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你看這個。”
唐聿晴說完,打開駕駛台旁邊一台筆記本電腦。
“我現在就通過無線技術連接到國家刑偵總局機要檔案資料庫。我們的資料分析就在裡面。”
她熟練地接上了國家公安絕密系統文件庫。
“二月十七日錄象非常奇怪,我沒能找到你提到的那口井的畫面,另外,你再仔細看一遍。”
我認真地查看著夜視模式下拍攝的錄象,依舊是荒蕪的院子在月光下陰森可怕,一角屋檐和一棵大槐樹被靜止地攝入畫面。突然,畫面出現了一個黑色輪廓,沒有腿,停留在大樹邊,隨後戚斯龍魁梧的的身影進入鏡頭,將那個黑影包容,那個影子也擁抱了他,畫面露出慘白的一張臉,沒有眼睛,沒有鼻子,只有嘴巴的地方模糊一點紅色。我實在看不出什麼問題。
“和我以前看的沒有什麼差異。那個影子是落衣,一定是她。”
“你再仔細看一下戚斯龍的背影。”
“背影?”
“是的,雖然很黑暗,可他體型特徵是很明顯的,我現在將他的背影尺寸進行放大,並與警校記錄中戚斯龍的體形特徵數據進行對比。”
她邊調資料操作,一邊進行模擬分析。結果,錄象的截圖與儲存戚斯龍資料不匹配,電腦軟體提醒不符合,屏幕紅色閃光將我的最初判斷拋進五里雲霧。為什麼一直以為是戚斯龍自己攝製的帶子,還有他的二月十七日日記作為間接證據的事實,卻在國家刑偵總局的分析中變成另外一個人呢?……那麼他是誰呢?
第四十七章 怨靈的花轎
“不是戚斯龍,那會是誰呢?”
“不過從季雲生沒有找到這盤錄象看,這段影象一定包含著什麼秘密。我在想……”
“背影會不會是怨靈?”
望著唐聿晴天真好奇地注視,我說出了她的疑慮。可對這個邏輯分析,她表現出非常的期待。期待我進一步解釋。
“極有可能,落衣說怨靈是宋徽宗的仇恨怨結所積蓄而成,他的靈魂藏匿在畫上的金印中,後來被亡命前崇禎皇帝的一對孿生公主所食,從此那對遭到毀容慘死於井裡的女孩就成了怨靈的載體。可這個背影又是男人……又不好解釋。”
“也許我們不用猜測,只要搞清戚斯龍當時不是和女人擁抱的人,他在日記中描述的纏綿故事是虛構的,就已經足夠了,他實際是在被攝像者後面,帶子是他錄製的。”
我探過身,開始自己操作起電腦,將影象反覆看了幾遍,忽然,一個簡單的細節提醒了我,便將目光死死盯在畫面上的那棵樹上。
“聿晴,你能看出這是一棵什麼樹嗎?”
“看不清,冬末早春的數沒有葉子,天又這麼黑……。”
“是槐樹。”
“你肯定?”
“落衣身上的槐花香應該是個線索,看來只要我們找到那棵槐樹,它的旁邊就一定有一口枯井!”
“為什麼這麼肯定?畫面上根本沒有出現井啊!”
“我的假設是,如果這個背影是怨靈,後面的無臉女子是落衣或者是公主中的任何一位,他們都是因井而死,那麼他們出現的地方就一定有井,只要找到井,也許就能找到那幅真正的《清明上河圖》。”
“譽凌,我真的不明白,難道故宮收藏的那幅畫是贗品嗎?”
“還不能這麼說,這其中的玄妙也許不是我們三言兩語就可以道破的。你了解《清明上河圖》嗎?”
