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我一登台,十位專家二十隻眼睛齊刷刷一起看過來。我知道這段時間,許願這名字已經成為古董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所以他們如此好奇也不為怪。我掃了一眼,一下子發現王中治。他作為百瑞蓮的代表,自然也坐到專家團里。他似乎對我的意外出逃沒怎麼懊惱,還友好地沖我笑了笑,似乎一點都不在意。
“裝腔作勢。”我冷笑道。到現在百瑞蓮都不知道我的底牌是什麼,他們輸定了。
我再去看其他專家,一位認識的都沒有了。不知道哪些是我們的人,哪些是百瑞蓮的人。
不過無所謂,誰來都是一樣。真相是客觀的,證據永遠不會變。文物鑑定可不是民主選舉,不是人數多的一方就是對的。
我昂首挺胸,鑽進那座糙廬里去。一進去,我才發現,裡面跟外面完全不同。從外往裡看,這就是個透明玻璃房子,可從里往外看,卻只看到一面面鏡子。我一坐進去,四面八方都是我的鏡像,眼花繚亂。等到門“咔噠”一關,連聲音也被徹底隔離了。
房間裡的綠燈閃了幾下,然後切換成了紅燈。這是導播和我事先約好的信號,紅燈一亮,說明直播開始,幕布拉起,全場觀眾都能看到我的一舉一動。
我靠著沙發,不太好意思蹺二郎腿,只得正襟危坐,望著鏡子裡的我發呆。到了這時候,我才有機會好好打量一下自己,看看大眼賊所說的金剪倒懸之相,到底消弭了沒有。我不大會看相,可是總覺得那剪子似乎還在。
“封建迷信。”我咕噥了一句,想做個鬼臉,又想到自己可能被無數人看著,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小屋子裡靜悄悄的,可我知道外面一定熱鬧得很。那些專家會從各個方面進行對比,但這與我無關。全世界只有我手裡握著殘片。
不知過了多久,小屋裡的紅燈開始閃爍。這是前面的環節即將結束的預兆,等到綠燈亮起,這間小屋就要打開了。我把殘片放在手心,整了整衣領,心臟跳得有些快。
屋門打開,仿佛錄音機一下子通了電,巨大的喧譁聲從外面飄進來。我看到台下無數觀眾注視著我,閃光燈不時響起,而主持人正慷慨激昂地介紹著我之前的“光輝事跡”。十幾台攝像機在不同機位轉動著,把我的影像傳送到不知多少台電視機上去。
我定了定神,走出糙廬,環顧四周。十位專家分別待在兩條船上,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點評。在台下第一排的貴賓席里,劉局和其他貴賓目不轉睛地看著我。不知為何,劉局神色鐵青,不知道之前那些專家都說了些什麼。在貴賓席的另外一側,素姐和鍾愛華面無表情地並肩而坐,他們在等待著復仇的終局。
主持人激情萬丈地高喊道:“現在,許先生從糙廬中走了出來。我們看到,他之前一直隱居糙廬,不問世事。現在他終於初出茅廬,要對這兩幅畫獨立做出品評!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懶得去計較他成語用得對不對,上前一步,掏出手裡的殘片,對著麥克風說:“各位,在鑑定之前,請允許我為你們講一個故事。”
大屏幕上立刻出現我的特寫,逐漸推進,最後拍到那枚殘片。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那小小的一片東西上。
我從《清明上河圖》的名字解讀開始講起,講到李東陽、王世貞,再講起《清明上河圖》是如何被切割成殘本,又是如何被補到贗品《及春踏花圖》上;戴熙如何發現這一細節,戴熙字帖如何流傳出去,豫順樓之戰中又是如何被毀掉……(當然,我把黃克武和梅素蘭的細節略掉了。)
這一講,就講了大半個小時。台下的觀眾聽得眼睛都直了,他們可沒想到這一枚小小的殘片會隱藏著這麼多故事。
“……綜上所述,《清明上河圖》丟失了兩米長卷,為造假者所毀,已不可追,令人無比痛惜。如今只殘留了這麼一小片下來,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一小片,回歸到它原本該屬於的地方上去——就像香港一樣。”
我以這句作為結束,然後一揮手。舞台的燈光一下子全部熄滅,只剩兩幅長卷展台的排燈還亮著,在黑暗中如同兩條火蛇。我俯身下去,慢慢注視著它們。展台上的罩子悄無聲息地打開了,我戴好手套,探進去,輕柔地把畫卷捧起一段在手裡。
之前我已經看得相當透徹,現在只是要走個過場,在每一幅畫上都看上幾眼,對公眾有個交代,就可以公布結果了。
