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不對,不是那根,她素手拿過太監手中的木簪,只需要一打量,就知道這根木簪只是“仿品”——當年,那根木簪陪了她九年,她能不熟知麼?
唐少贇拿著仿品木簪來給她,還說諒前事,今生不負?
這是頭一回,許知瑜氣到胸口有點發悶——她顫著聲音問旁邊的柳姑娘:“《苔痕綠》是誰所作?”
“好似是市井人家,只聽說姓唐。”柳姑娘想了想,又說:“姓張也不一定。”
可許知瑜現在已經聽不到她說的別的。
她千想萬想,甚至想到了蘇華風,卻沒料到,居然是唐少贇也再活一世,更沒料到,還對她說這種話,再說那出戲,看來他可是時時刻刻打聽她的日子!
今生不負?他做這個《苔痕綠》,真不是來羞辱她的麼!
她整張臉都沒有顏色,忍不住用帕子來來回回擦了擦拿了木簪的那隻手,勉強冷靜著對太監說:“你去告訴他,沒什麼前事,更沒什麼今生。”
太監應了聲是,剛要退下時,許知瑜又叫住了他,說:“罷了,你直說,我不認識那位公子,公子認錯人了。”
若唐少贇真重活一次,還要演這齣戲碼,許知瑜長出一口氣,那她沒必要奉陪。
她只望此生,二人之間再無瓜葛。
小太監拿著木簪,出了偏殿——偏殿外哪有什麼公子?他卻小步跑去了正殿,腦中仔細記著許知瑜剛才的話,等到了正殿,拾階到了上首,附在蘇華風耳旁說了個九成。
這個反應,與一開始猜的差不多。
蘇華風的手上拿著木簪,一笑,果然,許知瑜原來也是再活了一次。不過,現在看來,她只知道第一世嫁給唐少贇,卻並不知道第二世,他強娶了她的事。
是他運道好。若是許知瑜知道了第二世的事,只怕從一開始,就對他避之不及,怎麼還可能會甜甜地叫他表哥呢?
說來他會起疑心並且試探,也是這幾個月冷靜下來後細思後的決定——小到春雨發現她在名冊上留意“唐”姓男子,大的也更多,比如她明明還小,舉手投足間卻總有著穩重的心思。
人是他兩世以來愛的許知瑜,卻不是本該十三歲的許知瑜。
既然起了疑心,要確定只需要設局。設這個局,並不難,一支木簪,一個誤會。
木簪是蘇華風按著記憶中的樣子打的。
而誤會?蘇華風只是讓宮人在唐少贇桌上放了另一根無關緊要的簪子,隨後又說這是偏殿裡許二姑娘的簪子,唐少贇還簪之時,便落了圈套。
接著再讓那小太監把木簪拿到許知瑜面前,這麼一測,許知瑜也入了套,說出了“沒什麼前事,更沒什麼今生”的話語。
蘇華風料得,在許知瑜認知里,這“重活一次”的機會,定然是落到唐少贇頭上了。
台上紅衣女子因著改命,日子是過得風生水起,她咿咿呀呀唱著曲,眼波婉轉,有些許沒媚態。
蘇華風沒什麼興致再看下去,他抬手喝茶,心裡卻明白,這魚餌已然備好了。
宮宴結束後,宮中本還有煙花會,許知瑜無心再呆著,她步履匆忙,出了宮門後,見到淨月與尤嬤嬤,她輕輕鬆了口氣。
轎子內,她又忍不住輕輕摸了摸髮髻。那根木簪,她這輩子是不會有機會再戴,輕輕嘆了口氣,那到底為什麼心裡總覺得有一處地方很奇怪?
可是要細說起哪裡,她又想不出來。
說到底,蘇華風這個套里,漏洞還是有許多,但凡許知瑜有一步不按他所想,這個計劃便要泡湯。
可是誰叫蘇華風對她是瞭若指掌呢?
轎子搖搖晃晃,載回去了許知瑜滿心的無奈,還有另一種想法,雖然她有時候真是倦了,但是該議親時還是得考慮了。
否則唐少贇若再度上門來提親,那堵心的不還是她自己麼?
許知瑜發現有些時候,上一世發生的事,這一世好像也總會在同一個時候再發生,雖然她已經改了運道。但是有些事,冥冥之中註定的似的。
蘇華風信步走在長廊上,宮殿之上的黑夜,被煙火燃亮了半邊,也帶著點轟鳴的聲音,似是冬雷震震。
他抬眼看天色,嘴角噙著一抹笑容——冥冥之中註定?
不過是他放的長線罷了。
沒多久,安國公府辦起春日宴。
宴是安國公府辦的,趙雪晴早早的把一沓名冊給了許知瑜,不過言語間,卻多次提到安定侯家的嫡次子蔣熠。
嫡次子?趙雪晴這是把她家世抬了又抬再選婿的麼。許知瑜把名冊放下,笑道,“姨母,這麼高的門第,我可攀不起。”
趙雪晴笑她:“這個熠哥兒性子有些莽撞,候夫人多次與我說過,不求娶貴女,只要有一溫雅女子主持著熠哥兒後院的事就好。”
許知瑜復又拿起名冊,漫不經心地翻著,說:“瞧瞧,這聲哥兒叫得多熟。”
趙雪晴笑了,道:“其實真算起來,熠哥兒才是你的真表哥,見了面,你得叫一聲表哥的。”
忽的,許知瑜眼前浮現,燈火闌珊處,那玄衣青年朝她遙遙一笑,俊逸非凡,仿若天地間只有她一人。
她一愣,隨後笑著搖了搖頭,心道怎麼一提表哥,自己便又想到了蘇華風去了。
唐少贇拿著仿品木簪來給她,還說諒前事,今生不負?