我注視著屏幕,半自言自語,半向唐聿晴發問。
“了解一些,我很喜歡那幅畫。”
“你能說出,畫中有幾頂轎子。”
“轎子?好奇怪啊,你為什麼想起這個?不過我沒數過。”
“我印象中落衣讓我看的詭異《清明上河圖》應該有至少6頂轎子,還記得我提到落衣在民國宮女日記中附加的那段嗎?其實,剛才我對轎子的推論是欺騙季雲生的,而實際上,那段神奇的話確切含義應該是:她在那段話中“遮著臉”的女人應該暗指新娘,一頂花轎就是暗示怨靈藏身在畫的一個轎子中。就是說,怨靈是沒有臉而且蓋著紅蓋頭坐在轎子裡的什麼鬼魂,而作為鬼的落衣也沒有見過怨靈的真容。她也是根據時常出現的無臉屍和多年來就流傳的冥婚風俗推理出來的,因為冥婚的人在“洞房之夜”就會被怨靈剝皮,然後殺死。”
“你不是說,陰婚照片是季雲生他們幹的嗎?難道這個恐怖的死亡現象很早就有了?”
“至少在宮女落衣死之前就已經在紫禁城裡風傳了,深宮幽怨的人們把黑夜中見到花轎和紅蓋頭的不祥影象作為死神降臨的標誌。”
“哦,這麼恐怖,可《清明上河圖》上的轎子是看不到裡面的,我們又如何能證明怨靈就依附在那幅畫上呢?”
“正因為人們看不到,他才如此神秘。我曾經見到落衣收藏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怪怪的,不知道那是不是真跡,我不敢肯定。她告訴我每一個被怨靈姐妹殺死的人,都可以在那幅真跡的人物臉譜上找到痕跡。當時由於天太黑,我無法判斷畫面是否真的如她所說那麼靈異,可畫面最右端好似郊外掃墓歸來的一頂神秘花轎,以及它後面騎馬的人物臉引起過我的注意,那張臉是空白,這不可能是畫家的疏漏,所以落衣說怨靈的故事是千真萬確的。她說怨靈殺人的時候,那張白臉就會變成紅色。”
唐聿晴說完,打開駕駛台旁邊一台筆記本電腦。
“我現在就通過無線技術連接到國家刑偵總局機要檔案資料庫。我們的資料分析就在裡面。”
她熟練地接上了國家公安絕密系統文件庫。
“二月十七日錄象非常奇怪,我沒能找到你提到的那口井的畫面,另外,你再仔細看一遍。”
我認真地查看著夜視模式下拍攝的錄象,依舊是荒蕪的院子在月光下陰森可怕,一角屋檐和一棵大槐樹被靜止地攝入畫面。突然,畫面出現了一個黑色輪廓,沒有腿,停留在大樹邊,隨後戚斯龍魁梧的的身影進入鏡頭,將那個黑影包容,那個影子也擁抱了他,畫面露出慘白的一張臉,沒有眼睛,沒有鼻子,只有嘴巴的地方模糊一點紅色。我實在看不出什麼問題。
“和我以前看的沒有什麼差異。那個影子是落衣,一定是她。”
“你再仔細看一下戚斯龍的背影。”
“背影?”
“是的,雖然很黑暗,可他體型特徵是很明顯的,我現在將他的背影尺寸進行放大,並與警校記錄中戚斯龍的體形特徵數據進行對比。”
她邊調資料操作,一邊進行模擬分析。結果,錄象的截圖與儲存戚斯龍資料不匹配,電腦軟體提醒不符合,屏幕紅色閃光將我的最初判斷拋進五里雲霧。為什麼一直以為是戚斯龍自己攝製的帶子,還有他的二月十七日日記作為間接證據的事實,卻在國家刑偵總局的分析中變成另外一個人呢?……那麼他是誰呢?
第四十七章 怨靈的花轎
“不是戚斯龍,那會是誰呢?”
“不過從季雲生沒有找到這盤錄象看,這段影象一定包含著什麼秘密。我在想……”
“背影會不會是怨靈?”
