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日本的根本錯誤是它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的戰略不能同時並進,尤其是它的軍事戰略不能在中國及國際間和它的政治需要相調整。從一種純粹軍事的眼光來看,大多數的觀察者都同意:日本的戰略在整個上說起來是健全的,有許多地方甚至是很超越的,並且在立即實現它的目標這一點上是相當成功的。但是它最大的錯誤是:在發展它的軍事戰略中,日本卻沒有運用一種狡猾的政治戰略,因此便破壞了它出奇制勝的立場。
日本的軍事專家,他們自信是十分“了解中國”和中國人的心理的,他們早就想藐視西方人對於中國的智識的,卻不能把握政治戰略的主動地位以獲得東亞戰局的決斷力。在這一點上,他們顯示了一種幾乎使人不能相信的愚魯。從政治的立場上來看,他們像一個生手一樣的在從事著運動,不但對於目前的政治環境全不熟悉,而且根本不了解中國內部實力均衡的各種特點,以及最近二十年來的教訓。
結果,日本差不多失去了所有內部分裂,地域觀念,敵對和嫉妒等等的良好機會。這種機會在戰事開始時是任憑一種完美的政治戰略所支配的。它又被迫著不得不改變戰略,不時改變它的目標,增加它的困難,以及擴大它最後失敗的範圍。假使有人要為日本陸軍目前所遇到的悲劇找出一個單獨的理由,他便可以這樣說:他甚至完全不能接受南京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在華南作戰的教訓,更不能在蔣氏克服蘇維埃區域的戰略中得到什麼好處。委員長曾經再三的說過:和中國紅軍的戰事,“只能用三分軍事,卻需七分政治。”中日戰事中的政治成分正和這一樣的大;但是日本的參謀機關在計劃它的戰略的時候,幾乎不把這政治的因素看在眼裡。
日本政治戰略的主要錯誤根源於一種先見;這便是對於中國人民目前正在推行著的統一,士氣,愛國心,——和抗日思想——的深化和普遍性估計得太低。它在和一個不再存在的敵人作戰——和軍閥時代的中國。對於中國內部的分化里,腐敗,叛逆,地域觀念和不抵抗等自動的成分估計得太大,它在實際上幾乎沒有採取什麼步驟來使這些阻力尖銳化,但是卻因為它的軍事行動使每件事情都促成了他們內部的緊張。由於它推測的謬誤,對於這些得到一個及時勝利所必需的希望,它已是悲慘的失敗了。
所以,即使在華北,它的預料也是毫無根據的。三個北方的行政長官中——河北省的主席宋哲元,陝西省的老督軍閻錫山,或山東省意志薄弱的首領韓復榘——一個都沒有變為傀儡。日本在這幾省中幾百萬元的賄賂都白白的犧牲了。日本原需要征服他們每一呎土地的,現在卻仍舊寸步未動。像北方這樣弱的民族精神尚且足夠驅策所有當地重要的中國領袖出來抵抗,並且用這驚人的力量來抵抗那種多數中國人都怕他們會出賣領土給人本的人。
一
論日本的戰略(下)
在上海尤其在南京,日本在政治和經濟的戰略方面曾造成了它最嚴重的錯誤。現在一般都承認它的進犯揚子江,尤其是進犯南京即使在侵略成功的時候,也是它在軍事上時間方面的大錯誤。我個人的意見以為這或許會鑄成歷史上一次斷然的錯誤。它的結果和它所希望的頗相逕庭。日本希望靠著這次對於華中一個實業,經濟,和政治的中心的致命打擊能夠在表面上“叫中國屈膝”。但是不然,它卻使他們站得更穩了。它攻擊揚子江下游時的那種恐怖的震動,中國政府往日的經濟基礎的全部毀滅——所有這些恐怖的和極端主義的計劃,產生了在空間上擴展這次衝突的變化,因此,日本才知道在時間上去限制這次戰爭——這些事實不但沒有破壞抗戰,卻反大大的鼓起了抗戰的朝氣。
由於它在上海和南京的種種暴行,日本完成了幾件它所應該竭力避免的事。它給予當時中國政府里的官僚們以一種經濟上的破壞。那些官僚們在客觀上都是反對戰爭的——上海的“買辦階級”,銀行家,實業家,大地主的家族,和麕集在上海外國租界裡的富商們,他們經濟的興旺大抵都依靠和各帝國主義間的妥協。它竟死命地暗損了他們在南京有力的政治活動,這種活動常是在贊成和日本“合作”的一方面的,並且這種活動仍是繼續地存在,直到戰事發生時為止,始終想把華南和華北的往來繼續維持一個相當時期。