我把故宮本緩緩放下,又托起了百瑞蓮本。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實體,那種沉甸甸的真實感覺,是多麼高清的照片都無法體現的。難怪百瑞蓮拍賣行有底氣跟五脈對抗,百瑞蓮本的細節幾可以亂真,相當完美的贗品,如果沒有殘片佐證,兩者真的是難分勝負。
可惜,它生不逢時。
我把百瑞蓮本舉起來,展台的黃色小燈透過絹本,把它照了個通透。突然一道不安的情緒划過腦海,我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我連忙抄起手邊放著的放大鏡,低頭去看。這一看不要緊,我的心臟驟然收緊,一陣像是被槍擊的劇痛直擊神經。我放下百瑞蓮本,又撲向故宮本去驗證,結果讓我的面色如罩冰霜。我哆哆嗦嗦拿起殘片來,借著燈光透過去,一瞬間差點暈眩過去。
我想起一件事。劉戰鬥對我賣弄夏圭贗品的時候說過,宋代院絹皆用雙絲,民間皆用單絲。張擇端是為畫院所做,自然用的是院絹。因為“天下一人”的證據太過耀眼,所以這個細節我之前一直就沒注意到。現在重新數過之後,我發現百瑞蓮本的絹質,經線為雙,緯線為單,是典型的雙絲絹;而故宮本的絹質,經緯則各是一根,屬於單絲絹。
而殘片——是雙絲絹。
我口乾舌燥,連忙把殘片放在故宮本的畫卷上,拼出“天下一人”絕押。這一看,就看出問題來了。
殘片與故宮本兩者看似彌合得天衣無fèng,可透過光去看,兩者留在絹上的墨跡深淺並不一樣。一個是雙絲,一個是單絲,墨浸程度自然有所不同。若不存著心思,委實很難發現。
我整個人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難道說,故宮本是假的?百瑞蓮本是真的?這個結論,太出人意料了。
追查了這麼久,我連命都差點沒了,查出來的,居然是這麼個結果?我用手蓋住額頭,思緒一片混亂。我真希望這是一場噩夢,可以立刻醒來的噩夢。
可殘片不會說謊,它安靜地躺在畫上,訴說著簡單的事實。
我一陣想笑,又一陣想哭,強烈的不適感襲上胃部,差點要嘔出來。命運簡直就像是個頑皮的小孩子,它伸出指頭只捅一下,就把你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紙牌城堡弄垮了。
這是何等的諷刺啊。我一心要維護五脈的聲譽,到頭來,卻發現敵人才是正確的。我一切行動的立論基礎,就是故宮本為真,百瑞蓮是欺世盜名。現在一下子完全顛倒過來,我該怎麼做?
一個念頭跳進我的腦海:“你可以什麼都不做。”
“裝腔作勢。”我冷笑道。到現在百瑞蓮都不知道我的底牌是什麼,他們輸定了。
我再去看其他專家,一位認識的都沒有了。不知道哪些是我們的人,哪些是百瑞蓮的人。
不過無所謂,誰來都是一樣。真相是客觀的,證據永遠不會變。文物鑑定可不是民主選舉,不是人數多的一方就是對的。
我昂首挺胸,鑽進那座糙廬里去。一進去,我才發現,裡面跟外面完全不同。從外往裡看,這就是個透明玻璃房子,可從里往外看,卻只看到一面面鏡子。我一坐進去,四面八方都是我的鏡像,眼花繚亂。等到門“咔噠”一關,連聲音也被徹底隔離了。
房間裡的綠燈閃了幾下,然後切換成了紅燈。這是導播和我事先約好的信號,紅燈一亮,說明直播開始,幕布拉起,全場觀眾都能看到我的一舉一動。
我靠著沙發,不太好意思蹺二郎腿,只得正襟危坐,望著鏡子裡的我發呆。到了這時候,我才有機會好好打量一下自己,看看大眼賊所說的金剪倒懸之相,到底消弭了沒有。我不大會看相,可是總覺得那剪子似乎還在。
“封建迷信。”我咕噥了一句,想做個鬼臉,又想到自己可能被無數人看著,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小屋子裡靜悄悄的,可我知道外面一定熱鬧得很。那些專家會從各個方面進行對比,但這與我無關。全世界只有我手裡握著殘片。
不知過了多久,小屋裡的紅燈開始閃爍。這是前面的環節即將結束的預兆,等到綠燈亮起,這間小屋就要打開了。我把殘片放在手心,整了整衣領,心臟跳得有些快。
屋門打開,仿佛錄音機一下子通了電,巨大的喧譁聲從外面飄進來。我看到台下無數觀眾注視著我,閃光燈不時響起,而主持人正慷慨激昂地介紹著我之前的“光輝事跡”。十幾台攝像機在不同機位轉動著,把我的影像傳送到不知多少台電視機上去。
我定了定神,走出糙廬,環顧四周。十位專家分別待在兩條船上,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點評。在台下第一排的貴賓席里,劉局和其他貴賓目不轉睛地看著我。不知為何,劉局神色鐵青,不知道之前那些專家都說了些什麼。在貴賓席的另外一側,素姐和鍾愛華面無表情地並肩而坐,他們在等待著復仇的終局。
