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娘子,娘子,外面來人了!”盼夏急匆匆的進來。
知語皺眉,盼夏雖行事潑辣,但也是懂規矩,知輕重的。
盼夏進來平復了一下氣息,朝著阿綏福身行禮:“娘子,葉郎君和孔二郎君從長安過來了。”
“啊?”阿綏瞪圓水汪汪的眼睛。
“此話當真?”知語道。
“這是當然,就是葉郎君和新姑爺,婢子去給儲夫人送喜餅回來,恰巧遇上了。”盼夏豎起眉毛,脆生生地說道。
阿綏驚喜的握著小陶陶到底小拳頭:“是舅舅和大姑父過來啦!”
小陶陶聽不懂,吐了個奶泡泡來應付高興的阿娘。
阿綏還未出月子自然是不方便出去見客,便細細詢問盼夏,葉冬榮和孔二郎君孔靈均的狀態,又吩咐知禮帶人去收拾客房。
說了沒多久,李寅變闊步進來。
阿綏眼睛亮晶晶的看著他:“是兄長和大姑爺來了嗎?”
李寅溫聲道是,將她的髮絲勾到耳後,又看了看她懷裡的小傢伙。
陶陶似乎聞到了熟悉的氣味,小腦袋轉向李寅。
阿綏笑嘻嘻地把他遞給李寅。
李寅薄唇微勾,接過來。
阿綏伏在他堅實的肩膀上,軟軟的說道:“要把陶陶抱出去給他們看看嗎?”
“不給!”李寅落下兩個字。
阿綏抿唇一笑,上翹的柳葉眼彎成兩道月牙:“小氣!”
李寅哼了一聲。
“兄長他們過來是為何事呀?”阿綏想,總不能只是過來看看陶陶吧!他們在幽州呆不久的。
“他們一是來賀小傢伙滿月,二是替父親告訴我們,他已經在家族譜上填了小傢伙的名字了。”李寅看著她說道,雖知道他兒子的名字定會被父親包攬,但心裡還是有些不滿。
“陶陶有大名啦?”阿綏沒有注意到他的小情緒,只想知道陶陶的大名。
李寅鳳目幽幽瞥了她一眼,心中記下一筆,到她出了月子再算帳。
薄唇輕啟,看著小傢伙:“李熙元。”
阿綏贊道;“李熙元,熙元,真好!”
熙字寓意光明興盛,元又表萬物初始,李寅也不得不承認他父親這個名字取得好,配得上這個小傢伙。
侍女們互看一眼,暗暗狂喜,一般大族裡若有新生兒都是等到周歲或者更晚些到五六歲徹底立住了,才寫上族譜。
而她們小郎君這才剛出生就得了祖父親取的姓名,更是還未滿月就上了族譜,可見她們小郎君的受寵。
知語笑著帶著侍女們走到榻前,齊聲賀道:“恭喜郎主,恭喜夫人,恭喜小郎君。”
李寅淡聲道:“下去領賞吧!”
“謝郎主,娘子。”侍女們歡快的退下去。
屋內只剩下李寅阿綏和懷裡的小陶陶。
“阿綏!”李寅低聲喚她。
阿綏收回看著陶陶的目光,仰頭看他。
李寅起身把陶陶放到搖籃中,坐回軟榻,摟著她的薄肩:“我怕是要回京一趟。”
阿綏身子一僵,咬著唇,果然兄長他們過來定有其他的事情,不過……
阿綏軟軟的笑了笑:“那你要小心呀!”夫君這個時候回長安定有他不得已的原因,她會理解的。
先前他上戰場都還哭哭啼啼的撒嬌,這次她不曾留他,也不曾問他回京做何事,只柔聲讓他小心。
李寅眼眶一熱,下巴抵著她的發頂,他的小娘子長大了。
“聖人已經昏迷一個多月,漢王入獄,楚王把持朝政意圖謀反,晉王處境艱難,葉冬榮此次過來是替晉王求助。”李寅抱著她,同她講道。
只短短一句話,她這個不通朝事的人都知道了長安城如今的情勢險峻。
她是見過晉王的,知道他是個位仁意寬厚的王爺,與夫君關係甚好,若不是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是不會讓李寅冒險無詔回京的。
李寅溫熱的手掌撫著她的面龐,看破她寬慰他的笑容下面的擔憂,他知道此番回京定是兇險萬分的,但他一定會平安回來接她和小傢伙回家。
“什麼時候走?”阿綏聽他平穩的心跳走,問道。
李寅心中不舍,頓了頓才道:“明晚。”
“那我讓她們替你收拾行李。”阿綏一聽日子這麼著急,便要下榻。
李寅抱緊她,低笑兩聲::“不必了,只要帶些乾糧路上吃便可,旁的帶了無處安放。”
聽這話,他這一路估計都會是快馬加鞭往回趕了,只盼著他能按時進餐。
“葉冬榮和孔靈均就留在這兒,葉冬榮有些謀算,遇著不懂的就問他,孔靈均出身武將世家寧德侯府,我不在的日子悅園的安全就由他和輕風還有臨風負責。”李寅已經將一切都安排妥當了。
阿綏點點頭,記在心裡,不過聽到他這次不僅不帶輕風還要把臨風留給她,心裡有些焦急了:“不行,臨風還是跟著你。”
“阿綏,只要你和孩子安全了,我才能安心。”李寅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字的說道。
阿綏直起細腰,覆上他的薄唇,唇齒交纏。
被阿耶阿娘冷落在一旁的小陶陶不甘心的叫起來。
知語皺眉,盼夏雖行事潑辣,但也是懂規矩,知輕重的。
盼夏進來平復了一下氣息,朝著阿綏福身行禮:“娘子,葉郎君和孔二郎君從長安過來了。”
“啊?”阿綏瞪圓水汪汪的眼睛。
“此話當真?”知語道。
“這是當然,就是葉郎君和新姑爺,婢子去給儲夫人送喜餅回來,恰巧遇上了。”盼夏豎起眉毛,脆生生地說道。
阿綏驚喜的握著小陶陶到底小拳頭:“是舅舅和大姑父過來啦!”