這是頭一回,許知瑜氣到胸口有點發悶——她顫著聲音問旁邊的柳姑娘:“《苔痕綠》是誰所作?”
“好似是市井人家,只聽說姓唐。”柳姑娘想了想,又說:“姓張也不一定。”
可許知瑜現在已經聽不到她說的別的。
她千想萬想,甚至想到了蘇華風,卻沒料到,居然是唐少贇也再活一世,更沒料到,還對她說這種話,再說那出戲,看來他可是時時刻刻打聽她的日子!
今生不負?他做這個《苔痕綠》,真不是來羞辱她的麼!
她整張臉都沒有顏色,忍不住用帕子來來回回擦了擦拿了木簪的那隻手,勉強冷靜著對太監說:“你去告訴他,沒什麼前事,更沒什麼今生。”
太監應了聲是,剛要退下時,許知瑜又叫住了他,說:“罷了,你直說,我不認識那位公子,公子認錯人了。”
若唐少贇真重活一次,還要演這齣戲碼,許知瑜長出一口氣,那她沒必要奉陪。
她只望此生,二人之間再無瓜葛。
小太監拿著木簪,出了偏殿——偏殿外哪有什麼公子?他卻小步跑去了正殿,腦中仔細記著許知瑜剛才的話,等到了正殿,拾階到了上首,附在蘇華風耳旁說了個九成。
這個反應,與一開始猜的差不多。
蘇華風的手上拿著木簪,一笑,果然,許知瑜原來也是再活了一次。不過,現在看來,她只知道第一世嫁給唐少贇,卻並不知道第二世,他強娶了她的事。
是他運道好。若是許知瑜知道了第二世的事,只怕從一開始,就對他避之不及,怎麼還可能會甜甜地叫他表哥呢?
說來他會起疑心並且試探,也是這幾個月冷靜下來後細思後的決定——小到春雨發現她在名冊上留意“唐”姓男子,大的也更多,比如她明明還小,舉手投足間卻總有著穩重的心思。
人是他兩世以來愛的許知瑜,卻不是本該十三歲的許知瑜。
既然起了疑心,要確定只需要設局。設這個局,並不難,一支木簪,一個誤會。
木簪是蘇華風按著記憶中的樣子打的。
而誤會?蘇華風只是讓宮人在唐少贇桌上放了另一根無關緊要的簪子,隨後又說這是偏殿裡許二姑娘的簪子,唐少贇還簪之時,便落了圈套。
接著再讓那小太監把木簪拿到許知瑜面前,這麼一測,許知瑜也入了套,說出了“沒什麼前事,更沒什麼今生”的話語。
蘇華風料得,在許知瑜認知里,這“重活一次”的機會,定然是落到唐少贇頭上了。
台上紅衣女子因著改命,日子是過得風生水起,她咿咿呀呀唱著曲,眼波婉轉,有些許沒媚態。
蘇華風沒什麼興致再看下去,他抬手喝茶,心裡卻明白,這魚餌已然備好了。
宮宴結束後,宮中本還有煙花會,許知瑜無心再呆著,她步履匆忙,出了宮門後,見到淨月與尤嬤嬤,她輕輕鬆了口氣。
轎子內,她又忍不住輕輕摸了摸髮髻。那根木簪,她這輩子是不會有機會再戴,輕輕嘆了口氣,那到底為什麼心裡總覺得有一處地方很奇怪?
可是要細說起哪裡,她又想不出來。
說到底,蘇華風這個套里,漏洞還是有許多,但凡許知瑜有一步不按他所想,這個計劃便要泡湯。
可是誰叫蘇華風對她是瞭若指掌呢?
轎子搖搖晃晃,載回去了許知瑜滿心的無奈,還有另一種想法,雖然她有時候真是倦了,但是該議親時還是得考慮了。
否則唐少贇若再度上門來提親,那堵心的不還是她自己麼?
許知瑜發現有些時候,上一世發生的事,這一世好像也總會在同一個時候再發生,雖然她已經改了運道。但是有些事,冥冥之中註定的似的。
蘇華風信步走在長廊上,宮殿之上的黑夜,被煙火燃亮了半邊,也帶著點轟鳴的聲音,似是冬雷震震。
他抬眼看天色,嘴角噙著一抹笑容——冥冥之中註定?
不過是他放的長線罷了。
沒多久,安國公府辦起春日宴。
宴是安國公府辦的,趙雪晴早早的把一沓名冊給了許知瑜,不過言語間,卻多次提到安定侯家的嫡次子蔣熠。
嫡次子?趙雪晴這是把她家世抬了又抬再選婿的麼。許知瑜把名冊放下,笑道,“姨母,這麼高的門第,我可攀不起。”
趙雪晴笑她:“這個熠哥兒性子有些莽撞,候夫人多次與我說過,不求娶貴女,只要有一溫雅女子主持著熠哥兒後院的事就好。”
許知瑜復又拿起名冊,漫不經心地翻著,說:“瞧瞧,這聲哥兒叫得多熟。”
趙雪晴笑了,道:“其實真算起來,熠哥兒才是你的真表哥,見了面,你得叫一聲表哥的。”
忽的,許知瑜眼前浮現,燈火闌珊處,那玄衣青年朝她遙遙一笑,俊逸非凡,仿若天地間只有她一人。
她一愣,隨後笑著搖了搖頭,心道怎麼一提表哥,自己便又想到了蘇華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