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次日清晨,錦衣衛將楚瀚押到刑場之上,準備行刑。楚瀚忽覺左胸劇痛,知道蠱毒入心,三日之期已至,蠱就將取走他的性命。他一生中對他最重要的人物倏忽在眼前閃過:恩人胡星夜,母親紀娘娘,父親汪直,紅粉知己紅倌,好友尹獨行,“影子”百里緞,前妻胡鶯,兒子楚越……還有親愛的幼弟——泓兒。
想起泓兒,楚瀚的嘴角不禁露出微笑,知道自己這一生是為何而活,為何而死:他為了報恩而活,為了保住泓兒而死。他報完了恩,也保住了泓兒,是該死的時候了。他忽見面前出現了幾個人影,抬頭望去,卻見母親、紅倌和百里緞三人站在不遠處,彼此正談笑著,形容歡暢,紅倌的手中赫然抱著一隻黑貓,正是小影子。
楚瀚也笑了,這三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都來了,都回到了他的身邊,他夫復何求?他隨即想起,她們都已去了另一個世界,包括小影子也早他一步去了。如果那個世界中有她們和小影子,那自己怎能不去呢?
他面帶笑意,從容坐下,閉上眼睛,低聲道:“我來了!”便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同來行刑的錦衣衛懾於他的威勢,不敢侵毀他的屍身,只送到城外草草埋葬了,回去稟報交差。
胡鶯得訊後,神色木然,更未前來替他收屍,只當世上根本便不曾有過這個人。
而尹獨行聞訊後,則痛哭失聲,悄悄買通東廠錦衣衛,到京城外的荒地中找到楚瀚埋身之處,替他收殮了屍身。他收養了楚瀚的獨子楚越,將他和碧心一起接回浙江老家住下。
他清楚地知道楚瀚和百里緞一心想攜手回歸大越的夢想,決心完成好友的遺願。他火化了兩人的遺體,囑咐家人照顧獨子尹思瀚和楚越,自己喬裝改扮成個邋遢和尚,帶著兩個骨灰罈,毅然獨行千里,穿越靛海,來到大越國境內。
他在大越國南北游訪半載,選了塊山明水秀的高地,將兩個骨灰罈埋葬了,立了一個墓碑,上書“瑤人楚瀚及愛侶百里緞之墓”。他向墳地跪拜三次,放眼望向鋪展在面前蜿蜒清澈的洮江,翠綠沃饒的水田,薄霧環繞的山巒,想起摯友楚瀚一生,心中悲慟,不禁愴然淚下。
兩年之後,萬貴妃毒發暴薨。成化皇帝頓失依恃,傷慟欲絕,終日痛哭哀號,形銷骨立,數月之後,便也駕崩了。
十八歲的太子朱佑樘登基,年號弘治。他登基後的第六天,便罷黜一眾得勢的小人,將李孜省下了詔獄,以結交近侍罪處斬,其妻流放二千里;後來李孜省恩詔免死,流放邊疆充軍,卻因往年作惡太多,在邊疆被官民揍打不絕,終至瘐死。
弘治皇帝將梁芳貶去南京,不久他便下獄審問,死在獄中。皇帝並從鳳陽召回受貶的懷恩,命他重掌司禮監。懷恩力勸皇帝逐退萬安等佞臣,任用正直的大臣王恕,皇帝採納,同時重用賢臣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人,於是正直之士紛紛進用,朝政於一夕之間轉為清明。皇帝並派遣鄧原出鎮福建,麥秀出鎮浙江,其他派出去的鎮守太監率都守法勤懇,廉潔愛民。弘治皇帝勵精圖治,掌政期間政治醇美,君德清明,端本正始,號稱“弘治中興”。
一夜,弘治皇帝親自批閱前朝宮廷實錄,讀到西廠一段,歷數汪直和楚瀚掌控西廠時的倒行逆施,大興冤獄,害人無數;二害最終惡貫滿盈,一遭流放,一遭處死。
弘治讀到此處,想起楚瀚死前的種種情事,不禁痛心落淚,親筆寫了《楚瀚實錄》:楚瀚,大藤瑤人也。父汪直,母紀氏,即朕母孝穆皇太后也。瀚生於顛沛,長於患難,死於罪刑。然天下無楚瀚,即無朕也。朕初生時,瀚護朕於襁褓之中;及長入居東宮,則日夕護衛,經年不輟。瀚之入西廠,助直為惡,非出己意,咸為保朕太子之位也。及後朕中邪蠱,瀚捨命相救,毒入己身,終致折壽。瀚相護之義高於天,兄弟之情深於海。然其惡名之入史,朕心豈能安耶?