主持人激情萬丈地高喊道:“現在,許先生從糙廬中走了出來。我們看到,他之前一直隱居糙廬,不問世事。現在他終於初出茅廬,要對這兩幅畫獨立做出品評!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懶得去計較他成語用得對不對,上前一步,掏出手裡的殘片,對著麥克風說:“各位,在鑑定之前,請允許我為你們講一個故事。”
大屏幕上立刻出現我的特寫,逐漸推進,最後拍到那枚殘片。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那小小的一片東西上。
我從《清明上河圖》的名字解讀開始講起,講到李東陽、王世貞,再講起《清明上河圖》是如何被切割成殘本,又是如何被補到贗品《及春踏花圖》上;戴熙如何發現這一細節,戴熙字帖如何流傳出去,豫順樓之戰中又是如何被毀掉……(當然,我把黃克武和梅素蘭的細節略掉了。)
這一講,就講了大半個小時。台下的觀眾聽得眼睛都直了,他們可沒想到這一枚小小的殘片會隱藏著這麼多故事。
“……綜上所述,《清明上河圖》丟失了兩米長卷,為造假者所毀,已不可追,令人無比痛惜。如今只殘留了這麼一小片下來,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一小片,回歸到它原本該屬於的地方上去——就像香港一樣。”
我以這句作為結束,然後一揮手。舞台的燈光一下子全部熄滅,只剩兩幅長卷展台的排燈還亮著,在黑暗中如同兩條火蛇。我俯身下去,慢慢注視著它們。展台上的罩子悄無聲息地打開了,我戴好手套,探進去,輕柔地把畫卷捧起一段在手裡。
之前我已經看得相當透徹,現在只是要走個過場,在每一幅畫上都看上幾眼,對公眾有個交代,就可以公布結果了。
我把故宮本緩緩放下,又托起了百瑞蓮本。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實體,那種沉甸甸的真實感覺,是多麼高清的照片都無法體現的。難怪百瑞蓮拍賣行有底氣跟五脈對抗,百瑞蓮本的細節幾可以亂真,相當完美的贗品,如果沒有殘片佐證,兩者真的是難分勝負。
可惜,它生不逢時。
我把百瑞蓮本舉起來,展台的黃色小燈透過絹本,把它照了個通透。突然一道不安的情緒划過腦海,我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我連忙抄起手邊放著的放大鏡,低頭去看。這一看不要緊,我的心臟驟然收緊,一陣像是被槍擊的劇痛直擊神經。我放下百瑞蓮本,又撲向故宮本去驗證,結果讓我的面色如罩冰霜。我哆哆嗦嗦拿起殘片來,借著燈光透過去,一瞬間差點暈眩過去。
我想起一件事。劉戰鬥對我賣弄夏圭贗品的時候說過,宋代院絹皆用雙絲,民間皆用單絲。張擇端是為畫院所做,自然用的是院絹。因為“天下一人”的證據太過耀眼,所以這個細節我之前一直就沒注意到。現在重新數過之後,我發現百瑞蓮本的絹質,經線為雙,緯線為單,是典型的雙絲絹;而故宮本的絹質,經緯則各是一根,屬於單絲絹。
而殘片——是雙絲絹。
我口乾舌燥,連忙把殘片放在故宮本的畫卷上,拼出“天下一人”絕押。這一看,就看出問題來了。
殘片與故宮本兩者看似彌合得天衣無fèng,可透過光去看,兩者留在絹上的墨跡深淺並不一樣。一個是雙絲,一個是單絲,墨浸程度自然有所不同。若不存著心思,委實很難發現。
我整個人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難道說,故宮本是假的?百瑞蓮本是真的?這個結論,太出人意料了。
追查了這麼久,我連命都差點沒了,查出來的,居然是這麼個結果?我用手蓋住額頭,思緒一片混亂。我真希望這是一場噩夢,可以立刻醒來的噩夢。
可殘片不會說謊,它安靜地躺在畫上,訴說著簡單的事實。
我一陣想笑,又一陣想哭,強烈的不適感襲上胃部,差點要嘔出來。命運簡直就像是個頑皮的小孩子,它伸出指頭只捅一下,就把你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紙牌城堡弄垮了。
這是何等的諷刺啊。我一心要維護五脈的聲譽,到頭來,卻發現敵人才是正確的。我一切行動的立論基礎,就是故宮本為真,百瑞蓮是欺世盜名。現在一下子完全顛倒過來,我該怎麼做?
一個念頭跳進我的腦海:“你可以什麼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