辣燙、南京鹽水鴨、濟南大煎餅、山西平遙醬狗、溫州魚肉丸子湯、太原刀削麵……不過,那會兒好多人都沒這福分,只能咽著口水心裡小小地掙扎一下。那地方兒曲藝自然少不了,京劇、豫劇、評劇、河北梆子、河南墜子、京韻大鼓、相聲、評書……咿咿呀呀全都上了陣。還有許多民間藝人賣弄的玩意兒,吹面人、捏泥人、扎風箏、剪紙兒,更激烈一些的是舞獅子,它花樣繁多,分為太獅、少獅、武士獅與繡球獅……一圈兒走下來,全身筋骨舒爽,一家人被各種把戲撩花了眼,巨大的幸福感引領著腿腳一直向前。
而到了七十年代中後期,“文革”里被批鬥的人大多平了反,平日裡不敢往來的親友也恢復了交往。大街上從原來一色的藍螞蟻變為綠軍裝再到光鮮的西洋服。樣板戲也下了台,《阿詩瑪》《桃花扇》《李雙雙》這樣的國產電影重新露了面。年紀輕一些的人就趁著過年的時候,三三兩兩來到電影院,解放一下思潮,跟上時代的節拍。那會兒,一些國外的片子和香港的故事片也涌了進來,如日本的《追捕》、英國的《女英烈傳》、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美國的《摩登時代》、中國香港的《三笑》,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開放和豐富。在打倒“四人幫”後的第一個春節,人們發瘋似的往電影院裡擠,各地的場子都風傳爆了場,後來還增派了好多警衛維持秩序。
七十年代的報刊新聞
毛主席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1976年8月10日《河北日報》
唐山市東礦區中學學生
彭秀玲
7月30日,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毛主席派來的解放軍把我從倒塌的樓房裡搶救出來。這時,我已經被困了整整六十個小時。一回想解放軍搶救我的情景,我從內心感謝黨,感謝毛主席,感謝親人解放軍。
7月初,我到唐山市華新紡織廠看望姐姐,住在單身宿舍的第二樓。28日凌晨強烈的地震發生了,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樓房倒塌了,我被擠在倒塌的樓板和夾壁牆之間,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地方。過了一會兒,我聽到了飛機的馬達聲,啊!是毛主席派人救我們來了,頓時我的心翻騰起來,毛主席呀毛主席,有了您,我一定能活著,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於是,我用還能活動的雙手扒磚頭,把危險的地方撐起來。由於過分疲勞,我昏過去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頭上傳來了腳步聲,我一邊呼喊一邊敲牆。當上邊同志發現後,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傳過來:“同志,我們是解放軍,是毛主席派我們來的,我們一定把你救出來,你要再堅持一下!”“解放軍來了!”我覺得心頭一熱,舊社會,我父母受苦受難,是毛主席派解放軍把我們救了出來。今天,我們受災,解放軍又趕來搶救,解放軍真是我的親人呀!
當時,我頭上蓋著四米多厚的碎磚和水泥板。為了搶救我,解放軍同志冒著三十多度的酷熱,挖的挖,搬的搬,有的同志暈倒了,醒過來堅持干。當挖到兩米深的時候,他們怕磚塊掉下來砸傷我,決定在我面前二米遠的地方打洞。幾名解放軍戰士輪換鑽進洞內,用手一點一點地挖。有的同志手指扒破了,腳砸傷了,但這些他們全然不顧,他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儘快救出階級姐妹。當時,餘震不斷發生,洞頂的水泥板隨時都有塌落的危險,解放軍同志不顧個人安危,爭先恐後鑽進洞內,繼續扒。就這樣,解放軍同志經過五個多小時的緊張戰鬥,終於把我從四米多深的樓底救了出來。當時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這是黨和毛主席給我的第二次生命啊!真是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毛主席的恩情深,千好萬好不如社會主義好,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黨和毛主席的恩情。
七十年代過年的記憶--貼對聯、逛廟會、看電影
在七十年代,過年就像一場穀雨衝擊著四季的亂麻,鍋碗瓢盆在油膩的廚房裡作著瘋狂的演習,孩子穿了新衣倚在門欄邊一派天真地等著春天。不過,最熱鬧的事兒還要屬貼春聯兒,家家戶戶都會貼上諸如“東風浩蕩革命形勢無限好,紅旗招展生產戰線氣象新”、“喜氣洋洋過春節,身強力壯迎長征”、“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躍,公報春風拂大地大地生輝”之類的春聯迎接新春。對聯上的賀詞也從初時的豪言壯語變得富有人情味了,人們拿著漿糊鼓搗著,真正識字的人不多,圖的就是那份喜慶勁兒。那會兒人窮,對聯大多都是自己找人寫的。通常都有些學識淵博的老大爺,會免費為四鄰揮毫一幅。他們鄭重其事地戴上起了霧的老花鏡兒,滿手青筋暴起,指尖兒卻拿捏得又穩又准。筆尖一路蜿蜒下去,濃墨打濕了紅紙,捲起些細碎的毛邊兒,好似大姑娘臉上的胭脂。看的人和寫的人都憋了一口氣,嘴角上還吊著些唾沫星兒,一個字兒一個字兒地跟著念出來,調子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婉轉中平添了幾分情致。貼對聯可是絲毫馬虎不得,歪了斜了不雅觀,再說了,那1毛錢一張的紅紙兒要是撕扯下來,會疼得人心裡兒打抖。完事後,再點上封“五連頭”的花炮,往門外一扔,幾口人咧了嘴看著它結實地響起,劈劈啪啪,那高興勁就甭提了。