排斥了這些人以後,中國政權的基礎便開始迅速地轉移到青年人和激進的愛國分子身上——這些認識是誓死反對和解的。並且他們是把這一次戰事看作爭取獨立的一個長期奮鬥的開始的。因此,日本便破壞了曾失去每件事的人的權利,而把它轉讓於相信能戰勝別一民族——甚至全世界——的人的身上。
所有日軍認為足以促成中國內部分化和阻礙一致抗戰的地方封建勢力,都給他在華中的暴行所大大的破壞了。在中國的資產階級方面,它又摧毀了他們所夢想著的世界的最後憧憬,在這世界裡他們曾夢想過和日本共存的可能性。在中國的小資產階級方面,它又打破了他們和解的幻想。最嚴重的,它更分散了南京的政治力和經濟力,這種統治著全國的力量,使日本達到了它的軍事目標以後,實行它和解的條件所絕不可少的。
即使在頑強的西南,在那裡白崇禧和李宗仁等幾個軍事領袖一向脫離中央政府,單獨地統治著廣西一省的,日本的希望仍是顯得很渺茫。它的陰謀和賄賂已被證實為無用。拒絕了日本的慨助,趁這國難時期來作爭權奪勢的勾當,李,白二人不但沒有在戰事爆發的時候派軍沖入北方,相反地他們卻變成了中國抗戰中的一層堅強壁壘,單獨派一百萬軍隊參加戰事。
當五月里,日本的海軍攻入廈門,而在華南一帶開始它聲東擊西的戰略的時候,華北徐州的會戰在軍事上是日本一個有價值的幫助,但是在政治上這是許多謬誤中重要的一次。它很快的結束了華北、華中與華南在政治關係上的間隙;它正和揚子江的襲擊破壞了和南京動搖分子妥協的戰略一樣,徹底地消滅了華南一種分立運動的可能性。
但是最使日本失望的是它期望著的中國共黨和國民黨間的衝突卻沒有實現。蔣委員長自從和共黨訂立了統一戰線的和議以後,他不但誠意地依附著這次合約,並且把從前的紅軍派到北戰場戰事最嚴重的地方。自從紅軍以動人的迅速姿態在山西省出現以後,他們的武力已經證明為遠出於日軍的意料,並且很早便開始影響到中國抗戰的特質和主動性。——一種愈到將來愈會涉及更多的事。
因此,山本被迫著不得不獨自去戰勝他們。不能使中國人自己打自己,他們被迫著利用這些政治的誘惑,一般人稱為傀儡政府的,這些除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是衰弱者而外,不過是些人類的渣滓——搜羅些中國人民早就撇棄了的殘羹。因為它在強占的地方所施的無限恐怖,因為它在中國平民身上所施的jianyín、劫掠和殺戮,尤其是普及於全國的轟炸,日本的軍人促成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並且在有些情形之下,避免了一向使國家分離的階級觀念。在不多幾個月之內,它把中國人民鼓動到政治和軍事的團結中去。這種團結在和平的進程上,即使再隔十年二十年也是不能獲得的。——的確,這種團結,如果日本只在北方一隅作戰,而不把它的戰略擴展到全國的話,那麼即使在戰事中也是不能獲得的。
由於這些政治上嚴重錯誤的結果,日本目前在軍事上的實際地位較諸在地圖上所顯示的要差得多。實際上,他們顯然沒有控制著征服的土地和一億五千萬人口的十分之一。他們目前在戰事中所獲得的,無非是些劫掠得來的贓物,天津、青島和上海等地海關的管理權,少數都市居民身上的徵稅權,以及使日貨免稅運到中國來的特權。
當然日本的誤斷,一些都沒有關於中國的民族意識和農民的戰鬥力的。而這些農民在每一處都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兵士。把他們從幾百年的睡夢中驚醒以後,給予相當政治上的指導,把他們武裝,訓練和組織了起來以後,他們便可成為一架死命戰鬥的機器,遠在廣一先生的預料以外。後者曾經期望和山西、陝西尤其是華中的農民發生游擊戰。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看透目前正在北方各省和內蒙古一帶開展著的不正規戰。尤其是他們不能預料中國共黨在戰場二翼進占的速度和力量,以及他們在日軍後方各地發動民眾的活動。