望著唐聿晴天真好奇地注視,我說出了她的疑慮。可對這個邏輯分析,她表現出非常的期待。期待我進一步解釋。
“極有可能,落衣說怨靈是宋徽宗的仇恨怨結所積蓄而成,他的靈魂藏匿在畫上的金印中,後來被亡命前崇禎皇帝的一對孿生公主所食,從此那對遭到毀容慘死於井裡的女孩就成了怨靈的載體。可這個背影又是男人……又不好解釋。”
“也許我們不用猜測,只要搞清戚斯龍當時不是和女人擁抱的人,他在日記中描述的纏綿故事是虛構的,就已經足夠了,他實際是在被攝像者後面,帶子是他錄製的。”
我探過身,開始自己操作起電腦,將影象反覆看了幾遍,忽然,一個簡單的細節提醒了我,便將目光死死盯在畫面上的那棵樹上。
“聿晴,你能看出這是一棵什麼樹嗎?”
“看不清,冬末早春的數沒有葉子,天又這麼黑……。”
“是槐樹。”
“你肯定?”
“落衣身上的槐花香應該是個線索,看來只要我們找到那棵槐樹,它的旁邊就一定有一口枯井!”
“為什麼這麼肯定?畫面上根本沒有出現井啊!”
“我的假設是,如果這個背影是怨靈,後面的無臉女子是落衣或者是公主中的任何一位,他們都是因井而死,那麼他們出現的地方就一定有井,只要找到井,也許就能找到那幅真正的《清明上河圖》。”
“譽凌,我真的不明白,難道故宮收藏的那幅畫是贗品嗎?”
“還不能這麼說,這其中的玄妙也許不是我們三言兩語就可以道破的。你了解《清明上河圖》嗎?”
我注視著屏幕,半自言自語,半向唐聿晴發問。
“了解一些,我很喜歡那幅畫。”
“你能說出,畫中有幾頂轎子。”
“轎子?好奇怪啊,你為什麼想起這個?不過我沒數過。”
“我印象中落衣讓我看的詭異《清明上河圖》應該有至少6頂轎子,還記得我提到落衣在民國宮女日記中附加的那段嗎?其實,剛才我對轎子的推論是欺騙季雲生的,而實際上,那段神奇的話確切含義應該是:她在那段話中“遮著臉”的女人應該暗指新娘,一頂花轎就是暗示怨靈藏身在畫的一個轎子中。就是說,怨靈是沒有臉而且蓋著紅蓋頭坐在轎子裡的什麼鬼魂,而作為鬼的落衣也沒有見過怨靈的真容。她也是根據時常出現的無臉屍和多年來就流傳的冥婚風俗推理出來的,因為冥婚的人在“洞房之夜”就會被怨靈剝皮,然後殺死。”
“你不是說,陰婚照片是季雲生他們幹的嗎?難道這個恐怖的死亡現象很早就有了?”
“至少在宮女落衣死之前就已經在紫禁城裡風傳了,深宮幽怨的人們把黑夜中見到花轎和紅蓋頭的不祥影象作為死神降臨的標誌。”
“哦,這麼恐怖,可《清明上河圖》上的轎子是看不到裡面的,我們又如何能證明怨靈就依附在那幅畫上呢?”
“正因為人們看不到,他才如此神秘。我曾經見到落衣收藏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怪怪的,不知道那是不是真跡,我不敢肯定。她告訴我每一個被怨靈姐妹殺死的人,都可以在那幅真跡的人物臉譜上找到痕跡。當時由於天太黑,我無法判斷畫面是否真的如她所說那麼靈異,可畫面最右端好似郊外掃墓歸來的一頂神秘花轎,以及它後面騎馬的人物臉引起過我的注意,那張臉是空白,這不可能是畫家的疏漏,所以落衣說怨靈的故事是千真萬確的。她說怨靈殺人的時候,那張白臉就會變成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