但弘治畢竟是一代賢君,知道這段文字不能流傳下去,擦乾眼淚後,便將這親筆寫下的實錄就著燈火燒毀了,卻仍舊於心不忍,又提筆將楚瀚的名字自宮廷實錄中刪去,只留下了汪直。他相信如果讓楚瀚自己選擇,與其惡名流傳千古,他寧可寂寂無名,被歲月所湮沒。
想當年楚瀚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孑然一身,跛著腿在京城街頭以乞討和偷竊維生;其後竟高居錦衣衛五千戶、正留守指揮,掌控西廠,呼風喚雨,炙手可熱。然而一切都如夢幻雲煙,轉眼即逝。楚瀚這名字果真並未流傳下來,他出神入化的絕世飛技,驚人傳奇的身世沉浮,那一段段痛徹心扉的赤誠真情,轉眼全歸於寂滅。
古語云:“小賊竊錙銖,大賊竊天下。”
楚瀚以小賊而入大賊,施展曠世取技謀奪天下,終於為世人盜得了一段長治久安的平靖之世。一代神偷楚瀚出手謀奪天下,卻並非為己。他身後唯一為世人留下的,只有一位“恭儉有制,勤政愛民”“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足與漢文帝、宋仁宗並稱的一代賢主——明孝宗朱佑樘。
孝宗皇帝享年三十六歲。據說他是由於感染風寒,誤服藥物,鼻血不止而死。小說家懷疑他實為蠱發身亡。本故事中,楚瀚將所有剩下的生命都交給了蠱,以延長泓兒的性命;孝宗皇帝原本該在十六歲夭折,以此而得延壽至三十六歲。時限一到,蠱毒發作,才令孝宗皇帝英年早逝。
想起泓兒,楚瀚的嘴角不禁露出微笑,知道自己這一生是為何而活,為何而死:他為了報恩而活,為了保住泓兒而死。他報完了恩,也保住了泓兒,是該死的時候了。他忽見面前出現了幾個人影,抬頭望去,卻見母親、紅倌和百里緞三人站在不遠處,彼此正談笑著,形容歡暢,紅倌的手中赫然抱著一隻黑貓,正是小影子。
楚瀚也笑了,這三個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都來了,都回到了他的身邊,他夫復何求?他隨即想起,她們都已去了另一個世界,包括小影子也早他一步去了。如果那個世界中有她們和小影子,那自己怎能不去呢?