多數日本的軍閥不明了在中國共黨的眼裡,日本徵服全中國的迷夢是無足恐懼的。相反地,它會掀起全個亞洲大眾革命的巨浪。報上的標題雖然繼續登載著徐州會戰的消息,占領像徐州那樣的大城市;但是戰事在無限的內地發展著。在這樣廣大的戰場上,在中國的河流,山脈,平原和山谷之間,日本不單會遇到正規的大軍,並且會遇到一個由全民族幾百萬男女老幼組成的大敵。這些人都預備在這次革命的戰役中為著家鄉,為著自由,為著他們自己的將來而長期抗戰下去的。
日本的軍事專家,他們自信是十分“了解中國”和中國人的心理的,他們早就想藐視西方人對於中國的智識的,卻不能把握政治戰略的主動地位以獲得東亞戰局的決斷力。在這一點上,他們顯示了一種幾乎使人不能相信的愚魯。從政治的立場上來看,他們像一個生手一樣的在從事著運動,不但對於目前的政治環境全不熟悉,而且根本不了解中國內部實力均衡的各種特點,以及最近二十年來的教訓。
結果,日本差不多失去了所有內部分裂,地域觀念,敵對和嫉妒等等的良好機會。這種機會在戰事開始時是任憑一種完美的政治戰略所支配的。它又被迫著不得不改變戰略,不時改變它的目標,增加它的困難,以及擴大它最後失敗的範圍。假使有人要為日本陸軍目前所遇到的悲劇找出一個單獨的理由,他便可以這樣說:他甚至完全不能接受南京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在華南作戰的教訓,更不能在蔣氏克服蘇維埃區域的戰略中得到什麼好處。委員長曾經再三的說過:和中國紅軍的戰事,“只能用三分軍事,卻需七分政治。”中日戰事中的政治成分正和這一樣的大;但是日本的參謀機關在計劃它的戰略的時候,幾乎不把這政治的因素看在眼裡。
日本政治戰略的主要錯誤根源於一種先見;這便是對於中國人民目前正在推行著的統一,士氣,愛國心,——和抗日思想——的深化和普遍性估計得太低。它在和一個不再存在的敵人作戰——和軍閥時代的中國。對於中國內部的分化里,腐敗,叛逆,地域觀念和不抵抗等自動的成分估計得太大,它在實際上幾乎沒有採取什麼步驟來使這些阻力尖銳化,但是卻因為它的軍事行動使每件事情都促成了他們內部的緊張。由於它推測的謬誤,對於這些得到一個及時勝利所必需的希望,它已是悲慘的失敗了。
所以,即使在華北,它的預料也是毫無根據的。三個北方的行政長官中——河北省的主席宋哲元,陝西省的老督軍閻錫山,或山東省意志薄弱的首領韓復榘——一個都沒有變為傀儡。日本在這幾省中幾百萬元的賄賂都白白的犧牲了。日本原需要征服他們每一呎土地的,現在卻仍舊寸步未動。像北方這樣弱的民族精神尚且足夠驅策所有當地重要的中國領袖出來抵抗,並且用這驚人的力量來抵抗那種多數中國人都怕他們會出賣領土給人本的人。
一
論日本的戰略(下)
在上海尤其在南京,日本在政治和經濟的戰略方面曾造成了它最嚴重的錯誤。現在一般都承認它的進犯揚子江,尤其是進犯南京即使在侵略成功的時候,也是它在軍事上時間方面的大錯誤。我個人的意見以為這或許會鑄成歷史上一次斷然的錯誤。它的結果和它所希望的頗相逕庭。日本希望靠著這次對於華中一個實業,經濟,和政治的中心的致命打擊能夠在表面上“叫中國屈膝”。但是不然,它卻使他們站得更穩了。它攻擊揚子江下游時的那種恐怖的震動,中國政府往日的經濟基礎的全部毀滅——所有這些恐怖的和極端主義的計劃,產生了在空間上擴展這次衝突的變化,因此,日本才知道在時間上去限制這次戰爭——這些事實不但沒有破壞抗戰,卻反大大的鼓起了抗戰的朝氣。
由於它在上海和南京的種種暴行,日本完成了幾件它所應該竭力避免的事。它給予當時中國政府里的官僚們以一種經濟上的破壞。那些官僚們在客觀上都是反對戰爭的——上海的“買辦階級”,銀行家,實業家,大地主的家族,和麕集在上海外國租界裡的富商們,他們經濟的興旺大抵都依靠和各帝國主義間的妥協。它竟死命地暗損了他們在南京有力的政治活動,這種活動常是在贊成和日本“合作”的一方面的,並且這種活動仍是繼續地存在,直到戰事發生時為止,始終想把華南和華北的往來繼續維持一個相當時期。
排斥了這些人以後,中國政權的基礎便開始迅速地轉移到青年人和激進的愛國分子身上——這些認識是誓死反對和解的。並且他們是把這一次戰事看作爭取獨立的一個長期奮鬥的開始的。因此,日本便破壞了曾失去每件事的人的權利,而把它轉讓於相信能戰勝別一民族——甚至全世界——的人的身上。