小陶陶聽不懂,吐了個奶泡泡來應付高興的阿娘。
阿綏還未出月子自然是不方便出去見客,便細細詢問盼夏,葉冬榮和孔二郎君孔靈均的狀態,又吩咐知禮帶人去收拾客房。
說了沒多久,李寅變闊步進來。
阿綏眼睛亮晶晶的看著他:“是兄長和大姑爺來了嗎?”
李寅溫聲道是,將她的髮絲勾到耳後,又看了看她懷裡的小傢伙。
陶陶似乎聞到了熟悉的氣味,小腦袋轉向李寅。
阿綏笑嘻嘻地把他遞給李寅。
李寅薄唇微勾,接過來。
阿綏伏在他堅實的肩膀上,軟軟的說道:“要把陶陶抱出去給他們看看嗎?”
“不給!”李寅落下兩個字。
阿綏抿唇一笑,上翹的柳葉眼彎成兩道月牙:“小氣!”
李寅哼了一聲。
“兄長他們過來是為何事呀?”阿綏想,總不能只是過來看看陶陶吧!他們在幽州呆不久的。
“他們一是來賀小傢伙滿月,二是替父親告訴我們,他已經在家族譜上填了小傢伙的名字了。”李寅看著她說道,雖知道他兒子的名字定會被父親包攬,但心裡還是有些不滿。
“陶陶有大名啦?”阿綏沒有注意到他的小情緒,只想知道陶陶的大名。
李寅鳳目幽幽瞥了她一眼,心中記下一筆,到她出了月子再算帳。
薄唇輕啟,看著小傢伙:“李熙元。”
阿綏贊道;“李熙元,熙元,真好!”
熙字寓意光明興盛,元又表萬物初始,李寅也不得不承認他父親這個名字取得好,配得上這個小傢伙。
侍女們互看一眼,暗暗狂喜,一般大族裡若有新生兒都是等到周歲或者更晚些到五六歲徹底立住了,才寫上族譜。
而她們小郎君這才剛出生就得了祖父親取的姓名,更是還未滿月就上了族譜,可見她們小郎君的受寵。
知語笑著帶著侍女們走到榻前,齊聲賀道:“恭喜郎主,恭喜夫人,恭喜小郎君。”
李寅淡聲道:“下去領賞吧!”
“謝郎主,娘子。”侍女們歡快的退下去。
屋內只剩下李寅阿綏和懷裡的小陶陶。
“阿綏!”李寅低聲喚她。
阿綏收回看著陶陶的目光,仰頭看他。
李寅起身把陶陶放到搖籃中,坐回軟榻,摟著她的薄肩:“我怕是要回京一趟。”
阿綏身子一僵,咬著唇,果然兄長他們過來定有其他的事情,不過……
阿綏軟軟的笑了笑:“那你要小心呀!”夫君這個時候回長安定有他不得已的原因,她會理解的。
先前他上戰場都還哭哭啼啼的撒嬌,這次她不曾留他,也不曾問他回京做何事,只柔聲讓他小心。
李寅眼眶一熱,下巴抵著她的發頂,他的小娘子長大了。
“聖人已經昏迷一個多月,漢王入獄,楚王把持朝政意圖謀反,晉王處境艱難,葉冬榮此次過來是替晉王求助。”李寅抱著她,同她講道。
只短短一句話,她這個不通朝事的人都知道了長安城如今的情勢險峻。
她是見過晉王的,知道他是個位仁意寬厚的王爺,與夫君關係甚好,若不是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是不會讓李寅冒險無詔回京的。
李寅溫熱的手掌撫著她的面龐,看破她寬慰他的笑容下面的擔憂,他知道此番回京定是兇險萬分的,但他一定會平安回來接她和小傢伙回家。
“什麼時候走?”阿綏聽他平穩的心跳走,問道。
李寅心中不舍,頓了頓才道:“明晚。”
“那我讓她們替你收拾行李。”阿綏一聽日子這麼著急,便要下榻。
李寅抱緊她,低笑兩聲::“不必了,只要帶些乾糧路上吃便可,旁的帶了無處安放。”
聽這話,他這一路估計都會是快馬加鞭往回趕了,只盼著他能按時進餐。
“葉冬榮和孔靈均就留在這兒,葉冬榮有些謀算,遇著不懂的就問他,孔靈均出身武將世家寧德侯府,我不在的日子悅園的安全就由他和輕風還有臨風負責。”李寅已經將一切都安排妥當了。
阿綏點點頭,記在心裡,不過聽到他這次不僅不帶輕風還要把臨風留給她,心裡有些焦急了:“不行,臨風還是跟著你。”
“阿綏,只要你和孩子安全了,我才能安心。”李寅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字的說道。
阿綏直起細腰,覆上他的薄唇,唇齒交纏。
被阿耶阿娘冷落在一旁的小陶陶不甘心的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