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虧你提出轉換思考方式的想法,才打開新局面的。”

  “總之抓到了殺害你姐夫的犯人,太好了。”

  “事情其實還沒有完全解決。”

  “沒有完全解決?難道說還有其他犯人嗎?”世村探究著悠子話語裡包含的東西。

  “就是高坂真也的自殺啊。”

  “看來還是自殺吧。”

  “我認為是偽裝成自殺的。”

  “但山原夫婦的嫌疑已被洗清了呀。”

  違法行為不是山原一個人做的,即使殺掉高坂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是山原夫婦。”

  “那是誰?”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

  “不明白?”

  “不明白。”

  “我來告訴你吧。”

  “快說。”

  “我姐姐。”

  “你……姐姐!”

  “說姐姐殺了高坂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姐姐與高坂有婚外情。開始是抱著成人戀愛遊戲的心理,但漸漸動了真情,我覺得高坂的死可能是姐姐一手設計的強迫殉情。”

  “不會吧。這邊還有你姐夫呢,卻強迫外遇對象殉情,令人難以置信。”

  “依姐姐的個性有可能的。姐姐不愛姐夫。你不也一樣嗎?抱著遊戲的心理開始的,但在對象被殺後,卻追蹤犯人一路追到現在。”

  “但、但是我並沒有殉情啊。”

  “比殉情更有實際意義呀。為被殺的外遇伴侶追蹤犯人。”

  “有什麼關於你姐姐與高坂殉情的證據嗎?”

  “沒有證據。只是我的推測而已。但照片是一個線索。姐姐或許在暗示這一點。”

  “說起照片,倒讓我想起從髙坂辰也那裡拿的那張照片來。”

  “那張高坂昌子、山原知子以及那個叫粕谷的被撞死的小流氓的合影嗎?”

  “對呀。是昌子在暗示殺害自己的犯人與撞死粕谷的是同一個人。”

  “但裡面沒有長井真美子呀。”

  “所以說照片裡還有別的意思。”

  “是什麼意思呢?”

  “昌子當時希望與粕谷分手,說過對撞死粕谷的犯人懷有感激心情。”

  “好像是的。”

  “這話是誰說的呢?”

  “誰說的?當然是昌子了。”

  “沒親耳聽到吧。其實是山原知子向那須警部供述的。”

  “好像是的。”

  “常有這種事吧。把自己的事放到朋友身上,說成是別人的體驗什麼的。”

  “你是說想與粕谷分手的不是髙坂昌子而是山原知子……也就是說與粕谷交往的不是髙坂昌子,而是知子?”

  “這麼想也不奇怪吧。知子在發現昌子的屍體時,也說過對犯人懷有感激之情的。用詞是一樣的。我覺得對犯人懷有感激之情的主體不是昌子,很有可能是知子。”

  “那麼在粕谷被撞死時,在現場的不是昌子,而是知子了?”

  “有這種可能。”

  “那麼光殺掉昌子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知子雖目擊到犯人但很可能裝做沒看見。或者知子只是看到粕谷被撞,那之後什麼都沒做。也不記得犯人的樣子。在館山寺與犯人再會時也沒覺察到什麼,而昌子也什麼都沒有說。之後在公司的晚會上,昌子為了能獨自敲詐對方,還是保持沉默。”

  “你這麼一說被撞時昌子又在現場了呀。”

  “就像在迪廳里他們三個人在一起一樣,事故發生時,三個人都在也是很有可能的。只不過昌子自稱目擊者只有自己罷了。”

  “說不定山原知子什麼都知道呢。”悠子望著空中。

  “你的意思是?”

  她呈現出這樣的表情時,就是她的推理清晰起來之時。

  “她知道犯人是誰。從時間上來講,長井真美子與山原知子是前後腳到現場的。知子很有可能著見了真美子殺完人後逃走的場面。”

  “那她為什麼不說出來呢?”

  “因為感謝犯人啊。”

  “就算怎麼感謝犯人,畢竟自己受到懷疑了。”

  “見知子的時候,她曾說過自己受到懷疑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因為她自己的確有殺昌子的心思。而且她還說,看到昌子口吐白沫倒在那裡的樣子,心裡有種快意。對犯人甚至懷有感激之情。這說明她非常恨昌子。”

  “這樣知子的嫌疑就更濃重了。”

  “如果與粕谷有關的不是昌子而是知子的話,長井真美子就是為她除掉了兩個絆腳石的大恩人。”

  “所以她才會保持沉默。”

  “還不止為這些。”悠子意味深長地說。

  “什麼意思?”

  “長井真美子說在撞人時,‘一個爛醉的人影飛一般突然竄出來’。爛醉的粕谷怎麼才能飛起來呢?”悠子望著世村。

  “你……”世村被悠子的大膽設想驚得說不出話。

  “被品行惡劣的小流氓糾纏不休那痛苦是可以想見的。這樣下去升學結婚都會受到影響。不知道是早有打算還是在深夜寂靜的大街看到飛馳而來的汽車突然萌發出的殺意,反正把爛醉的小流氓推出去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這不是單純的撞車逃逸,而是故意殺人、知子是犯人的話,那麼事情的真相就完全不同了。

  真美子只是幫助知子殺人而已。而且還認定自己是犯人。知道真相的只有在場的昌子。過後昌子以此作為敲詐知子的材料知子也沒有話講吧。說自己丈夫的自殺是山原害的,沒有證據就說是偽裝自殺,總歸是訛賴人。就算是高坂的自殺引發了昌子的敲詐行為,把柄也是知子從前的那樁‘殺人’事件。”

  “就是說昌子用同一個把柄敲詐知子與真美子兩個人。”世村吃驚地說。昌子托辰也送來的照片,作為暗示事件真相的留言包含有雙重含義。

  “真美子並不知道這一點,大概知子也不知道昌子同時還在敲詐真美子。所以知子在得知殺死昌子的犯人是真美子時,保持了沉默。真美子兩次替知子充當了犯人的角色。”

  “但知子並沒有要包庇她到底的意思吧。”

  “不過她是很不願意由自己說出犯人的名字來的。所以把西服手帕交給姐夫,答應跟我見面,暗示說真犯人另有其人。還非常謹慎地把警察找來,說明真犯人另有其人。”

  “她不是害怕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害怕的。她是為了試探出我知道多少,才來與我見面的。”

  “在警察面前,如果被揭露出過去的事豈不糟糕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