那會兒過年還時興“逛廟會”,到了大年初二,親戚都走過了一遍,一家人就張羅著到街上湊熱鬧去。這“廟會”可是幾千年來人們沿襲下來的習俗,各地兒都有。就拿老北京來說吧,歷史悠久些的有地壇廟會、龍潭廟會、廠甸廟會、白雲觀廟會。各處節目都不同,如廠甸有祥子拉車、老牛上架、花市一條龍;白雲觀有騎驢逛廟會、正月初九會神仙、痛打金錢眼、山門內摸石猴……孩子們嘴饞,特迷那些零嘴攤兒,什麼切糕、糖葫蘆、豆汁、爆肚、涼皮,一路吃了個飽,要不過了這時段兒,又得盼上整整一年。要換到現在,他們更是能大飽口福:蘭州拉麵、新疆烤羊肉串、上海的小籠包子、天津十八街大麻花、西安涼粉、重慶麻辣燙、南京鹽水鴨、濟南大煎餅、山西平遙醬狗、溫州魚肉丸子湯、太原刀削麵……不過,那會兒好多人都沒這福分,只能咽著口水心裡小小地掙扎一下。那地方兒曲藝自然少不了,京劇、豫劇、評劇、河北梆子、河南墜子、京韻大鼓、相聲、評書……咿咿呀呀全都上了陣。還有許多民間藝人賣弄的玩意兒,吹面人、捏泥人、扎風箏、剪紙兒,更激烈一些的是舞獅子,它花樣繁多,分為太獅、少獅、武士獅與繡球獅……一圈兒走下來,全身筋骨舒爽,一家人被各種把戲撩花了眼,巨大的幸福感引領著腿腳一直向前。
而到了七十年代中後期,“文革”里被批鬥的人大多平了反,平日裡不敢往來的親友也恢復了交往。大街上從原來一色的藍螞蟻變為綠軍裝再到光鮮的西洋服。樣板戲也下了台,《阿詩瑪》《桃花扇》《李雙雙》這樣的國產電影重新露了面。年紀輕一些的人就趁著過年的時候,三三兩兩來到電影院,解放一下思潮,跟上時代的節拍。那會兒,一些國外的片子和香港的故事片也涌了進來,如日本的《追捕》、英國的《女英烈傳》、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美國的《摩登時代》、中國香港的《三笑》,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開放和豐富。在打倒“四人幫”後的第一個春節,人們發瘋似的往電影院裡擠,各地的場子都風傳爆了場,後來還增派了好多警衛維持秩序。
七十年代的報刊新聞
毛主席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1976年8月10日《河北日報》
唐山市東礦區中學學生
彭秀玲
7月30日,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毛主席派來的解放軍把我從倒塌的樓房裡搶救出來。這時,我已經被困了整整六十個小時。一回想解放軍搶救我的情景,我從內心感謝黨,感謝毛主席,感謝親人解放軍。
7月初,我到唐山市華新紡織廠看望姐姐,住在單身宿舍的第二樓。28日凌晨強烈的地震發生了,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樓房倒塌了,我被擠在倒塌的樓板和夾壁牆之間,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地方。過了一會兒,我聽到了飛機的馬達聲,啊!是毛主席派人救我們來了,頓時我的心翻騰起來,毛主席呀毛主席,有了您,我一定能活著,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於是,我用還能活動的雙手扒磚頭,把危險的地方撐起來。由於過分疲勞,我昏過去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頭上傳來了腳步聲,我一邊呼喊一邊敲牆。當上邊同志發現後,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傳過來:“同志,我們是解放軍,是毛主席派我們來的,我們一定把你救出來,你要再堅持一下!”“解放軍來了!”我覺得心頭一熱,舊社會,我父母受苦受難,是毛主席派解放軍把我們救了出來。今天,我們受災,解放軍又趕來搶救,解放軍真是我的親人呀!
當時,我頭上蓋著四米多厚的碎磚和水泥板。為了搶救我,解放軍同志冒著三十多度的酷熱,挖的挖,搬的搬,有的同志暈倒了,醒過來堅持干。當挖到兩米深的時候,他們怕磚塊掉下來砸傷我,決定在我面前二米遠的地方打洞。幾名解放軍戰士輪換鑽進洞內,用手一點一點地挖。有的同志手指扒破了,腳砸傷了,但這些他們全然不顧,他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儘快救出階級姐妹。當時,餘震不斷發生,洞頂的水泥板隨時都有塌落的危險,解放軍同志不顧個人安危,爭先恐後鑽進洞內,繼續扒。就這樣,解放軍同志經過五個多小時的緊張戰鬥,終於把我從四米多深的樓底救了出來。當時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這是黨和毛主席給我的第二次生命啊!真是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毛主席的恩情深,千好萬好不如社會主義好,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黨和毛主席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