他面帶笑意,從容坐下,閉上眼睛,低聲道:“我來了!”便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同來行刑的錦衣衛懾於他的威勢,不敢侵毀他的屍身,只送到城外草草埋葬了,回去稟報交差。
胡鶯得訊後,神色木然,更未前來替他收屍,只當世上根本便不曾有過這個人。
而尹獨行聞訊後,則痛哭失聲,悄悄買通東廠錦衣衛,到京城外的荒地中找到楚瀚埋身之處,替他收殮了屍身。他收養了楚瀚的獨子楚越,將他和碧心一起接回浙江老家住下。
他清楚地知道楚瀚和百里緞一心想攜手回歸大越的夢想,決心完成好友的遺願。他火化了兩人的遺體,囑咐家人照顧獨子尹思瀚和楚越,自己喬裝改扮成個邋遢和尚,帶著兩個骨灰罈,毅然獨行千里,穿越靛海,來到大越國境內。
他在大越國南北游訪半載,選了塊山明水秀的高地,將兩個骨灰罈埋葬了,立了一個墓碑,上書“瑤人楚瀚及愛侶百里緞之墓”。他向墳地跪拜三次,放眼望向鋪展在面前蜿蜒清澈的洮江,翠綠沃饒的水田,薄霧環繞的山巒,想起摯友楚瀚一生,心中悲慟,不禁愴然淚下。
兩年之後,萬貴妃毒發暴薨。成化皇帝頓失依恃,傷慟欲絕,終日痛哭哀號,形銷骨立,數月之後,便也駕崩了。
十八歲的太子朱佑樘登基,年號弘治。他登基後的第六天,便罷黜一眾得勢的小人,將李孜省下了詔獄,以結交近侍罪處斬,其妻流放二千里;後來李孜省恩詔免死,流放邊疆充軍,卻因往年作惡太多,在邊疆被官民揍打不絕,終至瘐死。
弘治皇帝將梁芳貶去南京,不久他便下獄審問,死在獄中。皇帝並從鳳陽召回受貶的懷恩,命他重掌司禮監。懷恩力勸皇帝逐退萬安等佞臣,任用正直的大臣王恕,皇帝採納,同時重用賢臣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人,於是正直之士紛紛進用,朝政於一夕之間轉為清明。皇帝並派遣鄧原出鎮福建,麥秀出鎮浙江,其他派出去的鎮守太監率都守法勤懇,廉潔愛民。弘治皇帝勵精圖治,掌政期間政治醇美,君德清明,端本正始,號稱“弘治中興”。
一夜,弘治皇帝親自批閱前朝宮廷實錄,讀到西廠一段,歷數汪直和楚瀚掌控西廠時的倒行逆施,大興冤獄,害人無數;二害最終惡貫滿盈,一遭流放,一遭處死。
弘治讀到此處,想起楚瀚死前的種種情事,不禁痛心落淚,親筆寫了《楚瀚實錄》:楚瀚,大藤瑤人也。父汪直,母紀氏,即朕母孝穆皇太后也。瀚生於顛沛,長於患難,死於罪刑。然天下無楚瀚,即無朕也。朕初生時,瀚護朕於襁褓之中;及長入居東宮,則日夕護衛,經年不輟。瀚之入西廠,助直為惡,非出己意,咸為保朕太子之位也。及後朕中邪蠱,瀚捨命相救,毒入己身,終致折壽。瀚相護之義高於天,兄弟之情深於海。然其惡名之入史,朕心豈能安耶?
但弘治畢竟是一代賢君,知道這段文字不能流傳下去,擦乾眼淚後,便將這親筆寫下的實錄就著燈火燒毀了,卻仍舊於心不忍,又提筆將楚瀚的名字自宮廷實錄中刪去,只留下了汪直。他相信如果讓楚瀚自己選擇,與其惡名流傳千古,他寧可寂寂無名,被歲月所湮沒。
想當年楚瀚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孑然一身,跛著腿在京城街頭以乞討和偷竊維生;其後竟高居錦衣衛五千戶、正留守指揮,掌控西廠,呼風喚雨,炙手可熱。然而一切都如夢幻雲煙,轉眼即逝。楚瀚這名字果真並未流傳下來,他出神入化的絕世飛技,驚人傳奇的身世沉浮,那一段段痛徹心扉的赤誠真情,轉眼全歸於寂滅。
古語云:“小賊竊錙銖,大賊竊天下。”
楚瀚以小賊而入大賊,施展曠世取技謀奪天下,終於為世人盜得了一段長治久安的平靖之世。一代神偷楚瀚出手謀奪天下,卻並非為己。他身後唯一為世人留下的,只有一位“恭儉有制,勤政愛民”“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足與漢文帝、宋仁宗並稱的一代賢主——明孝宗朱佑樘。
孝宗皇帝享年三十六歲。據說他是由於感染風寒,誤服藥物,鼻血不止而死。小說家懷疑他實為蠱發身亡。本故事中,楚瀚將所有剩下的生命都交給了蠱,以延長泓兒的性命;孝宗皇帝原本該在十六歲夭折,以此而得延壽至三十六歲。時限一到,蠱毒發作,才令孝宗皇帝英年早逝。