所有日軍認為足以促成中國內部分化和阻礙一致抗戰的地方封建勢力,都給他在華中的暴行所大大的破壞了。在中國的資產階級方面,它又摧毀了他們所夢想著的世界的最後憧憬,在這世界裡他們曾夢想過和日本共存的可能性。在中國的小資產階級方面,它又打破了他們和解的幻想。最嚴重的,它更分散了南京的政治力和經濟力,這種統治著全國的力量,使日本達到了它的軍事目標以後,實行它和解的條件所絕不可少的。
即使在頑強的西南,在那裡白崇禧和李宗仁等幾個軍事領袖一向脫離中央政府,單獨地統治著廣西一省的,日本的希望仍是顯得很渺茫。它的陰謀和賄賂已被證實為無用。拒絕了日本的慨助,趁這國難時期來作爭權奪勢的勾當,李,白二人不但沒有在戰事爆發的時候派軍沖入北方,相反地他們卻變成了中國抗戰中的一層堅強壁壘,單獨派一百萬軍隊參加戰事。
當五月里,日本的海軍攻入廈門,而在華南一帶開始它聲東擊西的戰略的時候,華北徐州的會戰在軍事上是日本一個有價值的幫助,但是在政治上這是許多謬誤中重要的一次。它很快的結束了華北、華中與華南在政治關係上的間隙;它正和揚子江的襲擊破壞了和南京動搖分子妥協的戰略一樣,徹底地消滅了華南一種分立運動的可能性。
但是最使日本失望的是它期望著的中國共黨和國民黨間的衝突卻沒有實現。蔣委員長自從和共黨訂立了統一戰線的和議以後,他不但誠意地依附著這次合約,並且把從前的紅軍派到北戰場戰事最嚴重的地方。自從紅軍以動人的迅速姿態在山西省出現以後,他們的武力已經證明為遠出於日軍的意料,並且很早便開始影響到中國抗戰的特質和主動性。——一種愈到將來愈會涉及更多的事。
因此,山本被迫著不得不獨自去戰勝他們。不能使中國人自己打自己,他們被迫著利用這些政治的誘惑,一般人稱為傀儡政府的,這些除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是衰弱者而外,不過是些人類的渣滓——搜羅些中國人民早就撇棄了的殘羹。因為它在強占的地方所施的無限恐怖,因為它在中國平民身上所施的jianyín、劫掠和殺戮,尤其是普及於全國的轟炸,日本的軍人促成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並且在有些情形之下,避免了一向使國家分離的階級觀念。在不多幾個月之內,它把中國人民鼓動到政治和軍事的團結中去。這種團結在和平的進程上,即使再隔十年二十年也是不能獲得的。——的確,這種團結,如果日本只在北方一隅作戰,而不把它的戰略擴展到全國的話,那麼即使在戰事中也是不能獲得的。
由於這些政治上嚴重錯誤的結果,日本目前在軍事上的實際地位較諸在地圖上所顯示的要差得多。實際上,他們顯然沒有控制著征服的土地和一億五千萬人口的十分之一。他們目前在戰事中所獲得的,無非是些劫掠得來的贓物,天津、青島和上海等地海關的管理權,少數都市居民身上的徵稅權,以及使日貨免稅運到中國來的特權。
當然日本的誤斷,一些都沒有關於中國的民族意識和農民的戰鬥力的。而這些農民在每一處都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兵士。把他們從幾百年的睡夢中驚醒以後,給予相當政治上的指導,把他們武裝,訓練和組織了起來以後,他們便可成為一架死命戰鬥的機器,遠在廣一先生的預料以外。後者曾經期望和山西、陝西尤其是華中的農民發生游擊戰。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看透目前正在北方各省和內蒙古一帶開展著的不正規戰。尤其是他們不能預料中國共黨在戰場二翼進占的速度和力量,以及他們在日軍後方各地發動民眾的活動。
多數日本的軍閥不明了在中國共黨的眼裡,日本徵服全中國的迷夢是無足恐懼的。相反地,它會掀起全個亞洲大眾革命的巨浪。報上的標題雖然繼續登載著徐州會戰的消息,占領像徐州那樣的大城市;但是戰事在無限的內地發展著。在這樣廣大的戰場上,在中國的河流,山脈,平原和山谷之間,日本不單會遇到正規的大軍,並且會遇到一個由全民族幾百萬男女老幼組成的大敵。這些人都預備在這次革命的戰役中為著家鄉,為著自由,為著他們自己的將來而長期抗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